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年手写数十万字,退休后,她记录家族的百年记忆丨对话另一种生活

深度营 深度训练营 2024-04-09

又一个北方清爽而晴朗的早晨,65岁的杨桂芹在整洁的书桌上铺开装订好的打印纸,纸张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显得厚实、微微发皱。她先仔细翻看了先前写下的文字,待记忆与思绪一同苏醒起来后,便开始落笔书写新的篇章。2014年,退休数年的杨桂芹萌生了将家史故事创作成小说的想法,自此开始数年如一日的写作生活。2023年7月,她以“二孩儿”为笔名,在豆瓣阅读发布了一部23万字的小说:一个失去亲生母亲的大家闺秀与后母斗智斗勇的故事——《门当》。

目前,杨桂芹发表了《门当》的前两部,共三十多万字,记述她的太姥姥秀娥从懵懂童年到婚后养儿育女的人生。但这绝不是她的终点:记录姥姥玉茹一生的第三部、记录母亲在抗日战争时经历的第四部……三代人百年来的故事也如画卷缓缓展开。经兴衰更替的宅院里春去秋来,被缠足的少女奋力奔向自由,“家文化”精神内核的传承在历经百年的沧桑后重获新生。

编剧福豆第一次看见杨桂芹时,几乎不相信她已年近七十:“长得也就是四五十(岁)的样子,一看就是做事很利索,身体很健康的人。”

2017时杨桂芹曾到香港旅游,在拍下的照片中,她脸上皱纹很少,细碎的卷发被海风吹起,乌黑而深邃的双眼似乎总是在凝视远方。

在香港旅游时的杨桂芹

在一生的打拼中,杨桂芹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儿时上学,她便对语文产生兴趣。高中毕业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街道的维修队帮助队长做预算结算、写协议书,聪明精干的队长为她提供颇多锻炼笔头功夫的机会。她发现单位的记账不够规范,于是主动学习财会知识,做过的笔记一直留到现在。

同时,她会利用每周一天的休息日跑到外头的小摊子旁学习裁衣服,往往能入迷地看上两个多小时。80年代维修队解散,她在吉林手表厂就职,白天上班,晚上在家为母亲开的服装店裁衣裳。

表厂被买断后,她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刷过盘子、做过手抓饼、在食品公司做过月饼……换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作,她也不断地学习更多技能,因为“干啥就必须得像样。”

儿子柳阳上学后,她获得了新的学习机会。从学拼音开始,再到文言文、名著,柳阳从初中到大学的语文、政治、历史课本她都一一读过,保存至今仍不舍得丢弃。

杨桂芹的儿子柳阳常对朋友说:“我要有我妈30%的努力,现在肯定不一样。”母亲是他见过最努力、最有毅力的人,这一点在与母亲一同学习时体会最深。柳阳称自己是个很难把书“看进去”的人,但母亲却能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将枯燥难懂的古文一点点“啃”完。

比如柳阳小时候看不下去古文写成的《三国演义》,杨桂芹就决定自己先看,而后讲给儿子听。半文半白的段落十分晦涩,必须逐字逐句地对照注释读。她最开始只看4行便会感到疲惫,后逐渐能看6行、8行,很快便能一次看半章、直到一章两章。谈及学习经验时,她说:“一点一点地往前走,最后就不是那么吃力了。”

写作亦是如此。自从确定了写作目标,杨桂芹的日常生活变得极为纯粹而规律。早晨5点多钟,她醒来到早市买早餐吃,之后便开始写作。她定下的目标是上下午各写一千字,上午任务完成后收拾屋子、读书。下午写完则可以出去遛弯儿,回来再简单吃点东西。到晚上还不困时她会进行阅读。

为了减少干扰,她会在写作时会将网络关掉。让柳阳最佩服的一点是,她除了用电脑核实一些历史大事件的年份之外,几乎不借助任何网络工具。“没有任何资料,自己愣写,觉得枯竭的时候就看小说,从里面汲取养分。”这样的生活她坚持了十年。

福豆作为一名影视编剧,经柳阳介绍来帮助杨桂芹写作。她最初听说杨桂芹虽不熟悉键盘,却一个键一个键地将几十万字的手稿敲进电脑,很受触动,与杨桂芹成为了忘年交。相识许久后她对杨桂芹的印象仍是“年轻”:“她有一种由内而外坚定的年轻。不是外表上打了玻尿酸的那种,而是精神很富裕、滋养出来的年轻。”

2018年,杨桂芹在

西安旅行

一开始没有写作经验,杨桂芹并没想着“能写成”。她先用纸笔将记忆中母亲说过的故事写下,再整理、加工成连贯的小说,最后进行修改润色。“她起初写得特别慢,恨不得就像小学生写作文,一天写一行字。”柳阳回忆道,“但是后来越写越多,越写越快,一天能写四五千字。”

为了让人物更加立体,杨桂芹为《门当》第一部补充了女主角秀娥童年成长的一系列情节,又在后几部中续写秀娥女儿、外孙女的事迹。就这样,故事越写越多,几万字、几十万字似乎也远远不够。

最先她不舍得用崭新的纸张,就把儿子的打印纸装订成册,用背面书写。初稿完成时已有上万字,而每写完一段她更会反复地读,发现不满意之处就毫不犹豫地重写,同样的内容有时她前前后后能写三四遍之多。

杨桂芹的手

稿

为了方便小说的整

理与发表

,她开始练习打字。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她掌握了电脑打字的方法,将完成的

手稿用旧电脑打成电子版。柳阳曾提议为她换一台新电脑,她却说用不着。

目前杨桂芹已完成《门当》前三部,并在豆瓣上发表了前两部,第四部则正在创作中。《门当》系列叙述了以她

的太姥姥为原型的女主角——秀娥,以及其后代在时代的洪流下自强不息的经历。秀娥出身大户人家,家族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柳阳估计现已出场的人物约有一百名之多。

杨桂芹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创造角色的方法。她会根据家史里真实的事件来推测和判断人物个性,再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人与事进行塑造。秀娥的继母大凤是旧时代下被“卖”进富人家的女子,愚笨、狠毒,却也有自己的苦衷。在充实人物形象时,大凤的相貌参考了杨桂芹曾经的一位邻居,情节又取材于诸多社会新闻。

杨桂芹的手稿

与大部分创作者一样,杨桂芹也时常遇到瓶颈。大家族复杂的人物关系常令她感到无措,写作经验的匮乏也让她“心里没底”。在灵感枯竭、极为倦怠的时候,杨桂芹会选择放空大脑,让自己彻底忘记写作相关的事,休息两三个月后再继续创作。

在休息期间,她会更加大量地阅读。巴金的《家》《春》《秋》,东野圭吾的悬疑小说,村上春树和老舍的长篇小说……读书是潜移默化的成长。虽并未刻意模仿、学习,但她许多关于写作的问题都在阅读后得到了解答,下笔也更为轻松。

除了书籍,家人与朋友也为杨桂芹提供许多支持。儿子柳阳始终鼓励着母亲坚持写下去,杨桂芹会在他下班后将作品读给他听。福豆也会与她进行创作方面的交流。

不过,对于柳阳与福豆偶尔提出的写作建议,杨桂芹始终有自己的坚持。柳阳回忆:“最初,我妈(对待)自己写出的东西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允许别人说它不好。”但随着时间推移,她会对旁人的建议进行消化,将其与自己的观点融合。

其中最典型的一例便是小说中对食物的描写。柳阳作为导演,认为《门当》里用来描绘食物的笔墨太过冗余,可能会消磨读者的兴致。杨桂芹却坚持只有通过食物才能体现河北的当地特色。经过与儿子的一番“拉锯战”,她根据儿子的建议,从读者阅读观感的角度做出一些修改,但仍保留了许多描述特色美食的文字。

“只有吃的能体现出地域文化。”为了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并让儿子借机体会家乡文化,杨桂芹曾带柳阳来到《门当》的真实发生地——河北阜宁。他们在阜宁住了两天一晚,品尝特色的炒焖子、懒豆腐。县城里的懒豆腐还是杨桂芹记忆中父母每周会做一次的那种味道,但曾经的村庄、建筑和府邸却早就无影无踪。

盖着青瓦的老房子变成现代的简易房,曾有土匪盘踞的山头成为烈士陵园,周边也修起高速公路。小一辈的柳阳赞叹着时代发展与民生进步,杨桂芹的心头却涌上一阵沧海桑田的感慨。


外婆坐在炕边,拿起一根银针,聚精会神地盯着脚上的凸起,将银针从凸起边缘穿过,霎时间,水泡中的积液便涌了出来。我凑到外婆脚边,把自己洁白的脚丫举起来,给姥姥看,“姥姥,为什么你的脚和我的脚长得不一样?”

这是《门当》第一部开篇的文字,现实中,柳阳也正是在帮姥姥——即杨桂芹的母亲——挑“三寸金莲”上的水泡时,从姥姥口中听到一系列家史故事。而杨桂芹初次听到这些故事时,是在几十年前家乡的院落里。
那时候没有书或其他娱乐方式,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左右邻里常聚在一起闲聊。家常唠得差不多后,杨桂芹的母亲便开始娓娓讲述家族的故事,此时嬉戏打闹的孩子也都安静下来好奇地听。她说过自己太爷爷、太奶奶的故事,说过三太奶是一个怎样的“铁公鸡”,说过一个长辈又长又怪的口头禅……杨桂芹不知不觉记住了这些有趣的故事,而后她将其他长辈的回顾作为补充,整理出了较为完整的真实家史:

生于晚清时期的秀娥是河北大户人家的女儿,嫁给伙计小晨并育有一女玉茹,又领养了儿子瀚庭。随后日本入侵河北地区,秀娥一家加入了“闯关东”的队伍,迁至齐齐哈尔,期间玉茹嫁入当地的大粮户崔家。玉茹的女儿长大后,嫁给一位城市中的掌柜,他们的孩子正是杨桂芹。

充满宿命感的是,秀娥是家中独女,而自她起的三代人中,所诞下并存活至成年的后代都为女性。在传统观念里,只有男性才能延续家族香火,但杨桂芹却书写下几代女性在百年来传承的自强自爱。

秀娥谋求独立,摆脱贪婪的继母并追求婚姻自主,婚后她不仅操持家务、无私地对待养子与其亲生家庭,还有着先进的理财理念,将丈夫跑外汇赚来的钱放贷给需要的农民。玉茹在饥荒与战乱之间顽强生存,嫁入大户人家的她为了让女儿能有更好、更自由的未来,支持她找到并不富裕却十分上进的丈夫。杨桂芹的母亲以大家族千金的身份嫁给穷掌柜,婚后又待对方家人极好……现在,杨桂芹用她一日日的书写延续血脉里的坚毅与善良。“要说这都是命。”她感叹道。
《门当》第一部的片段(来源:豆瓣阅读)

柳阳说,许多宏大的事物会通过家族传承而生生不息。在阜宁之行中,尽管景色与建筑早已面目全非,但当地食物独特的味道、居民话语里的乡音却并未改变。它们通过代代传承而凝聚成一股向上的生命力,柳阳将这种其称为中华民族独有的“家文化”。

以家史为蓝本的《门当》自然也记录了家文化的传承。杨桂芹认为若不体现家族的生命力,那么自己的写作就无意义。过去的女人身上有太多太多的枷锁。”她想通过文字描绘出过去男尊女卑的时代下,几代女性接续奔跑,通过努力生存、进步而挣脱桎梏的背影。前人打破的枷锁会让后人更好地前行,前人未打破的枷锁又将由后人打破。

从晚清到现代,广厦会坍圮、生命会消亡,但由家文化滋养的中国人却从未舍弃一种独特的品质,“那就是我们都在努力地生活”

《门当》前两部在豆瓣上发布后,起初并没有很多回响。柳阳表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愿意看《门当》这类严肃的长篇著作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缺乏宣传,作品无人问津的问题成为最初的一大困扰。

《门当》的题材虽为网络小说中常见的“宅斗”,但相较于其他的同类作品,取材真实,有更加浓厚的时代气息。福豆将作品介绍与杨桂芹的故事投稿到微博上后,引起许多人关注。人们为她的坚持所感动,一时间涌现出无数条表达敬意与鼓励的评论。有人认真地读完了全篇著作,在豆瓣上留下长评。

“扣人心弦的历史家宅小说,让人看了又看。”“其中有很多河北美食的做法,让人看了就想吃!”“梦想的蜡烛到七十岁还能燃烧。”……福豆把诸如此类的好评发给杨桂芹后,后者会激动得睡不着觉。“那么多年不太与人交流,现在终于有人能读懂她。”母亲的作品受到网友欢迎,柳阳亦感到欣慰。从《门当》的故事中,人们亦能间接体会到杨桂芹的思考和心境。经历无数日夜的孤独后,杨桂芹的梦想与坚持终于被众人看见。

读者留下的长评(来源:豆瓣阅读)
“我五十岁退休,刚退休时我想,假如能活到八十岁,那么这中间还有三十年的时间。”杨桂芹想,三十年也算是一人的小半辈子,即使退休了,她也希望让这三十年变得有意义。

为了能够专注写作,她减少了与朋友的来往。因为在她看来,一次游玩往往耗费一整天时间,等她再坐回书桌旁时很多思路已被打散,还需花时间重新整理。于是她索性不再应答朋友的邀约,也很少参加同学聚会。

渐渐地,以往的邻居和密友都退为点头之交,同学聚会也很少有人邀请她了。为了清净,她住在吉林,与在北京工作的柳阳分居。“非常孤独。”杨桂芹不假思索地说道,“但这种孤独是我自己选择的。”

在福豆看来,杨桂芹与大多数老人并无太大差异:“(他们)都很孤独,并且容易有自己的小世界。”能够继续在“小世界”里追寻文学之梦,并将家族的精神内核展现给更多读者,杨桂芹虽然孤独,却也是幸运的。她计划接下来为第二部补上一段秀娥刚生下玉茹时的故事,并完成《门当》第四部的书写,让《门当》成为完整的家史。

不像以对话形式为主的第一部,二、三部都采用了更为成熟的叙述手法,第四部的文笔也将更上一层楼。她有些自豪地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却还在进步。

精神生活的丰盈是对抗孤独的良药,家文化的生命力让朴素的生活充满意义。柳阳希望更多人重视像母亲这样虽不再年轻,却还有梦想、渴望表达的老人。他认为,每一个老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就像每一个家族都有精彩的往事与兴衰值得被记住。需要有更多人主动走进老人们的内心,倾听他们见证的历史与故事。

“其实挺神奇的,一百年前的一个地方,你按照记忆去寻找它。”在阜宁之行中,杨桂芹像记者一样采访了许多当地老人,询问他们的生活、寻找曾经的旧址。在祖辈曾生活过的土地上,故人已然逝去,她们住过的屋檐、走过的道路也化为尘土,但正因如此,记忆和记录才有了价值。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END-


作者丨姚汶含

编辑丨屠杭莹

值班编辑丨童茵祺
运营统筹|梁   栋 温泓烨

统筹总监丨胡世鑫


 推荐阅读 


[1]“幸会”茶馆:在喧嚣市井里遇见温暖|对话另一种生活

[2]玩机车的“坏孩子” | 对话另一种生活

[3]一个“外围人”和一场心智障碍者的音乐教学实验 | 对话另一种生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