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明军降将李成栋和嘉定三屠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10-03

俄乌战争观察全集及俄乌战争谈:现实、虚拟和抽象的战场的全面对抗

俄乌战争综述全集及俄乌战争综述之三十:乌东与七月的攻略猜想

俄乌战争观察: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会不会出现在顿巴斯战场?

俄乌战争观察:俄国求和、克里米亚大反攻和网络的“横店神剧”……

永远的“八一三”:淞沪会战的战略价值论

永远的八一三:淞沪会战战略论与东北军被失落的番号……

俄乌战争观察:以“核威慑、核政治”,斡旋对赌美国

俄乌战争观察:克里米亚的“大反攻”和扎波罗热的“核气息”

从8月15日到9月3日解说日本投降:为什么有好几个抗战胜利日……



谨以此文,纪念嘉定三屠事件377年。


嘉定三屠,为1645年8月,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明军降将,清军吴淞总兵李成栋率部三次攻破嘉定,三次屠杀嘉定军民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


1645年冬,明末清初大学者吕留良路过嘉定之时,留下了三首五言律诗:


其一,


兹地三年别,浑如未识时。

路穿台榭础,井汲髑髅泥。

生面频惊看,乡音易受欺。

烽烟一怅望,洒泪独题诗。 


其二,


雪片降书下,嘉禾独出师。

儒生方略短,市子弄兵痴。

炮裂砖摧屋,门争路压尸。

缒城遗老入,此地死方宜。 


其三,


间有生还者,无从问故宫。

残魂明夜火,老眼湿秋风。

粉黛青苔里,亲朋白骨中。

新来邻里别,只说破城功。


这三首律诗连章写成,说的就是路过浩劫之后的嘉定,那种满目阴冷、凄凉、悲惨和绝望的景象。


其中,诗中“井汲髑髅泥”、“门争路压尸”、“亲朋白骨中”等等,更是让人读而倍感毛骨悚然。


2022年8月24日、25日,为嘉定城破377年。


那么,当年的嘉定三屠历史事件,又是如何?


这段历史,还得从1644年10月说起。


满清入关初期,尚将李闯集团视作主要对手,因而,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决策以多铎、孔有德、耿仲明方面军放弃南下,奔袭潼关,与英亲王阿济格、吴三桂、尚可喜方面军,兵分两路,会攻西安。


就此,受满清取道陕北南下西安、取道潼关进逼西安威慑,李闯集团终于望风披靡,不战逃降,溃不成军。


本来,甲申事变之后,马士英在凤阳得悉崇祯殉国,立刻“拥嫡”,亲率军马护送朱由崧往南京登基,建成弘光南明,为抗清战争几乎争取到了极端宝贵的近一年的战略预备时间。


期间,满清、南明、李闯三方鼎立。满清兵力强大却也远不如当年的蒙古大军。南明如果联络李闯在川陕、湖北防御满清,大有仿效南宋守土江南,形成南北对峙可能。


然而,当时弘光南明既忙于朝廷党争,又在史可法等“爱国清流”、“东林党人”们的推动下,不识时务地制订了联虏平贼的国策,在满清主力西进的空档期间,进剿李闯残部,全然不作向北防御战略准备,因而等到李闯覆灭,南明的丧钟就已经敲响。


闻讯清军南下,弘光南明君臣当即商议抗清战略。


其中,巡督江淮的南明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提出了“ 以淮扬,庐,泗自守,而以凤,滁为进取之基”的积极抗清战略。


同时,另外一位南明重磅人物,弘光首辅,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马士英则提议以“江南四镇”在江淮作战,牵制清军,朝廷退出南京向贵州撤退,“潜招黔兵入卫,为走贵阳计”的相对消极的战略。


两者战略比较,史可法提出战略气势磅礴,回肠荡气。


然而,史可法在为官清廉,忠于崇祯,与军民同苦等等光环之外,其见识、胆略却如常人,并非真正的军国大才。


他的战略,实则是为弘光南明“挖坑”。


历史上防御江南,素来有守江必守淮一说。


当时,防守江淮地区正是南明兵力最强的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等四镇被称为“江南四镇”


可是,实现史可法战略的前提,即要明军“江南四镇”必须主动放弃淮河流域及鲁南、河南等广大地区,防御纵深,背靠长江囿守钱粮、军费紧张的淮扬,庐,泗等地。


淮扬,庐,泗地区多是南北走向水系,地势平坦,交通发达,便于满军骑兵快速南北机动、进退,不利于明军东西联防,回旋、运动作战。


如此一来,明朝重兵集群不仅处于被动挨打态势,史可法再将尾大不掉的“江南四镇”强行收拢一团,使之困在狭窄地区,使其彼此必然为争夺有限的钱粮军费,酿成相互内耗内斗态势。


后来实战证明,“江南四镇”确实在相互倾轧、内耗、内斗,最终分崩离析的态势下,被清军各个击破、收降、歼灭,几乎没有任何建树。


马士英的战略看似消极,则显得实用、现实


在后来实战中,明将孙可望、李定国以云贵为基地抗清作战,既无“弘光南明”的旗号影响,更无“江南四镇”战略呼应,却依然成为当时大陆坚持抗清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明军残部。


然而,在弘光南明,史可法是早期崇祯任命的南京兵部尚书,为应变为危局而在南京预埋的辅佐太子监国的重要角色。因而在弘光南明朝廷上下,享有极高威望。


是以,弘光南明即在丧钟敲响之时,按照史可法等设定的战略,快步走向灭亡。


1645年1月、2月间,就在清军主力与李闯集团进行决战期间,“江南四镇”之首高杰在睢州之变中被明朝叛将许定国袭杀。


而后,许定国率部渡过黄河投降清军。史可法也是心慌意乱,无视河南防务十分空虚,反而无意河南抗清军民挽留,急令各部收拢兵力,“一以退保扬州为上策”。


就此,高杰旧部不舍徐州、泗州等防区,即在清军南下之时,被高杰妻邢氏和大将李诃子统帅,悉数投降了多铎清军。 


1645年4月,多铎指挥满清大军会攻扬州。


当时,在各路参与围攻扬州的满清主力里面,真正冒死爬城搏杀的一线部队并非满清八旗精锐,而是汉兵绿营和各路南明降军。


其中,前南明大将李诃子所部,便是其中最卖命,最精锐的主力兵团。


李诃子,最早是明末陕西多家农民起义的农民革命家之一。


他和高杰一样,早年先随李自成,再卧底明军,再回李闯麾下,再随李闯部将高杰一起再降明廷为游击将军,而后用上了另外一个名字李成栋。


在睢州之变之后,李成栋降清被授为总兵。


再后,李诃子在明清战争期间为清军一路建功,尤其以擒杀南明绍武帝朱聿鐭而被授广东提督,加左都督衔。


不过,到了1648年永历三年正月,李成栋出人意料地反清归明,被永历南明封惠国公、宁夏王等。最终,被清军击败而坠水身亡。


明清期间,叛将如吴三桂、洪承畴等人多如牛毛。不过真要数出第一,李成栋先后数次投降、叛变于明、清、李闯之间,无疑拔得头筹。


但是,真正将李成栋写上历史的,却并非他的投降,而是在1645年8月的嘉定的惨绝人寰的屠城血案。


1645年4月25日,扬州失陷,多铎下令屠城十日,清军八旗军、汉兵绿营和各路南明降军联手炮制了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十日”惨案。


1645年5月16日,多铎率部进入南京。


就此,满清大军席卷江南,弘光南明战略失策,不过月余,应声灭亡。


多铎坐定南京,即以清朝定国大将军豫亲王令旨,自诩奉天伐罪,救民水火,承诺保留中国民间习俗,遍谕江南


“剃头一事,本朝相沿成俗。 


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道法度,自行剃之。


前有无耻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


特示”。 


这道令旨,言辞祥和,无非是在江南局势不稳之时,暂时收揽人心。


毕竟,汉人心里素质好,数千年见惯了江山换代,王朝更迭。所谓大事危事天下事,只要不触及自己,大可以当做没事。如今看到多铎令旨到来,江南人民在稍微心安,街市上也显出一番岁月静好的景象。


可是,兵凶战危,岁月岂能有真正的静好?


灾难在多铎这道岁月静好的令旨掩护下,正向嘉定袭来。


就在多铎以清朝定国大将军豫亲王令旨“遍谕江南”的同时,6月1日,多尔衮也亲自签署著名的剃头令,由北京传到了江南。


这道臭名昭著的“留发不留头”的剃头令严厉声称:


“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向逆命之寇,必责重罪。


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傥有不从,军法从事”


原来,剃头降清,这是当时中原士人认定的耻辱。尤其清初规定民间不剃头,降清必剃头,更是让那些从北京到西安,由西安到河南,由河南到江南的无数降清官僚们尤感尴尬。


于是,如洪承畴、金之俊,陈名夏、冯铨等这样的的“先剃求见投降官僚们不断上书建议,自动剃发,以谄忠心,终于促成了多尔衮下达了这道剃发令。


为虎作伥,一起剃头,一起入伙,一起无耻,这便是明末官场的主流文化。


钱谦益,明代东林党名流。


钱谦益平常以道德、爱国自夸,尤其谈及爱国,头头是道,涕泪俱下。可是,等到战火逼近,他又果断转身,成为开城投降的主要发起人。


多尔衮剃发令发至南京,钱谦益正在家里等候多铎召见。得知消息,他当即说了一句“头皮痒得很”推门匆匆离去。稍后,但见钱谦益神情自若推门而入。定睛看时,这厮已经剪了头发,蓄了辫子,俨然满人模样。


后来,这一笑闻传遍江南朝野,有人为此赋诗一首:


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

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这首诗和钱谦益“头皮痒得很”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边反美,一边在美国购房置地落窝家人的“东城区居民司马南”。


都是道貌岸然着抢跑道德高地,靠爱国发家致富的一副痞子样子。


不过,他们的这个样子,并非当时江南军民们能够学得来的。


北京的剃发令与南京的禁剃发令内容冲突,传到江南时日接近,使得民间迷茫、迷糊。没有报纸、电视、QQ、手机、微信朋友圈的时代,命令混杂传播,到底那个命令有效?


为此,多铎召会麾下文武商议。


最后,多铎鉴于江南局势复杂,战事紧急,决定暂缓在江南地区推行剃头令,以便继续笼络人心,继续征伐江南。


于是,多铎一面将南明弘光帝及自称崇祯帝太子等俘虏急急“解往北京,斩于市”。一面以南京为中心,东征西战。


在江南的一片虚幻的岁月静好里,江南士民集体旁观了满清大军连战连捷,大败马士英明军,先后逼降、俘虏了南明潞王朱常淓、淮王朱常清等……


至此,浙东、浙西全部为满清控制。


江浙平定,满清急忙设南京为江南省,任命江宁、安庆巡抚以下各地官员,恢复对江南全境的行政管理后,随即向南京和江南各大要地、重镇派驻了八旗重兵。


满清在江南重兵云集,扼守要津,不仅雄视赣、闽、湘、粤、桂等省,随时准备继续南下,扫荡南明武装;而且,也把整个江南军民稳稳地捏入手掌。


这便是一代枭雄多尔衮和多铎们所谓的“政治智慧”。


现在,稳定了大局,满清已经不再需要安抚、笼络民心了。


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的暴力。


1645年7月,多尔衮派出多罗贝勒勒克德浑、固山额真叶臣等往江南,替换多铎回京受封硕德豫亲王。


随即,清授县令张维熙到任,宣布满清的江南省令谕,准备在嘉定推行剃发令。


明朝发饰服装和早期清军金钱鼠尾辫。


岁月静好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不过,迷茫、迷糊的江南军民依旧在迷茫,迷糊。


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相信,如此岁月静好的日子,怎么会在瞬间破灭。


回想当年,在满清占领南京以后,嘉定和江南其他城市一样,并无抗清意图,而是结彩于路,开城迎之,竞以黄纸书“大清顺民”四字揭于门”


如今,这座在满清与南明战争中远离战火,洋溢着岁月静好气氛的城市在接到剃发令后,眼见“时代灰尘”落在自己头顶,终于沸腾了、愤怒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就在嘉定民众七嘴八舌,愤然议论,犹豫不决时,在吴淞、嘉兴一带坚持游击的嘉定总兵吴志葵闻悉赶至嘉定。


吴志葵手下仅有区区200人马,他们以白布裹头,昼伏夜出,靠近嘉定城墙点燃火把大呼小叫,声称要捉拿满清的嘉定县令。


满清县令张维熙立刻闻风丧胆,瞬间尿遁。


次日,旭日东升,吴志葵率部在老乡们夹道欢迎中,扬眉吐气进入嘉定。


进入嘉定,吴志葵即与嘉定士绅相约守城,共拒剃发令,不料在议定第二天,吴志葵忽然反悔,率部匆匆投奔抗清名臣张国维而去。


原来,吴志葵是出身于崇祯年间的武举,是张国维学生。


而张国维则是崇祯生前任命的兵部尚书,此刻正在钱塘江以南筹划反清根据地。


目送吴志葵等人离去,嘉定市民们眼见逐官起义既成事实,如今进退两难,不免失望至极,绝望至极。


这时,嘉定义士侯峒曾和黄渊耀相约挺身而出,振臂一呼,竖起了"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


侯峒曾,是南京沦陷时逃亡故乡避难的弘光南明通政司左通政;黄渊耀则是崇祯年间及第进士。


两人在嘉定同属有名望的士绅,都有很大的影响。


很快,无数嘉定市民、村民聚集在大旗下,组建了嘉定义军。


现在,既无退路,嘉定民众也就只能依靠自己来保卫嘉定。


几乎同时,驻防江南的李成栋接到满清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平叛命令,也接到了南明大军“攻陷”嘉定的消息。


不知虚实的李成栋一面下令集结分驻各地的部队,一面小心翼翼向嘉定派出斥候。


很快,李成栋得知了南明吴志葵部离开了嘉定,以及侯峒曾和黄渊耀兄弟组织了嘉定义军的准确情报,立刻决定亲率5000精锐,奔袭嘉定。


农历七月初一,嘉定城外砖桥,初战打响。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毫无战场经验的10余万嘉定义军全无惧色,乱哄哄冲向了李成栋的正规军。


嘉定义军以镰刀、锄头、铡刀、长矛呼喊冲锋,与南明降将李成栋5000精锐展开激烈野战。


义军中,有执旗义士杭文若,年少血勇,率先单枪匹马与满清骑兵交战,一连斩杀数人,最后阵亡。


李成栋下令骑兵分左右两翼包抄,再推出了数门红夷大炮,以及数百支火铳向蜂拥冲杀的义军一阵猛轰。


大炮轰处,硝烟弥漫,电闪雷鸣,义军在不知所措间一片一片倒下。


随即,义军在满清骑兵包抄和大炮轰击后,突然转身四散。李成栋喜出望外,立刻派出骑兵追击冲杀。


满清骑兵肆无忌惮四散追击,各自杀人无数。这番残败,史书记载:


义军“走者不知所为,相蹈藉而死;尸骸乱下,一望无际”。


其实,无论冷兵器时代或是热兵器战争,民众再怎么爱国,怎么激情,但是如果走向战场,没有训练,没有实战,更没有完整作战装备的民众,永远也不可能是职业军人的对手。


砖桥战斗是非常典型的人民战争,数万牺牲的嘉定民众,就是发动普通民众投入战争看得见的代价。


明末清初时满清军杀戮的画作。


砖桥战斗到后来,演变成李成栋纵兵屠杀态势。


其中,一部骑兵突入嘉定娄塘镇,对当地平民手无寸铁者屠杀逾千。


肆意屠杀之外,李成栋各部更是四处奸淫、抢劫、防火,作恶至极。


义军大败,残部逃回嘉定城内,就此,黄淳耀、侯峒曾等人集合士绅商议,认为野战不是对手,只能据守城池,严阵抗清。


根据商议,众人分划防区:


南明诸生张锡眉率众守南门,秀水县教师龚用圆佐之。


南明国子监太学生朱长祚守北门,乡绅唐咨佐之。


黄淳耀兄弟守西门,侯峒曾守东门,诸生龚孙炫佐之”


大败之后,嘉定民众没有丧失士气。抗清保城号令一下,嘉定民众无不“争相执刃以从,人情颇觉鼓舞”


嘉定城外砖桥战斗的第三天,李成栋率军与固山额真叶臣指挥的满清骑兵和重军红夷大炮会合,合围了嘉定古城。


其中,固山额真叶臣带来了攻城大炮,当天傍晚便在嘉定城外布炮、试炮。炮声隆隆时,嘉定城头义军和城下妇孺老幼虽然同仇敌忾,但也惶惶不安。


当晚,雷电交加,大雨滂沱。


五更,在满清军的红夷大炮猛烈轰击中,李成栋所部冒雨开始攻城。于是,不愿意剃头的汉人和已经剃头的汉人在嘉定城头上挥刀砍杀。


偶尔,雷电闪出,嘉定城头喧哗如钱塘潮涌。


在黎明来临之前的萧杀、冷漠的黑夜,在城头山不愿意剃头的汉人,和已经剃头的汉人,无人不是满脸雨水、浑身血污,声嘶力竭,卖力搏杀。


嘉定攻防战是满清军队和嘉定民众之间的攻防战,战事也是相当惨烈。李成栋亲弟李成林即在一线督战,被流矢射死。


而在嘉定城墙之外不远,固山额真叶臣从容淡定,他指挥着满洲骑兵往来奔驰督战李成栋部汉军攻城,更以满清重军操控的红夷大炮,不停歇地轰向城头。


在这次红夷大炮攻城战中,李成栋发明了步兵引导炮火的战法。


当时,双方夜战,四周漆黑,满清红夷大炮相距较远,无法确定攻击目标。


李成栋便令敢死队冲锋到嘉定城下挖掘壕洞,藏身其中后,点燃蜡烛,以微弱的蜡烛光亮引导红夷大炮准确攻击。


有了蜡烛光亮引导,满清红夷大炮得以准确地猛轰矮小、残破的嘉定城头。


史载,清军炮击“终夜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铅屑,落城中屋,簌簌如雨”。终于,嘉定城墙不胜红夷大炮轰击。拂晓前,嘉定城墙东门附近被轰塌了。


满清军李成栋部率先由东门破关入城。


公元1645年8月23日夜间24日拂晓,嘉定陷落。


嘉定一破,恨得牙痒痒的李成栋迫不及待下达了屠城令。


惨绝人寰的嘉定屠城在李成栋麾下各部欢呼嚎叫声中拉开帷幕。


这时的屠杀,其实和多尔衮剃发令的傥有不从,军法从事完全无关了。冲进燃烧着的嘉定,李成栋麾下各部已经成为毫无军机、四处作害的乱军。


他们占据、控制嘉定城内要道、制高点,便三五成群,分散遍布街头巷尾,由东向西挨家挨户拉网扫荡。


这些昨天还是南明军的李成栋部的清军官兵沿街拉网扫荡,见人就以标准的汉话大喊“蛮子献宝”


然后,随手一刀,专门砍折手脚,砍伤身躯,以伤痛再逼迫受害者拿出金银。


得到金银,这些出自前南明的满清官兵欢跃而去。


而受害者正在呻吟、哀痛庆幸脱难时,又一群清军官兵欢跃而至。


他们照旧是见人就喊“蛮子献宝”,照旧是随手一刀。


当时,住在嘉定屠城最惨最烈的东门一带的幸存者,嘉定竹刻世家子弟朱子素在《嘉定乙酉纪事》记载:


“腰中金银不多者,必被砍三刀,或深或浅,刀刀见骨。


至物尽则杀。


故僵尸满路,皆伤痕遍体”。


屠城清军浑如禽兽。屠杀之外,更是逐屋洗劫,寻找女子施暴。


长得丑的,他们当场一刀杀了。稍有姿色的,便是先奸后杀。如遇到婴儿啼哭便随手杀死无数。


遇到女子不从强暴,屠城清军便以长竹子钉在女子四肢,固定身躯,再行强暴。


屠城清军拉网扫荡所到之处,“刀声剨然,遍于远近。乞命之声,嘈杂如市”。


为惊悚、血腥、残暴的屠杀、强暴威胁、逼迫,在嘉定民众绝望之下,纷纷悬梁、投井、投河自尽,罹难者无记其数。


史载,屠杀次日,嘉定城内遇难者遗体顺河而下,“自西关至葛隆镇,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篙处”


后来,尸体堵塞了河流,有人打捞起遇难者遗体达3万有余。


剃发令在当时激起了满清军四处杀戮的狂潮。


在嘉定屠城中,眼见大势已去,领头抗清的嘉定士绅纷纷自杀,其中,侯峒曾父子三人和黄渊耀兄弟均投河、悬梁殉难。


康乾盛世大兴文字狱同样剿灭了关于嘉定屠杀的记忆。不过,民间依然有详细记载他们自杀经过。


“侯峒曾不降,投叶城自尽。黄淳耀自裁于西林庵”。


其中,黄淳耀幼弟黄渊耀年仅22岁。


兄弟双双死时,口喷鲜血,入砖寸许,浸润壁间,历久不灭。


多年之后,嘉定民间流传着“国士无双双国士”的留碧墙故事。


时光荏苒,如今上海市嘉定城西有座侯黄桥,此桥便为纪念侯峒曾父子三人和黄渊耀兄弟而得名。


这是嘉定三屠的第一屠


在挥军屠杀、洗劫嘉定之后,李成栋“拘集民船,装载金帛、子女及牛马羊等物三百余船”,大摇大摆满载而去。


在他们身后,青烟缕、断壁残墙的嘉定,已经奄奄一息。


眼看清军离去,躲藏人们纷纷出来,压抑着愤怒,惊悚的心情,在废墟上蹑手蹑脚地行进,压低声音呼唤,心急如焚在累累遗骸里寻找亲人……


数天之后,更多远避战乱的嘉定人回到了嘉定。大难之后,幸存的嘉定民众目睹嘉定惨状,无不相拥痛哭,仇恨更生。于是,在嘉定义士朱瑛挺身而出,再组义军,擒杀了南京清军向嘉定附近派驻的官兵、奸细、剃头蓄辫者。


同时,嘉定城外砖桥战斗被打散小部嘉定义军也慢慢聚集起了数百人,他们也在嘉定附近葛隆和外冈游击,袭击满清官兵。


抓住落单的满清官兵、剃头蓄辫子者,一概处死。


浦嶂,此人名不见经传。但是在嘉定三屠中,他投降满清,偷开嘉定北门,是嘉定三屠事件中最臭名昭著的奸细、帮凶。


嘉定屠城之后,李成栋私命他为嘉定县令。


浦嶂在探明嘉定朱瑛义军消息,连夜向李成栋密报,为了邀功他甚至举报了自己的好友等人。


最后,他还向李成栋进言“若不剿绝,必留后患”。


于是,浦嶂带路,李成栋再次派遣骑兵,连夜奔袭嘉定。


朱瑛等嘉定民众全无战争经验,当晚,他们于睡梦中被满清李成栋骑兵偷袭,杀害。


这一次屠杀,使得第一次嘉定屠城幸存的妇孺老小2000余人均遭毒手,无一生还。


当时,满清军在嘉定断壁残墙间随走随杀,积尸成丘,放火焚尸。


这是嘉定三屠的第二屠。 


二屠之后,原本人口稠密的嘉定已成废墟,罕见人迹。


传说经历两次屠杀之后,不仅嘉定成为废墟,嘉定周边地区受清军荼毒,也是只有衣衫破烂,饥肠辘辘,寥寥无几的幸存者,每日惶惶不安,潜行逃难。


当时,李成栋在第二次嘉定屠城后因准备向钱塘江以南用兵,于是并没有远离嘉定,而是亲率老营暂时驻扎嘉定城内。


1645年农历8月26日,原南明军官,吴满清绿营千总吴之深恨李成栋两度屠城,生性暴虐,因而率部,意欲突袭嘉定,杀死李成栋。


当时嘉定已经几乎空城。


吴之番率兵不过数百,守城的是李成栋亲兵也不过数百。


两军激战良久不分胜负,吴之番吼声如雷亲自冲锋。


这时,络绎不绝在城墙下路过嘉定的江南各地的灾民眼见有人打击清军,纷纷手持棍棒加入义军,先后有2万灾民参战,义军瞬间军势大振。就此,吴之番率领义军攻占嘉定,把李成栋逐出城外。


李成栋带领老营败退嘉定城外,派出快马,当日即调各部军马齐聚嘉定城下,围攻吴之番义军。


当时,吴之番虽然得到近2万难民组成的义军,但是,义军亏缺武器,没有作战训练,完全是乌合之众。因此,李成栋指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清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他们进攻吴之番义军,全然是单边屠杀态势。


整个战斗中,吴之番义军死战不退。


李成栋愤恨之下,调用数门红夷大炮,数百支火铳,轮番猛轰义军。


就此,义军全军崩溃,四面奔逃,李成栋则指挥清军往来屠杀。吴之番眼见大势已去,遂仰天长啸“吾死,分也。未战而溃,我目弗瞑矣”。而后,吴之番独自一人手持长矛,策马冲向嘉定东门李成栋老营,死于乱军。


李成栋率部第三次占领嘉定。


这次,和上两次一样。


已经二次屠城的李成栋清军熟练散开,在嘉定城内断墙残壁间拉网扫荡,凡见汉人,提刀就砍。


这时嘉定城内,已经没有几个本地民众了,被李成栋各部拉网扫荡杀死的,多是最近时日从江南各地逃到嘉定的难民。


这次屠杀,李成栋各部以作战为由,杀良斩首邀功,有2万以上江南平民死于非命。


这是嘉定三屠的第三屠


嘉定三屠,三次屠杀的遇难者至少在20万人以上。


《嘉定乙酉纪事》影本截图。


关于嘉定三屠,《嘉定乙酉纪事》是最权威的资料,作为屠杀当事者、幸存者,作者字字泣血:


“予目击酷冤,不忍无纪,事非灼见亲知,不敢增饰一词。


间涉风闻,亦必博访耆旧,众口相符,然后笔之于书。


后有吊古之士,哭寃魂于酸风苦月之下者,庶几得以考信也夫”。


其实,当时清军攻略江南,也不仅是在嘉定才有炮制如此惨绝人寰的屠城事件。


就在嘉定三屠前后,江南各地也先后坠落恐惧、血腥之中。


在南京雄州,后人遗下恨诗: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


在常熟屠城后,“通衢小巷,桥畔河干,败屋眢井,皆积尸累累”、“沿塘树木,人头悬累累,皆全发乡民也”。


在江阴,《江阴城守纪》记述屠城有八个字让人肝胆俱裂,满城杀尽,然后封刀”


如此血腥屠杀到了1646年早春,江南几乎再无零星抵抗了。不过,这时的江南,已经从明代的繁华似锦景象,变成了凄风冷雨,人迹寥寥,萧索破败的修罗场。


这时,在城市、集镇、路口,赫然可见鲜红如血的告示:


“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傥有不从,军法从事”。


而满清兵勇正带着剃头匠,逍遥巡行在城镇乡村。


在剃头匠的担子上,挂着刻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粉牌,只要没有剃发的汉人,他们见一个,捉一个,用剃刀剃光头部四周头发,蓄留了金钱鼠尾辫。


早期的满清辫子,尤其难看。


然而,人们渡过劫难,早已麻木。


他们目光呆滞,主动且顺从地低头,任凭冰凉的剃刀在头顶肆意划过,冷眼看着黑发与自尊一起嗤然飘落在肮脏的地面……


终于,天下人都剃头了。


满清王朝的“盛世”,也就如海市蜃楼般冉冉升起了。


三点一转,其实不难,感谢支持。



以文养文,随意而为,鸣谢支持。


2022年8月23日18时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