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俄乌战争观察:俄军“溃败”赫尔松?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1-04
详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古巴导弹危机往事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0月13日)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火力决胜战场:越南战争的真诚镇伏击与反伏击战
舟山群岛战事:血战登步岛
舟山群岛战事:从夺岛大榭岛、桃花岛到登步岛之战
俄乌战争观察:俄军在冬季作战的政略与战略的分歧
俄乌战争观察:战争与面子
NASAMS防空导弹系统,将深度影响战争走向
俄乌战争观察:冬季“磨盘战争”和俄乌和谈的门缝

(图1)2022年11月10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红点为俄军基地或重要目标。乌克兰境内的深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红色爆炸圈为有效袭击(在俄军控制区亦然)。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蓝色圆圈为乌军地面进攻,导弹袭击,海马斯攻击。

本文参考上篇《俄乌战争观察:冬季“磨盘战争”和俄乌和谈的门缝》

2022年11月10日,俄乌战争持续260天。

从7月中旬以,赫尔松战场确为俄军最为麻烦的战场。

数月之间,乌军以重炮、火箭炮系统、战机等远程火力,向赫尔松战场俄军桥梁、仓储、集结地、雷达站、指挥部等重要目标,攻击实施了约190次“烟头攻势”,使得赫尔松战场陡然成为了乌军以远程火力消耗、消磨俄军的最大的“磨盘战场”。

战至11月,俄军既无能力发起攻势,也不愿退出赫尔松战场,当然就为乌军以“烟头攻势”实施“磨盘战争”,继续提供着绝佳的战机。

我在最近的两篇文章之一的俄乌战争观察:战争与面子推演战况,认为现在的赫尔松战场对俄军而言,已经形同鸡肋,既为俄军在冬季作战的战略短板;但也是克里姆林宫在俄乌战争中的一张重要的“政治”脸面。

俄军守住赫尔松地区固然可以为克里姆林宫争取政治得分,但也为俄军带来了军事上的极大被动。

无疑,克里姆林宫与俄军在11月的赫尔松战场,已经出现了政略与战略的重大分歧。

退,还是不退?

选择不退,对克里姆林宫是一种颜面、铁血、倔强。

但是,这对俄军前敌指挥官却无疑是一种煎熬”。

俄军面临艰难的选择。

战至11月9日,在《俄乌战争观察:冬季“磨盘战争”和俄乌和谈的门缝》里面,我综合俄方政略与战略分歧、赫尔松战场战况及态势,认为:

一、俄军在赫尔松战场背靠第聂伯河形成了赫尔松-新卡霍夫卡防线,短期之内,没有网传那样被乌军包围、击溃之虞。

二、如果俄军陈兵第聂伯河右岸如不修正调整战略,极大可能会在冬季作战期间,受乌军高科技作战压制,受后勤保障无力而最终全盘崩溃。


当然,也有朋友自有看法,在文章留言质疑乌军凭现在力量,难以将俄军驱离赫尔松战场。


为此,我专门解释,在现在赫尔松战场态势下,俄乌双方均无力量改变现状,于是,两军对峙,利于乌军发起“烟头攻势”精确打击俄军后勤目标。相对而言,俄军被动挨打没有战机,很难扛住乌军远火打击,有着全面崩溃风险。


三、俄军为改变赫尔松战场被动态势,开始大幅调整防御战略,在维持第聂伯河右岸的赫尔松-新卡霍夫卡防线的同时,快速在第聂伯河左岸地区快速建成了三道防线。


而后,分析多幅战场卫星图可以确认,俄军在第聂伯河左岸三道防线-第聂伯河区域,原本为河流纵横的低洼湿地,平均海拔不过数米,既受俄军防线火力压制,也受新卡霍夫卡水库溃坝威胁,实为乌军反攻难以逾越的天堑。


显然,俄军前敌指挥如果头脑清醒,全面权衡战略和政略的冲突、得失,势必会极力说服克里姆林宫,以求尽早将防御中心调整在第聂伯河左岸。


基于这个推论,再综合参考战区天气变化、战况等情况,我在上篇文章认为,俄军向第聂伯河左岸的战略撤退,可能应该在“12月份,俄军极有可能在作战被动情况下,从第聂伯河右岸退向左岸地区,而后凭借三道防线进行长期的阵地防御战”。


俄军守住第聂伯河左岸三道防线,即算作守住了赫尔松战场


这应该是克里姆林宫解决俄军战略与政略重大分歧的折中方案。


就像好友玩笑那样,似乎这两天的俄军也在收看我的推文?


实际上,里姆林宫与俄军在连续遭到哈尔科夫反击战、红利曼之战等多次战败,对于战场态势和俄乌战力对比已经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苏罗维金在上任统一指挥驻乌克兰俄军的总司令之后,也就赫尔松战局危局而多次劝说克里姆林宫下决心收拢赫尔松防御,并且提出来相应撤军方案


战争现状如此,我们可以看到,俄军高层更应该看到。


于是,11月9日-10日的赫尔松战场态势,确实有了戏剧化的发展。


11月9日夜间,就在《俄乌战争观察:冬季“磨盘战争”和俄乌和谈的门缝》发出不久,多位朋友纷纷传来最新资讯:


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在11月9日的电视转播会议上,正式向驻乌克兰俄军总司令苏罗维金下达命令,要求俄军确保“人员、武器和装备安全转移”到第聂伯河左岸布防。


俄军撤退细节与《俄乌战争观察:战争与面子》相关分析完全一致。


绍伊古专门点名要求“部署(赫尔松)一线的俄军第7近卫空中突击师、第76近卫空中突击师、第98近卫空降师、第106近卫空降师和第45独立近卫特种旅(都是克里姆林宫在近年来军改中不断加强建成的俄军新锐力量)”等部,撤向第聂伯河左岸。


这些部队动向是判读俄军动态的重要参考。


11月10日,俄军第7近卫空中突击师等主力部队向江左撤退。


11月9日,俄国防部发布的赫尔松战场最新战况及战场态势图。


赫尔松左岸第一道防线局部。

11月10日赫尔松战场态势图及江左俄军三道防线示意图。


就此,可以确认俄军在赫尔松战场已经将防御重心调整到第聂伯河左岸的三道防线。


(参考上图)


11月10日,驻乌克兰俄军总司令苏罗维金将军专门向媒体解释俄军战略撤退原因,承认“由于乌克兰针对性和系统性地袭击了通往西岸俄军补给线重要目标,使得俄军难以维持对赫尔松市及周边地区的部队的后勤保障”


此外,苏罗维金还解释俄军从第聂伯罗河西岸战区撤出的部队,将会有一半重新部署到乌克兰其他战区。


就此分析确认,俄军抢在11月中旬乌军可能会在赫尔松战场发起冬季攻势之前而实施全面撤退行动,其撤退行动的主要目标有二:


一是尽快脱离第聂伯河右岸赫尔松战场的被动挨打的绝境,重新构建赫尔松战场对峙态势。


二是继续收缩战线、收拢兵力,全局转向战略防御。


根据如上分析,再综合观察11月10日赫尔松战场战况及态势图,可以确认,俄军这次向第聂伯河左岸的撤退,并非网络泛传的类似伊久姆、红利曼等战场出现的溃败式撤退,而是一次有计划的战略撤退。


如果真如苏罗维金所言,俄军能够通过这次战略撤退完成收缩战线、收拢和重组兵力,用以加强顿巴斯战场、扎波罗热战场,势必对俄乌战局形成战略性影响。


显然,俄军从赫尔松撤退,可能是俄军在哈尔科夫反击战、红利曼之战以来较为积极的一次军事行动。


此前,赫尔松俄军承受克里姆林宫政治压力,在损失惨重的被动态势下,依旧长期坚守赫尔松-新卡霍夫卡战线。如此战略冥顽不化,俄军似乎显得除非陷入极端被动境地或者趋向全局崩盘,否则,很难完全放弃第聂伯河右岸战场。


但是,现在俄军战略调整未陷入端被动和趋向崩盘的境地,尚保有相当战力,却快速将主力转向、部署、加强江左三道防线。


如此,俄军即可背靠克里米亚、梅利托波尔,构建一个既有宽广纵深、回旋余地及以便利后勤线的战略防御地带。


此外,俄军三道防线还可以得到俄军近期频繁抛出新卡霍夫卡水库“溃坝危机”等舆论威胁,也就使得乌军很难在2022年内,寻求向江左俄军防线发起攻击。


——“溃坝危机”舆论对俄军而言,实为在克里姆林宫高调完成对赫尔松的“公投”和“吞并”的情况下,为掩护俄军主力部队弃守赫尔松市,以及维护克里姆林宫政治形象的一颗“政治烟幕弹”。


但是,“溃坝危机”舆论对乌军而言,一旦进军太快,草率失察而赋诸战场,即可遭遇灾难性失败。


乌军必须谨慎进军。


实战证实,在11月10日俄军进行撤退期间,乌军并没有针对俄军撤退行动组织地面突击,而是凭借远程精确打击优势发起“烟头攻势”,打击俄军在新卡霍夫卡、斯尼胡里夫卡和柳比米夫卡等地区的俄军集结地、弹药库及防空系统等军事目标。


显然,乌军全然没有追击俄军,以及继续发起战略反攻,甚至冲击江左俄军三道防线的战略意图。


于是,乌军也就当然不会将主力陈兵江右临江地区,处在“溃坝危机”和俄军远程火力双重威胁的危地,寻求快速收复赫尔松-新卡霍夫卡失地。


可以推测,在俄军将主力撤离江右赫尔松战场之后,乌军可能会组织一些试探性战术性进攻,寻求循序渐进地驱逐殿后的俄军次要部队离开江右地区。


不过,俄军绝不会轻易离开江右地区。


从今天相关资讯来看,俄军这次撤退行动并没有得到俄国总统签字。


苏罗维金及其司令部固然可以将撤退行动视作一项军事行动,但是,在俄国现有政治、军事的体制及环境下,苏罗维金及其司令部必然背负克里姆林宫政治压力国内民族情绪压力。


因此,俄军虽然开始将主力部队撤退江左设防,但是也可能会在一段时间,继续以次要兵力维持在赫尔松市-新卡霍夫卡区域的牵制性作战。


俄军从赫尔松战场的撤退,并非俄军从赫尔松战场的溃败,而是俄乌双方在赫尔松战场的冬季作战的真正开始。


11月中旬-12月中旬,赫尔松地区将会迎来两次寒流,气温下降,溪流、湿地封冻,使得赫尔松地区成为适合地面兵力相互厮杀的冬季战场。


正有大量俄军动员兵扛着老旧AK-47源源不断填补战场。


以铁血著称的苏罗维金或者正好将这些动员兵用在江右战场、江左一线防区。


可以推测,俄乌战争确实没有短期停战和结束的可能。


2022年底,在双方强大火力覆盖下,乌军以试探性进攻,俄军以牵制性阻击,必然使得第聂伯河下游及赫尔松-新卡霍夫卡的右临江的狭长地区,成为一个过度血腥的小规模战场。


以文会友,隔网茶叙。
综合资料分析、推演的写作较辛苦,还望朋友阅后能够三点一转。

私人微信,请简单说明,然后添加。


2022年11月10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