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李必蕃殉国始末:将军殉国,只在冲锋路上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4-0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塞外悲歌:蒙古灭国西夏之战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杨虎城囚禁详考(2)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伏击: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牺牲: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来路与去路:漫谈我的历史写作

宋蒙战争:忽必烈灭大理国之战

从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漫说黄埔建军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最新: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1)》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2)》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3)》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4)》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5)》

刺菊,抗战锄奸团的北平往事

南口会战:罗团阵地,坚如磐石!

从郑州战役侧看淮海大决战

海湾战争:大棒与蟑螂的搏斗


1938年5月,徐州会战期间,日军穿插机动的战车队。


最新链接:

两伊战争:用现代武器打一场冷兵战争

被坦克碾过的布柳赫尔元帅:加仑将军往事

从巴甫洛夫、加仑将军、季山嘉说起:回望北伐战争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全文8000字,大约阅读26分钟】


李必蕃,是谁?不知道?那就可以抽空看看了。


李必蕃,字子琪,1892年出生于湖南嘉禾的一户颇有家资的儒学家庭。


他幼年入塾,既读四书五经,也好书画地理,少年时代即先后考进了长沙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


长沙陆军小学是满清湖南巡抚端方按日本陆军小学章程,在原来武备学堂基础上开办的新式陆军基础学校,学制3年,除却捆成三寸金莲式的忠君爱国政治教育之外,学校引进全套日本基础军事教材,为当时中国比较出名的现代军事学校。


李必蕃入学,即与唐生智、贺耀组、刘兴、陶峙岳、刘峙、李云杰、刘兴等人,为同学,为学兄。


而武昌陆军中学则最早为张之洞创办,同样是全套高仿日本军校,开设有史学、文法、洋文、算学、测绘、地理、兵学、军器、操法等课程,以及旨在培养学生野外要务、技击、泅水、野外作业等实际军事能力的应用学科。


辛亥鼎革,长沙陆军小学停办。


就此,李必蕃等长沙陆小学生转入武昌陆军中学,即与唐生智、何应钦、邓演达、李云杰等人为同窗,更是后来的白崇禧、张发奎、何键、叶挺、黄琪翔、薛岳等名将的师兄。


次年,袁世凯就任民国总统,任命段祺瑞为陆军总长,推行军事教育改革。


就此,段祺瑞以满清留日士官学生监督、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总办赵理泰为校长,将陆军预备大学堂迁往北京,扩建更名为陆军大学。


同年10月,陆军大学迁往保定,即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保定军校。


按照段祺瑞的陆军部设定,保定军校面对全国招生,择优录取,为各地武装部队敞开门户。


是以,同年11月,武昌陆军中学的学员毕业,转入保定军校设立的“入伍生队”,或者分配到北京、保定驻军入伍,进行为期半年的更严格的军事训练、学习。


半年期满,统一考核,合格者正式升入保定军官学校,不合格者任由意愿,或分送到其他军事学校,或终止军事学习。


与何应钦、邓演达等人在武昌陆中毕业即热血奋勇投奔不同政治山头参军打仗,转战迁升为团长、旅长,再转入保定军校学习不一样。唐生智、李云杰、李必蕃等人转为保定军校首批“入伍生队”,经过严格考核,进入了保定军校学习。


李必蕃更是考入保定军校当时文化、技术含量颇高的第一期工兵科。


从李必蕃先后就读长沙陆小、武昌陆中、保定陆大的学习历程不难看见,在当时旧军制、旧军人、旧思维的中国军队里面,李必蕃实为当时中国军队极少的对军事学有过系统学习的职业军事人才。


1914年11月,李必蕃毕业,分配湖南衡阳见习。


彼时,湖南正为军阀混战之地,湘督谭延闿将湘军整编为四个师,即陈复初第1师、赵恒惕第2师、陶忠洵第3师、程潜第4师。一时虚职更多,诸如唐生智、戴斗垣、何健、李云杰等人均是这段时间留在军队,热心上进,因而在保定军校毕业不久,即升任团长、旅长要职。


唯有李必蕃却在实习期满,就辞职前往四川、湖南等地游历。


这番耽误,等到李必蕃经过沅江与湘军第3师第5旅旅长朱泽黄一番交谈甚欢留下任职之时,他才区区不过第5旅的连长、第1团的上尉参谋。


两、三年间,两湖内战不熄,湘军频繁参战,如唐生智、戴斗垣等长沙陆小、武汉陆中、保定陆大的毕业生纷纷上位。当时,李必蕃的同窗戴斗垣升任旅长,即邀请李必蕃来到旅部为参谋主任。


唐生智,他与李必蕃将军都是保定1期同学。年代久远,李必蕃将军难以找到。


这时,李必蕃的同窗戴斗垣的顶头上司,时任第8军第1师师长的何健,正是李必蕃的保定陆大的师弟。


而何健的顶头上司,第8军军长唐生智,却正是李必蕃在长沙陆小、武昌陆中和保定陆大的同学。


时运不济,官运不畅,李必蕃就此郁闷,即受才升任第8军第3师第16团团长的老乡、同学李云杰邀请,前往郴州,就任营长职务。


李云杰既受过系统军事教育,更是滚爬现实多年,对政治颇为敏感的军人。


此后,李云杰团参加北伐战争,配合北伐军入湘作战,转战湘鄂等地,与蒋介石黄埔嫡系配合,与吴佩孚部血战汀泗桥,又与孙传芳部在蕲水、广济作战。


当时,李云杰团为唐生智部精锐,不仅作战勇猛、战术多变,同时李云杰为配合黄埔军作战,更是督阵所部不惜血本浴血力战。由此,李云杰很得蒋介石欣赏。


在国共分流以后,李云杰即被蒋介石任为独立旅旅长、暂编21师师长,第27军,成为当时国军准嫡系军队的一方山头。


第27军为蒋介石在国共分流之后,为洗牌湖南地方军队,收编湖南实力将领而编成的部队。是以,第27军分由湖南军方悍将李云杰、许克祥分任正、副军长。


第27军下辖第23师,由军长李云杰兼任师长,第24师则由副军长许克祥兼任师长。


说是一军,两个师实为井水河水的关系。


是以,李云杰作为第27军上将军长,实际掌控只有一师兵力,当然就要招兵买马,培植亲信,扩大势力。


此后,李云杰数次招募嘉禾子弟入伍,更将出自嘉禾的李必蕃、李紫卿、李岳霖分任为第23师的三个团长。


同时,在李必蕃举荐之下,李云杰专门请来了原黄埔军校第三分校上校大队长、国军少将旅长,与李必蕃学历、经历近乎一致的老同学黄启东出任第23师参谋长。


第23师确实太有嘉禾特色,因而旁人故有“军长李师长李旅长李,李李李俱是嘉禾同宗”的李家军戏称。


事实上,第23师确有非常浓郁的私军色彩。


抗战时期,两湖地方武装是较早完成国军整编的部队。


不过,在国军将领大多出自行伍、速成军校、政治学校的时代,第23师云集李云杰、李必蕃、黄启东都属于难得的经过系统军事学习和长期战场淬炼的军事人才。相比当时地方国军,其包括师长、参谋长和团长在内的各级军事主官的军事素质之高,可谓罕见。


战局稍微稳定,他们即研讨当时中日局势,认定中日必有一战。


李云杰、李必蕃、黄启东等人都是自幼在军校系统学习日本军事,自然深谙日军战法。


就此,李云杰不仅在李必蕃、黄启东等人襄助下完成《抗日筑城》论著,他们更是就第23师的作战情况,反复研究、制订了利用前敌工事、堡垒,对日军冲锋予以阻击、反击的阵地战作战方案。


1935年1月,抗战前夜,军长李云杰病死。


第27军继任军长刘兴,副军长戴岳,均为保定1期李必蕃的师弟,因而他们既对学兄礼敬有加,更对李必蕃的人品、才学都是颇为认同。


1936年1月,中国为备战抗战,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编。


当时,湘军第23师奉调陕西,划归驻防甘南、陕西的国军第37军序列,李必蕃受刘兴、戴岳等举荐,出任了第23师少将师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


正在预备接受调整师整编的第23师接到南京要求参战命令,于是,李必蕃率部作为首批参战国军,在陕西临潼誓师,千里行军,北上德州、沧州,全师于第1战区宋哲元第1集团军所辖东北军吴克仁第67军序列,投入抗战。


毕业于保定军校5期的吴克仁,也是李必蕃的师弟。


保定军校学员上体操课。保定军校创办于191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停办于1923年。


民国军队将领、军官按照时期和军校划分,大致分为三代。


其一,出自清军序列,及满清时期的武备学校、留学日本等。如蒋百里、赵理泰、徐树铮、程潜等人。


其二,出自国内陆小、陆中、讲武堂及保定军校。如朱德、薛岳、陈诚、唐生智,以及李必蕃等人。


其三,出自黄埔军校及北伐战争、国共分流以后两党各自培养的军事干部。


当时,作为中国第二代军人,除却升任民国军政高级别大佬之外,更多已经大浪淘沙,离开了一线部队。


李必蕃能够在抗战爆发时期出任师长,率部北上抗战,显见他既得蒋介石认同,在湘军有资格有威望,同时,李必蕃体系化的军事理论、多年的军事实践,以及他对日本军队、战法的熟悉,更使得人们相信,他确实是指挥第23师对日作战的最理想的师长。


9月上旬,日军为打通津浦路北段,调集第10师团、第16师团主力,沿津浦线向南发起攻势。


当时,为挽回山东颓势,激发驻防津浦路北段的原西北军阀宋哲元、韩复榘等人的抗战情绪,南京专门将这一战区新编第6战区,由西北军的老祖宗冯玉祥出任第6战区老总。


就此,驻防沧州一线的李必蕃第23师划归第6战区,参加河北沧州会战,沿津浦线布防,阻击日军南下华东,保障淞沪会战。


这时的李必蕃第23师虽然出自湘军,但是深得蒋介石信任而用在山东战场刀口,俨然南京嫡系。


10月2日,日军总攻德县。


德县为日军南进枢纽要地,得失关系极大。


因此,蒋介石深知李必蕃第23师装备、战力有限,德县守备兵力紧张,因此一日数次急电,要求山东省主席、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迅速调派2个师在第23师两翼布防,协助李必蕃第23师守备德县。


然而,蒋介石这一命令却遭到韩复榘推诿。


抗战早期的日军和中国平民。


1938年春,沿津浦线南下的华北日军。


战事一开,失去两翼掩护的第23师很快就处在日军钳击态势之下,势成孤军,极为被动。


当时,李必蕃指挥第23师以背靠德县城垣布阵,急令各部按照以前战训要求,即刻抢修、构筑体系化的防御工事、堡垒,同时分散部署兵力,扩大防御纵深。


——实战中,李必蕃这样的部署,确实很大程度抵消了日军方面的炮火优势。


日军一路追击西北军、东北军,所向披靡,却不意撞在第23师防御阵地上,数次猛攻,均遭失败。


此后,日军调动重兵围城,反复以重炮、战机攻击,炸毁了德县城垣的东北、西北两翼防御阵地。失去两翼保护,李必蕃只得指挥部队收缩防线,退出残破阵地。


就此,日军顺势破城,渐对第23师形成合围架势。


李必蕃深知战事危险,却因为当时无法得到撤退命令,是以,他毫无率部突围之意,亲自督帅守城官兵在城内巷战,与日军反复厮杀。


中日两军围绕捍卫与攻占德县,昼夜鏖战,持续3日。


战事空前血腥、惨烈,受日军优势重炮、战机、战车压制,仅仅装备4门山炮的第23师勉力抵抗之下,伤亡过半。


于是,这天午后,李必蕃、黄启东等人在接到撤退命令之后,商议认为已经组织数次夜袭、逆袭未能奏效,再战无益,最后只得含恨忍气,率部突围。


10月5日,李必蕃率部向津浦路西南方向撤退,德县告失。


李必蕃率部退守豫北汤阴一线,日夜修筑、加固防御工事,休整部队,预备再战。


抗战国军的机枪阵地。


指挥火炮射击的日军军官。


当时,第23师凭借李必蕃亲自设计、督导、指挥建设的体系化工事、堡垒,正面应战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多次抗阻日军来犯,坚守豫北汤阴一线长达4月。


漫长血战,李必蕃第23师伤亡惨重,尤其军官与老兵伤亡殆尽,而后,虽然经过5次补充,第23师元气大伤,战力与士气已然大大不如以前。


不过,李必蕃第23师在津浦线和豫北血战,为策应淞沪会战外围作战,掩护淞沪战场及华北战场的抗战主力部队撤退,以及为保境河南,确实战功显赫不让南京嫡系部队。


相比第6战区的西北军、东北军的糟糕战绩,第23师出师抗战,战绩可谓卓越显眼。


为此,南京方面对国军第23师予以优厚奖金专门嘉奖。


1938年1月,南京会战结束,华东方面的日军占领南京,却无法寻求与国军主力决战,日军高层急于速战决胜,因而决意以华东日军主力向南京以北进行战略机动,华北日军主力则由津浦南下,南北夹击徐州,合围国军主力。


台儿庄会战帷幕拉开。


彼时,日军兵分三路南下,日军第10师团更是连克济南、泰安、兖州、济宁等地,日军右翼兵锋由济宁直逼商丘、柳河一线。


2月,鉴于华北日军攻击迅速、犀利,国军方面为保证第6战区及山东战区战略物资枢纽菏泽等要地不失,即将擅长防守作战的李必蕃第23师调往鲁西南,预备在郓城、菏泽一带修筑工事,应战南下日军。


然而,经过持续4月的多次守备作战,第23师伤亡惨重,官兵已经数次换茬,再加上连续作战,官兵疲倦,全师战力、士气早已不如临潼誓师初上战场之时。


同时,第23师为转战华中和接受新兵,当时自副师长以下的团、营部队长正往武汉尚未归队。该师的多为团、营长多为代理,指挥能力也是受到削弱。


因此,第23师奉命调动之时,李必蕃麾下旅、团、营等各级军官抱怨不断。


这时,李必蕃为人实在,只能忍气奔走,好言好语,四面熄火。


定陶老城。抗战期间,国军守城多依靠这样的老城修筑城垣阵地。然而,这样看似高大、坚固的阵地,却无法抵抗日军的重炮轰炸。


1938年4月,台儿庄会战趋于尾声,为掩护保障国军徐州主力突围,李必蕃部经鲁西南的定陶而进抵郓城、菏泽一线,负责黄河两岸超过百里地段的防务。


郓城、菏泽为北控黄河,南扼陇海,为鲁西南屏障中原门户,在宋金战争、明清战争至民国军阀混战,都是北方武装向南突破、经略中原的要点。


然而,郓城、菏泽一线地势平坦,极便于日军大兵团的机械化展开和地空远程火力发挥。


日军机械化部队一旦过早突破郓城、菏泽一线,势必对当时正在分路撤退的国军主力造成极大的威胁。


可是,李必蕃兵力有限,如要布防这样漫长的战线,只得以分兵设防,以第68旅防守郓城,第67旅防守菏泽,自己则与黄启东率师部及直属队驻守郓城与菏泽之间的皇姑庵。


因此,李必蕃、黄启东等人虽然日夜督促、指挥部下加紧抢修、构筑体系化防御工事、堡垒,却深感兵力单薄,任务重要,因而连日都是数次电报求援。


1938年5月10日夜间,国军援军尚无音信,日军第16师团酒井直次第19旅团的1个大队,就已经逼近了郓城。


战端刚开,日军以步兵炮数次炮轰城垣,驻防郓城的第68旅李岳霖旅长心惊怯战,即率部溃散。


郓城之内,唯有团长刘冠雄率数百名官兵在城垣阵地拼命抵抗。


如此战至次日,刘冠雄所部兵力单薄,终被日军击退,刘冠雄团长殉国,郓城陷落。


李必蕃闻悉郓城败报,心急如焚。


他数次派出通讯人员四面寻找李岳霖旅长及该旅主力,严令第68旅反攻夺回郓城,并率师直属队驰援郓城,亲自指挥、督战第68旅。


然而,郓城经过一夜激战,战前苦心抢修、建筑的阵地或者被日军占领,或者早就毁于战火。


如此一来,本来擅长依托工事、堡垒打守备战的李必蕃第23师就只得野战冲锋,迎面强攻郓城。


强攻本不是第68旅长项,何况该旅战前溃散,士气低迷,发起强攻再遭日军以强大炮火压制,伤亡惨重,全无进展,全军更是斗志涣散。


李必蕃只好下令放弃夺回郓城,将第67、第68旅主力分置菏泽城垣左右两侧,向酒井直次第19旅团摆出阵势,抢修工事,加紧战备……


然而,李必蕃却没有想到最大的危险,却是来自侧翼。


就在酒井直次第19旅团夺得郓城,正面压进的同时,5月11日,日军土肥原贤二第14师团从濮县强渡黄河,相继攻占菏泽以北董口、以西鄄城,截断了第23师与国军商震集团军的联系。


菏泽城被围困,援军也被阻断。


继山东德县守备战以后,第23师再成孤军态势。


从董口、鄄城机械化推进,迂回进攻菏泽的第14师团一部。


抗战期间,菏泽的一位日军宪兵。


13日下午,日军土肥原贤二第14师团由鄄城方向攻击菏泽。


第14师团为日军常设师团,战力强悍,装备精良,兵力战力均是数倍于李必蕃第23师残部。因此,第14师团展开攻势,即对菏泽形成包围态势,并以重炮和化学炮弹压制国军,数次发起攻势。


战至14日拂晓,日军重炮碾压,第23师官兵在战前苦心抢修、建筑的城垣阵地一片狼藉,日军四面突破,向心攻击,菏泽已经危在旦夕。


国军第23师从北伐、内战开始,就极为重视军事工程训练。官兵长期受到李云杰、李必蕃、黄启东等专业军事专家的训导、训练,尤其擅长修筑并利用前敌工事、堡垒反制日军。


然而,李必蕃、黄启东却没有料到,在日军土肥原贤二第14师团以配属野炮、山炮等强大火力覆盖之下,他们在菏泽连夜抢修的体系化工事、堡垒,不过是暴风骤雨下的枯叶……


14日上午,日军向菏泽城垣阵地发起总攻。


彼时,日军以空前猛烈炮火形成弹幕推进,同时辅以战车掩护步兵冲锋,向国军发起猛烈攻击。就此,受日军过于强大炮火碾压,数次依靠工事、堡垒抵抗日军并且取得优秀战绩的国军第23师,这次,终于走到了最为危险的边缘。


排炮落下,四面硝烟。


那时候的国军军事素质极不理想,底层军官、士兵的防炮知识都是非常欠缺。因而,日军排炮轰炸,据守阵地、工事、跑垒的国军或者为炮弹炸死,或者被轰炸废墟砸伤、掩埋,又或者匍匐在掩体之内被炮弹冲击波活活震死……


国军都是几乎以班、排、连建制,倒在了日军重炮轰炸之下。


日军几无间断的炮火彻底击败了李必蕃、黄启东指挥的第23师的工事、堡垒。


持续激战,被李必蕃部署在菏泽城垣左、右两侧,并且严令死守阵地的第67、第68旅,受日军强势炮火步步逼压,伤亡确实过于惨烈,残部自旅长以下,军心动摇,开始溃散。


就此,在日军数次发起步兵冲锋以后,第67、第68旅残部终于转身奔逃……


就此,日军寻迹而进,顺势从菏泽城垣左、右两侧,包围了死守菏泽城内的李必蕃、黄启东,以及师部和直属队。


大势已去。


民族英雄黄启东将军。


可能是出于对战前部署的愧疚,也可能是出于对第67、第68旅临阵溃逃的愤怒,也可能是出于这场惨烈战事伤亡官兵太多的愤慨,最后时刻,李必蕃、黄启东放弃突围,各率官兵,往返冲杀。


黄启东在往返冲锋间头部中弹,唤来卫士背负着冲到战场,继续指挥作战。


最终,黄启东伤势沉重,愤然大呼:


何以对国家?何以对民族?


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而后,黄启东将军在卫士背上绝气,殉国。


李必蕃为第23师师长,深知日军擒获对手部队长炫耀战功、激励士气的传统。因而,到了最后时刻,已经身负重伤,无法行走的李必蕃即在警卫连的血战掩护下,被数位副官、卫士扛在一块门板上,一路血战,冲出重围。


1938年5月14日傍晚,李必蕃及几位副官、卫士到了菏泽西南曲兴集,基本脱离危险。


然而,李必蕃这时伤势沉重,心烦意乱,已经再无继续奔逃之意。


如此一战,第67、第68旅临阵溃逃,郓城、菏泽失陷,第23师英名扫地,李必蕃除却满腔愤恨,满腔懊悔,当然也就再无生还之意。


就此,李必蕃躺在门板之上,在取出军用地图之后,即驱散副官卫士,然后在地图空白一角,写下了遗言:


误国之罪,一死尤轻,愿我同胞,努力杀贼”。


然而,李必蕃平躺门板,以手自戕殉国,时年46岁。


李必蕃殉国消息传来,在全国激发强烈影响,各地报纸纷纷报道,1938年5月18日,《大公报》即以头版头条高度评论李必蕃殉国:


李故师长必蕃死守菏泽,屡次激战,歼敌颇多。


当敌军冲入城内时,李师长率部往返冲杀,壮烈无比……


所部骁勇善战,久著战功,全为三湘子弟。”


1938年6月,国民政府相继在河南开封、湖北武汉、湖南岳阳、长沙、嘉禾、平江等地,为李必蕃、黄启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重庆方面更追赠两位殉国将军为陆军中将。


在武汉举行的李必蕃将军追悼大会上,会场当中悬挂着蒋介石的挽联:


转战徐淮,早识精忠能报国;同舟风雨,眷怀节烈倍含悲”。


同时,延安和八路军总部代表郭沫若、吴玉章、罗炳辉等人也参加追悼大会,并为李必蕃将军赠送一道“民族之光”的金字大匾,以表达延安和八路军对抗战殉国的李必蕃将军的真诚敬意。


一晃,将军殉国已经83年。


80余年以来,昨天很多曾经感动着、激励着抗战中国走过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的殉国英雄们,总是被我们以各种理由,予以遗忘,或者选择性的遗忘。


但是,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总会有人记忆。


比如你,也比如我……


祝福诸君,问好立秋。


写稿辛苦,发稿更难,三点必要,敬请顺便。

关注朋友可以添加zksd1222。

非常希望您能够转发同好朋友,望支持橡树原创。

参考:

详说川军将领饶国华将军殉国始末

详说抗战名将王甲本上将殉国始末

左权将军殉国始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