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骏飞:一只青蛙的三种旅行(杜课432期)

2018-01-25 杜骏飞 杜课

目录

1、杜骏飞:《一只青蛙的三种旅行》

2、游戏简介

3、相关评论



一只青蛙的三种旅行

杜骏飞


那个名叫《旅行青蛙》的陪伴类游戏走红后,“空巢青年”一词也再一次成为话题。


有学者说,在《旅行青蛙》的出品国日本,人们已进入“无缘社会”。还有人说,“无缘”或将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其实,青蛙、空巢和无缘不算是什么“潮流”,而只是我们情非得已的一场困境。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不会有谁愿意远离人际而追求疏离。


今天,这个世界越来越嘈杂,这个社会越来越焦虑,每个人的内心也充满压力;当此之时,人的注意力毕竟是有限的,在你有限的“带宽”之内,很难兼顾到如此繁重的工作、如此纷繁的信息、如此饥渴的事业心,同时还能和他人发展出非功利的情感关系。


这就是今天我们的人情味变得越来越淡的原因,也是彼此日益疏离、居家日益空巢的原因。


你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越来越缺乏注意力,你无法发展富有价值导向的友谊,甚至连轻松愉快的社交都难以顾及。


这种相互的疏离,会在群体间往返激荡,最终造就出这个空洞的社会:看上去人山人海、张灯结彩,但在那些近在咫尺的人群中,只是满布着同行、同事、搭档、业务关系、熟人、点头之交和点赞之交而已,你没有什么朋友,绝少道义之交、情感伙伴,当然也就没有多少深刻的心理陪伴,更别说人生知己了。


有分析说,游戏里的青蛙“既消解空巢青年们在现实中接收的压力,又承载着他们无处安放的情感”,此言固然非谬,但未免落了下乘。


我并不一概反对用游戏来弥补内心的空虚;我甚至认为,在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偶尔用游戏来做情感和社交训练, 37 39835 37 14989 0 0 2268 0 0:00:17 0:00:06 0:00:11 3327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补充。


但是,实在和虚拟毕竟是不同的,正如糖和甜味剂毕竟不同。在我们需要糖而不得的时候,甜味剂多少算是慰藉;不过归根结底,人的生存还是无法离开糖的代谢。


要想一劳永逸地填补内心,你还是需要实在的陪伴,需要真正的友谊,需要深入而持久的心理维系。


这时,你要勇于拿出你的资源带宽,把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用于满足情感和心灵。


还记得时间管理网格吗?你必须在你的网格里画下真正的交往,必须制度化地发展与密友的友谊,必须毫不懈怠地维护与家人之间的联系。


是的,事关你的精神健康,事关人生的幸福感,甚至事关你的人生实在性,你只能如此,必须如此,不管你的时间、空间、注意力资源多么珍稀。


至于你们当中的卓越之士,我有一个更好的建议:你们应该尽早学会跨时空的精神交往,和远方的同道,和古人,和所有已知的伟大心灵。


一旦一个人养成了超越式的精神交往,你与他者的心灵联系便难以中断,且会在一生中日益强化。


那时,你会发现,你的知己从不走远,并且会始终在最需要的时刻陪伴你。


你在灯光下读他们的书,在黑夜里想起他们的故事,在焦虑时和他们谈心,在遇到坎坷困难时,从他们身上得到莫大的慰藉。


你从不孤独,而且,你年复一年地面带微笑、沉着坚毅。


左宗棠有一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读破万卷,读的是人;神交古人,交的是心。


有时候,我们会说杰出的人物往往是孤独的,其实他们哪里会孤独!他们的身边,每时越千里而高朋满座,他们的内心,每日历百年而胜友如云。


他们与圣贤谈话,他们向人物传记中砥砺,他们贡献谈资给道友们助兴,他们也争辩思想由神交们鉴品。


我们这些外人啊,看到的是他们的孤寂冷清,但实际上他们却非同一般地充实丰盈。


你可以想象,这些人既不需要青蛙,也不惧怕空巢,他们从不旅行,却一生漫步于云间、往来于繁星。


自然,我们这些普通人是做不到像他们那样生活的,唯余心驰神往而已。百川灌河,已不辩牛马,顺流而行,又岂见北海之端?


于是,我们还是要把自己贡献给情感和友谊,建构实在的朋友圈,维系好你唯一的家庭,被他人陪伴,也陪伴他人,与人交往,也与人交心。


毕竟,交往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你需要它,或多或少,或实或虚,或远或近。


所以,你现在知道,通往人生的山顶有很多路。一个“空巢青年”,空巢不是他唯一的选择;正如青蛙不得不出门,但它可以有迥然不同的旅行。


虚拟的,便捷的,低廉的,那是游戏伴你;实在的,艰难的,贵重的,那是生活伴你;超越的,深沉的,无价的,那是理念伴你。


这是一个空巢青年的三种交往选择,也是一只青蛙的三种旅行。


2018年1月25日

雪夜记于花神湖




游戏介绍


近日,日本一款尚未有汉化版的手游《旅かえる》(《旅行青蛙》)在国内非常火。一时间,“蛙”成了继“恋与制作人”之后“佛系青年”们又一讨论的热点。

 

《旅行青蛙》是由游戏公司HIT-POINT研发的休闲小游戏,是一款放置类型手游。游戏的主角是一只青蛙(日语中,“青蛙”与“回家”发音相同),主要活动是宅在家里吃饭、看书、削木头,或者出门旅行、见见朋友。

 

玩家可以收集三叶草当成货币,给自己的蛙买食物和装备送他去旅行。蛙归无定期,但旅游期间会定时给家里寄明信片,回家时还会带各地特产,也会交到各种各样的朋友。和传统的养成类游戏不同的是,蛙的一切行动不受玩家控制,玩家只能看着,或等着。这像极了孩子和父母的关系。

 

于是,微博、微信上,网友纷纷晒出养“蛙”心得。他们会自动带入父亲/母亲的身份,亲切地称自己的蛙为“儿子”、“崽儿”或其他昵称。他们会因自己的蛙几天不回家而担心不已,会因为他交到新朋友而倍感欣慰,也会因他突然寄来一张明信片而激动万分。养“蛙”方知父母,很多网友称:玩这个游戏,理解我妈了,特别想给她打个电话。

    

至于这款游戏爆火的原因以及其背后折射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心理,多家媒体也进行了探讨:

 

相关评论


1、佛系的玩家、孤独的青蛙,简单到没有互动的游戏,对于既想要独处又害怕孤独的现代人而言,或许也是一种治愈吧。

——人民日报评论:《别做一只孤独的“旅行青蛙”》

 

2、这只“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吃饭、看书、睡觉,“一个人”旅行,不怎么与其他人互动的青蛙,其实就是年轻人自我形象的一种投射,是年轻人的数字化化身:低欲望,佛系,但又怡然自乐。中国这几年流行的几波青年亚文化,无论是“小确幸”“丧文化”“佛系”,其源头都是日本。

——新京报:《那只吃饭睡觉的青蛙 其实正是孤独的空巢青年》

 

3、这个游戏最动人的地方,大概就是它告诉我们,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有无数人和我们一样,一边含着眼泪,一边微笑得努力活着。人生实苦,生来孤独。但好在,我们还有可以去牵挂的人,我们一直被人牵挂着。

——视觉志:《这只青蛙刷爆了整个朋友圈,背后的真相却让人泪奔了》

 

4、无数只青蛙是无数个“空巢青年”的自我投射,认同感和归属感又促使他们在网络上一次次集体晒“蛙”狂欢。就连原本对“蛙”无感的人群,也不可避免地被裹挟了进来。

——澎湃新闻:《别不承认,越“养蛙”你却越孤独》

 

5、少女们,有时间养蛙当老母亲,不如花时间真陪陪老母亲。

——中国之声:《佛系养蛙儿子,整个朋友圈都在等儿子回来》



【通知】杜课小助手之前出现了一些异常,导致很多粉丝未能及时进群,现在异常已修复。请想进群的粉丝重新扫码添加小助手。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鲁迅先生 怀高华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为师三十年 流量不能移,十万+不能屈 如何在金庸小说里过节?见字不会如面  十八愿|“心流”课夜航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杜骏飞:冰花故事,一场羞耻


关注“江歌案”评论指南暗黑的红黄蓝教材、历史与记忆高铁的文明遮盖着社会的原始看那些“灵魂的丧尸”!残害动物应该入罪玛丽苏的完美毒药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时间穷人不要用“恐老”来遮掩平庸|考研三问 |“满大街都是圣人”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什么样的批评最可贵?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悲悯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王琳

   责编|胡园 王静颖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