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刊导览 | 《城市“缩小”时代的再开发方向:识别性与可持续性》(二)【连载】

木下勇 H.宾德 等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4


瑞士温特图尔市苏尔寿地区改造案例



图1  百度图片搜索SulzerAreal(苏尔寿)的结果——这恐怕是瑞士少有的不以“颜值”取胜的地方


图2  温特图尔市(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以下内容来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城市“缩小”时代的再开发方向:识别性与可持续性》,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授权转载

 

要想了解温特图尔(Winterthur)苏尔寿地区(SulzerAreal)的独特性及其特殊的识别性,首先应理解其耗时漫长的开发历史。因为时间是形成被喻为地域的“独特性之灵”(genius loci)1)的、该区域唯一的场所感的主要因素。

 

发展阶段的理念和识别性

 

苏尔寿地区是由瑞士的第一间金属铸造厂(1834年)发展而成的,曾发展为以涡轮和柴油发动机制造为主的重工业区。工厂位于镇的中心区域,沿铁路线而建,占地约26.9公顷,大约和中世纪温特图尔旧城的规模一样。该地区的城市更新项目开始于1980年代晚期。基于发展理念和方法的识别性形成的角度,其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989~1992年

 

“废旧建新”项目产生的识别性危机

 

拥有二十多年重工业历史的苏尔寿地区,提出了要在临近城市历史街区的老工厂地区实行“闭业”的方案。规划方案名为“Winti Nova”(意为“新温特图尔”)。该方案的目的是“废旧建新”(Tabula rasa)2),计划将该地区重新铺满办公楼。然而方案在1989年刚对外公示时,就引发了一群年轻建筑师的强烈质疑。他们认为,已被封闭的工业区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城市区域。他们希望把该地区建成如中世纪街区一样、拥有混合功能的新区。他们举办了公开讲座和讨论,旨在使公众和官员提高对地域特性的认识,刺激与“紫禁城”(该工业地区停止对公众开放之后的俗称)开发相关的公共辩论。

 

在开始阶段,无法找到为整个地区投资的人,苏尔寿房地产公司决定等一部分工厂完全撤出后,对地块现有建筑暂时进行再利用。由于该地区工厂的形象恶劣,实力派的投资者以经济危机为由撤回了投资。刚开始人们也没有发现该区域内老建筑的价值,但随着一系列讲座和公众讨论之后,人们开始对这个区域进行讨论,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了改变。

 

这些讨论与日本的“废旧建新”项目的共同点在于看到了识别性丧失后的危机,然而在温特图尔,这场由建筑师和市民开始的讨论,彻底改变了该地区的开发方式。

 

2)1992~1995年

 

汇聚想法和概念的国际设计大赛

 

尽管苏尔寿政府希望把该区打造成一个纯粹的工业区,但当得到批复可以从一个工业区转变为一个新的城市中心时,还是被设定了限制条件,即被要求该地区内至少有20%的居住用地。1992年,市政府开始设立“市中心-温特图尔”试验区,即苏尔寿地区中毗邻温特图尔火车站的中心区域,并邀请六组建筑师和规划师重新思考未来与苏尔寿地区相连的中央火车站广场的设计。试验区内也实践着瑞士颇有成功经验的规划方法,即设计方案期间经常会召开审查委员研讨会,而不是举办竞赛(图2.1.1)。会议研讨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便于找到针对同一个地区的不同解决方案。此外,苏尔寿地区与温特图尔市也通过举办国际规划竞赛,展现了彼此的协同关系。竞赛的获胜者是法国巴黎著名的建筑师让·努维尔。他提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关于新旧区共同发展的方案,即缓慢更新的概念。他设计通过改造和特殊构造保留街区内旧有的部分,再在其上增加新的部分。新与旧的结合蕴育出新的和谐,为历史街区塑造出全新的识别性。让·努维尔虽然没有在温特图尔新建建筑作品,但是他的设计概念却覆盖了整个温特图尔地图。这种概念被定名为“巨型沙拉”3),推动旧的部分与新的异化要素相融合,也达到了符号学理论上的品牌效应。

  

图2.1.1  苏尔寿地区竞赛现场

  

3)1995~2001年

 

巨型沙拉=依靠新+旧,把识别性品牌化

 

这一阶段,苏尔寿地区开放了部分区域的临时性使用,巧妙地扭转了之前工业区消极的老旧形象。改造转换(conversion)渗透到了所有新建筑工程中,为该地区整体打造出了新的识别性。突然间该地区变成了人们最希望工作和居住的高端场所。针对地块采取的“临时使用”方法,保证了在新投资者进驻之前能够以平价有效吸引租户。与苏黎世西区一样,该地区的总体规划保持了一定的弹性,规划后的开发是在“临时使用”过程中得以挖掘和实现的。1995年苏尔寿的50户租户中,有30个租户使用的空间是具备一定弹性的过渡空间。1994年市政厅作为第一个项目被实现了,至今它仍然保持着文化和商业空间的功能,比如音乐剧演出、WHO国际会议室等等。随后,又实施了网中店(intershop-Burogebaude)、先锋公园(1998)、苏尔寿-现代杂志社(1999)、Lofts-G48(2000)项目,开设了建筑应用科学大学,这种新老建筑的混合发展在这个地区创造出了最原始的土地和都市景观,也蕴育出当地独特的识别性。

 

4)2001年至今

 

地域管理下的慢开发

 

在2001年夏天,经过长期的经济低迷之后,苏尔寿房地产公司重新思考了其理念和发展步骤,开始实施市场战略和区域管理。虽然建筑师让·努维尔的“巨型沙拉”计划因规模过大未能实现,但他与大型建筑规划公司密特隆(Metron Inc.)合作,开始了名为SLM Werk Ⅱ的开发管理项目。在此项目中,他们提出了“利用集群”的发展设想,不但强调协调的利用率,并且与投资者积极协商,试图为投资者创造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应用科学大学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培育和激励生产及创业的方式。今天,苏尔寿地区依然在开发,之前的负面形象已迅速减少,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该地区是“我们街区”的一部分。最近该地区剩下的部分被卖给了瑞士的大开发商英普利尼亚(Implenia),他们决定将整个规划团队作为另外一个公司保存下来,以保证各个项目中强化识别性的举措得以持续。

 

各个项目中识别性的创造

 

现在的苏尔寿地区是功能复合的一个典范,从土地利用上可看出已决定在未来几年移走的老工厂地块(图中深灰色)。同时还有作为临时利用的地块(图中浅灰色)、居住区(图中绿色及其上层)、写字楼、剧院、电影院、商场、学校、餐馆和娱乐性质的地块(图2.1.2)。

 

图2.1.2  苏尔寿地区土地利用规划

 

从对每个项目的分析可看出,保留旧建筑物和外立面是以老重工业区为场所文脉的地域识别性的关键因素。新建筑或者新细部与旧建筑物相结合塑造出了空间独特的原创形态。在过去,重工业的厂房建筑非常遭人厌恶,但是今天却可作为工业遗产或纪念碑,填写在新的城市生活当中。人们价值观的改变,成了该地区的优势之一。旧厂房的再利用也为该地区创造了新的空间品牌特征。例如,Halle180就是一个将工厂建筑改造为建筑学习场所的项目,学生的工作场像桌子一样被安排在大厅中央,没有墙壁和天花板,只是被收在了老工厂建筑这一外壳中。所以也保留了该老工厂建筑原有的贝壳形状(图2.1.3)。

 

图2.1.3  Halle180建筑大学研究室

 

建筑的改扩建上也运用了各种各样的空间设计手法。在“吊车轨道”项目中,老建筑的侧边及其上部进行了扩建。这个项目用很有趣的手法融合了新与旧,并将老建筑变成了功能混合的建筑。此外,老旧起重机轨道也得到了再利用,可在“凯塔琳娜-苏尔寿广场”上用于举行公共演出和庆典(图2.1.4)。为了让该建筑外部的私有广场能够自由开放地被使用,市议会放宽了对广场周边建筑物的限高,建筑师利用增加的容积率在屋顶设计了一排独立的长条形住宅。就这样,受到群众公认的识别性,开始在苏尔寿地区的公共广场上绽放出来(图2.1.5)。

 

图2.1.4  吊车轨道:改造老工厂,在办公楼上设置新住宅,让人想起吊车的轨道

  

图2.1.5  苏尔寿地区“火车头”项目

 

在“ 火车头”案例中,项目通过扩建提供了120户新住宅。并利用旧工厂的半室外空间塑造了新住户间的公共空间。这个空间设计独特,对于塑造社区邻里感作用重大。这种社会空间的塑造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图2.1.6)。

  

图2.1.6  苏尔寿地区“锅炉房”项目

  

此外,最近开业的“锅炉房”是一个综合性商场,其中的餐馆和电影院是由老发电厂改造而成。该商场已经成了与当地城市火车站及中心街区相连地块识别性品牌化的重要标志(图2.1.7)。

 

图2.1.7  苏尔寿凯塔琳娜广场上的活动

  

位于铁路旁的“大广场周边地区”,是唯一被准许临时使用的地方,但租户都在摸索怎样签订永久合同。当地也在寻求能够购买整个地区的投资商。“日落”(Abendrot)4)基金为租户提供了特殊的合同,如果租户投资一些必要的改造项目,就可申请签订类似永久租赁的特别合同。

 

苏尔寿地区建筑和景观所展现出的独特的识别性至今仍然在成长,因为可持续的识别性是自发地在场所中被孕育,并逐渐从过去的历史沉淀中被挖掘出来的,而不仅是建筑师设计的结果。

 

苏尔寿公园

 

这也是一个老重工业建筑改建项目,位于苏尔寿东北部的上温特图尔地区(图2.1.8)。该地区被三个火车站点环绕,被主干道鲁道夫柴油大街划分为各占地约30公顷的两大片区。

 

图2.1.8  苏尔寿公园平面图

 

1999年,温特图尔市城市规划局与苏尔寿房地产公司合作,以空间规划制度为基础,开始了该地区大面积的区域再开发规划。该规划涉及土地利用性质的转换,依制度规定必须要进行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变更,同时也应履行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变更手续。这些变更不仅需要市规划委员会等相关机构的协议,还需要向市民公示规划信息、提出意见书、开展居民投票(视变更内容而定)、通过议会决议等手续。当然,也需要时间。

 

苏尔寿公园就是依照这样的规划变更程序,从以前的重工业区的工业公园,转型为了集居住、商业、办公以及大片绿地于一体的复合土地利用区。该地区因离车站近、绿化多,又有新的大型公园,不仅在温特图尔市显得很有魅力,在整个苏黎世地区的住宅开发中也倍受瞩目。

 

在生态环保方面,该片区还活用既存水域修建了自然型公园,在公园中设置生态池等,还建造了极为环保的零碳住宅(图2.1.9、图2.1.10)。

 

图2.1.9  零能耗房屋Eulachhof

  

图2.1.10  苏尔寿公园附近的锯木能源厂,为将近650户提供热能

 

注释

1)“独特性之灵”(genius loci)是古罗马神话中守卫土地的精灵,在日本神道教中也有类似对场所的灵性信仰。如今用于表示场所的气氛以及土地的禀性。 

2)“废旧建新”(Tabula Rasa)是一种拉丁语的说法,欧洲的建筑师们常用它来表示一个地方采取了拆除老旧建筑与街道,完全从白纸状态开始设计规划的方式。在日本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为“scrap & build”。 

3)“巨型沙拉”(Megalou)是由让·努维尔创立的项目名称。这个名字是由意指大、好、时尚的“mega”和一个意指沙拉或生菜的法语方言词“lou”组合而来。他在基地的方案中,使用“巨型沙拉”一词,以表示密集混合使用的概念。 

4)瑞士有一条法令这样写道:每一家公司和他的员工都要将他们收入的一部分存进一个信托公司或基金会里,用以在退休后得到额外的养老金(由政府发放的基本养老金)。这些基金有法律义务实现最低的收益:他们大多数会投资房地产。“Abendrot” 是这些基金中的一种,意思是日落。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直接购买本书


相关阅读

《城市“缩小”时代的再开发方向:识别性与可持续性》(一)

《解读日本城市规划——60年获奖实例回顾》

瑞士图尔河再自然化的理念与措施

中小城市中心在瑞士国土开发中的作用

《轨道创造的世界都市——东京》

《“公元2050年”后的环境设计》


排版:赵大伟


——to be continue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