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骏飞等 2018-05-24


平生不识孙明经



“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这句话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鹿鼎记》。


在中国,很多传媒人、电影人、传媒教育工作者是不知道孙明经其人的。这个现象,有点类似于数十年后,一个美国软件工程师不知道比尔盖茨。


几年前,当20分钟长的《孙明经:远去的金陵背影》,在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大赛颁奖典礼上首次露面,播放完毕,包括参赛选手、评委嘉宾在内,几乎所有观众都被震撼了。微电影大赛的评委唐季礼、王小帅、黄健中,这些电影界的资深人士,之前对孙明经的名字也都并不熟悉。


我崇敬孙明经,不仅仅因为他在我的母校(金陵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一手缔造了传媒教育学科,也是因为他是中国电影、广播、电视教育的拓荒者,更是因为在他身上,洋溢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豪情、担当和朝气。



打开历史的放映机,在投射出的斑驳光影中,播放着他的身影,讲述他的故事,传颂他所谱写的影音教育的传奇:中国第一部彩色有声记录电影、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中国第一部电影专业期刊、中国第一部电视学译著、世界第一部彩色日食电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一批成员……

 

这就是孙明经先生,蔡元培誉其为“中国电影学术第一人”,鲁明先生称他“有一个伟大的灵魂”。


1


 少年心事当拿云


孙明经,祖籍山东掖县,1911年出生于南京。父亲孙熹圣是最早和电影结缘的中国知识分子,是第一个把外文“cinema”叫“电影”的中国人。


父亲孙熹圣在去各地讲学和考察时,经常带着孙明经同行,并告诉儿子“多看照片和电影对广见识大有好处”。因此,在父亲的引领下,孙明经从小就获得了大量接触照片甚至是亲手照相的机会,之后更是得以接触电影,并萌发了浓厚的兴趣。

 

1920年,金陵大学三位大学生在郭凤仁教授指导下完成了一部教中国棉农种良种棉花的教育电影,年幼的孙明经模模糊糊地看到了电影的巨大力量,从此在心中确立志向:“做一个专门研究电影的学者”。

 

那一年,孙明经8岁。


2


天降大任于斯人


1926年,孙明经15岁,读高三那年,距离升大学时日己近,但他“做一个研究电影的学者”的志愿不减反增。但是,问题是:当时中国并无专门教授电影的高等院校系科。


于是他向父亲寻求建议。父亲带着他去拜访时任金陵大学文理科科长的陈裕光,让他帮儿子选定一个方向。

 

陈裕光得知孙明经的志向后十分高兴,耐心详细地为孙明经制定了“专有”课程表。他认为,就硬件而言,电影融光、机、化、电的成果于一身。电影的发展,正在把工、农、林、商、宗教、戏剧、文学、音乐、美术、教育、政治、外交纳入其身。他建议孙明经从化工入手、再电机、再物理,在读正科之同时,可选修文学、戏剧、音乐、农林、教育、宗教、政治等专业相关课程。

 

谈话的最后,陈裕光激动地对孙明经说:“今天中国无此专门学校和专业,正待将来由明经小弟开创。”

 

那一年,孙明经15岁。

 

他谨遵师嘱。大学期间,先后就读于金陵大学化工系、电机系和物理系,七年学满三系。期间他还选修了国文、戏剧、神学、外语、音乐各科。这样的学科背景,使他真正做到了学贯中西,文理兼通。

 

1934年,孙明经大学毕业。毕业后,他始终牢记使命,留校任教,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电影高等教育专职教师,结束了“中国没有大学电影教师的时代”。从此,他便开始了终其一生的电影实践之路与从教育人之途。


孙明经的电影教育,不是为了技术和艺术而工作,是为了民生,为了启蒙,为了国家的解放。



数年间,他跋涉于祖国各地和抗战的硝烟里,带着师生们独立拍摄完成了49部纪录电影,主持摄制了100多部纪录电影和科教电影,译制了66部外国电影,完成影片长达50000英尺。其中,大部分作品都见证着作者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征尘,承载着作者的一腔报国热情。


3


 学术伉俪


1933年,孙明经在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物理及化学联合年会上做报告时,引起金女大全校第一名的学生吕锦瑷的巨大兴趣。两人性情相投,且都有志于教育事业,彼此相互吸引,很快发展成了恋人。


1936年6月19日,时任金陵大学理学院院长的魏学仁在日本北海道拍下了日全食全过程,即《民国二十五年之日食》。这是世界第一部彩色日食记录电影。


这次拍摄,孙明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得日食每个过程的正确曝光数据,孙明经和吕锦瑷在金陵中学物理实验室内自制了一个“日全食”过程,通过反复模拟、测量,终于测得一组拍摄日全食的正确曝光数据。得益于此,魏学仁才能在北海道拍摄出这部后来被蔡元培称为“中国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二块金牌”的彩色电影。

 

1937年,这对性情相投、事业上互相扶持的情侣步入婚姻的殿堂。


自此以后,吕锦瑷与孙明经在事业上的交集越来越多:孙明经支持吕锦瑷研制感光材料,开展摄影化学课程;吕锦瑷协助孙明经拍摄教育电影,开展电化教育。

 

夫人吕锦瑷多年来的夙愿是希望自己动手制作电影胶片。这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但得到孙明经的全力支持。在孙明经的帮助下,吕锦瑷终于1941年成功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幅可实用的摄影胶片。为了支援抗战,她又研制出了x光片,供给前线使用。她拍摄的第一张X光片照片,现保存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中。 

 

就这样,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孙明经与吕锦瑷伉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缔造了中国影音教育界“居里夫妇”般的科学佳话,共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开创性贡献。


4


历史的悲剧


1936年,金陵大学成立了教育电影部,也就是后来的影音部。由魏学仁兼任主任,孙明经任副主任(后来接替魏学仁任主任)。在职期间,孙明经协助金陵大学电影教育部创办了三期电影电教培训班,开设了《动片摄制》、《静片摄制》、《教育电影与摄制》三门课,揭开了中国电影广播高等教育的序幕。

 

1952年院系调整,孙明经和夫人率金大影音部部分师生和全部器材北上入京,与另四个单位合并成立中央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前身)。在电影学校,孙明经主持制定了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届摄影专业的教学计划,相继创建《电影摄影技术》、《曝光与感光》等多门课程。其内容涵盖摄影、录音、放映、摄录像等广泛领域。

 

作为中国电影教育先驱,孙明经培养了影视界的一代后起之秀,他们中的很多都成了后来中国影视界的重量级人物,其中包括后来北京电影学院的院长沈嵩生、刘国典等。


在那场政治灾难中,孙先生遭受了严重的冲击,他自1930年开始不间断收集的有关中国电影教育、中国电影科技、中国电影经济的资料、史料、官方文书、实物,被工宣队全数以“黑材料”收去,收走时仅文字资料就装满七个半麻袋。1976年,工宣队撤离时,在五七艺大操场上一把火全数烧尽。孙先生时年己65岁,闻此噩耗,悲叹不绝,终日以泪洗面。

 

1992 年,81 岁的孙明经在一次谈话中表示,他仍然希望能够在1996年—中国电化教育60 周年之际,把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经验整理出来,留给后人。

 

但是,他并没有等到那一天。

 

1992 年 11 月 16日,孙明经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享年81岁。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某种官方原因,孙明经的名字从电影史上神秘地消失了。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再次回忆起孙明经先生,历史与现实的画面重叠交错,光影迷离。


像无数从民国时期走来的卓越知识分子一样,他的人生和传奇,无愧于他的时代。但这个国家的历史,却又何等地亏欠着他的一生。


八十年过去了,传媒业发展一日千里,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已经把孙明经那个时代远远地抛向历史深处,但是,孙先生激情而奋发的面容似仍近在眼前,他的目光穿透着我们,无声地询问着他眼中的未来,以及我们这些承担着新未来的后人。


平生不识孙明经。但愿,我们的未来,还会有他那样了不起的人。


编写:杜骏飞、王书琪 



参考资料:

[1]桑 新 民 :《开创影音教育中国之路的先行者———纪念中国电化教育创始人孙明经先生诞辰 100周年》

[2]CNTV:《被遗忘的辉煌 ——论孙明经与金陵大学教育电影》

[3]央视国际:《孙明经:带摄影机的旅人》

[4]现代快报:《 孙明经:用摄影机 为民国“画像”》

[5]李晓峰:《电影教育的拓荒者:孙明经》

[6]白欣、杜光胜:《中国电化教育先行者——吕锦瑷》

[7]百度百科




【通知】杜课小助手之前出现了一些异常,导致很多粉丝未能及时进群,现在异常已修复。请想进群的粉丝重新扫码添加小助手。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怀高华柏格理的故事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狗年,我要祝你什么呢?

文字: 十八愿|夜航记一个教师的基本修养如何得证清净?从何处启航,向何处驶去?元宵节


关注教材、历史与记忆看那些“灵魂的丧尸”!一只青蛙的三种旅行你为什么喜欢发红包?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满大街都是圣人”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悲悯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高宁

   责编|胡园 王静颖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