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猪宝宝再少400万?房价何止是最好的避孕药!

磐石之心 磐石之心 2020-02-16

图片来源:卡琳视觉

还有一个多月2019年就结束了,于是开始有人猜测2019年中国的新生儿数量到底有多少?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行以来,出生人口攀升至2016年的1786万,然后连续两年下滑。2018年更是创下194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只生了1523万,较2017年大幅下降200万。

2018年中国的生育率为1.52,意即一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1.52个孩子。这个数字远低于2.45的全球平均水平,还低于1.67的发达国家水平。

即使与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俄罗斯等人均GDP相近的国家相比,中国总和生育率仍然偏低。

2019年初有人根据2018年出生率情况,预测2019年可能再比2018年少生200万,大概新生儿在1400万左右。

近期,又有无法考证的数据称,截至2019年11月17日,总计出生1016万人,在剩下的一个多月里最多再生100万,2019年可能新生儿只有1100多万,比2018年大降400万!

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人口生育率发展情况,生育率曲线一旦向下,就很难再恢复。可以预见的是2019年一定会比2018年少,具体少多少,还是要等卫健委公布的确切数字。

全球生育率都在下滑

生育率下降所带来的严峻问题不言而喻,比如,劳动力萎缩,老龄化加速,人口即将见顶,人口红利消失,剩男问题严峻等等。

有数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将占到总人口的30%。意味着,每3.3人中就有一位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必然带来严重的社会负担,缺少劳动力、养老金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等都将集中爆发。

前不久,黑龙江等地就已经爆出,养老金亏空,发不出养老金的问题。这既是个别城市和地区的特别现象,也可能是不久的将来中国普遍现象。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从最爱生孩子,到现在不愿生孩子了?如果从全球人口与社会发展规律看,似乎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

全世界无论是美洲、欧洲、亚洲,人口生育率都在下滑趋势中,只是中国的下滑速度最快。从6下滑到1.5只用了40年,这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功劳"。数据显示,1983年中国做节育和流产手术的人口在5800万,这是中国妇女的一部苦难史。

成本约束的低生育率时代

有人说,在吃不上饭的50、60年代,为何每家都生五六个孩子,如今生活都好了,反而不生了。你的父母,也可能和你讲"养孩子有什么难?喂饱了就行。"

"生育理论"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根据驱动生育率下降主导因素的变化,可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高死亡率驱动阶段,人们需要以高生育率抗衡高死亡率从而保证收益最大化,总和生育率多在6以上。

二是死亡率下降驱动阶段,低生育率也能保证收益最大化,总和生育率从6以上降到3左右。

三是功利性生育消退阶段,人们的生育行为更接近情感需求,并重视子女质量提升,总和生育率大致从3降到2左右。

四是成本约束的低生育率阶段,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2以下,低于意愿生育水平。

目前,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已经进入了第四阶段——成本约束的低生育率阶段。

"生得起,养不起"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社会的口头禅。

首先,房价的直线攀升,让许多已婚家庭都背负了太多的房贷。2004-2017年房贷收入比从17%增至44%。

数据显示,二胎政策放开后,50%的新生儿是二胎,生育者为70后、80后居多。这群人虽然也赶上了房价上涨,但是房价上涨速度与收入水平的增长还算是匹配的,因此他们很多人都拥有一套或多套住房,以及部分存款。所以有钱就敢生。

而85后、90后们正赶上了房价暴涨的2008、2015年,很多年轻人用"六个钱包"都凑不够首付,即使买上房子,也是每月捉襟见肘。因此,平均结婚年龄持续提高,30岁以上不结婚的"大龄剩女"已经有上千万。

有人说,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现在不夸张的讲,房价的威力比1983年的"绝育手术"还要狠毒。

其次,教育成本明显攀升,真的是"养不起"。1997-2017年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95%降至44%。私立幼儿园动辄数千元的学费,让这些背着房贷的家庭,无法承受。

有统计数据称,2017年,教育支出占中国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一年大概要花1.9万亿,几乎100%的孩子上辅导班。每个家长都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争相报名辅导班。前不久一篇疯转的文章称"一年拿出10万给孩子上辅导班,孩子就是碎钞机!"

再次,医疗费用持续攀升,真的是"病不起"。数据显示,1995-2017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22.4倍。而随着环境污染加重、生活压力太大,生病已经成了小孩、成人和老人的家常便饭。

小小一次感冒,没有几百元也难过关。一盒小小的中药咳嗽口服液得花50元,吃三天,200元就没了。

在朋友圈、微博上天天有人转发大病筹款的帖子,看着那些得重大疾病的悲惨家庭,每个人都无不顾影自怜。

两个成年人养着四个老人,怎么还有能力去养多个孩子?

生育刺激政策止不住跌势

在成本约束的低生育阶段,世界各国都出台一系列的刺激生育政策,但是收效甚微。

日本表示16岁以下的小孩,国家帮养,不仅学费免交而且还享受国家巨额的医疗费用补贴,而且每月家户补助还突破一万元日元。但是日本的生育率仍在一路下滑,日本2018年总和生育率为1.42,低于2017年统计水平。

再来看新加坡,这个严格控制房地产经济的"榜样性"国家,虽然出台各种奖励政策,但2018年的人口出生率只有1.14,位居全球224个国家或地区的最低水平(生育率最低的前5名依次为:新加坡、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波多黎各)。

在新加坡,政府为人民生孩子操碎了心。相亲会,政府承担一半费用、催生广告无处不在、人工受孕国家补贴、给新生儿发红包、上大学即可结婚生子还能减免学费……

已故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在古稀之年甚至亲自鼓励年轻女大学生尽早结婚生子,他说:"生孩子比你的博士学位还重要。"

我们的邻居韩国,2018总生育率0.98,成为全世界首个进入零生育率的国家。韩国也有一堆的刺激政策,但是生育率的下滑止不住。

显然,生育率曲线一旦进入了"成本约束"阶段,想要再涨起来,几乎是没有任何可能性。

许多国家出台无数刺激政策都无法扭转,没有什么补贴政策的中国,想要通过简单的放开二胎政策,就提高生育率,可谓是天方夜谭。

当前,中国生育主力仍然是80后们,新生儿也以二胎为主。当生育的重任落到90后、00后肩上的时候,这群新时代、崇尚自由和个性的年轻人,在高房价、高物价、低涨幅的工资收入、只有负债没有存款之下,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显然,中国的生育率进入下降通道的速度还会继续加快。

房子到底影响生育率么?

很多人会问,到底房子是不是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因素?

日本的高房价抑制生育率已经是公认的了,买不起房子就不愿结婚,然后房价推高了物价,年轻人压力大,就不愿生孩子,这是连锁反应。

有人说,新加坡是政府提供房子居住,为何也不生?

图:香港的住宅

韩国、新加坡相对来讲房价比中国香港要友好,为何也不生?有研究认为,新加坡虽然可以住在政府提供的政策房中,但是房子是超高层建筑,这严重影响了生育率。

中国香港,全都是30多层以上的超高层住宅,十分压抑,就像住在鸽子笼,所以生育率很低。相比较,美国、欧洲,这些住在别墅里的人,反而更愿意生孩子。

另外,东亚地区人口的工作时间超过欧美,人太忙,所以没空生孩子,比如,瑞典人每年工作1600小时(德国1400,美国1800),韩国人2100小时,比瑞典多出30%来,等于1年多工作了3个多月。香港工作小时则比韩国还要长一点儿。

有人文章说,生物学里有个专用名词叫"密度胁迫"或者"拥挤胁迫",可以算是群居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普遍本能,它不是理性推理的结果,而是身体的自然反应。

著名人类学家、"邓巴数"发明者邓巴的著作《人类的演化》中"灵长类社会化的基础"中也有一段类似解释,大意是灵长类动物在长期小部落群居的历史中形成生育抑制的本能。

目前,中国也全面进入高房价、超高层建筑的时代。每个人都疲于奔命,如同蝼蚁一般生活在钢铁森林里,这必然会影响到生育率。

说完了差的,再来看好的。法国是生育率接近2,这是因为法国从二战之后就出台了鼓励生育政策,打造非常完善的托幼服务、为女性提供良好的就业和工作氛围。

数据显示,2013年法国家庭福利开支占GDP比重达3.7%;2014年0-2岁入托率达51.9%。当政府真的有钱帮助家庭解决生孩子带来的支出,以及幼儿看护问题,我想生育率也是可以有所提升的。

如今,中国只要生了孩子,女性就顾虑谁帮助照看的问题。一旦自己失去工作,家庭收入就会减少,而出去工作,孩子又无人照看。请了家庭保姆,又担心孩子吃亏,而且费用也无法负担。让自己的父母看护,又担心父母的看护水平差。

笔者认为,想要让中国的生育率恢复增长,第一条,必须要解决居者有其屋的问题。这对于整个GDP都绑定在房地产上的国家来说,有希望么?

第二条,为家庭和女性解决后顾之忧。免费的入托教育、0-2岁的免费幼托教育、免费医疗、增加女性产假时间等等。这些都意味着非常高的社会福利支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应该是难以实现的任务。

因此,中国的生育率问题,基本无解。我们眼睁睁看着这条曲线不断地向下探,却无能为力!

化繁为简

透视未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已同步以下平台

雪球 丨 搜狗号 丨 人民号 丨 新浪看点

 蓝鲸TMT 丨 财富号 丨 凤凰号 丨 艾瑞网 

百家号 丨大鱼号 丨界面新闻丨 企鹅号

 钛媒体丨 今日头条 丨 搜狐号 丨 网易号 

新浪博客 丨 新浪微博 丨 虎嗅网丨 知乎


往期精彩回顾

P2P网贷公司100%违规,全国都将彻底取缔!
他每月工资5000元,却身价2000万!
科技向善,不只是腾讯的新愿景!

让我知道你在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