查看原文
其他

禅宗的迷人风采——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五)

灵隐寺 2024-03-19


在家居士,世事纷扰,难得一时半会清闲独处,难免感叹学道不易。其实,不光居士,就是古代丛林出家的禅德也曾忧心畏难。这里举两个同病相怜的古德。




随缘悟道


法如禅师初礼佛眼祖师时,把平日所悟告诉他。佛眼禅师说:“此皆学解,非究竟事。欲了生死,当求妙悟!”法如禅师一听,惊诧不已,由是谛信宗门中事。


一天,佛眼禅师命法如负责香积(厨房)之事。法如担心这样会干扰自己修行,于是以道业未办为由,坚决推辞。佛眼禅师勉励他道:“姑就职其中,大有人为汝说法。”万不得已,法如禅师只好从命。


一日凌晨,法如禅师起床后,打开厨房之门准备做饭,抬头往前一看,正好望见供在斋堂里的圣僧像,当即豁然契悟。



大慧宗杲禅师叫道谦前往千里之外的长沙,给紫岩居士张先生送信。道谦很不情愿,心想:“我参禅二十年,无入头处。更作此行,决定荒废。”


他的朋友宗元禅师听说之后,叱责他道:“不可在路便参禅不得也,去,吾与汝俱往。”道谦禅师不得已,只好一同前往。


在途中,道谦流着眼泪告诉宗元:“我一生参禅,殊无得力处。今又途路奔波,如何得相应去?”


您看看:道谦这一番话,是不是道出天下许多学人的共同心病?那就是:喜静不喜动,执着于寺院里用功形式,以为在世俗生活中就提不起工夫。


宗元安慰他:“您但将诸方参得底,悟得底,圆悟、妙喜(宗杲)为您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可替底事,我尽替您。只有五件事替您不得,您须自家承当。”


道谦禅师便问:“五件者何事,愿闻其要。”宗元道:“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道谦禅师一听,言下领旨,高兴得手舞足蹈。


宗元禅师道:“您此回方可通书。宜前进,吾先归矣。”道谦则继续前往长沙。半年后回来,宗杲禅师远远一见,大喜,说道:“建州子(道谦禅师是福建建州人),您这回别(与以往不同)也!”



从宗门角度看,这时能参、那时不能参,这里能悟、那里不能悟,都是一种边见的执著。真正的禅是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的。只要您心里有道,胸中有疑,时节因缘到来,磕着碰着,随时随地都能悟道。所以咱们应该做到随遇而安,世法佛法打成一片,工作修行两不误。




雷震悟道



有的人不相信雷劈也能使人悟道。其实,宗门还真有这般情况。北宋年间一僧一俗的事例,值得参学。


话说北宋有位悟新禅师,特别喜欢跟人言谈辩论,而且常常多所牴牾。对此,他的师父晦堂和尚很是担心,因为怕他落于空谈,阻塞悟门。


一次,当悟新辩论言辞变得激烈时,晦堂和尚急忙喝道:“住!住!说食岂能饱人?”


悟新一下子便僵在那里,过了好久才说:“某到此弓折箭尽,望和尚慈悲,指个安乐处。”晦堂和尚道:“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安乐处正忌上座许多骨董(老古董。这里指文字知见),直须死却无量劫来全心(全部妄念)乃可耳。”


后来有一天,悟新正在静坐参究,忽然听到一声雷震,当即大悟。


悟新禅师听从晦堂和尚“死却无量劫来全心”这一教诲而悟道,从此以后便自号为“死心叟”。真是千古艰难唯一死!打得妄心死,许汝法身活!


政和五年,悟新禅师示疾。当时有人向他请求末后句,悟新禅师遂作偈曰:


末后一句子,直须心路绝。

六根门既空,万法无生灭。

于此彻其源,不须求解脱。



关于如何参禅,悟新禅师作过精彩的开示:

您诸人,要参禅么?须是放下着。

放下个什么?放下四大五蕴。

放下无量劫来许多业识,

向自己脚跟下推穷看,是什么道理?

推来推去,忽然心花发明,

照十方刹,可谓得之于心,

应之于手,便能变大地作黄金,

搅长河为酥酪,岂不畅快平生!



同样在北宋年间,也有一位著名的居士,他叫赵清献。有一天晚上,他下班以后正静坐参究时,忽然听到一声雷鸣,念头顿丧,契悟本心,当即写诗描述悟道景象:


退食公堂自凭几,不动不摇心似水,

霹雳一声透顶门,惊起从前自家底。

举头苍苍喜复喜,刹刹尘尘无不是。

中下之人不得闻,妙用神通而已矣。


这就是拶透禅关以后,从自心中流露出来之语!


大自然万事万物,无不是发机入道的因缘。您若信得及,行得切,因缘一到,一念顿丧豁破无明证根本智,八识上一刀骷髅露出眼睛,六根泯破获证圆通。总之,务必经过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一着,才有可能正智现前。这可与思维和知识毫无相关,故称无心得入。



死心悟道



前面讲到悟新禅师因为“死却无量劫来全心”才能悟道。其实啊,所有的祖师都概莫能外,因为您没有死心压根儿就无法悟道。


惟清禅师曾对同门师兄弟慧洪觉范禅师讲:“今之学者未脱生死,病在甚么处?病在偷心未死耳。古之学者,言下脱生死,效在甚么处?在偷心已死。然非学者自能尔,实为师者钳锤妙密也。诸方所说非不美丽,要之如赵昌画花,花虽逼真而非真花也。”


想当初,惟清在晦堂祖心禅师座下,每日迷迷糊糊地随众作务,凡有问答,皆茫然不知端倪,因此十分难过,每晚跪在佛像前礼拜忏悔,并发愿云:“倘有省发,愿尽形寿,以法为檀(法布施),世世力弘大法。”


有一天,惟清读玄沙语录,实在困倦不已,于是靠着墙壁休息,过了一会儿又起身经行,因为脚步太快,把鞋子弄掉了,就在他弯腰拾取的刹那,豁然大悟。


他的老师祖心禅师说:“从缘入者,永无退失。然新得法空者,多喜悦,或致乱。”于是安排惟清禅师到侍者寮,放下一切,好好地熟睡几天。


禅修者当于此处留心!前人之警训,不可不慎,否则易落欢喜魔。当年憨山大师初悟也是这样,大睡了几天。



北宋最为伟大的祖师之一真净克文每每担心慧洪落于文字知解之中,而耽误了对心性的体究,所以经常举“玄沙未彻”之语来激发他的疑情。


慧洪凡有语言道理酬对,真净祖师都喝斥他:“您又说道理邪?”在真净禅师的反复逼拶下,一日慧洪禅师疑情顿脱,忽然大悟。


应端禅师也有一个毛病,知见很深,非常自负,每有所问,都不自觉地从文字知见中讨答案。这对修道来说是个极大的障碍。因此惟清禅师每每故意痛刺、逼拶他。可是应端不服气,还引马祖、百丈等大德机语和华严宗旨为自己辩解。


惟清禅师笑道:“马祖、百丈固错矣,而华严宗旨与个事(指本分事)喜(恰好)没交涉!”应端被完全否定了,心里非常懊恼,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想到其他地方参学。于是,应端前往方丈室向惟清禅师告辞,刚一掀开门帘,忽然大悟,顿时汗流浃背。惟清禅师笑着说:“是子识好恶矣(这家伙终于明白了)!马祖、百丈、文殊、普贤几被汝带累。”



道旻禅师曾经久参不悟,最大的障碍就是他的脑袋钻进了文字语言的胶盆。如果不是泐潭和尚帮他猛力抽拔,还不知道要在这鬼窟中呆多久呢。


曾为浪子偏怜客。道旻禅师悟道以后这样开示:


诸佛出世,无法与人。

只是抽钉拔楔,除疑断惑。

学道之士,不可自谩。

若有一疑如芥子许,是汝真善知识。

喝一喝曰:“是什么?切莫刺脑入胶盆!”


注意了:“抽钉拔楔”、“除疑断惑”、“切莫刺脑入胶盆”,这三句话,可谓道出了禅宗祖师教育的独特风格和学人参禅学道的关要。


往期回顾


法雨

禅宗的迷人风采——探寻古德悟道的足迹(一)

禅宗的迷人风采——扫一切相 离一切执(二)

禅宗的迷人风采——明明无悟法 悟法却迷人(三)

禅宗的迷人风采——不识本心 学禅无益(四)


新闻

为大众抗疫诵经祈福  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降半旗哀悼

众志成城筑平安 —— 杭州佛教界抗疫记

杭州灵隐寺2020年“结夏安居•共修华严”推迟举行


视频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壶里乾坤大——云林奉茶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反哺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二)遇赦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三)投宿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四)方长不折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五)《此路不通》

中国禅——佛教中国化的典范


☀节庆

农历四月初八 恭迎释迦牟尼佛圣诞

佛诞节来临 我们感恩佛陀 祈福众生

庆祝五一节:佛教中劳动的意义

庆祝青年节:佛教经典中的青年佛子

恭迎佛吉祥日卫塞节 沐浴佛陀慈光

母亲节  佛陀如何报母恩



编辑 | 妙莲

美编|璐希

责编|慧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