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 | 《入法界品》中的“逆行度生”思想

灵隐寺 2024-03-19


善财童子参访的五十三位善知识,从另一个角度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菩萨、天神、人。


“人”跃居于与菩萨、天神同等地位,是《华严经》的突出之处。尤其是这些“人善知识”人数高达三十五人,占了三分之二,寓意颇深。



最常被议论的是示显为艳女婆须蜜、暴君无厌足、婆罗门胜热、婆罗门最寂静、外道遍行。他们五人的“负面形象”,在经文中出现,耐人寻味。


佛陀时代的修行团体,倡导持戒与梵行,绝对禁止五逆十恶等邪行,以反外道、婆罗门,杜绝不正当的苦行著称。


上述几位善知识,与传统认知大相迳庭,后世多以“逆行度生”、“逆行权现”解释。


“逆行度生”是说:众生业障深重、难以调伏,为了降低造业者的抗拒,菩萨或示现、或权现各种身分,运用各种手段,引导众生趋入佛道。



菩萨以般若智为引导、以清净慧为依归,故而“外现众生相,实为菩萨行”,此即方便善巧、权化示现之意。



“逆行度生”思想,在佛教其他经论中,也常常出现。


《维摩诘经》“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道”;


《大智度论》“若于贪瞋痴分别计度者,此人去佛甚远”;


天台宗智顗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华严宗澄观云:“在欲行禅,有大悲故;处染利他,有大智故”。


这些皆是“逆行度生”思想的诠释。《华严经 入法界品》把这些颇受争议人物当作善知识,具有震撼效果。



佛陀曾经提到,提婆达多过去是佛陀的老师,身为仙人,为佛陀宣讲“成佛的《妙法莲华经》” 。佛说偈言:


我念过去劫,为求大法故,

虽作世国王,不贪五欲乐,

椎钟告四方,谁有大法者,

若为我解说,身当为奴仆。

时有阿私僧,来白于大王,

我有微妙法,世间所希有,

若能修行者,吾当为汝说。

时王闻仙言,心生大喜悦,

即便随仙人,供给于所须,

采薪及果蓏,随时恭敬与。

情存妙法故,身心无懈倦,

普为诸众生,勤求于大法,

亦不为己身,及与五欲乐。

故为大国王,勤求获此法,

遂至得成佛,今故为汝说。


佛陀赞叹提婆达多,为他授记作佛:“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密,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佛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


明白了这一殊胜因缘,我们才知道提婆达多示现佛陀最大的善知识,佛陀因受持“成佛的《妙法莲华经》”而最终成佛。


佛陀和提婆达多则为了度化众生,不舍一法,诚如维摩诘经所言“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运用譬喻、示现、善巧、方便种种手法(欲),无非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智),毕竟成佛。


染与净并非对立。正如烦恼与菩提、明与无明、戒定慧与贪瞋痴,皆非相反,它们具有圆融不二、相即相入的意义。大乘佛教藉由菩萨行所延伸,最终以度化众生为目的。



农历庚子闰四月十五(公历2020年6月6日)杭州灵隐寺药师殿启建“结夏安居·共修华严”。僧众恭诵《大方广佛华严经》,以此诵经功德,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诵读《华严经》于庚子农历闰四月十五开始,至七月十五结束(公历6月6日——9月2日)。“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正在进行。



敬请关注


根据广大善信居士的需求 灵隐寺开通

“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小程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共修华严”植福随喜在线登记小程序



线上随喜操作流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编辑 | 妙莲

美编|璐希

责编|慧容 



往期回顾


有序开放

灵隐寺开放 喜迎八方游客 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杭州灵隐寺《关于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灵隐寺6月2日起有序开放 光泉方丈说:大疫见大爱

关于杭州市宗教活动场所逐步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杭州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第一天 举行升国旗仪式

杭州市市属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参观预约须知

疫控办《关于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的情况通告》

灵隐寺施放瑜伽焰口 超荐疫情逝世亡灵

有序恢复开放 你该如何去寺院上香礼佛?

《华严经》所在之处 即诸佛所在处

灵隐寺2020年“结夏安居•共修华严” 启建

灵隐寺僧众6月6日起结夏安居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当好“重要窗口”建设先行者


☀华严智慧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 当净其意如虚空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 信为道元功德母

▲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不可缺福德资粮

清净一切善业力

亲近善知识 具足弟子相

平等饶益 一切众生

中道了义之法与行为


通启

 杭州灵隐寺文宣部招聘启事

 怎么当好一名新媒体小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线上随喜操作流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