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9—熊胆

 上一篇:【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8—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不得已方用的熊胆

 

老爷爷说,指月啊,你看熊胆在哪个科里最常用?小指月说,我看爷爷都很少用熊胆,除非碰到一些小孩,高热抽搐,热势不退温热很厉害的,不得已才用它。

 

爷爷说,没错,大凡动物之药,我们都少用,逼不得已才用之,能用草木类药代,就尽量用草木类药去代替。你想想为什么熊胆在小儿科里用得最多呢?

 

小指月想不出来,老爷爷便说,小儿是什么体质呢?小指月说,小儿是少阳体质,就像刚吐出地面的嫩芽尖。老爷爷点点说,没错,是少阳体质。少阳胆最容易瘀堵,这肝胆有余之气,稍微疏泄不利,就会化热化火,甚至生风动血,造成高热抽风神昏。

 

小指月说,小儿的体质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不足的脾胃,可以用黄芪四君子汤,补托之,有余的肝胆之气,可以用小柴胡汤疏泄之,如果肝胆有余化热化火太厉害,就会用一些动物药,比如熊胆。

 

爷爷说,为什么是熊胆呢?小指月说,凡胆皆极苦寒,善走肝胆二经,同气相求,直接泻其有余之热。肝胆经上开窍于目,所以目内生翳障者,是肝胆邪热壅滞闭塞所致,用这熊胆泻肝胆之热,则内邪清而外障去也。

 

爷爷点了点头说,没错,熊胆是有清肝明目退翳之功,可以用熊胆配合冰片,制成眼药水,也可以把肝热目赤平降下来。但这种功用其他药物都可以替代,黄连配冰片就有效果,无需劳驾熊胆。还有其他的呢?

 

小指月又说,肝胆经也循咽喉,所以常见的咽喉热毒疮痈也可以用这熊胆冰片来调敷。爷爷说,可以,而这种咽喉热毒肿痛,大把药物都可以治疗,也不是什么太危急的病,也不用劳驾到熊胆。那还有呢?

 

小指月说,肝热容易生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热极生风抽搐,可以用熊胆配合竹沥水来治小儿痰热抽搐。

 

爷爷听后点点头说,没错,熊胆最重要的用途就在这里。热极生风,惊痫抽搐,这时一般草木药难以速见功效,用这熊胆一上去,肝火极热,也能够很快退下来,所以若非小儿急症危险都不轻用此药。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便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大医精诚》曰,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食疗本草》曰,治小儿惊痫瘈疭:熊胆二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诞。

 

《齐东野语》曰,熊胆丸治目赤障翳:熊胆少许。化开,入冰片一、二片,铜器点之。或泪痒,加生姜粉些须。

 

《摄生众妙方》曰,治风虫牙痛:熊胆三钱,片脑(冰片)四分。上为末,用猪胆汁调搽患处。

 

熊胆

【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胆囊。一般于冬季捕捉,捕获后,剖腹取胆,割时先将胆口扎紧,割取后小心剥去胆囊外附着的油脂,用木板夹扁,悬挂于通风处阴干,或置石灰缸中干燥。不宜晒干或烘干,以防腐臭。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胆、睥、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镇痉,明目,杀虫。治热黄,暑泻,小儿惊痼,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蚀,疔痔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外用:研末调敷或点眼。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往期内容: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香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生姜(上)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生姜(下)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荆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防风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羌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白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1——细辛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2——藁本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3——苍耳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4——辛夷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葱白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鹅不食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薄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牛蒡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蝉蜕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1——桑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菊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蔓荆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柴胡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升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葛根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淡豆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浮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9——木贼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0——石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1——寒水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2——知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3——黄芩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4——黄连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5——黄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6——龙胆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7——秦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8——苦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9——白鲜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0——金银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1——连翘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2——穿心莲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3——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4——蒲公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5——重楼(七叶一枝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6——土茯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7——鱼腥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8——金荞麦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9——败酱草、大血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0——射干、山豆根、马勃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1——青果(橄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2——木蝴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3——白头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4——马齿苋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5——鸦胆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6——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7—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8—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倪海厦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小编是一名中医粉,苦于无人交流,所以建了中医群,已汇集了1000多位中医爱好者,欢迎爱好中医的朋友进群交流。


1群、2群已满500人,还可以进3群.

也可以加群主微信:slyjbjly,群主拉你进群。验证时请注明中医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