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慈孝文化节 | “2020中华慈孝人物”事迹简介之二

灵隐寺 2024-03-19



慈生于心,孝安于行。慈孝是中华文明的伦理起点,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在当今时代,尊老爱幼、化小爱为大爱的故事仍在中华儿女中持续涌现。在一大批事迹感人的海内外慈孝人物中,第六届中华慈孝文化节遴选出10位慈孝典型。


这些“榜样的力量”,以最朴实无华的真情展现人间大爱,用一言一行传承弘扬着中华民族的慈孝文化。





十二年书信相伴——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如今“蓝信封”在全国已经有2万名志愿者,用书信的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打开心扉,化解困惑,甚至挽救了可能走向极端的孩子。





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是一家专注于留守儿童心理帮扶领域的公益机构,通过志愿者和留守儿童一对一长期书信的方式开展学业辅导、身心健康、权益保护等工作。



蓝信封创始人周文华于2008年3月受一则“留守儿童因思念父母而自杀”的惨案触动,创立蓝信封,十多年来一直专注留守儿童心理陪伴一线工作。



2012年,蓝信封在广州市海珠区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蓝信封的核心公益项目“留守儿童书信陪伴项目”自2008年发起,开展十二年已经累计为粤湘蜀藏豫蒙川等地区300所乡村学校共17907名留守儿童提供一对一书信陪伴服务,其中来往的书信数量超过30万封。



如今“蓝信封”在全国已经有2万名志愿者,用书信的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打开心扉,化解困惑,甚至挽救了可能走向极端的孩子。


周文华希望,三年之内“蓝信封”将覆盖1000所农村学校,流通100万封信。




助学扶贫——33次进凉山的张俊兰


在凉山千难万险的路上,张俊兰从35岁走到58岁,把一生的黄金岁月奉献给西南边陲贫困区的彝族同胞。





1997年8月,天津日报记者张俊兰采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从事新闻扶贫。目睹令人心碎的贫困,誓愿尽此一生为凉山脱贫而努力。



从那时至今的23年时间里,她33次走进凉山从事助学扶贫:受社会各界委托兴建了三所希望小学,在七所院校设立奖助学金,与爱国慈善家共同努力创建了六十多个以“福慧之星”命名的孤儿班、女子班,同时开展“一对一”个案助学,二十多年来受到持续资助的贫困学生、孤儿数以万计,同时在凉山从事赈灾济困、紧急个案援助等工作。



在凉山千难万险的路上,张俊兰从35岁走到58岁,把一生的黄金岁月奉献给西南边陲贫困区的彝族同胞。


由于凉山自然环境恶劣,高山险壑,一年四季自然灾害不断,张俊兰在工作途中时常遭遇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路基塌方、山上飞石滚落等一系列的困难。独木桥是她进山工作的必经之路;冒雨进山途中汽车失控,险些跌下悬崖;行进在山路上眼看着巨石在正前方滚落,甚至被暴雨困在半山腰;一次次遭遇霍乱、伤寒等瘟疫。工作期间常常与吸毒者、艾滋病患者面对面,当她面对正在绝境之中挣扎的生命,就会把属于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


1999年和2005年,张俊兰两次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2019年在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张俊兰获得“天津慈善奖”荣誉称号,并且获得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奖”。




只争朝夕——“寻亲”、“打拐”的张宝艳


“宝贝回家”做公益没有间隔点,

随时随地接受求助。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


张宝艳发现,很多家长的寻子渠道非常匮乏:要么贴寻人启事,要么全国到处跑,还有的家长组成互助联盟,带上孩子的资料一起寻子。面对茫茫人海,想找孩子无异于大海捞针。很多家庭为了寻子花费几十甚至几百万元,有的甚至倾家荡产。张宝艳对此非常痛心、夜不能寐。



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宝贝回家”做公益没有间隔点,随时随地接受求助。作为“宝贝回家”的掌舵人,也是付出心血最多的“大姐”,张宝艳特别忙,一年365天不休息,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



因为一年中有大部分的时间在路上,为此她练就了超强的“睡功”,只要不上网,抽空就能睡着觉。已经54岁的她,驾驭着爱心网络专列加速向前,宣传、协调、寻亲、打拐,每天处理大量相关事务,经常“开夜车”,志愿者们“监督”她注意身体,但是因过度劳累,张宝艳还是患上了高血压和严重的颈椎病。


为“宝贝回家”倾注满腔心血的张宝艳,先后获得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吉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战功赫赫”的张宝艳多年来只争朝夕,她说,和那些找到孩子的少数幸运家庭相比,还有更多的寻子父母和被拐孩子经受着煎熬,在“宝贝回家”登记的求助信息还有4万多条,期待着人们的帮助。所以,她不愿意停下来,她要更加努力。




线上随喜

农历七月十八至廿九(9月5日至16日)启建庚子年地藏法会,法会期间僧众恭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不邀请善信居士参加)。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随喜登记!


往期回顾


☀慈孝文化节

新闻 | “2020中华慈孝人物”名单揭晓

新闻 | 灵隐寺庚子兰盆胜会传供圆满

新闻 | 农历七月十五 杭州灵隐寺施放瑜伽焰口

新闻 | 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灵隐道场佛事殊胜

方丈言教 | 孝为戒本 孝道无尽

2020中华慈孝文化节聚焦后疫情时代慈孝与养老

▲慈孝公交穿行杭州 让座有礼 慈孝并行

祖师孝亲故事之一:奉养哀祭篇

祖师孝亲故事之二:诗偈忆念篇

2020慈孝人物事迹简介之一


☀云林学处

学处 | 释迦牟尼佛为何如此赞叹地藏菩萨?读《地藏十轮经》(上)

学处 | 释迦牟尼佛为何如此赞叹地藏菩萨?读《地藏十轮经》(下)

学处 | 蕅益大师誓皈地藏菩萨 发愿回向偈

学处 | 诵读地藏经 发地藏大愿

学处 | 盂兰盆会比一般世间孝行殊胜在哪里?

学处 | 盂兰盆节的由来和意义

学处 | 世出世间 以孝为先

学处 | 学佛三要诀——怖生死、奋刚勇、开正见


编辑 | 海涛
美编 | 海涛
责编 | 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