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解析梅德韦杰夫的“我们不需要没有俄国的世界……”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4-03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从张艺谋拍电影,漫说宋高宗和刘阿斗那些历史……
南宋往事说:和谈,也是一种有效的抵抗……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更新至2月22日)
俄乌战争观察:从俄军多方向佯攻,判读乌军“春季攻势”方向……
回望1979年中越战事四十四周年:全面解读老街、谅山和高平战场…… 
俄乌战争周年:回顾战争和战争的方向…… 

(图1)2023年2月27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
红点为俄军基地或重要目标。乌克兰境内的深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圆环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对乌克兰的无差别袭击;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的红色圆圈,为俄军地面进攻、一线炮火轰炸。

2023年2月27日,俄乌战争持续第369天。

今天,俄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俄国《消息报》突然抛出一张让人哭笑不得的社会气息满满的牛皮文章:

没有俄罗斯,整个人类文明将不复存在!

梅德韦杰夫高调解释,“历史表明,任何帝国的崩溃,都将拉上半个或更多的世界陪葬”。这样,俄国的存续与未来等等问题,将不会局限在俄乌战争解决,而是要捆绑整个人类文明的存续与未来等等问题,一起解决。

以梅德韦杰夫身居高位,这般夹叙夹议,情绪激昂,猛然“敲锣”声称“俄之存亡将决定整个人类文明的存亡”,无疑是继网络传闻“没有俄罗斯还要世界干什么”之后,俄国高层再次明确、清晰地,向全球丢出了一个纯属一厢情愿的“炮仗”:

“我们不需要没有俄国的世界……”

这是什么性质的发声,相信读友各有自己清楚的辨识。

梅德韦杰夫这般狂暴放话,如是竹竿横扫一片,既强音硬怼西方世界,也公开否定了我国政治解决俄乌战争“十二条”的相关核战争内容,同时,梅德韦杰夫撰文也丝毫没有顾忌全球及网络那些挺俄者们的心情,全然没有将他们的“小小的世界”的“身家性命安全”考虑进去。

“炮仗”一响,漫天鸡毛……

当然,如是转到另外一个角度,不难发现,比较梅德韦杰夫文章与2月21日俄总统发表的国情咨文(点击参考相关内容),二者在战争周年前后遥相呼应,都在设定西方国家介入俄乌战争的前提下,对战争性质和后果就行了最为恶劣的评估,实属克里姆林宫在俄乌战场之外的重要政治信号:

克里姆林宫似乎正在承认无望取得俄乌战争的胜利。

2022年2月24日,俄国不宣而战突袭乌克兰,俄乌战争爆发。

从俄乌历史关系来看,2022年俄乌战争实属2014年俄乌冲突的升级。

然而,克里姆林宫充满自信地发起战争,却不料遭遇乌克兰顽强抵抗,遭遇北约、欧盟、G7、英美等56个拉姆施泰因援乌联盟国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等方面强力压制。

苦战一年,俄国付出惨重战争代价,却未能实现其主要战争目标,最终深陷战争泥淖,狐疑不安,难以自拔……

目前,俄军虽然调整战略,收缩战线,将战略重心转向顿巴斯战场,赋予“保护八年来遭受基辅政权欺凌和种族灭绝的人们”概念,极力营造顿巴斯战场为俄乌“私人恩怨”战场,企图以此割裂俄乌战争与世界关系。

同时,俄国还利用“动员兵”人数优势,战略武器优势,抓住西方新一批援助武器尚未及时入场的战机,继续发起无差别战略轰炸、在顿巴斯多个方向发起攻势,猛冲猛打,看似已经夺得顿巴斯战场的战略主动。

然而,在俄乌战争周年之际,联合国大会、欧洲议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定性俄乌战争为俄国入侵乌克兰,要求俄军无条件撤离乌克兰;北约、欧盟、G7、英美及56个拉姆施泰因援乌联盟国空前团结,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等方面,继续形成强大反俄厚势,使得俄国坚持进行俄乌战争的国际环境空前恶化;同时,鉴于抽象战场、虚拟战场必然深度影响传统现实战场的现代战争基础逻辑;如此等等,都可以肯定,俄军已经无法继续将顿巴斯战场定义为“私怨战场”,俄乌战争正在向克里姆林宫无法预判的方向坠落。

顿巴斯战场的乌军。

巴赫摩特乌军战地医院。

显然,一旦西方国家构建相关俄乌战争的政治、外交条件成熟,乌克兰必将向顿巴斯腹地发起反击。

这样,参考俄乌战争2022年战况及俄军表现,可以确认:

俄国在不升级战争,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必然难以抵挡乌克兰的下一轮反攻。

于是,在俄军看似优势的表象之下,危机涌动,梅德韦杰夫等人为此背心发冷,坐立不安,完全可以理解。

当然,乌克兰下一轮反攻的时间、规模、力度不受俄军已有部署兵力、火力影响,而是受到西方国家军事援助、政治与外交造势、在“高科技灰色地带直接助战”等因数影响。

可以假设,在我们难以直接观察和证实的俄国与北约、英美等国在桌面下的接触与博弈中,俄国正在努力将不升级战争,不使用核武器作为隐形筹码,对赌和交换北约、英美等国援助、助战乌克兰的规模和力度

乌克兰“春季攻势”迟迟没有发起,就是俄国与北约、英美等国在桌面下的接触与博弈迟迟没有清楚的结果之一。

同样,2023年新年以来,俄国频繁放出重启俄乌谈判信号;2月21日俄总统发表的国情咨文;2月27日梅德韦杰夫在《消息报》发表不计后果和国际视听的摔“破罐子”的文章;如此等等,可能正是双方博弈、胶着,俄方已经处于不利位置的一个侧面备注。

战争至今一年,俄乌双方遭受数十万人伤亡。

根据联合国发布数据,俄乌战争的炮火误炸,已经导致包括487名儿童在内的至少8000余平民死亡。其中,俄乌双方在马里乌波尔激战,城市被狂轰滥炸夷为废墟,有约7.5万军民死于这场战事。

目前,乌克兰方面尚未透露战争伤亡人数,但在2022年12月曾经委婉承认至少有1.3万官兵阵亡,此外,欧美多家军事研判机构评估,乌军伤亡总数可能已经超过10万,被俄军关押战俘至少3500名。

同时,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和官兵战场违纪、犯罪,也给乌克兰非军事目标甚至对多名幼童造成了极大伤害。

此外,俄军为应对前线战事不利,于2022年10月至今四个多月,对乌克兰全域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对乌克兰基础设施及国家经济正常运转造成了毁灭性、广泛性的破坏。

据基辅方面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俄军攻击已经摧毁乌克兰有344 座桥梁、440座教育设施, 173家医院、以及数十万所各类房屋、各类公共建筑物,使得1200万-1400万人沦为难民。

按照现行成本计算,乌克兰已经遭受1378亿美元战争损失。

最为危险的是,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数据,乌克兰作为全球“粮仓”和主要粮食出口国,在战前的粮食出口量足以养活全球4亿人。如今,战争却正在摧毁本就脆弱、敏感的世界粮食稳定态势。

战争持续一年,乌克兰已经被破坏近26%耕地,2022年小麦等农作物收成相比往年下跌超过40%,此外再加上运输等等原因,使得乌克兰粮食出口急剧衰减,为此,全球每月已经多出了远超300万人的粮食缺口。

300多万穷苦饥民分布非洲及欧、亚、美洲等地。

他们终其一生之所劳所得,可能都当不了梅德韦杰夫这类世界级牛人的一根皮带、一瓶好酒。然而,他们与我们完全一样,有着平凡、珍贵的生命,却又在战争之外遭遇了战争致命威胁……

这是隐藏在战争绚丽辉煌的宏大叙事之背面的文明的痦子。

丑不堪言!

总而言之,战争进一步摧毁乌克兰经济,除却乌克兰70%的军民高涨的抗战意愿,外援已经成为乌克兰抗战的最主要支柱。

卢甘斯克方向,被击毁的俄军坦克。

美国空军E-3B哨兵和RC-135W仍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附近的波兰上空盘旋侦察,每架次工作约在7个多小时左右。

战争同样给俄国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截止2月27日,根据乌克兰发布战报,俄军在俄乌战争损失148690名士兵、3385辆坦克、6621辆各型战车、2380套火炮系统、475套多管火箭炮、247套防空系统、300架各型飞机、288架各型直升机、2048架战术级无人机……

这个数字如是属实,即意味着俄军已经损失了一个地区军事大国几乎全部陆军力量。

此前,我在《俄乌战争观察:俄国的“堡垒经济”能否支持一场漫长的战争》专门论述俄国“堡垒经济”与战争关系。

实战证实,俄国背负战争压力和受欧美国家制裁,正在加大幅度将预算拨款从民用支出转向军事支出,以发挥“堡垒经济”的基本功能维持战争、抑制通货膨胀。

战争一年,俄国“堡垒经济”侧重倒向军事支出和行政支出,财政预算随之出现了数十年来首次赤字,个别地区政府也因动员成本而出现赤字,如此稳定局面和继续战争,当然是克里姆林宫的运筹帷幄结果,却需要基础民生做出相应让步。

事实上,俄国得益于苏联军工遗产及“堡垒经济”建设,既有大量的封存常规武器,以及在战前从德国进口机床、从美国及欧洲等多地进口芯片,及从其他渠道大量进口大量军工资源等储备,有着较大产能的庞大军工体系。

也正是凭借军工产业、战争和行政开支,使得俄国在2022年GDP下滑幅度仅在2-3.5%区间,远低于人们普遍预测。

可见,在2022年期间,人们对俄国军工潜力和产能似乎缺乏清醒认识。

记得我当时提及这点,无次不被鸡蛋番茄,甚至多位写俄乌的公众号主也在各自群里诋毁、辱骂我为俄粉……

然而,战至2023年2月,诸多欧美军研机构相关文章及更多资料都在趋向我在以前多篇文章的分析:

即俄国凭借战前的封存武器、军工体系、储备机床和芯片、以及陆续从其他渠道大量进口的军工资源等等,在一、二年的中短期内,俄国军工体系具有大规模产能,但是,俄国军工体系受高科技限制,产品主要为囿于机械化时代的老旧武器。

即所谓的“夕阳武器”。

按照书本推论,俄军难以“夕阳武器”对拼西方国家援助乌克兰的先进武器。

但是,俄国却又有战略武器及“核衡势政治”优势,因而在实战中即可限制乌军进行“大纵深攻击”,滞后西方援助乌克兰,也就以“夕阳武器”的数量、体量优势,逐步扳回战场被动局面。

显然,“堡垒经济”侧重军工、限制民生,确属俄国坚持俄乌战争的基础。

当然,“堡垒经济”能否正常运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民众声音。

为此,克里姆林宫一直通过将“特别军事行动”转化为“抵抗西方扩张的卫国战争”,强调陈述战争为国家带来的或者正面的意义与负面的代价,借以全面、深度地刺激民族情绪。

2月21日,俄总统发表的国情咨文,当即获得俄国主流民众的热烈欢呼。

可见克里姆林宫的“堡垒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确实已经初见成效,以及战争宣传与动员刺激俄国民族情绪高涨、民众对俄乌战争的肯定。

经过一年战争,相比俄国在遭制裁和封锁以后启动“堡垒经济”,乌克兰抗战缺乏相应军工支撑,主要依靠北约、欧盟、G7、英美及56个拉姆施泰因援乌联盟国援助支持。

然而,随着战争持久化,北约、欧盟、G7、英美及56个拉姆施泰因援乌联盟国也各自承担着相应的内部压力。

其中,俄乌战场激化了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使得欧美公众在普遍支持乌克兰的情况下,还是将危机归咎本国现任领导人,其中,意、德等国大部公众认为和平相比乌克兰收复国际公认边界更为重要。

俄国媒体也为此大作文章。

梅德韦杰夫在俄国《消息报》那句“没有俄罗斯,整个人类文明将不复存在”的社会大哥的台词,实则也就是这个背景下的一次高层人物的舆论造势。

此外,只要克里姆林宫继续无视国际舆论和外交、人道主义压力,俄军还可以利用战略武器优势继续对乌克兰全域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在中短期内继续封锁敖德萨、利沃夫等枢纽及相关战略交通线……

顿涅茨克外围战场的俄军战术分队。

如是俄乌战争在机械化战争框架之内,俄国即可凭借己方的自然资源、能源、库存、劳动力、机械化军工产能等等优势,继续消耗欧洲公众信心,等待战局变化。

这样,最为坚定援乌抗俄的英、美两国就必须站在乌克兰角度,就现在俄乌战争复杂局势做出简洁的选择:


要么,短期之内支持乌克兰取得一次胜利,扭转顿巴斯战场被动态势,将战争引向顿巴斯腹地。


要么,加速援助乌克兰形成长期维持战争的能力。


就像有些挺俄媒体、自媒体和读友们顽强认为俄乌战争关系“大国脸面”,是俄国不能“失败”的战争一样,事实上,北约、欧盟、G7、英美及56个拉姆施泰因援乌联盟国背负各种压力援助乌克兰,付出政治、经济价值之大,可谓冷战以来首次。


显然,这些国际组织及英、美、德、法等等大国,同样都有脸面,同样不能失败,当然不会为了一个正在被边缘化的俄国,做出毫无价值的无厘头让步。


就此,可以推论,就在顿巴斯战事困局的现阶段,各种媒体和我们都是难以直接观察和证实的俄国与北约、英美等国在桌面下的接触与博弈。但是,基于俄乌战争周年前后,双方发布相关声明、咨文和诸多资讯来看,俄国以不升级战争,不使用核武器等等隐形筹码,希望对赌和交换北约、英美等国削弱援助、助战乌克兰的规模和力度的诸多努力,可能正在成为泡影


为了乌克兰,也为了自己,北约、欧盟、G7、英美及56个拉姆施泰因援乌联盟国都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何况,就双方实力对比悬殊,北约及英美等国还真是不难做出决断。


那么,决断如出,3月,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方向,乌克兰必须要有一次战役规模的反攻。


发稿太晚,感谢诸君情谊,还望尽量三点一转

遥问诸君春好、安康。

点击关注流浪的橡树。
私人微信,简单说明,然后交流。

2023年2月27日22时30分。
橡树·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