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献荐读 | 来!用两种视角一窥社会风貌!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3-07-25


如何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勾勒传媒理论的图景?

如何在哲学思辨中呈现社会的再生产与变迁?

学部君带你速览

传媒的四种理论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

社会分析中的行动、结构与矛盾

核心观点、章节逻辑与重要内容

快来接受知识“滋养”吧~

 

01

传媒的四种理论


书  名:传媒的四种理论

作  者:西伯特著

译  者:戴鑫、展江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编号:978-7-300-08795-5

出版时间:2008年



1

书籍及作者基本情况 


1956年,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西奥多·彼得森和威尔伯·施拉姆合作写成的四篇论文汇纂于《传媒的四种理论》一书出版。他们依据政治和社会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世界上大众传播媒介体系的划分方法,将彼时的世界报业系统分为四大类:威权主义理论、自由至上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以及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2

出版及社会影响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而《传媒的四种理论》发表于1956年,此时正值美苏冷战高潮。这是当时的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展开的斗争。在这一时期,美国社会中弥漫着以美、苏及其各自盟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对峙划线、非此即彼的两分法冷战思维方式和“恐红”的反共情绪。这种意识形态的对峙毫无疑问地将会影响美国对苏联的看法,《传媒的四种理论》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总的来说,《传媒的四种理论》是对有史以来和当今盛行的所有传播体制及传播观念的一个总结性比较研究,开创了比较新闻学的先河,是早期比较新闻学的典型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了传媒理论分析的主导地位,并极大地影响了传媒实践与后世的理论发展。


3

本书核心观点


本书的几位作者从新闻事业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上分别阐述了他们的理论观点,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即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对传媒的控制和新闻自由的问题。


本书的论点是:传媒总是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式和色彩,特别是传媒反映一种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控制的方式。本书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传媒被谁控制、传媒怎样被控制、传媒为什么被控制,以及传媒被用来做什么。


4

章节逻辑


本书由四篇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论文所组成,结构十分明晰。


(一)集权主义理论


传媒的集权主义理论源于16、17世纪的英国,在集权主义理论下,政府控制传媒,传媒是一种真理的宣传工具。实行集权主义的国家在政治上是独裁的、专制的,它用各式各样的手段控制出版自由,因为集权主义认为真理掌握在极少数的精英手中。在集权主义国家中,传媒的存在是为了支持和促进政府的政策,以便政府能够实现它的目的、达成它的利益。集权主义理论在21世纪仍有深远影响,即使是奉行自由主义的西方社会也离不开威权主义的传统。


(二)自由主义理论


传媒的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供给一种社会环境,使个人能够发挥他自己的潜在力量。因此在自由主义理论下,传媒不受政府的控制和影响,任何人,只要具有从事传媒活动所需要的经济条件,都可以自由公开发表言论。在实行自由主义理论的国家中,传媒是大众探究真理的场所,政府允许错误言论的出现,并让公众沉浸在事实和观点的信息洪流中,相信真理会在辩论中得到人们的支持和认可。这就是著名的“意见的自由市场”和“观点的自我修正”理论。


传媒的自由主义理论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中大行其道,但是这种理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它不能区分自由和滥用自由的区别,于是下一种理论应运而生。


(三)社会责任理论


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可以说是自由主义理论在发展中出现诸多困难之后作出的调整和补救,它主要来源于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制定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以及从业者和伦理规约。社会责任理论中传媒的作用与自由主义理论的相似,但主要是将冲突提升到讨论的层面。


在社会责任理论下,言论自由是附有义务的道德权利,任何人只要有意见,就在道德上有义务说出来,这是一种新型的自由主义理论。传媒有社会责任对各方面的立场都公平地加以报道,并保证大众能掌握充分的消息去加以判断;传媒巨头应当刊登一些与自己见解相反的意见,而不放弃自己的主张。在社会责任理论下,新闻自由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实现新闻自由,也能够使传媒的运行处在一种有序沉稳的状态。


(四)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施拉姆等人认为,苏联的大众传播媒介体系源自于威权主义理论,其主要目标是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服务,被政府严格控制和监视。他们认为这种媒介体系的自由度是相对最小的,并最终影响了苏联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


02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


书  名: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分析中的行动、结构与矛盾

作  者:安东尼·吉登斯

译  者:郭忠华、徐法寅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编号:978-7-5327-6954-4

出版时间:2015年



1

书籍及作者基本情况 


安东尼·吉登斯是英国理论社会学家,也是当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以批判的风格和理论特点著称于社会学界,他的政治思想对英国新工党的发展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被誉为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精神导师”。《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安东尼·吉登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在社会学理论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也是理解20世纪中后期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著作。


2

社会影响和核心观点


社会影响:本书将20世纪中期有关能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等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推向深入。超越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在这些问题上形成的尖锐对立,从实践的角度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将社会学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核心观点:本书从对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的二元论的批判展开,同时借鉴现象学和精神分析等学科和罗兰巴特、德里达等人的解构知识,连接哲学思辨,以行为主体的能动性为前提,构造了以结构二重性为特征的结构化理论,把它作为理论框架来谈社会系统的再生产和社会变迁。


3

书中重要内容


吉登斯认为,以往的社会学学者都不能克服行动与结构的二元论,造成了理论上主观的行动理论和客观的结构理论的分裂。而结构化理论注重协调考虑人的能动作用与结构的要求,以结构二重性代替传统二元论。结构化理论认为,人们作为行动者是具有知识的,这些知识支持着行动时的反身性监控。而结构既是实践再生产的媒介,同时也是其结构。一方面社会结构规定着人们的社会活动;另一方面人们的社会活动也产生和再生出新的社会结构。


吉登斯的结构理论中提出的二重性,实际上是认识到了社会行动者具有能动性。结构化理论认为社会系统根本不存在目的、理智或者需要,这些东西仅为人类个体所拥有。作者以能动与结构作为两个支点,沿着意识、权力、再生产、制度化和社会变迁等线索,搭建起来的“结构化理论”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反功能主义的宣言。吉登斯认为结构二重性始终是社会再生产跨越时空的连续性的主要根基,反过来,它又是构成行动者日常社会活动绵延的反思性监控过程的前提。


吉登斯提出的“结构化理论”用行动者模型——分层模型展开对结构化的论述,认为三组关系组成人格的“分层模式”:以动机和认知为主的无意识、凭借理性的实践意识和凭借语言的话语意识,其中的实践意识是结构化理论的根本特征。


此外,结构化理论认为社会系统根本不存在目的、理智或者需要,这些东西仅为人类个体所拥有。任何把社会再生产归结为社会系统之目的的解释都必须被看作是无效的。


作为社会理论发展的批判继承者,吉登斯在对社会行动理性化反思的基础上,对社会行动内涵、无意识社会行动、行动的合理化、行动意外后果的应对等问题进行了全新诠释和分析。


4

精彩案例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反映了作者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的反思。吉登斯以批判的视角看待三大思想家的理论以及结构主义思潮,批判了实证主义、功能主义和进化理论,对经典三大家理论进行了综合,树立了自己的理论目标:反对个人行为和社会结构的二元对立,超越传统理论的二元分裂的局面,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他将行动理论引入社会学,提出了“结构化理论”。


“四种理论”开创比较新闻学的先河

结构化理论使人类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社会

让我们跟随系列荐读书目

提高理论素养吧!


猜你喜欢



学术指导/吴炜华

编  辑/王昭阳   卫睿杰

主  编/韩   飞   杨丽萍

撰  稿/申皓文   陶翕然

监  制/丰   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