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贵安新区区域分析——经济发展与债务负担的矛盾

郜宇鸿 林心平 中证鹏元评级 2022-11-18


"主要内容

贵州贵安新区设立于2014年1月,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级新区,定位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是贵州省推动大数据战略的主战场。贵安新区战略定位高,具备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新区党工委书记由贵州省常委兼任,管委会主任由贵阳市市长兼任,与贵阳市融合发展。
立足于气候、电力和地形地貌等优势,以及数字经济发展和“东数西算”的国家战略,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仍主要停留在数据存储层面,近年来产业规模增速持续下降,且受限于财力紧张和人才缺乏等原因,尚未形成高附加值产业链。近年来贵安新区“两主两特”产业布局逐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中粮可口可乐、华彬快消品、恒力集团、立邦材料、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贵安新区,但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和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也面临着周边省市的同质化竞争。
近年来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人口的虹吸力较弱,当前常住人口规模较预期目标差距较大。在财税方面,由于缺少稳定、可持续性的税源,新增产业税收优惠幅度大、见效慢,近年来税收收入波动下降。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贵安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2022年1-10月贵安新区接近80%土地由融资平台托底。由于税收薄弱,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高,债务规模大、过度依赖债券融资等问题,与其他国家级新区相比,贵安新区城投债务率处于很高的水平。但省级政府对贵安新区的支持力度也较大,在权力赋予、财税返还、专项资金、土地出让收益等多方面均给予明确支持。
“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工程持续推进,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集群优势突出,“两主两特”产业布局逐步完善,长远来看,贵安新区仍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前期债务投入带来的经济增长、人口增量等情况不及预期,当前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债务负担沉重的矛盾。在大数据产业链成功拓展、产业转化为经济、税收增长和人口流入前,完成存续债务的接续问题是关键。2021年以来,贵安新区债券净融资规模持续为负,2022年由于到期债务规模庞大,新债发行有所增加,债券净偿还规模有所收敛。考虑行权后,今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二季度集中到期压力较大,后续债券到期的接续问题值得持续关注。
"




一、贵安新区基本情况和战略定位


贵安新区战略定位高,具备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与贵阳市融合发展。贵州贵安新区设立于2014年1月,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级新区,定位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是贵州推动大数据战略的主战场。区位上,贵安新区位于贵阳市和安顺市结合部、黔中经济区核心地带,是贵州省地势最为平坦开阔、用地条件最好、开发建设成本较低的地方。贵安新区规划面积1,795平方公里,其中直管区470平方公里,由省政府派出机构——贵安新区管委会直接管辖,新区党工委书记由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兼任,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由贵阳市市长兼任,党工委管委会全面履行直管区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非直管区约1,325平方公里,分别由贵阳市、安顺市人民政府直接管理,而涉及新区整体长远发展的土地利用、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服务项目等须经贵安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备案或审核。2020年 2 月,根据中共贵州省委文件《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下放的权限外,将涉及贵安新区的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全部下放贵安新区行使,支持贵安新区和贵阳市在产业布局、要素配置、城市规划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筹管理。




二、贵安新区产业发展现状


立足于气候、电力和地形地貌等优势,以及数字经济和“东数西算”的国家战略,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大数据产业仍主要停留在数据存储层面,尚未形成高附加值产业链
2014年是我国大数据产业的政策元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贵安新区。凭借平均气温15℃左右、稳定安全的地域环境、低成本的电价优势,在天时地利的环境下,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聚区首家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于2014年开工建设。此后,三大运营商、富士康、腾讯、苹果iCloud、华为、中国人民银行等知名企业数据中心陆续入驻。目前贵安新区以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为圆心,在半径4公里区域内规划建设了14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总占地面积11,184亩,预计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可承载服务器超过400万台,是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聚集最多的地区之一。

数据存储只是大数据产业链中基础的一环,整个产业链由上游基础设施、中游运营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终端用户三部分构成。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光模块等IT设备及电源、制冷、机柜等非IT设备;中游包括为数据中心提供集成服务、运维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以及提供云服务等相关服务的供应商;终端用户渗透多个行业,主要应用于互联网、金融、软件、电力、工业、医疗等行业。十三五期间,我国大数据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1年产业规模已突破1.3万亿元。


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西部地区资源充裕,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对此,国家提出实施“东数西算”工程,通过算力设施由东向西布局,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部枢纽处理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对网络要求较高的业务。西部数据中心处理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对网络要求不高的业务。综合来看,未来,我国数据中心将加快向西部转移,向集群化发展。

尽管贵安新区建设大数据产业集群具备天时地利的优势,但数据中心的用户需求主要在东部发达城市,距离终端用户较远会存在网络延迟、跨省网络带宽成本较高等问题。2016年,贵安新区完成大数据信息产业规模总量260.77亿元,同比增速高达83%。2019年大数据产业总规模423.87亿元,同比增长12.7%。2020年以来,贵安新区管委会官网未披露大数据产业规模数据,从2016-2019年公布的数据来看,近年来大数据产业规模增速持续下降。

对于贵安新区来说,开展数据中心建设的投资回报期偏长,只有通过数据中心集群的形成带动资源要素集聚,延伸拓展高附加值的大数据产业链才能够在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上实现突破。2021年底,贵安新区启动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拟打造全省数字产业和人才集聚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按照贵安新区规划,到2025年,选址贵安新区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将引进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3000家,聚集软件及相关人才10万人。随着数据中心集聚群的建设形成,近年来白山云、浪潮科技、云上鲲鹏等大数据产业链企业陆续落户贵安新区,但受限于地域和人才缺位等因素,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和研发突破。


 综上所述,贵安新区所发展的产业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相关计划仍在有序推进,但由于财力较弱和人才缺乏等原因,大数据产业当前仍主要停留在数据存储,发展速度有放缓的迹象,后续能否形成高附加值产业链有待持续观察。

贵安“两主两特”产业布局逐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但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和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也面临周边省市的同质化竞争

贵安新区产业定位为“两主两特”,其中“两主”包括电子信息制造和先进装备制造,“两特”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产业。贵安新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重点围绕普福斯等项目,先进装备制造重点围绕中航发两基地一中心、中车、大研机器人及生物芯片等项目,新能源汽车重点围绕宁德时代、奇瑞、比亚迪、协鑫等项目,新材料重点围绕立邦、恒力、中科等项目开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

近年来贵安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粮可口可乐、华彬快消品、恒力集团、立邦材料、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贵安新区。2021年,贵安新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1.56 亿元,工业到位资金115.82亿元,新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235.69亿元,共落地开工恒力(一期)、华为云、中航发、立邦等项目10个。2022年上半年,贵安新区新引进产业到位资金完成164.9亿元,签约项目44个,签约资金244.6亿元。


然而,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和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在招商上,面临着周边省市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例如,目前比亚迪在南宁市公布的布局项目已达5个,投资金额达280亿元,电池年产能达70 GWh。比亚迪、国轩高科、瑞浦能源、多氟多、鹏辉能源等企业在广西投资的电池项目规模已经超600亿元,规划电池产能达160GWh。在此类新兴领域形成实质性的突破对贵安新区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但我们也看到,贵安新区2020-2021年开工的产业类项目较多,预计大规模投产并产生效益至少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成效有待持续观察。




三、贵安新区经济、财政情况


近年来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人口的虹吸力较弱,当前常住人口规模较预期目标差距较大。2021年贵安新区直管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2亿元,经济增速为5.50%,落后于贵州省经济增速2.6个百分点,近年来经济发展增速逐步放缓。人口变动情况能够反映区域内产业发展、基建完善对人口的虹吸力。近年来贵安新区常住人口波动,且在2018-2020年出现人口流出迹象,侧面显示出产业进驻及发展情况不及预期。截至2022年5月,贵安新区(直管区)常住人口30.5万人。根据《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规划到2020年贵安新区城镇人口达到90万人左右,与当前人口规模差距较大。


贵安新区缺少稳定、可持续性税源,新增产业税收优惠幅度大、见效慢,近年来税收收入波动下降,新区库款较难支撑经济建设

贵安新区财政收入质量较高,税收收入占比基本能够维持在80%以上,但整体规模偏小。贵安新区正式设立后,产业进驻及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了较高的税收增速,税收收入在2015-2018年间增长迅速,由2015年6.0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8.3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1.91%。在新区成立初期,税收收入增速较高,但区内是否拥有完善的产业结构、存在能够产生较大产值的企业、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是否完善等因素决定了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自2018年开始,贵安新区税收收入开始波动下降。2019年全国经济财政数据“挤水分”,贵安新区税收收入大幅下降至12.58亿元;此后数年,由于国家减税降费、新区产业税收优惠力度大、产业利税见效慢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综合影响,贵安新区税收收入波动下降,2022年1-6月仅实现税收收入4.12亿元。2022年上半年,贵安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11亿元,同比下降37.6%。

贵安新区财政资金调度较为紧张,根据贵安新区财政执行情况报告,2018-2020年新区需上缴易地扶贫搬迁指标款56亿元,目前省对新区一直处于超调资金状态,新区的耕地占用税、契税、印花税等七个地方税种税收资金直接划入省级国库,加之通过常规调度资金扣减,导致新区库款难以支撑经济建设。


2022年贵安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 1-10月贵安新区近80%土地由城投平台托底;引进产业配套的优惠政策以及工业用地成交为主的土地性质导致贵安新区市场化土地成交金额不大,但此类产业入驻有望增加园区产值、带来更多的税收和人口

贵安新区财力对土地出让的依赖程度较高,根据相关文件,贵州省财政将根据省级分享贵安新区的土地出让收益入库情况,按年进行清算后,全额予以返还。2017年和2020年,由于彼时房地产市场热度高,贵安新区实现较大规模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见表4)。随着房地产行业步入下行周期,2022年上半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6.31亿元,同比下降40.9%。当前贵安新区出让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城投平台购买土地进行商业、住宅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二是新区成功招商引资进入的企业,购买工业用地开展项目建设。


截至2022年10月末,贵安新区挂牌成交57宗土地,合计金额27.70亿元,其中商业和住宅用地成交金额合计占比75.12%,工业用地成交占比17.01%。受让人方面,贵安新区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安产控)成为贵安新区绝对的托市主力,2022年其本部成交6宗土地,子公司贵州创城项目发展有限公司(原名为贵安新区置城项目发展有限公司)成交6宗土地,子公司贵阳产控产业园区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成交4宗土地, 子公司贵安新区七星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贵安新区鲲鹏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成交1宗地,土地用途主要为住宅和商业,成交总价合计达到15.64亿元,占比达到56.47%。


此外,贵州贵安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非发债城投平台,实控人为贵州贵安综合保税区管委会)成交16宗土地,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物流用地,成交总价2.56亿元;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安开投)子公司贵州贵安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和贵州贵安产业置业有限公司分别成交1宗土地,成交地价合计0.54亿元。托底的不仅只有贵安新区的城投平台,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于7月6日当日成交9宗土地,均为40年的商业用地,成交总价3.45亿元,成交楼面价约为1,200元/平方米。


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市场化房企拿地急剧萎缩,新区内住宅和商业项目主要由城投平台托底。2021年贵安新区土地出让以商业和住宅为主,受让人中市场化房企万达集团购买4宗地,对当年度土地出让收入形成了较好的支撑。2022年至今,贵安新区成交土地中仍以商住为主,但受让人主要是当地城投平台。




在产业引进方面,我们也关注到诸如国电投、华为云技术、宁德时代、美的集团、中国建设银行、恒力集团等知名企业成交了数宗工业用地,其中恒力集团子公司成交1宗商住用地。引进产业配套的优惠政策以及工业用地为主的土地性质导致贵安新区市场化土地成交金额不大,但此类企业的产业入驻有望增加园区产值、带来更多的税收和人口,实际和长远意义大于土地出让金带来的数字意义。



上级财政下达贵安新区的政府债务额度已全部使用完毕;省级政府对贵安新区的支持力度大,在权力赋予、财税返还、专项资金、土地出让收益等多方面给与明确支持


截至2021年末,根据安顺市、清镇市和花溪区的财政预算执行报告,贵安新区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为358.2亿元(其中花溪区227.85亿元、清镇市70.35亿元、平坝区60亿元),贵安新区政府债务全部为专项债,且2021年下达的限额已经全部使用完毕。2016-2018年,贵安新区未新增地方政府债务;2020年新区争取到省发行下达地方政府新增债资金46.32亿元,2021年争取到9.73亿元,整体新增规模较小。



2020年 2 月,根据中共贵州省委文件《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20〕10 号),在权力赋予、财税返还、专项资金、土地出让收益等多方面给予明确支持。






五、贵安新区发债城投平台债务情况


 

“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工程持续推进,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优势突出,“两主两特”产业布局逐步完善,整体来看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前期投入的债务带来的经济增长、人口增量等情况不及预期,当前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债务负担沉重的深度矛盾。目前对贵安新区来说,在大数据产业链成功拓展,产业转化为经济、税收增长和人口流入前,完成存续债务的接续问题是关键。作为国家级新区中偏弱资质地区,需持续关注贵安新区再融资情况能否得到改善。


贵安新区目前共有3家发债城投平台,具体包括贵安开投、贵安产控(原名为贵州贵安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贵州贵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安建设”)。从股权结构来看,贵安开投和贵安产投的控股股东均为新区管委会,上级贵州省级政府平台公司也持有一定比例的股权。其中,贵安建设是贵安开投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已无存续债券,且子公司存在被执行信息,预计后续在公开市场融资的可能性较小。




截至2022年6月末,贵安新区发债平台有息债务规模约877.03亿元,其中贵安开投有息债务773.80亿元,贵安产控有息债务103.23亿元。贵安新区发债城投平台有息债务在2014-2017年迅速扩张,并于2017年达到高峰。此后贵安开投债务逐年缩减,贵安产控融资逐步增加,整体有息债务规模自2018年以来相对平稳。目前贵安开投债务负担重,存续债券占比高,融资结构不佳,当前的工作重心在于债务接续和化解;贵安产控目前主要承担区域内招商引资、产业引进的大量工作,并于2022年成为托底贵安新区土地市场的主力,后续项目建设资金支出压力可能会持续加大,债务负担也将持续增加。



我们选取了较狭义债务率和广义债务率两个指标,对国家级新区中的兰州新区、金普新区和滇中新区与贵安新区进行比较。其中,狭义债务率=存续城投债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广义债务率=发债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新区财政口通常仅统计直管区的财政情况,而政府债务覆盖了非直管的部分,因此地方政府债务在此处计算债务率时不予考虑。由于税收薄弱,对土地财政过于依赖,债务规模大、过度依赖债券融资等问题,与其他国家级新区相比,贵安新区城投债务率处于很高的水平。




2021年以来,贵安新区债券净融资规模持续为负,2022年新债发行规模有所增加;考虑行权后,今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二季度集中到期压力较大,后续债券到期的接续问题值得关注


2018年贵州省遭受部分城投平台非标违约负面舆情冲击,全省整体城投债净融资为负,在此背景下,贵安新区的债券融资表现仍是可圈可点。而2020年开始,贵州省整体债券融资有所恢复,贵安新区的经济发展失速、财政收入下滑和债务负担重等问题逐步暴露,整体净融资表现落后于贵州省。


受到区域舆情影响和相关融资政策的约束,2021年贵安新区债券发行急剧萎缩,新发行债券规模同比减少81.22%,当年净偿还25.22亿元城投债。2022年为债券到期高峰年份,得益于中央层面国发2号文的政策支持以及区域内金融资源的倾斜,贵安新区城投平台债券发行量显著回升。2022年1-10月,贵安新区城投平台累计新发债券87.35亿元,较去年全年增加72.14亿元,募集资金用途均为偿还存量公司债券本金,或置换使用自有资金偿还的债券本金。


贵安新区2022年再融资和借新还旧情况有所改善。2021年和2022年1-10月,贵安新区债券借新还旧率(债券发行量/债券偿还量)分别为37.62%和84.81%,同期贵州省借新还旧率分别为92.45%和72.77%。尽管发行总量大幅回升,但到期规模依然庞大,截至2022年10月底净融资仍为负,累计净偿还15.65亿元城投债。





贵安新区今年四季度到期债券规模较大,若考虑行权,则偿付压力更甚。假设投资人全部行权,贵安新区后续城投债兑付压力集中在2023年前三季度,若不考虑行权,则集中兑付压力将延后至2024年第四季度、2025年第二季度和2027年第二季度。目前债券再融资能够对债券本金形成一定的覆盖,但尚不能完全覆盖,需持续关注后续债务的接续问题。


还需注意的是,信用风险的传导路径一般为由非标到信贷、再到债券。截至目前贵安新区并没有非标逾期和违约等负面舆情。2021年末,贵安开投非标融资154.97亿元(包括合伙协议形成的账面余额、信托借款、融资租赁借款及其他非标借款),占总债务的比重为19.75%,占比仍相对较高。需关注贵安新区非标方面的舆情,警惕非标对标债信用风险的传导。



作者 I 郜宇鸿 林心平部门 I 中证鹏元 工商企业评级部关注公众号向后台留言可获得更多报告转载请标明出处

欢迎关注#中证鹏元评级#视频号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022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2022-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业信用展望

   2022-2023年中国证券行业信用展望

   ●区域研究 | 广东省及广东城投面面观

  河北省及河北省城投面面观

  部分区域官宣城投退出政府融资平台有何影响?

  “财政126号文”严防财政空转,做实城投拿地资金

  区域研究 | 地产行情骤降后的江苏城投房地产业务隐忧

    收购存量商品房拉动成交数据提升,政府“去库存”在行动

    科创债发行盘点及中小型科创民企信用分析要点解析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中证鹏元评级)为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鹏元)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中证鹏元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发布的原创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通过合理分析得出结论,结论不受其它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报告中观点仅是相关研究人员根据相关公开资料作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