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稿 | 甘于恩:岭南文化视域下的湛江方言文化(下)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2-12-22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三、湛江地区方言研究概说(续)





(三)客家方言
(三)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在湛江地区分布较散,研究得较少。主要有:赵越《雷州半岛客家方言语音研究》(暨南大学,2015)、《雷州半岛客家方言字音》(201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雷州半岛客家方言概说》(南方语言学6辑,2014,另2019)、《粤西片客家方言的“化雷小片”》(2020,岭南师范学院学报,6期)等。李如龙等编的《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采集了廉江两个客家话点的语料(石角、金平)。单篇论文有:练春招《粤西廉江石角方言音系》(方言,2002年3期)。

匡倩对廉江三种方言的语法从接触的角度做了研究(《廉江粤客闽方言语法接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四)其他方言

也有学者对区内的其他小方言做研究,吴川吉兆土话是一种带有混合性质的方言,如甘于恩《论广东吴川吉兆海话声调的闽语特征》对其中与闽方言近似的声调特征进行了考察(南方语言学,7,2015),李健《广东吴川吉兆海话的四种语音成分》讨论了该方言的混合性(湛江师范学院,2011年4期)。陈杨媚的《广东吴川吉兆话参考语法》(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19)则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这种土话的语法特色。

王文敏、符昌忠、韦远诚则认为吉兆土话(即海话)属于侗台语族台语支临高语的一个方言(《也谈吉兆海话的系属》,语言研究辑刊2020年2期)。

此外,台湾学者张屏生在“粤西方言与文化高端论坛”(2013,岭南师范学院)宣读了《粤西方言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作者:张屏生、甘于恩、吕名芬等),是对整个粤西方言进行的宏观性总结,具有启发意义。




四、湛江方言文化(饮食与民俗文化)特色举隅



湛江文化,又称“红土文化”,但有人把它等同于雷州文化,我个人觉得不够严谨。雷州文化基本上偏向于以雷州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地方文化(尽管它在湛江地区居于主导地位),但湛江文化的内涵应该更广阔一些,它应该包含湛江地区的粤语文化和客家文化。

湛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广府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如龙舟习俗、舞狮文化、节庆文化以及大部分饮食习俗(饮茶文化、食材讲究地道、饮食追求口味鲜美)等,但也有其独特的一面,如,在饮食文化的内涵上,也体现出湛江地理因素给它带来的影响。本文不是系统的研究,只是举例性质,以体现湛江地区与珠三角的若干饮食及民俗差异。



(一)饮食文化

湛江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很强的亚热带色彩,口味清淡,兼具粤闽客饮食的一些特点,但又有所变化。


(1)籺:籺是一种米制品,湛江、茂名一带都很流行。籺的注音是he(2声),实际上跟粤西的读音无关,粤西粤语通常读为[ɛt5],写成“籺”其实是一个方言俗字。

籺采用糯米(粘米、麦粒或其它粗粮)主料加辅料制作而成。主要品种糯米籺田艾籺、粉皮籺、寿桃籺、簸箕籺、煮汤籺、菜包籺、水籺、粽籺糖心糍、糖板籺、槌挞籺、糯米糍、发籺等品种

(图二:簸箕炊,又叫簸箕籺)

(参考:方言与美食(音频)|吴婷:廉江的糯米籺)



(2)湛江鸡:粤人喜欢吃鸡,号称“无鸡不成宴”。但各地对鸡的烹饪、调制和品尝,还是有所区别的。产于中国大陆唯一的北热带海岸、雷琼火山岩地貌的湛江市肉用型良种鸡,称为湛江鸡。湛江鸡是具有毛黄、爪黄、皮黄特点的三黄鸡(百度百科)

湛江鸡以其肌肉丰满,肉质嫩滑,骨软皮脆,味道清香甘甜爽而远近闻名,它与清远麻鸡(俗称清远鸡),惠州胡须鸡,并称“广东三大名鸡”。湛江鸡肉质本身味道就已香美无比,通常配一碟本地特有的沙姜酱油,就能激发出原始鸡味的味觉享受,味甘爽口

(图3:湛江鸡)

(参考:方言与美食(音频)|廉江的糯米籺


(3)蛤篓饭:蛤篓其实是一种野菜。制作时将蛤篓叶切得极碎,同预先用清水泡好的香米放入锅中用油炒香,再倒入电饭煲中蒸煮即为蛤蒌饭。在以前,蛤篓饭一般是给坐月子的妇女吃的。《本草正义》载蛤篓叶“脾肾虚寒之主药”,又《海药本草》载“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利。”蛤篓叶不仅可以滋补产后女性,对普通人也有利。因此蛤篓饭也颇受雷州人的喜爱。

除此之外,还有蛤篓粽。

(图4:蛤篓饭)

 (参考:方言与美食(音频)|李美棉:四味米饭(湛江雷州话)

端午特别节目(音频)| 黄丽娜: 雷州鸭母粽(湛江雷州纪家话)


湛江地区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自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只是举例性质,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批评指正。

可参考“语言资源快讯”2020年6月7日推文精彩 | 美味“湛”放,南国飘香——语言资源快讯湛江地区美食推文一览

(2)湛江鸡:粤人喜欢吃鸡,号称“无鸡











不成宴”。但各地对鸡的烹饪、调制和品尝,还是有所区别的。产于中国大陆唯一的北热带海岸、雷琼火山岩地貌的湛江市肉用型良种鸡,称为湛江鸡。湛江鸡是具有毛黄、爪黄、皮黄特点的三黄鸡(百度百科)

湛江鸡以其肌肉丰满,肉质嫩滑,骨软皮脆,味道清香甘甜爽而远近闻名,它与清远麻鸡(俗称清远鸡),惠州胡须鸡,并称“广东三大名鸡”。湛江鸡肉质本身味道就已香美无比,通常配一碟本地特有的沙姜酱油,就能激发出原始鸡味的味觉享受,味甘爽口

(图3:湛江鸡)

(参考:粤西风物(音频)| 连倬尹:湛江白切鸡【











(二)民俗文化




(三)客家方言

(1)年例文化源远流长,是粤西地区(包括湛江和茂名)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一种活动。自始至终贯穿“爱”和“孝”,其中交织着对自然、对德泽的敬畏。

粤西年例的雏形在两百多年前已经在部分地区出现了,“年例”这一名称在康熙己卯年被记入文献中。湛江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城市,年例的起源与发展有根可循。据《广东通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雷州府于元宵鸣锣鼓,奏管弦,装鬼扮戏,沿街游乐。”这是当时的雷州府跳傩舞闹元宵(闹元宵是年例起源说之一)的场景。

“语言资源快讯”有好几篇关于年例的推文,涉及湛江的有:
廖晓曼:年例是啥?能吃吗?能!不仅能吃还能看!(雷州话)
杨刘秀子:方言与民俗(音频)| 杨刘秀子:湛江年例(一)(廉江话、湛江白话、雷州话、坡头话)方言与民俗(音频)| 杨刘秀子:湛江年例(二)(廉江话、湛江白话、雷州话、坡头话)


(2)石狗崇拜:雷州地区有关石狗的传说有很多,流行最广的传说是,在南朝陈代年鉴,有个姓陈的打猎人,家住古合州城西五里白院村,养有九耳异狗。一日,这只狗九耳齐动,随后不久,奇狗从地里挖出一大卵,陈氏便抱回家中。第二日,一阵雷电将卵劈开,跑出一个两掌分带有“雷”、“州”两字的男孩,后为陈氏养育,取名陈文玉。由于陈文玉德才兼备,在唐代被任命为雷州首任刺史。后人为他立庙塑像祀念,尊其为“雷祖”,而狗也随之神化为“呈祥灵物”,受到崇拜。(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方言与文化(音频)│陈怡君:雷州石狗(湛江雷州话)

在民间艺术、舞蹈方面,湛江的雷剧(参考:雷州文化(音频)|李蔚:童年记忆里的雷剧【雷州话】,2020-4-7)、粤西的飘色、东海岛的人龙舞、吴川的鬼仔戏(又称“吴川木偶戏”)等也很有名(参考:方言与民俗(视频)|湛江人龙舞【转发】,2018-1-9)。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展开了。

参考:2020年9月4日推文精彩 | 粤西情:语言资源快讯湛江茂名民俗推文一览


我在多个场合说过,方言与方言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一物两体(体现),植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只有深入实际生活,细心考察,方能得其真谛,得其真味。正如朱月明(2015)老师所说的:“雷州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和精神内核。在雷州文化的诸要素中,雷州话是属于基础性的要素,具有文化中的标志性意义。雷州话是一种原生态的文化,体现着雷州文化和红土文化的精神内涵,因此,保护和传承雷州话,是保护和传承雷州文化的前提条件”。对于区内的其他方言,我们也必须加以重视,这是确保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略)



















 

(张屏生《粤西闽语比较研究》,高雄阜盛文教,2014)




(赵越《雷州半岛客家方言语音研究》,2015,博士论文,暨南大学)



本期编辑:燕妮

本期审读:燕妮

责任总编: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

特稿 | 甘于恩:岭南文化视域下的湛江方言文化(上)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