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营,我来了 | 面试故事

深度营 深度训练营 2022-10-26


# 深度训练营 #



历时两天的面试终于落下帷幕,能够隔着屏幕和来自天南海北、各种专业背景的朋友进行交流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面试官们分享了自己的招募故事,那么九期的同学在面试过程中又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面试故事吧!



方淼雯
九期深度组成员
深度训练营第八期招募的时候,我认识了“Ta”。当时犹豫了很久,自己刚步入大一,虽然做了几期深度调查,但无论是思想还是文笔都浅显且稚嫩。就像第九期面试自我介绍时,我在结尾说:“第八期的我是一个新手村稚嫩菜鸟。”
第八期我投的是不彳亍组,实话实说,当时把不彳亍当作“退而求其次”。因为面对深度,我更多的是害怕、恐惧、焦虑。
第八期开始后,我作为旁观者看着前辈们做了专业开箱、汛区复盘、对话生活,以及最近还在追更的记者手记。作为深度的亲历者,在学校里我开始上专业的采写训练课,接触到更多更深刻的选题。即使深度仍然会让我感到害怕与焦虑,但我渐渐希望通过提问走进采访对象的生活,用我的文字把他们的故事告诉世界。在一次采访紫丝带妈妈的时候,采访对象告诉我:“我很开心,你能关注我们,也很感谢你能耐心地听完我的故事。”之后,深度似乎不再是单纯等待我去打败的敌人,Ta更像“欢喜冤家”。去了解并走进普通人不普通的生活,我很开心,我在和深度做一场“自我和解”。(也许“和解”用的并不恰当,当又能表达出我一直以来的纠结与爱恨。)
面试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些感性的话不便说出口。记者手记中关于视频记者俞金旻的推文一直在我的收藏里。出镜记者是我一直向往又不敢触碰的职业,就像筑在心底的殿堂,只敢在其外徘徊,却又不愿让周围察觉我的行迹。他说:“作为记者,要心里有光,脚下有泥。”不断强调“现场”“基层”,将之作为打破“无力感”的利刃。身为学生记者,校园之“象牙塔”带给我的无力感太多太多,许多选题也因“我只是个学生”而搁置一旁。直到我看到俞金旻记者的访谈,有一瞬间,我错觉他看到了我,为我迷雾丛生的探索之路照进一丝光亮。
如果说俞记者为我启发,第七期营员刘一霖学姐为我拨雾斩荆以动力与勇气。作为直系学姐,我们在大一初因深度结缘,那天夜里我在微博小号写下:“我遇到了我为之努力的方向了。”她很勇敢,也很耐心。对深度,她认真且勇敢;对于后辈,她耐心且热情。面试那天,我知道她也在看,纠结很久后我还是没有提到她。也许很感性,但她仍然是我为之努力的方向。(也因为不好意思,所以只敢在这次面试回忆中说一些感性的话。)
姚语暄
九期深度组成员
关于深度营,早在很多学姐学长的嘴里听说过,作为一个新闻学子,无比希望在这里得到一次历练的机会。

面试的时候提到了自己喜欢的记者老师,面试官问我最喜欢他的哪一篇报道,谢梦遥老师有太多优秀的作品,但是我当时脑子里突然出现就是那篇《罗永浩 锤下那个理想主义者》,面对庞大复杂的信息群,选择用那些最真实的细节去勾勒一个人,这一定不是最省力的方式。

但就是这无数的细节,以及一次次的发问将一个复杂的人逐渐勾勒得明晰起来。我被此深深打动。

我仍相信在新闻被叫衰的今天,细节永远动人,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这一次,我想抓住十八岁的尾巴和深度营一起,面对这个复杂又热烈的人间,保持好奇心与探索欲,不断发问,书写关于我们的故事。

从《新青年》到新青年,我们一直在路上。

张晓艺
九期深度组成员

朋友发给我深度营第九期招募链接时,我正奔波在年会视频拍摄现场,没活儿的时候就坐在角落里焦虑职业方向。就在上周,我收到了界面新闻的校招回复,奇迹般通过笔试进入面试,这周正在等待编辑的回复。


“我觉得我大概率没戏了,”我和朋友说,“说得特别烂。”


“没事,一般给通知也很晚的。”她安慰我。


她知道我想做记者——这个想法是在来了三联后才逐渐清晰并坚定下来的。我是建筑学出身,但是相对于建筑单体,我更关注建筑背后的故事、人的生活及其所代表的社会话题、动态;相对于物质材料和图纸,文字自然是更好的出口。我渴望用复杂的方式探索和记录这个复杂的世界,但是从何开始?如何做?并非毫无门路,我已垒了太高的石头,几乎要溺死在信息的洪流中,却始终找不到泄口。深度营会是一个机会吗?我抱着“有口子就冲”的心态投简历过去。


看到回复邮件是在几天后的年会彩排现场,无事,鬼使神差打开邮箱,看到“通过简历筛选”还没来得及欢呼,“21日下午五点前”几个字让我顿时慌了手脚(那时是下午五点半)。手忙脚乱发好友申请过去,等五分钟没有反应,焦躁地再发一遍;直到接到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才松一口气。


这时我才开始细想面试,却意识到22号全天年会,23号离京回家,这意味着我要么在年会之前(22号早上)要么在下飞机后(23号下午)面试(当时还不知道有晚上场)。好在显玲姐说面试时间是自选的,于是北京地铁上多了一个口中念念有词默背自我介绍、时时刻刻关注群中动态的身影。确定时段后,我全身心扑到自我介绍环节,决心不要后悔二连;当时的我万万想不到终面时并没能把精心准备的自我介绍说完,一半都没有——还好我没做PPT。


面试现场太紧张了!没有想到有这么多面试官,没有想到开着视频的大家都板着脸不苟言笑;声音也是严肃的,没有丝毫起伏和通融余地,“一分钟时间到。”紧接着问题被飞快地抛过来:“你说你是学建筑的,那你提一个相关的选题,说说写作思路”“最近读到的印象最深刻的文章是哪篇?为什么打动你”……


印象最深的是下面这个问题:“娱乐圈整顿、三胎开放、独居,选一个,提选题角度”,我直觉性地选了“独居”,脑中飞快闪过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印象,口中喃喃自语:“loft,独居,胶囊旅馆,中银,死在单身公寓里的年轻人……青年社区,共居社区!”我紧张又激动地解释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自己的纷飞的思绪是怎么规整出这条通路的,这或许就是“功夫在平时”吧?


关掉腾讯会议,房间回归沉寂。安静一秒,突然看到微信好友处的小红点。疑惑地打开……


“我们要提前录取你了” 。


当场爆炸。从那刻开始,我整个人都沉浸在惊吓、兴奋的喜悦中,根本睡不着。喜悦之后是忐忑。现在是24号晚上9:19,面试已经过去48小时,我的头依然在闷闷地痛……


邱欣仪
九期深度组成员

深度营的面试可以说是大学以来经历过的最最让人紧张的面试没有之一。首先是因为我非常重视这个机会,我认为这是我目前为止离新闻最近的一步;其次是早就对深度营面试的深度和难度有所耳闻: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脑暴,既考功力又考脑洞,而且还在往期面试推文里看到有“压力面试”,还很考验心理素质。


我面试时间是晚上7点半,但我从下午2点就开始紧张地准备。听前面的几位朋友都说面试官提到了“过去的采访经历和作品”这个问题,我还满心欢喜地把我新闻采写课的两篇“得意之作”的采写过程和细节用最精炼的话写了下来,附在自我介绍的后面。甚至为了防止这个精心准备的回答“作废”,我还在自我介绍的结尾卖了个小关子,就是想勾起面试官的兴趣让他们就这个点问下去(哈哈哈哈),很可惜,他们并没有问这个方向的问题。


因为我提到了自己对跨文化交流领域感兴趣,第一个问题就是让我围绕这个主题去从某个角度操作一个选题,然后问了我喜欢的记者还有他写过的报道、近期看过的优秀新闻报道并分析、如何平衡同理心和新闻客观,还有对这几天中国新闻周刊关于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那篇新闻报道方式的看法。虽然没有怎么准备这几个问题,但是幸好平时有关注时事的习惯,总能扯上几句沾边的话。


但当被问到“最想回到去年发生的哪个新闻现场,作为记者你能做些什么”时,大脑里真的是一片空白。不是记不起新闻的内容,而是不知道“我到底能做些什么”,我发现自己好像很少站在一个记者的角度去审视一篇报道,更别说能发现其中报道方式的问题了。于是就把之前中国新闻周刊那篇的问题换了个方式又说了一遍。本来以为可以就这么“糊弄”过去了,没想到最后面试官还追问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在看到警方回应后,如果你有机会回去采访那位父亲,你会问些什么?”


当时真的有被问住,我一直在纠结怎么既能问出东西又不会对受访者造成二次伤害,脑海里先蹦出来的几个问题都让我感觉会伤害到受访者的情感所以立马被自己否定了,迟迟答不上来。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个面试官提示距离我面试结束的时间还有一两分钟,情急之下我只好再打个马虎眼,笼统地说希望能把受访者代入回当时警方给出尸检结果的那个情境,但具体要问什么问题,我其实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直到面试结束后几个小时,我才能真的沉下心去代入新闻现场,从一个记者的角度思考。当时脑子里顿时冒出了好几个还比较恰当的问题,赶紧打开手机备忘录记了下来,也算是在心里小小地弥补了当时没能及时回答上问题的遗憾。


第二天上午,寻亲男孩刘学州去世的新闻霸榜热搜,同时也把之前报道过刘学州寻亲事件的新京报送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还背上了“带头网暴”的骂名。当时我就在想,如果在报道前新京报记者有那么一瞬间站在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男孩的立场审慎地考虑过报道可能对他造成的影响,是不是就能避免这样的悲剧。现在看来,面试时我所表现出的犹豫不决未尝不能成为一种“答案”。新闻的时效固然重要,但不能以人文关怀的缺失为代价。


总而言之,大二转专业后读了一个学期的新闻,但感觉在准备深度营面试的这两天的时候最像是一个新闻人。最后,很开心自己在即将奔二的最后两个月里完成了加入深度营的心愿,希望自己的二十岁能够在这个充满温暖和朝气的地方继续深耕新闻沃土,希望有朝一日成为一名真正的新闻人。


王熙媛
九期运营组成员

前一天构思笔试排版题的时候楼上的钻孔声就像在钻我的脑袋,为了提防楼上“梅开二度”的外界干扰,选择了第二天上午九点半的面试时间。


面试当天早上我幡然醒悟,要穿得更正式些,才想到放假带了两个箱子回家,衣服囫囵整理了一半就塞进了杂物间。所以前一晚熬夜准备面试的我一大早端着消肿的咖啡昏昏沉沉地爬起来去翻找,不幸遭到了冷空气和灰尘的双重袭击,于是——王熙媛(灰尘过敏+重感冒版)面试时:摄像头内是衬衫+马甲,镜头外是厚重的羽绒服、冒着热气的保温杯、两打抽纸和胡乱堆起来的准备初稿。然而面试的时候被问到介绍笔试写的策划案,还是当场呆住。复盘整理的时候发现,就是脑子追着嘴巴飞,今天想打昨天人的现场写照(恨铁不成钢中)


王宇瑄
九期深度组成员

终于,在我面试深度营的第二次,我通过了第九期的深度营招募,加入了深度营。


2021年1月,第一次和深度营结缘。在朋友圈里,我偶然看到专业课老师转发了一篇深度营的推送“没赶上1月5号那班车,我至今没能回家”,开始关注深度营的公号。


2021年3月,看见了跨界共学实验室的招募,投递了人生第一封简历(现在看起来大一写的简历好幼稚,还有错别字,真感谢当时的深度营收了我),第一次和深度营结缘,加入了第一期跨界共学实验室,开启了我学习新闻的崭新篇章。在共学实验室招募的同时,第八期深度营也开始招募。在通过了简历面试后,因为经验不足和资历太浅,止步面试环节。(现在想想,当初的表现太青涩了哈哈哈~)


2021年6月,第一次和深度营联动进行专业开箱的活动策划,在深度营公号上发布了第一篇作品。


2021年7月,第一次给大家介绍我的专业——全媒体。进行学科之间的交流。


2022年寒假,看到第九期深度营的招募,果断的投掷了简历,期待收到回复的时刻。


是深度营让我认识了一群有着共同新闻理想的朋友,认识了一群在传媒界奋斗的大佬,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以及更加热爱新闻。


第二次面试时,始终如一的仍是那一句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王宇瑄,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体育记者。”


在等待和期待中,我又一次和深度营结缘。


胡明月
九期运营组成员

现在是2022年1月23日,上午8点55分,天气阴转晴。这天冷风总是对我冻手冻脚的,可这都是后话了,因为现在我正坐在暖气充足的卧室,被周遭熟悉的环境包裹着却又不得不面对马上天降的未知。突然在睡眼惺忪中意识到今天是我的生日,那我先把许愿的机会现在用掉,因为什么身体健康、绩点高高这样的愿望在相同成本下的回报时间太长,倒不如立竿见影,享受一下眼前的快乐。


实际上,现在离面试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了,我的大脑此时绝非空白,而是似乎有一条信号像缠绵的电流一样延伸至我的全身,如果说只能用两个字诠释这种感觉大概就是“紧张”。


说实话,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太短,我已经二十年开眼看世界的生涯,实在是没有什么精彩卓绝之处,于是我脱口便说:“在第一个面试,我很紧张,同时今天是我的生日,希望有buff加成。”不知是不是给自己的底气打足的缘故,我的回答机关枪模式正式开启,以至于答到忘乎所以的时候面试的学姐提醒我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十分钟的时间就这样在我的机关枪模式下正式say bye bye了,当学姐说还有半分钟就不去提问了的时候,有一个学姐对我说了一声“生日快乐”。当时我其实本来还想再说上一段能使自己的形象更饱满的话,但是心中的那个天秤在此时却毫无抵抗力地被“生日快乐”的幸福感打败,随着我说了一句“好的,再见”并按下“退出会议”这个按键后,尘埃落定的真实含义仿佛被我参透了。


好了,现在我要穿好自己的厚羽绒服,继续拥抱让我冻手冻脚的冷风了,还给自己一个快乐的20岁生日!


李孟晗
九期运营组成员

这个结果对我而言确实是一份意外之喜。


非科班出生,无实习经历,甚至还是第一次写简历。看到深度营九期招聘推送时是真的很心动,但心动之余也并没有太激动。我想着:我应该不太行吧。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另一方面因为拖延症,犹豫不决的我直到简历投递截止前几个小时才打开电脑,想着:先挑一挑简历模板呗!于是我挑一挑,写一写,又抠抠手,发发呆,最后可能简历都发出去了我也没下定决心。所以我对结果也也没怎么重视,当知道简历通过的时候就已经很开心了。但也是简历通过给了我信心。再加之提交笔试题和面试之前群里的负责人们都像亲学长学姐一样耐心沟通,解决我们的问题,因此面试的紧张感不是很强。相反我很开心得到了一次表达的机会。


我微信的个性签名是:我爱每一位真诚的人。所以整个面试环节我都在真诚地,其中不乏幼稚地表达着我对新闻行业的热爱。我满篇大白话地说着我对运营的理解,真诚地表达着我对于自己非新闻专业但却想从事新闻行业的忧虑。很开心的是,其中一位也是非新闻专业的姐姐同我分享了她的经验和故事,她真诚地,详细地几乎说了快一分钟。


真实地记录,真诚地表达。结果出来之后的短短这一天里,也在群里看到了优秀,可爱,活泼,有趣的大家。我很荣幸能够加入这个大家庭,也感谢深度营选择我,向大家学习!


新的旅程已经开启,期待大家未来的表现!


-END-
九期招募统筹组:唐卓雅、冯平、许愿、李依琪海报制作:唐卓雅

运营总监|胡世鑫值班编辑|黄水一
推荐阅读
从面试者到面试官,我对于面试的双向解读 | 面试观察
一起向着光的方向 | 面试观察
九期招募 | 轮到你时,会如何提问与回答?
深度营九期招募 | 邀你一同深耕新闻沃土
深度营八期组队|心怀梦想,就此启程!旁观面试手记|面试过程中你忽视的雷区
旁观六期面试手记 | 新闻在现场,功夫在别处

听说,有趣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