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理想的逐渐消失标志着教育的失败——《教育的目的》读与思(5)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理想的逐渐消失标志着教育的失败

——《教育的目的》读与思(5)

作者|怀特海 朱永新

来源|新教育观察NEI


经典共读|这是一本奇书!——《教育的目的》

朱永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目的》读与思(1)

朱永新:教育的金科玉律——《教育的目的》读与思(2)

朱永新:凡是不注重智力训练的民族是注定要灭亡的——《教育的目的》读与思(3)

朱永新: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教育的目的》读与思(4)


“青春期”的浪漫阶段
 
读与思(1月29日)

 
最初的婴儿阶段的循环是非常成功的。紧接着的就是青春期的循环,这个循环以目前为止我们所经历过的最浪漫的阶段为开始。正是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格开始塑造形成。孩子在青春期的浪漫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决定了他将来的生活如何被理想和想象所塑造和丰富。紧接着就是随着口语和阅读能力的掌握而随之获得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阶段相对于整个婴儿期的循环来说,是很短暂的,因为在婴儿期的浪漫元素缺乏。——(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32页。
 
怀特海把8岁之前称为婴儿阶段,8岁到11、12岁之间称为青春期。这与现代心理学对于人的发展分期不完全一致。现代心理学一般把初中阶段成为青春期,8岁到11、12岁则是少年期。所以,怀特海所谓的青春期,其实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的少年期。他认为,儿童在第一个循环周期结束之后,就开始进入了青春期的“无与伦比的浪漫阶段”,在这个阶段,“各种概念、事实、关系、故事、历史、可能性和艺术性。等等,它们以语言、声音、形状和颜色等等,一起涌入孩子的生活,激发他的感情,刺激他的鉴赏力,激励他去做相似的活动”。所以,这个阶段儿童生活的丰富性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发展,他的理想与他的想象力。这个阶段较之婴儿阶段来说,具有更大的学习优势,因为他们已经能够学会运用母语,利用已经掌握的观察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应付周边的环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初步掌握了口语并且开始学习和掌握阅读,初步形成了自我意识与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是,这个阶段儿童发展的成效往往并没有出现像婴儿阶段学习语言那样的奇迹,我们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帮了倒忙。正如怀特海所说:“但令人悲哀的是,在这个黄金时期孩子们却不幸落在填鸭式教育的教师的阴影之下”。


语言的掌握
 
读与思(1月30日)

 
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开始接近浪漫阶段的尾声的时候,这种循环的成长过程使他开始倾向于精确知识的学习。语言就自然地成为他专注性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他相当熟悉的表达自己的方式。他了解了一些描述其他人和其他文明社会的生活的故事、历史和诗歌等。因此,从11岁开始,他开始需要在精确知识的获得方面逐渐增加注意力,最后从12到15岁的三年时间里必须用大量的语言方面的内容来丰富自己,这样按计划进行的话,可以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是值得的——(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33-34页。
 
如前所述,怀特海认为儿童发展的婴儿期在8岁结束后进入到青春期,开始了青春期的浪漫阶段,浪漫阶段在10岁进入尾声,从11岁开始进入到青春期的精确阶段。从11岁到15岁左右的阶段,语言的学习就成为最为重要的任务。这个阶段儿童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所以能够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历史、科学等书籍获得各种知识和资讯,“用大量的语言方面的内容来丰富自己”。怀特海虽然没有详细论述阅读对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他强调了语言学习本身的价值,而语言学习无疑是离不开阅读生活的。他还特别主张,要把那些“半文学性质的科目”如历史等,融入到语言学习的过程之中。他坦言,这样做不是要取消和摒弃专门的历史教学,而是主张要用“浪漫精神”来表现历史科目的内容,不应该让学生“服从于那种大量系统性的需要精确记忆细节的考试”。也就是说,不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历史,而是能够把历史与文学、语言结合起来学习。总而言之,在青春期的精确阶段,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语言能力。

科学的专注
 
读与思(1月31日)

 
到15岁的时候,语言的精确阶段和科学的浪漫阶段都已经到了尾声,随之而来的是语言的综合运用阶段和科学的精确阶段。这是一个短暂的阶段,但是至关重要。我想这个时期大概在一年左右,我认为这会毫无疑问地改变之前课程间那种平衡关系。这个时期需要集中注意力来进行科学方面的学习,而相对减少对语言学课程的关注。紧接着前面科学的浪漫阶段的学习,用一年的时间集中于科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决定机械、物理、化学、代数和几何学等学科发展的重要原理。理解这些,并不是意味着开始学习这些课程,而是通过系统地阐述这些学科的概念来把他们之间之前所学的东西融合在一起。——(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35页。
 
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大正反合的每个阶段中,都有小正反合。在怀特海的教育学中,教育应该是浪漫、精确、综合三个周期的持续不断的重复,不同领域的不同能力发展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如到15岁的时候,儿童的语言发展进入了精确阶段的尾声,但是科学的学习却处于浪漫阶段的结尾。15岁之后,语言的发展进入综合阶段,而科学的学习却进入了精确的阶段。怀特海认为,这个阶段虽然持续时间不长,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要让儿童专注于科学的学习,“深入了解决定机械、物理、化学、代数和几何学等学科发展的重要原理”,关键是要通过系统地阐述这些相关学科的概念,把浪漫阶段所学习的东西融合起来,建立关系。在这个阶段,语言的学习进入了综合运用阶段,语法和作文的精确学习可以暂时告一段落,语言的学习主要可以用于文学阅读,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科学学科的学习上。这就是怀特海主张的“根据生命的节奏性来安排”学生的学习。他期待,通过这样的学习,“理科的学生可以既得到了难得的文学教育,又在最敏感的年龄开始养成在科学领域独立思考的习惯”。可见,教育还是应该培养文理交融而不是文理分科的人才。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怀特海的分期虽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也不能够刻板、僵化地加以运用,他自己也认识到,教育的问题总是“非常地个体化,或者至少可以分解成很多的个案”,所以不适合也不可能用“普遍使用的方法”对待每一个案例。

大学的功能在于摆脱细节而保留原理
 
读与思(2月2日)

 
当你丢掉你的课本,烧掉你的听课笔记,忘掉你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的细节,你的学习对你来说才是有用的。你所需要的那些细节的知识就像头顶上的太阳和月亮一样,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而你偶尔需要的,都能在任何参考文献里找到答案。大学的功能在于使你能够摆脱细节而保留原理。——(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38页。
 
这段脍炙人口的文字,是许多人经常引用的怀特海的教育名言。让我们想起了另外一位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的一句话:“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是啊,真正有用的知识,往往并不是那些用来应付考试去背诵的东西,真正有用的东西是我们的思维方法,是我们的生活习惯,就像我们头顶上的太阳和月亮一样与我们同行和照亮我们。一些偶尔需要的知识,我们在各种工具书,在百度、谷歌中都可以随时查到。所谓“大学的功能在于使你能够摆脱细节而保留原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怀特海举例说,当我们面对某些特殊的情况时,不可能在我们眼前清晰地呈现出一大堆我们所学习过的知识,而是立即应对的反应模式。一个真正沉浸到你骨子里的原理,与其说是一种正式的语言阐述,到不如说是一种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成了大脑对一些适当的刺激的反应方式”。因此,智力的培养,从本质上不是把大脑作为储藏知识的仓库,而是能够“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进行运转”的处理器。这也是大学的使命所在。正如怀特海所说:“一所大学的理想,不是知识,而是力量。大学的职责就是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一个成人的力量”。

智力发展的过程显示出一种节奏性
 
读与思(2月3日)

 
智力发展的过程显示出一种节奏性,这种节奏包含着一种相互交织的循环,而整个过程作为发展中的小漩涡,又受到一个具有相同特点更重要的循环周期的控制。而且,这种节奏显示出对大部分学生都有效的可确信的一般规律,我们的教育质量必须要适应学生智力发展节奏的相应阶段。课程设置的问题不仅仅是一系列科目,所有的科目本质上都应该在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开始。真正重要的顺序是教育过程中应该认定的性质的顺序。——(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39页。
 
作为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怀特海关于智力发展的节奏性的认识属于天才式的猜想,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心理学论证。后来,一系列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节奏的存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如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阶段,其中主要有婴儿期(0-18个月左右,主要矛盾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儿童早期(18个月到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学前期(3-6、7岁,主要矛盾是主动对内疚)、学龄期(6、7-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对自卑感)、青年期(12-18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则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基本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儿童主要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可以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儿童的思维出现了可逆性,能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分类和理解逻辑关系。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儿童思维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毫无疑问,怀特海的分期及解读,虽然没有埃里克森和皮亚杰的分期研究具体入微,逻辑严密,但是也有许多精彩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认为智力发展的节奏包含着一种“相互交织的循环”,即大循环中又有小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所以,他不主张在不同的时期开始完全不同的课程,而是主张“所有的科目本质上都应该在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开始”,这与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主义的观点又有非常相似和殊途同归之处。因为智力发展是“相互交织的循环”,不同学科在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学习也必然存在着这种“相互交织的循环”。这就需要我们能够真正认清每个发展阶段的不同主题,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内容。

不要过分夸大不同阶段之间的鲜明差异
 
读与思(2月4日)

 
不要过分夸大一个循环周期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之间的鲜明差异。我猜想你们中的很多人在听到我说的这个循环周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细节信息时,一定会对你们自己说数学家多么喜欢做这样的正式的分类啊。我向你们保证,这和数学家无关,而是课本的无能让我犯了此刻我正在告诫你们的错误。当然,我是指重点的不同,主要特质的不同——浪漫、精确和综合运用,自始至终地存在。但是交替地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交替形成了不同的循环周期。——(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39页。
 
这是第二章最后一段的文字。也是他关于智力发展问题的第二个“告诫”。第一个告诫,是希望我们能够重视智力发展过程中的“节奏”问题,第二个告诫,则是希望我们在重视节奏的同时,不要过分夸大循环周期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之间的鲜明差异。也就是说,一方面,浪漫、精确、综合运用三个不同的阶段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的阶段占据不同的地位,并且形成了不同的循环周期。但是,也不能够过分夸大这三个阶段的差异性。事实上,在不同的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既有一些这个阶段的共性,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个性,有些儿童可能相对滞后,有些儿童则可能适度超前。在把握基本特征的同时,应该考虑不同儿童发展的不同特点。

理想的逐渐消失标志着教育的失败
 
读与思(2月5日)

 
理想的逐渐消失悲哀地证明了人类的努力遭受了挫折。在古代的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智慧,而在现代的大学里,我们卑微的目标就是教授各种科目。从古人向往追求神圣的智慧堕落为现代获取各个学科的教材知识,标志着在漫长的时间里教育的失败。——(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41页。
 
传授知识还是获得智慧,历来是两种不同教育的目标。从古希腊以来,人类的最高教育理想就是让学生拥有智慧。英 文的哲学(philosophy)一词即来源于古希腊的“爱智慧”(Φιλοσοφία / Philosophia)。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博学不等于智慧。掌握知识和拥有智慧是人的两种不同层次的素质。但是,几千年来,这样的教育理想并没有得到实现,“理想的逐渐消失悲哀地证明了人类的努力遭受了挫折”,究竟是这样的理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还是人类的教育发生了偏差?怀特海认为,其实古人的教育未必就比今天更加成功,但是人类的理想总是不断地向现实妥协,最后只能“沦落到和我们的实践不相上下的地步”,教育也只能停滞不前了。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最根本的是教育者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和对于教育理想的坚守。怀特海指出:“当我们把智力教育仅仅看作是大脑机械化获得知识的能力或者对实用性原理的系统化阐述,那么教育就不会有任何进步。”也就是说,真正的智力教育,不是简单地把大脑作为装满知识的容器,不是简单地还原知识,而是用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与生命中的各种问题。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丢掉细节而保留原理。

未完待续。

余世存:在阅读经典中安顿自己
读书何以拯救自我?
朱永新|教育的使命和目标——《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读与思(17)
朱永新: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儿童对自己的评价非常重要——《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与思
经典共读|如何解放大脑,学到极致?——《深度学习》:彻底解决你的知识焦虑
经典共读|谁改变了教育,谁就改变了人——《爱弥儿》
......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