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梵高的来信(总第278期)

2017-08-24 顾旧 杜骏飞 杜课

梵高的来信

顾旧  杜骏飞


1


在艺术的长河中,有一些人,从一开始便熠熠生辉。但命运常常不公,造就天才的同时,却没有为他们造就观众。

 

在这些卓绝的天才中,有一个永远无法被忽视的名字,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

 

1853年,梵高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16岁时,梵高来到古比尔画廊海牙分店当店员,后来又去了伦敦分店,这算是他最早接受的“艺术教育”。

 

21岁时,梵高在伦敦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后,投身宗教。之后的几年,梵高在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传教,他与矿工们同吃同住,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

 

然而,他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最后,教会居然把他撤了职。


2


27岁后,梵高才正式学习绘画,早期,他深受伦勃朗和米勒的影响。

 

28岁,梵高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当他提出要和她结婚时,又一次被拒绝了。

 

29岁,梵高结识了带着五个孩子的妓女西恩并和她同居,然而最终,因生活窘迫,他们还是痛苦地分手了。

 

而立之年后的两年,梵高生活在纽南,完全埋首于绘画中,他在这期间完成了多幅水彩画,及近200幅油画。

 

33岁,他来到“世界艺术之都”巴黎,第一次看到印象派的绘画,大为震惊。弟弟提奥把印象派的情况介绍给他,还和他一起参观了第一次印象派画展。后来,经弟弟提奥介绍结识了贝尔纳、西涅克、德加和高更等画家。

 

37岁,梵高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那里碧蓝的天空中悬挂着眩目火球,大地仿佛被炽热的阳光点燃,显示出强烈的色彩。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在这里诞生。梵高发自内心地说:“画面里的色彩就是生活里的热情。”

 

在阿尔,梵高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将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与画面的装饰性与寓意融为一体。在这里,他开辟出了一个艺术绘画领域里的新天地。

 

印象派画家大都喜欢表现自然界的光和色,也表现现代都市的运动感。莫奈的油画描绘了河水、天空、房屋、树木,捕捉了变幻的色、跳动的光,以及令人战栗的生命感;毕沙罗的作品重在表现大自然的欢腾;日本浮世绘风格的大色块对比,使人一见倾心。

 

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邮递员鲁兰》、《咖啡馆夜市》、《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星光灿烂》、《梵高在阿尔勒卧室》、《欧韦的教堂》等,都完成于这个时候,饱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以及形式上的独特追求。

 

阿尔时期,梵高在绘画创作上走上了巅峰,然而他的生活潦倒如故。



3


梵高生命中的最后一段居停,房间只有6平方米,阴暗而潮湿,没有窗户,也没有壁柜,只有天窗约可盈尺。屋中只能放置一张小床和一张破椅,根本无法作画。

 

于是,苍茫大地便成为了梵高的画室。没钱雇模特,他只好对着镜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画自画像。

 

最重要的是,人们根本不知道梵高,他连被人嘲笑和诟骂的资格也没有。

 

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比被弃置不顾更痛苦的命运了。

 

那是冰冷阴湿的黑夜,是与死比邻的生。

 

梵高爱抽烟斗,抽的是粗劣廉价的烟草,他曾画过一个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纸包烟草,画面向我们唱出了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一如那烟斗中的轻烟。

 

因长期过度劳累,生活困窘,以及饱受刺激,梵高慢慢变得精神失常。

 

1888年10月,高更来到阿尔,与35岁的梵高同住。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他们经常争吵。

 

彼时,梵高已陷入了精神病的痛苦泥淖。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大怒跑开,两人就此交恶。

 

此后梵高割下了自己的右耳,这也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

 

1889年 5月,梵高来到圣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同时创作了大量作品。

 

1890年5月21日,梵高人生的最后一年,他搬到巴黎附近的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


4


1890年7月27日,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朝自己开了一枪。

 

“他仰望太阳。然后他用手抵住自己的太阳穴,抠动扳机。他倒下了,脸埋在肥沃又发出刺鼻气味的麦田里。他回到生生不息的大地母亲的子宫里去了。” 欧文·斯通在《渴望生活——梵高传》中写道。

 

开枪后,梵高没有倒下,一路流淌着鲜血回到他的卧室,他呻吟流泪,无法说话,只有一声声悲惨的呻吟。

 

据说天鹅之死都选择朝暾初上的清晨,它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地吟哦,向自己曾以羽翼装点的天地告别。

 

梵高拒绝接受治疗,他说:“痛苦将永存。”

 

7月29日,37岁的梵高,死在深爱他的弟弟提奥的怀抱中。

 

梵高一生寡于交游,临终时,在他遗体旁的朋友寥寥无几,只有穷苦的医生加歇,以及画家歇尔启格。

 

梵高死了,但当地的神父拒绝为自杀者做弥撒,教堂也不派灵车送葬,友人们只好在附近的梅里小镇借来一辆破旧的灵车,将梵高遗体送到墓地。

 

这就是梵高死时的遭遇。



5


梵高的大部分重要作品,都完成于他生命中最后的6年。他的艺术生涯虽然很短暂,但这位极端孤独、无比热忱的艺术家,留下了大约850件油画和数量更多的素描。

 

今天我们知道,那些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

 

梵高生前只卖出了一幅画。但今天,世界上所有的博物馆,都以展出梵高的杰作为荣,荷兰和法兰西都争称梵高是她的儿子,在巴黎和阿姆斯特丹都巍然耸立着他的纪念馆。

 

在梵高短暂的生命历程里,他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这位天才的一生,其悲惨而失败,几乎无与伦比。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如此悲惨的人生里,在贫困、疾病、孤独、怀才不遇的多重打击下,梵高还曾经说过如下的话:

 

“生活对我来说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

 

把这段话当作他给我们的来信吧。一个像他那么热忱的天才,在那么不幸的境地中,仍然努力到最后一刻。

 

他在死前,无疑已经意识到自己输了,但令人震惊的是,这个“精神不正常”的艺术家,却有意跨越现世,把自己的信念、理想和希望,如此清晰而有理性地留给了后世的我们。

 

他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今天的我们,就是他口中活着的人。我们是那个绝望者的希望,那个无依者的皈依。这是一次多么深沉的精神旅行。

 

今晚,我们都收到了他的来信。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苦难课:祁同伟与范雨素王小波,你好啊读杨绛先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崔永元变了吗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愿你读她五分钟,知道一生贵于黑暗中得安宁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读书行为的算法逻辑保持始终清醒的唯一方法就是警惕人群 为什么你学了这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你的“小确丧”Hold the door…大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你说话的样子


关注:女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相亲鄙视链七种穷人:绝对的贫穷无法自救关于爱:九个艰难的追问发布完政府规划,媒体就可以退场了吗?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青春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善念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顾旧

责编|胡园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