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级狗创业之痛 | 保姆式Founder,丧偶式炒股,守寡式管理

蜗牛妹的零花钱 财经美女蜗牛妹 2018-12-22

今天我们要从说说中环二级狗炒股这些事。望望身边优秀的二级狗很多,有勇气出来自己开基金的也不少,但他们往往有一个误区:以为一个基金只要努力炒股就可以了,忽略或者不擅长对基金内部的管理及外部市场宣传,导致基金规模一直做不大,再好的股技也淹没在市场之中。

 

就跟跟生娃一样,难的不是生而是养。炒股票也是,难的不是开基金而是有效的管理好基金。

 

开Fund的辛苦程度绝对不亚于全职的家庭主妇:找office、订房租、装修、见客户、募资、设计产品、开设基金的银行账户、每天核对基金净值、应付证监会监管、应付投资者ODD、给底下的猿猴谈话、给他们做业绩做考核、顺便还得给他们提供career path的指导、管理员工的强积金、连茶水间阿姨都要亲自领导等等。

 

让二级狗不禁感慨,开个基金简直是经历了女性能经历的所有不幸啊:保姆式Founder,丧偶式炒股,守寡式管理。

 

会这么累,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二级狗们在一开始没有摆对自己的位置。虽然你们都拥有着自认为媲美巴菲特的股技,但本质上炒股票提供的是一种服务啊(不然怎么能每年找投资者要管理费),除了产品要过硬(业绩好),更需要有好的服务啊(好的销售渠道,响亮的品牌,更人性化的基金服务),投资者才会买单觉得划算啊。难不成你们觉得,自己只要做好供给端的产品,客户和钱就会源源不断的来了?

 

你看看自己搞基金的时候,完全是个理科生思维,不够investor friendly。起个基金名字,什么Alpha、优选、核心、战略、量化、价值、灵活配置,投资者看完表示完全没头绪,基金经理们还觉得已经完全阐述了自己的炒股风格和方向。认购书上来就是几百页,还都是英文,让人看了第一页就不想再翻下去,那还讲什么募资。

 

所以,香港虽然有上千家基金,但新基金第一年的死亡率也高达50%,而且70-80%的基金规模不到1亿美金。这里面基金关门,不少还真不是因为二级狗的投资能力差,主要因为基金在运营上的短板太明显,基金规模小导致连做marketing的人都没有;好不容易搭上个外资资金吧,一不知道要勾搭多久才获得他们的信任,二是万一基金规模在他们要投资的时候还不大,就算他们再喜欢你,也会因为基金AUM太小根本投不进来啊。如果你出道这一年碰上市场差,那就基本拜拜了。

 

当然,我非常可以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二级狗要出来单飞:公司门口挂的是他自己的名字;自己当老板,每天穿拖鞋短裤上班都不会有人来叨逼,投资完全自主,绝对是极大地满足ego。坏处嘛,就是可能要经历保姆式Founder、丧偶式炒股,守寡式管理这三大创业套餐。

 

而如果我们再从商业的角度讲基金的话,基金靠管理费和表现费赚钱,个人单品牌基金虽然能在好年份的时候,挣多点表现费,但从商业价值的角度上看,公司业绩的唯一driver就是二级狗在任何市场环境中的炒股能力,这个不确定性就比较大了。对个人说虽是个养家糊口的好生意,但比较难做大,所以很难见到小而美的基金上市公司,能上市的基金都是大平台多业务。

 

过去这么多年,也有一些强人在经历了以上种种艰难险阻后,做大了自己的基金,比如涌金、景林、Pinpoint等等,但能存活并活得更好的二级狗毕竟是极少数。而且这些第一代中资基金,生存下来后面临更困难的挑战是,如何适应成功。

 

因为任何一个二级狗管钱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让一个最多只能管好20亿美金的二级狗,管上40亿美金,势必会造成投资回报的下降,所以基金需要通过横向扩展才能取得更高、更快、更强的投资回报。

 

用二级狗的术语来讲,比加仓位更能获得高回报的方法,是将杠杆加在其他聪明的二级狗身上。

 

这种从单一PM向平台式的转型,从生意的角度上来说这是个好事,因为平台的商业价值比个人更强,平台有更好的品牌规模,能更快地帮助二级狗募资做大规模,降低他们的死亡风险;尽管二级狗需要和平台分成,但规模做大的upside,多数时候可以抵消个人基金存活率低的downside。

 

外资平台式基金中,我们以Point 72(SAC)举例。他们就是在一个平台上,单个PM带几个猿猴炒股票,每年年末跟公司算账:用超额收益部分,减去所有的支出(团队的工资,BBG的价钱,调研出差的费用)后,团队能拿到手的超额收益差不多有12-15%,然后PM再跟猿猴再分钱。

 

碰到去年这种大牛市,那绝对是钱赚到香港税务局都要感谢他们。但不是每年都像去年,PM也不能保证每年都有这么强的业绩。Point 72这类市场开着就要赚钱的基金,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非常无情的机器,把每个PM都看成标准化产品,反正他们有上百个PM,年结时候只留下前面的PM,回报落后的就直接干掉。除非你是SAC本人,否则,常年累月在这么个高强度高压力的平台上,不太可能。

 

这是外资的平台式基金,优胜略汰如此严酷,也是得益于他们做这行时间长,全球的人才储备深厚,内部的风控和系统都很好,才有资本在市场上挑人。中资的平台式基金现在刚刚开始在香港崭露头角,有像南方东英直接给基金提供第三方平台的;也有弘毅旗下金涌投资,直接用自己的平台上招聘不同策略二级狗、并对接二级狗与客户。

 

这个生意模式中:平台向二级狗提供seed capital、中后台从日常管理到募资的全部服务;二级狗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策略建立团队,炒好股票,与平台分钱。


除了为二级狗创造良好的炒股环境,平台也会提供全面的投资者平台,帮他们实现多策略的配置,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毕竟除了二级狗开基金有困难,中国资金在全球化的配置中,找到合适的海外投资渠道及标的也很难。

 

因为能出来的钱都不容易,对他们而言,一定是时刻践行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不要亏损。所以也不难理解这部分钱风险偏好是非常非常低的,一般配置的先后顺序是:小孩上学,家人买个保险好看病,有些还会买本其他国家护照做移民规划,之后才会开始买房子settle down,总之首先要解决好海外的生存和生活问题。

 

至于如何对钱再投资增值,很多钱真的就是趴在海外的银行账户上、还跑不过通胀(是不是怀念着内地至少还有个余额宝),少部分会在境外配置一些债券,只有更少一部分人才会把境外的钱投资于股票市场。想想也很合理,港股没有涨跌停,万一自己动手炒股票,买中了雷,一天跌个90%,怎么办!

 

所以与其自己提心吊胆炒股票,还不如找个靠谱的二级狗,享受复利的力量。只要你能知道哪个基金经理比较靠谱,怎么投资他的基金。

 

除了中国资金会在往外走的过程中进行全球化配置,外资大哥们也仍然有不少进入中国的需求啊。以前嘛政策对外资投资都是集中在流动性不太高的FDI,但今后我们对外资资金投资中国的流动性也会慢慢放开,我们港股啊,大A股中肯定还是有很多好公司等待全球投资者的,毕竟现在中国股市占MSCI的比例还那么低,空间还是很大的。

 

这个过程中,除了已经在中国建立office的大外资基金公司,有特色的中资基金公司肯定也会分到一杯羹。

 

所以无论是国内需要全球化配置的资金,还是国外需要对中国进行配置的资金,长远上对中国二级市场都会有不小从需求。需求端向好,那么主要的困难就集中在供给端,怎么做到打铁自身硬,让自己的股技被更多的有需求的投资者所熟知。

 

这还需要更多的二级狗们想好自己的商业模式,做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千万不要只知道闷头炒股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