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探论丨甘于恩:广东四邑方言的“减”字句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减”字的本义为“损也”(《说文解字》),即“从总体或某个数量中去掉一部分”(《现代汉语词典》),“减”可以单独作谓语或作复合谓语的一部分,如“减(去)”、“削减”等。汉语多数方言的动词“减”体现的皆是这种用法(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2002)。不过,在广东四邑方言①中,有一极具特色的“减”字句,值得注意。以下以台山话作为代表,讨论“减”字句②的特点。

    台山话与其他方言一样,“减”可以直接做谓语动词,表示“数量减少”或“减掉”,例如

1、恁条村旧年收成减ə33好多。(那个村庄去年收成少了许多)

2、我减nai55饭ei55你喫。(我拨一些饭给你吃)

与其他方言不同的是,台山话的“减”字还可以置于补语的位置,用于表示“数量或状态发生变化”,这是台山话“减”字最常见的用法,笔者曾将这种用法称为“消减体”(甘于恩 2002)。具体而言,“减”的用法有如下三种:

一、用于谓语动词之后,表示动作发生之后,导致数量减少④。一般需要数量短语作宾语。例如:

3、 我企唔见减只牛。(我家里不见了一头牛)

4、 恁碗汤佢饮减啖。(那碗汤[给]他喝了一口)

5、 我减减nai55饭ei55你喫。(我拨出一些饭给你吃)

有时“减”放在不及物动词之后,“数量减少”的意味稍弱,如:

6 、我瞓减阵间。(我睡了一会儿)

“瞓”(睡)在句中为不及物动词,“阵间”(一会儿)是表时间的补语,“瞓减阵间”可理解为“睡了之后”使得时间消逝,是“数量减少”的虚化。

古汉语“减”字也有这种用法,但限制较严,大多只见于少数表“减少、去除”类语义的动词,如“减”、“减”等,其他动词不见这种用法。

、用于动、形之后,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之后,数量有所变化。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减量,也可以是增量。如:

7我企多减只牛。(我家里多了一头牛)

8、 只鸡生减只蛋。(那只鸡生下一只蛋)

9 、我又洗减一轮。(我又洗了一次)

这种用法可以说是第一种用法的引申。实际上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我们仍可体会到“消减”的意味(“生减只蛋”是主体“鸡”减少一只蛋,“洗减一轮”是“总次数上”已完成了一次),只是这种“消减”意味不如第一种用法明显。有时这种“减”似乎与一般陈述句中的完成体标志没有太大的差异。如:

10 、喫减碗饭。(吃了一碗饭)也可以说成:

11、 ə33碗饭。(吃了一碗饭)

但是仔细比对,二者仍有微妙的语义差别,“喫减碗饭”强调的是量的变化,而“喫ə33碗饭”强调的是体的变化(完成体),因此,在口语对话中,“喫ə33碗饭”可省略为“喫ə33(碗饭)”,可是“喫减碗饭”却不能够省略为“喫减”。也就是说,“减”字句必须提供数量方面的信息,与谓语中心语相互配合(作宾语或补语),这可以说是“减”字句最突出的特点。

、用于形容词之后,往往要与不定量量词 [ nai55](些)配合使用,表示与原先的状态相比有所变化。这可以说是台山话“减”字句最具特色的用法⑤。如:

12 、个表快减nai55。(表快了些)

13 、个表慢减nai55。(表慢了些)

说话者说“个表快减nai55”或“个表慢减nai55”时,心目中已有预设,即“正常的表是准确的,所指称的表比正常的表快或慢”(而“个表快”或“个表慢”则仅是纯粹的性状判断,没有比较的意味),这种状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量(时量、重量、高度等)的变化,只不过这种量变仅指向主语(某些无主句例外),并不涉及宾语。再如:

14、 又大水减nai55。(雨又下大一些。隐含“雨刚才下得不如现在大”之义。

15、 佢肥减nai55。(他胖了些)

16、 你瘦减nai55。(你瘦了些)

17、 蔸树高减nai55。(树高了些)

18 、个果又熟减nai55。(那果子又熟了些)

“减”的实义为“减少”,按理说应与消极义的形容词(如“坏”、“慢”、“瘦”等)搭配,而台山话却可以与积极义的形容词(如“好”、“快”、“肥”等)搭配,说明这类句子中减量的含义十分模糊,已从第二种用法(确切的量变)再虚化为性状的变化。 


注释:

① “四邑”指原台山、开平、新会、恩平四县(现为县级行政单位),但四邑方言并不仅指这四处的方言,参邵慧君、甘于恩(1999)。

② 关于“减”字句在其他四邑方言中的表现,可参甘于恩(2002)。

ə33是完成体助词,一般读为a33,但在口语中常弱化为ə33

④ 在老派的广州话中,这种用法偶尔可见,如“弊喇,又少减啲人”(糟糕,又少了些人),“减”读[kɐm35],与“减少”的“减”[ kam35]读音不同。但目前通行的广州话中,这种用法已越来越少见。

⑤ 古汉语似乎偶见这种用法,如“生词亦具南宋之体,但格力差耳”(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首一至卷首四),“差”为谓语中心语,“减”则表示“差”的结果。但亦仅限于表消极义“差”(品质不佳)这种形容词,未见有积极义的用法。

参考文献

[1] 李荣(主编)2002.《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 邵慧君、甘于恩1999. 四邑方言语音特点. 方言, 2期.

[3] 甘于恩2002. 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 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END

原载于《中国语文》2005年第2期


往期回顾

行走田野杂记 | 田调遇风记

行走田野杂记 |《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后记

博士论文撮要 | 甘于恩: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

方言与美食(视频)| 广府美食与岭南精神:及第粥有段古(广州话)


编辑|张晓燕

责编|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