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哈尔科夫收复,战争还要持续多久?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10-03
俄乌战争观察全集及俄乌战争谈:现实、虚拟和抽象的战场的全面对抗
俄乌战争综述全集及俄乌战争综述之三十:乌东与七月的攻略猜想
俄乌战争观察: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会不会出现在顿巴斯战场?
俄乌战争观察:俄国求和、克里米亚大反攻和网络的“横店神剧”……
从8月15日到9月3日解说日本投降:为什么有好几个抗战胜利日……
明月之泣:明朝忠臣史可法和扬州十日
明军降将李成栋和嘉定三屠
希特勒的“泰坦尼克号”:“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沉船记
俄乌战争观察:阶段性回顾战争,“精神犬粮”和赫尔松大反攻真相
俄乌战争观察:解说最新的“赫尔松大反攻”战况

俄乌战争观察:从赫尔松到哈尔科夫的反击战(1)

俄乌战争观察:“理想的历史教训”,简述乌军库皮扬斯克突击战(2)
俄乌战争观察:突击、突击,从库皮扬斯克到伊久姆(3)
俄乌战争观察:解说库皮扬斯克大捷之后的全局战争态势(4)
俄乌战争观察:乌东攻势,与ISW机构最新战况综述比较,俄军的新战略

图1,9月13日,库皮扬斯克-伊久姆-红利曼态势图。

9月13日,乌总参谋部称乌军正在多个方向进行反攻。

2022年9月13日,俄乌战争进行202天。

9月13日,乌军总参谋部称乌军正在多个方向进行反攻,并且公示了俄乌战争的最新战况:

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军伤亡约53300名官兵, 被击毁坦克2175(+7)(括号数字为上一天统计数字,后同);装甲战车4662(+22);火炮系统1279(+10)套;MLRS自动多管火炮311套;防空系统165(+3)套;飞机244(+1)架;直升机213架……

这个数字,尚不完全包括哈尔科夫突击战、顿涅茨克战场的战果。

乌军称俄军“在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方向遭受的损失最大。具体数据正在确定中。”

显然,过去一周,在乌军发起的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及其他战场配合作战,予以俄军遭到了其建军以来的最大战役失败。

这是简中网络的一个热点事件。

远远看去,谈论者很多,想象者也多……

不过,就在人们绘声绘色描述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如何穿插、如何突击,战绩如何之炫目,何时可能收回失地及克里米亚结束战争的时候,我依然想起了在《俄乌战争观察:阶段性回顾战争,“精神犬粮”和赫尔松大反攻真相》对俄乌战争的三个基本特征问题。

显然,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并没有在战略上取得突破,继而改变俄乌战争存在的现阶段三个基本特征。因而,俄乌战争绝非是一场可以在短期结束的战争。

本文即从这个角度予以分析。

其一,俄乌战争为一场核战争威慑下的高科技战争。

这场战争以持久战、消耗战态势持续至少至2023年5月。

乌军发起的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取得炫目战绩,然而,本质上,这次作战并非传统机械化战争突击战及闪电战的性质,更非网络流传的乌克兰那几位“一战封神”的乌军“军事家们”运筹帷幄的评书般传奇。

国人传统,左左右右都酷爱动辄“封神”。

其实,“封神”习惯正好无视了战争的科学、理性和逻辑的本质。

在现代高科技战争时代,受智能、网络、信息、电磁等高科技战争资源影响,传统机械化战争突击战及闪电战是非常保守和落后的战法。

这也是俄乌战争初期俄军每次发起机械化战争突击战及闪电战,总会被弱势乌军以扁平化、分散式高科技作战予以击败的主要原因。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发起了机械化突击战和闪电战,俄军遭到失败,而乌军就势如破竹,战绩辉煌?

为此,简中网络讨论得最多的是士气,是精神。

士气、精神,通俗易懂,包治百病,这是国人最喜欢的元素。

的确,战争确实有一定的士气、精神原因。

但是,顿巴斯其他战场的乌军士气高不高,赫尔松战场的乌军士气高不高?

俄军向顿巴斯南线战场败退,但也客观收缩了兵力。

他们为什么靠着士气、精神,无法取得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类似的大捷?

因见,乌军取得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胜利的核心原因,绝非国人过于夸大的精神和士气。

可以说,北约、英美来自战场幕后的“灰色地带”的高科技助战,创造了乌军在发起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之时,已经占据了绝对的制信息权、制电磁权等等高科技战争单边优势。

继而,他们在战场前线,四面出击,对俄军纯粹的机械化集群予以了单向猎杀。

这场战事,乌军灵动、高效出击,仿佛再现俄乌战争早期的基辅反击战。甚至,乌军一路砍瓜切菜,比基辅反击战打得更为流畅。

现在的乌军,有了更好的装备、技术、远程火力和战争经验,因而一旦从制信息权、制电磁权的高地暴起,降维痛殴俄军,取得辉煌战绩,其实毫无意外。

之前,我分析综述顿巴斯战场,经常谈到一个问题,即北约、英美来自幕后和“灰色地带”的高科技助战问题。

我一直认为,在5月、6月、7月期间,乌军在顿巴斯战区作战极为被动、艰苦。乌军为俄军优势炮火压逼,步步后退,甚至失去北顿涅茨克、赖西昌斯克等要地,几近兵败顿巴斯的边缘。

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俄乌双方存在极大的兵力、战力差距,而北约、英美等国对顿巴斯战场极度敏感,几乎没有任何来自幕后的“灰色地带”的高科技助战。

为何?

这是自2014年俄乌冲突及俄乌特殊两国关系为顿巴斯战场赋予的“俄乌旧怨冲突”的战争概念,以及俄乌战争为一场核战争威慑下的高科技战争的特性使然。

(限于篇幅,相关2014年俄乌冲突及俄乌特殊两国关系等问题,请自行查阅)

说起核战争威慑,想法简单、爽快的朋友,可能会认为,北约、英美等国威武,那里会惧怕俄国踩踏核威慑红线?那里会惧怕俄国的落后的核武威慑?

可是,如是对国际政治稍微有所了解的朋友,即可想得清楚:

原来,英美与俄国一样,都是联合国五大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大国。

他们既合法拥有核武器而享有特殊的大国“政治专利”,相互之间又存在着微妙的核衡势的政治关系。因而,他们纵算台面上唇枪舌剑,在台面下,他们必然会维护其“政治专利”而又相互妥协、默契。

——相信熟悉“冷战史”的朋友,对这样的敌对阵营大国相互间的妥协、默契的历史,应该比较似曾相识。

英美在既要援助乌克兰,而后相互心照不宣,不能因为援助乌克兰而破坏联合国五大合法拥核大国的核衡势政治结构,继而深远影响本国利益。

因此,英、美必然要顾忌俄国踩踏核威慑红线。

哈尔科夫反击战期间,在远东观看军演的俄军顶层。

这也是北约、英美等国既不出兵干涉,同时也非常谨慎介入顿巴斯战场的根本原因。

在《俄乌战争观察:“理想的历史教训”,简述乌军库皮扬斯克突击战》文章里,我在分析库皮扬斯克突击战发起原因之时,即联系、分析了12月以来俄国频繁踩踏红线,以及俄国强硬拒绝联合国斡旋扎波罗热核电厂危机,最终激起英美强烈抗议等事件。

显然,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在乌军收复失地,在战役层面痛殴俄军之外,可能存在另外一个战略任务:

北约、英美等国在顿巴斯战场之外发力,强硬迫使俄方清醒认知美英军力强势和底线,继而曲线解决扎波罗热核电厂危机问题。

然而,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是否能够达到这个战略目的?

我想,国际社会及俄乌双方可能会在9月就扎波罗热核电厂危机给出一个多方兼顾的妥协方案,同时,从9月未来的战场态势,也可对扎波罗热核电厂危机予以一定的分析。

3月6日,我在《俄乌战争综述之四:扎波罗热核电厂,战争的又一个路标》分析认为,在俄军抢占扎波罗热核电厂,实为俄军在开战连续受挫的情况下夺得的一个战略性胜利,事实上将欧洲推到了核战争的最前线,同时会为俄乌战争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事过半年,情况确实如此。

扎波罗热核电厂相比俄军的战略核武器,是俄国更容易、更合适、更方便踩踏的核威慑红线。可以理解为俄国的“核讹诈”。

但是,俄国与朝鲜、伊朗等过不一样,是联合国五大合法拥核国家。

因而,要想在维持核大国核衡势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去解决俄国踩踏核威慑红线问题,确实相当棘手。

其二,在10年、20年的宏观战略视角,不看好俄国在俄乌战争可能会取得战略性胜利。

但是,如在克里姆林宫常态前提下,俄国作为世界超级能源大国、核大国、武器储备大国,有能力在2年-5年内,在有限的俄乌战场(即顿巴斯战场)维持进行不扩大化的俄乌战争(即“特别军事行动”)

至少,在2023年5月前后,俄乌双方不会有任何旨在停战的谈判,更不会有停战可能。

9月13日,随着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渐渐落幕,为乌军数日攻势震撼,兴奋之余,我即从最新战场态势予以判读,即肯定乌军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收复哈尔科夫国土,扭转顿巴斯战场态势,同时,也认为可以维持之前分析。

谁也无法否认乌军在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取得的辉煌胜利。

但是,冷静下来客观分析战场,从少为人们注意的细节,即可认知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尚无法逆转战局,俄乌战争还需要走过极为艰苦的后续战事。


首先,在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期间,假设俄军受到乌军予以智能、网络、信息、电磁等高科技压制,全面被动,但是,俄军绝非朝鲜军,在二线别尔哥罗德及奥罗涅日等后方基地有着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


实战中,俄军在一线部队连续溃退2000平方公里的情况下,理论上存在组织远程火力协同顿巴斯及俄乌边境机动部队进行局部反击的可能。


但是,俄军并没有任何反击动作。


在受制高科技压制之外,俄军在9月8日、9日即将主力悉数向顿涅茨克撤退,继而全部退出了哈尔科夫地域。俄军这次的败战决策高度类似在4月放弃基辅的决策。有着明确的集中兵力在顿巴斯地区的“止损”企图。


俄军固然惨败弃守哈尔科夫,但是客观上俄军也得以收缩200公里战线。


从俄军放弃基辅战场到弃守哈尔科夫战场,乌军艰苦作战5月有余。


显然,现在,如要在俄军收缩战线的情况下,在俄国政治常态下,再次打破俄军新的战线,显然不是几天,或者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做到。


其次,乌军在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期间,在伊久姆、库皮扬斯克等战场,缴获了巨量的俄军装备、弹药。这也侧面真实,俄军确实有着极大的苏式老旧军火储备。并非网络泛传的俄军“吃喝困难”。


显然,如是北约、欧美等国没有解决俄国踩踏核威慑底线这个战略问题,未来的俄乌战争还是会在顿巴斯战场被拖入进入炮火洗地的阵地战、持久战、消耗战态势。


何时才可以彻底消耗俄军的弹药?


我想,这可能不会是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问题。


2022年9月13日晚间俄乌战争全局态势。


再次,就是从乌军在哈尔科夫地域推进及顿巴斯战场9月13日的态势分析:


在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惨败以后,俄军主力近卫第20联合集团军及第1坦克集团军悉数调离战区,不仅使得奥斯科尔河防线空虚,甚至俄军顿巴斯北线重镇红利曼,也仅有俄军1个野战团,1个预备役团及1个卢甘斯克新俄军团兵力。


红利曼实为顿巴斯战场北线一个与伊久姆同样重要的战略重镇。俄军坚守红利曼,即可在大败以后在顿巴斯北线战场维持一个战略支撑点,同时也可靠这个支撑点屏护卢甘斯克纵深。


如此要点,乌军必然是夺之而后快!


我在《俄乌战争观察:突击、突击,从库皮扬斯克到伊久姆》里面分析,乌军打下库皮扬斯克、伊久姆,俄军就守不住红利曼。


然而,俄军在实战中,以此微弱兵力,却奇迹般守住了红利曼。


目前,乌军斯拉维扬斯克和伊久姆集群完全没有大举攻击红利曼的迹象,同时,乌军哈尔科夫集群向北推进至俄乌边境,向东推进奥斯科尔河右岸地区,同样对俄军相对空虚的卢甘斯克地域没有任何突击动作。


显而易见,乌军如此行动,既有连续作战亟待补充原因,同时,可能也有受到北约及英美影响,将西方世界支援的远程打击火力和地面突击力量止步于顿巴斯战场的原因。


否则,真的没法解释乌军在大胜优势下,既占兵力优势,又从伊久姆、斯拉维扬斯克对红利曼形成钳击态势,如此居然不动,不攻。


红利曼的得失,即可在战略上侧证了顿巴斯战场的特殊性和敏感性。


当然,在北约及英美的高科技军力不进入顿巴斯战场的前提下,乌军也存在夺回红利曼的可能。这需要在后续战事观察。


其三,俄国坚持强化俄乌战争为“特别军事行动”概念,正在通过军事、外交和行政的手段,驱动俄乌战争从俄军进攻乌克兰的“入侵作战”,转向为“俄乌民族传统矛盾”引发的武装冲突的“混合战争”模式


顿巴斯战场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体现在俄国将“两个国家的战争转变为一个地区的武装冲突”的“特别军事行动”的战略上。


即便遭到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突击战惨败,俄军如要坚持这个战略,可能会继续扩军,但是不会以“宣战”而升级战争。


在踩踏核威慑红线和玩弄核衡势政治规则的前提下,俄国只能坚持这个战略,尽量抵消西方国家全面制裁和援助乌克兰抗战的无形压力。


库皮扬斯克突击战被击毁的俄军坦克。


曾经多有朋友非常不解问及,何以俄国经济体量仅仅相当广东,就要以一己之力,群挑欧美富裕大国?


显然,这个问题仅仅在经济上的书生发问。


问题忽略了非常关键和现实的问题。


即承认俄国作为联合国五大核大国之一的核武器库存、核衡势“政治特权”的核优势,以及俄国背靠核优势的作为世界最大资源大国的资源优势,最大常规武器储备国优势等等。


客观去看,俄国这些优势如果折算现钞,经济体量何止5个广东?


甚至更多。


可见,现在,乌克兰、英美、北约及其他国家要想彻底战胜俄国,就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除却继续用战略性的持久战、消耗战去不断抵消俄国的优势。更要延续和加剧对俄国制裁,最终依靠贸易、金融、科技、文化、政治,压制俄国战略变形。


显然,在克里姆林宫常态的前提下,这也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事情。


那么,且让我们一路同行,从容等看那一朵花开,那一朵花败……


我的微信,请说明后添加交流。

2022年9月13日23时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