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邵慧君:《粤西湛茂地区粤语语音研究》后记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粤西湛茂地区粤语语音研究》后记

《粤西湛茂地区粤语语音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粤西湛茂地区粤语语音研究》终于成稿付梓了!原本很早就有出版的计划,但后来因故搁置了。如果可能,希望能将项目成果《广东粤语语音数据库》60余个粤方言点的详细字音材料逐批出版发布,既不负当年项目组成员前后六、七年的辛勤劳动、艰苦调研,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较为详细的语音资料作进一步挖掘研究,亦算是两全其美、得偿心愿。

邵慧君教授,任职于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

选择首先出版湛茂地区的材料原因有二:一是本人从2005年开始至2014年曾经三次赴该地区进行不同项目的方言田野调查,对这片粤西红土地及其文化风俗充满感情,从不曾有地处偏远的生疏感;对红土地上热心帮助过我们的地方干部、发音人、朋友、同学更是欠下满怀的情债,有些发音人在我后一次再去探望时已经谢世,却因我个人的懒惰始终未能见到自己参与合作的成果!二是广东省内的粤方言,历经詹师伯慧、张日升教授领衔的几个大项目——《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三卷(字音对照1987、词汇对照1988、综述1990),《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1994),《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1998)的调查研究,大部分已有比较详细的方言资料,虽然材料有瑕疵,但凡是做方言研究的学人都有此体会:当你真正想查找具体的字音、词汇去做理论研究时才发现总是难以凑齐所需的材料,难以展开独立的、基于材料的深入研究。而省内粤方言材料最缺的就是粤西阳江、湛江和茂名地区,因篇幅所限,本书先出版湛茂地区的语音资料,阳江地区按照余霭芹先生的观点(虽然分区概念不一定正确),可以与江门四邑地区一并出版,这是后话。

当初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上海师范大学E语言研究所潘悟云教授领衔团队所研发的田野调查软件TFW(后期改为斐风软件)时,可以说是欣喜若狂,以为从此就找到一个能更科学、更准确记录方言资料,也更节省田野调查、归纳整理时间的工具!可是当我们真正开始使用它进行田野调查时,才发现比传统的纸笔记录、归纳整理更为复杂困难,原因有三:1.录音的环境要求很高,需要一定的环境噪音分贝值和信号采样值区间,这对于还经常停电跳闸的城镇住宿条件来说要求非常苛刻;2.逐字录音似乎速度很快,无需当场记录,然而为了尽量保证材料的准确性,我们仍然需要边录音边不停地询问,以免发音人看错或误读,一些重要的语音特点也需要当场比字核对,晚上发音人回家休息,我们还需要校听和输入音标,看看是否有误读或录音质量不好的挑出来第二天重录,这样的工作量令我们调查时除了睡觉几乎整天处于神经紧绷的工作状态,幸好同学、老师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大家才能苦中作乐;3.审音要求更高更细,传统的纸笔调查,字音整理完只要不是太违背语音规则就不再深究了,而现在有录音、语图为证,我们必须尽量使用严式记音以与录音相符,加上每一位发音人的发音不可能自始至终都是恒一稳定的,这就使得我们对语音标注小心翼翼,生怕读音与注音有太大差距,有时候一个点的材料反复多次听音核对、同音校验,自己感觉比传统的纸笔记录更累更难。


书稿的完成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在此我要感谢历届的研究生们,没有他们无私的相陪相伴,我就不可能有勇气带着一堆仪器走遍各地,田野调查不仅条件简陋,工作强度大,而且要牺牲寒暑假和节假日时间,甚至还要应付安全问题或风雨灾害,个中辛苦只有做过田调的人才能体悟。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勇敢、可爱的学生,没有当地干部、发音人的热情帮助,没有朋友们关键时刻伸出援手为我们奔波,我们是不可能完成调查工作的。在此,特别要感谢我早年华师中文系的同仁、时任茂名市长秘书的莫敏秋同志,湛江师院中文系的同好学友(陈云龙、张令吾、朱诚等各位老师和赵越、李利君夫妇),为此书搜集方志材料、辛苦排列字音表并反复修改的张健雅同学,还有各县市的发音人(详见绪论部分),以及无怨无悔默默支持我的先生甘于恩和女儿甘悦闻,谨以此书作为感谢的见证!


 邵慧君  2015.15.19于华师高教村

往期热文:

新书架 | 邵慧君:粤西湛茂地区粤语语音研究(内容简介)

学术前沿 | 詹伯慧、邵敬敏:《语言多维研究新视角》前言

行走田野杂记|甘于恩、邵慧君:走在田野调查的路上

专题丨邵慧君 甘于恩:粤语词汇讲义

学术探论 | 赵钰龄等:福建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语言文化现象浅析

专题 | 王海兰:城市公共语言服务的内涵与评估框架构建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叶钰茹

责任编辑:老甘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关注

苹果用户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