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钱伯斯:跨时空对话阅读——为什么讨论对于阅读很重要?如何为孩子选用于讨论的书?......

朱永新 钱伯斯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准备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

“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给种子以美好滋养,并唤醒所其蕴藏的伟大和神奇。”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朱永新:在读书中探寻生存智慧——好书让人生不孤单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为什么讨论对于阅读很重要?
作者|钱伯斯 朱永新
来源|朱永新教育观察

读与思(11月17日)

从阅读理论和读者反应的角度来看,研究越深入,我们越发相信“讨论”在阅读过程中确实扮演着核心角色。不论是对一位成熟的读者,还是对一个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孩子,讨论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英)艾登.钱伯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P6.


阅读,看起来是一个个体性的行为,并不需要与他人发生多少关系。但是,钱伯斯不这样认为。“讨论”,是钱伯斯阅读理论的一个关键词。他指出,虽然并不是每一次讨论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都能够“产生火花”,但是,只有讨论,才能真正地分享热情、困惑和关联性。钱伯斯认为,只有把自己阅读过的书拿出来讨论,我们才能真正明白对一本书的看法。也就是说,阅读之后的讨论,对于理解这本书的内容,具有特别的意义,而一本书的意义,往往就是在讨论的过程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被逐步界定的”,不同的读者在不同时空的背景下所演绎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孩子们之间的讨论分享,不仅仅是观点上的碰撞,情节上的互相补充,更有情感上的彼此感染。所以,孩子们在分享并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时,在面对各种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阐释文本的时候,他们不仅仅是与文本进行对话,也是在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之中,发掘出那些文字对于自己而言具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朱永新:故事,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读者和作者
朱永新: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阅读?


如何为孩子选用于讨论的书?作者|钱伯斯 朱永新
     读与思(11月18日)
我们得先读过一本书,才能展开讨论;想要有书可读,我们得先选出一本书来。一本书能提供的可供讨论的议题,包括主题、想法、语言、意向、对记忆的刺激等。由此可见,选择一本书来阅读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可以说,选择一本书就是行使一项权利。——(英)艾登.钱伯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
     
毫无疑问,读什么,是阅读的出发点,也是钱伯斯“阅读循环”的逻辑起点。正如学什么是学习和教育的起点一样。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阅读的书籍建造的。虽然阅读对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够对我们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记,更不是所有的书都能够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正如钱伯斯所说,并不是读过《圣经》的人都会改信基督教,读过马克思《资本论》的人都会变成共产主义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只要读过肯定会留下某种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认为,‘读什么’以及‘谁要你读什么’,非常重要”。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为孩子们和国民推荐、赠送相关的书籍。钱伯斯认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用于讨论的书,需要考虑一下几个因素:第一是讨论的时间长度。一般而言,讨论一次的时间在45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如果对于特定年龄孩子过于浅显或者过于无趣,或者过于艰深,或者时机不对,都无法开展正常的讨论。只有选对了书,才能让孩子们有话可说,集中精力参与较长时间的讨论。如果一次讨论不完,也可以持续地进行讨论。第二是讨论的方式。讨论必须是相对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讨论越是放松,内容越能深入。所以师生之间应该有亲密的关系和良好的日常交流,平时就能够天南地北地聊天,在阅读讨论时就能够流畅地进行。“师生课余时间交流所建立的默契都有助于拓展‘说来听听’的深度和广度”。第三是要尊重孩子们的品味。老师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而对孩子们喜欢、痴迷的书不闻不问,要尽可能与他们一起选书,乐于考虑孩子们的选择。钱伯斯建议,“老师们应该通盘考虑,与其他老师共同努力,商量着开出最合理的书单,尽己所能地维护孩子们的权益”。选择阅读的书籍也是一项权利,父母和老师都要谨慎地用好这个权利。

阅读讨论的最佳模式是什么?
作者|钱伯斯 朱永新

读与思(11月19日)

对儿童帮助最大的谈话模式应该是一对一式的交谈,并且,与之对谈的成人提出的话题,都应是儿童有兴趣并愿意多接触的,比如他们手头正在做的事、刚完成的作业或正要去落实的计划,或者大人、小孩能够共同参与的活动。最后一点很重要,当大人小孩共同参与某项活动时,他们极可能同为某些事物所吸引,所以对当时情境的认知不至于南辕北辙。这意味着沟通过程中的误解可以降到最低,同时也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彼此理解。——(美)戈登.韦尔斯,引自(英)艾登.钱伯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P18.

这是钱伯斯书中引用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出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教育系教授韦尔斯先生,主要讲了三层意思。第一,阅读的讨论最佳模式是一对一的交谈;第二,谈话的话题应该是儿童感兴趣的事情,应该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成人为中心;第三,谈话的时机最好是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之中。为什么一对一更好?因为一对一具有唯一性,针对性强。一对一,在家庭里相对更容易做到,学校里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孩子,仍然需要一对一的谈话交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特别的锁,才能有特别的效果。为什么谈话的话题必须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人是注意力是有指向性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然就会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如果是与自己无关、与当下无关、不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自然就会心不在焉,没精打采,高高挂起。为什么最好是在共同活动中进行?因为共同的生活自然有共同的话题,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一起阅读、一起讨论,把阅读的文本带到相同活动的情境中来,更容易形成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和共同的价值,降低沟通的成本,“沟通过程中的误解可以降到最低,同时也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彼此理解”。当然,一对多的讨论,也有一对一所不具备的优势,孩子们互相影响的重要性也是不能够低估的。所以,其中第二、第三条原则,也非常适合一对多的阅读讨论。

张卓玉:没有分享就没有阅读——提升教学质量的几个着力点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
......

如何才能不让讨论“冷场”?
作者|钱伯斯 朱永新

读与思(12月3日)

要想让隐晦的想法成型,得先把那些已足够清楚的念头筛选出来。我们正是要依赖这些已经花心思想过,已经注意到、感觉到并且已经理解的思绪,才能建立起对未知事物的理解。——(英)艾登.钱伯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P77-78.

在讨论中,最忌讳的就是“冷场”。“冷场”的原因,往往在于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的意见过于浅显,实在“用不着多说”,孩子们也是如此,总是害怕自己说不好被人笑话。“孩子们老是以为他们该说一些出人意料,连自己也未曾想过的事情,所以对脑子里早已成型的念头,反而觉得不值一提,遇到该发言的场合,只好干瞪眼,一句话也挤不出来。”钱伯斯的观察是敏锐而细致的。在家庭和学校的阅读讨论中,这是最经常发生的现象。所以,要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说,从最简单的想法开始说。其实,说话与写作一样,许多新的想法、新的创见,是在说和写的过程中生成的,说着说着就会说了,说着说着就能说会道了,说着说着就有人所未见的新想法了。所以,父母和教师要鼓励孩子,不要被“众所周知”“理所当然”的想法束缚,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讲出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孩子们各自的讨论本身就是一场头脑的风暴,每个人的发现都会丰富别人的发现,在讨论中自然会探索、发掘出未知的领域,“对文本产生出全新的认识”。

新教育实验的阅读宣言——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
新教育推荐的九大书目——全民阅读造就中国人


尽量不在阅读讨论中问“为什么?”
作者|钱伯斯 朱永新

读与思(12月2日)

说到底,要孩子们拒绝参与讨论,要比让他们进入状态来得容易。而最容易让孩子们裹足不前的,莫过于带着质疑意味地问“为什么”。早期在“说来听听”的活动中,我们尽量不在教学中问“为什么”。当孩子说“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时,如果老师问“是吗?为什么呢?”通常孩子们不是露出痛苦的表情,就是从耸肩,或者迷惘地皱着眉,这些可都是热情消失的迹象。——(英)艾登.钱伯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P72.

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要让孩子们拒绝参与讨论,往往很容易做到,一个不耐烦的表情,一句阴阳怪气的话语,一个不怀好意的问题,都可能让孩子不再开口。甚至于有时候一句善意的“为什么?”,也会打消孩子们发言的念头。钱伯斯就发现,许多孩子就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些“为什么?”而裹足不前的。他注意到,许多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语气往往听来是挑衅的、有威胁感的,不表赞同,而且有点儿拷问的意思”。一般而言,很少有孩子能够三言二语把喜欢或者不喜欢一本书的理由讲得很清楚,同时这样的发问对于推进问题的讨论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他建议:“要想恰当地表达对一本书的读书心得,最好从一个自己能掌握的精彩片段切入”。因此,用来替代“为什么”的词语,就是“说来听听”。为什么“说来听听”比“为什么”更管用呢?钱伯斯告诉我们,这个词语中含有探询、邀请发言的意味,“它代表老师真的想知道学生们的想法,老师们想参与讨论,而不是站在讲台上进行质询”。这也是钱伯斯把自己的这本书定名为《说来听听》的原因所在。

梁晓声: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我对书籍的感激超越常人
新教育实验的书香校园——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在阅读讨论中造就自信的教师
作者|钱伯斯 朱永新

读与思(12月5日)

老师们应该了解,要敞开心胸,观察一本书能被讨论到什么程度,要放手让学生激荡出各种想法。开放的心胸和放手让学生去做的气魄,才能造就出有自信的老师。——(英)艾登.钱伯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P81.

老师在组织学生们讨论一本书的时候,除了不要急于发表意见之外,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钱伯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是自己要对选定的书有深入的了解,“对所要讨论的书籍了解越深,你就越能明白孩子们想表达的重点,同时也更知道怎么根据情况提问”。尤其是对于新教师和年轻教师而言,不打无准备之仗,读透读懂准备用于讨论的书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放手让学生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彼此激荡,互相启发,不要回避自己不知道和搞不清楚的问题。要知道老师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更不是一个神,“身为老师,应该坦然告诉孩子们自己并非全知全能,但绝对愿意和大家一起动脑,试着找出答案”。所以,不懂没有关系,但不要装懂;不知道没有关系,但不要装着知道。第三,不要指望一次讨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结果把大家弄得“兵乏马困”,疲劳不堪,“人人都倒了胃口”。有时候,留下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让孩子们有“继续挖宝”的期待,反而更能够使讨论深入下去,取得良好的成效。第四,在讨论出现困难,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或者在发现孩子们实在无话可说的时候,也要当机立断终止讨论,因为,孩子们觉得有困难,往往意味着阅读的书籍选择得不合适,不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阅读兴趣等。这个时候,可以和孩子们共同商量换什么书,或者提出一些候选书单,让孩子们自己选择。

新教育实验的阅读报告——改变,从阅读开始
朱永新:新时代、新教育、新阅读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下)
零点调查:新教育实验实施效果评估报告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