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观察》15 | “绕开军事战争”:拜登政府在俄乌冲突中的阶段性尝试


编者按
《美国观察》是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战略青年项目推出的专注于观察美国的新栏目,既有围绕美国问题的基础研究,也有针对美国问题的深度思考。投稿要求和联系方式详见:《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稿件一旦录用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费,并有机会参与CISS战略青年的后续活动。


本文是《美国观察》栏目推出的第15篇文章,主要聚焦拜登政府应对俄乌危机所采取的方式方法。


李星原,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战略青年、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专业本科生。


俄乌冲突至今已有月余,拜登政府已经对俄采取全面性经济制裁、政治孤立以及外交围堵等手段,却在军事安全上保持相对克制。目前,除增加欧洲兵力部署和对乌军事援助之外,美国及北约军队尚未直接出兵乌克兰,而且拜登政府也多次强调不会这么做。本文把这一阶段的解决方式称为“绕开军事战争”。然而,拜登通过“绕开军事战争”的方式应对乌克兰危机既未能阻止冲突升级,也未能真正解决乌克兰问题,且能否持续仍待观察。


一、“绕开军事战争”:一种理想化模式


执政一年多来,拜登政府处理乌克兰问题时采取“绕开军事战争”的模式,以外交、经济等手段达到替代军事行动的效果,在紧张事态之中留有余地。

 

危机之前: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2021年6月,拜登开启任内首次访欧之行,相继参加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欧盟峰会,并于日内瓦举行美俄元首峰会。在此期间,拜登一方面努力恢复跨大西洋关系,重塑美国领导地位,并试图通过激活北约提高对俄威慑能力;另一方面启动美俄战略稳定对话,为管控风险和降低冲突建立沟通渠道。


自俄罗斯在俄乌边境军事演习后,美俄沟通密度明显上升。继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和中情局局长伯恩斯相继访俄后,主管欧洲和欧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唐弗里德于12月到访莫斯科。唐弗里德明确表达了对俄罗斯在乌克兰附近加强军事力量的担忧,重申美国对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承诺。拜登则在12月的元首视频会晤中保证“向乌克兰派遣地面作战部队的可能性从未提上日程”,但提出美国和北约将向北约东翼国家派遣更多部队。这一表述成为了目前为止美国在军事层面的基本承诺。

 

危机爆发:协调对俄制裁


俄乌冲突爆发后,拜登继续规避主动卷入战争。拜登宣布:“我们的部队没有也将不会在乌克兰同俄罗斯交战。我们的部队前往欧洲不是为了在乌克兰作战,而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北约盟国和让东翼盟国放心。”[1]


同时,拜登不断联合盟友协调对俄制裁。能源层面,拜登宣布密切监视能源供应干扰,与主要产油国和消费国协调,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科技层面,收紧俄罗斯技术方面的融资和技术进口渠道,预估将切断俄二分之一以上的高端技术进口;经济层面,美国对多名俄罗斯政要实施制裁[2],将部分俄罗斯银行逐出SWIFT国际金融交易结算体系,并在北约峰会就将俄罗斯赶出WTO进行讨论。


一个多月以来,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对俄态度愈发强硬。然而在军事层面,尽管美国和北约逐步加大在欧洲东翼的军事部署,形成对俄威慑且已有可能通过常规战争压垮俄罗斯,但北约部队至今尚未进入乌克兰。美国对乌克兰最关键的军事支持之一是在战争前对乌克兰及其企业进行的战争预警,为乌克兰赢得战争准备时间。网络和高科技手段对常规战争施加了巨大影响,[3]减少了在美军和北约未直接军事介入情况下乌克兰的常规战争损失。

 

二、非直接参与:美国处理乌克兰危机的历史经验

 

“绕开军事战争”的模式包括以各种非直接军事行动的方案达成战略目标和表达基本立场,并在可能引发冲突的关键问题上模棱两可。拜登政府采取“模糊化”方案,事实上有历史可循。苏联解体前五个月,老布什政府在处理乌克兰、俄罗斯、苏联三者间关系时,正是采取了模糊乃至“懦弱”的方式,取得了对美有利的成果。


1991年8月,俄罗斯、乌克兰、苏联三者的关系已经影响苏联存亡。美国的国家利益在于防止苏联陷入无序状态,成为“带核武器的南斯拉夫”。此时,老布什借签署《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之机访苏,将《条约》签署后的下一目的地定为基辅。然而,当传统基金会提交报告建议老布什鼓动基辅反对派时,老布什却宣称“绝不会支持分裂”,言行之间相互矛盾。


老布什希望和戈尔巴乔夫政府尽可能维持最强有力的官方关系,但也很重视和乌克兰及其他共和国以至苏联全体人民建立更广泛的联系。[4]直到11月末,岸谷之变将至,美国决策层内依然存在两种声音:一方认为“独立的乌克兰就是一份保险单”;另一方则观察到俄乌之间因克里米亚和乌东地区而发生冲突的隐忧,认为“一个超级大国支持另一个超级大国的解体,只会造成强烈反弹,导致直接的政治冲突”。


美国最终保持了谨慎沉默,直到乌克兰举行公投,克拉夫丘克赢得竞选之际,老布什才表示:“美国人民欢迎这个新民主国家的诞生。”因苏联解体,乌克兰问题首次浮出水面。美国的谨慎下注和两面讨好,避免了过度干涉他国内政以提前“透支立场”,赢得了宝贵时间和战略空间。

 

三、“绕开军事战争”的效果和影响

 

有所作为,但并未负责到底


“绕开军事战争”在乌克兰危机中取得了初步效果,体现出美国再次迂回参与乌克兰危机的处理。在美国就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暧昧模糊的表态以及在美国强调不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的背景下,乌克兰问题的前景依然难以预判。战争爆发后的一个多月,“绕开军事战争”既帮助美国和北约规避了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又使美国再次于盟友中显示其并非“无所作为”。直接军事行动的暂时缺位不代表国家立场的软弱,相反,通过经济、能源和外交等手段,拜登政府清晰地表明了强硬立场。


然而,“绕开军事战争”的模式也意味着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并未负责到底,因为拜登政府一年多“绕开军事战争”的过程是在乌克兰问题上模糊化处理的过程。“模糊化处理”虽有利于防止美俄直接冲撞,但拖延了乌克兰问题的解决,增强乌克兰危机的不确定性,选择性忽略了乌克兰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因此,“绕开军事战争”的语境下,“并未负责到底”与“并非无所作为”不矛盾。

 

态度依然强硬,加剧不确定性


俄乌战争爆发一个月来,北约东翼军事部署逐步加强,美国对俄经济制裁日益收紧。“绕开军事战争”虽未直接越过俄罗斯心目中的“红线”,但“切香肠”式的步步紧逼依然加剧乌克兰局势不确定性。


首先,西方对俄制裁逐步加码,但俄罗斯仍未明确表现出撤军意向,俄罗斯国内“退出WTO也能进行贸易”的呼声日益高涨,反美情绪有增无减,制裁效果有待观察,“绕开军事战争”有难以持续的可能。


其次,3月24日举办的北约峰会,波兰高调呼吁兵援乌克兰,法国在3月23日完成一枚升级版的中程空对地导弹的试射工作(该导弹被去除战斗部,但可搭载核弹头),体现出美国追求“战略自主”的欧洲盟友对俄日趋强硬。欧洲盟友的强硬态度加大俄欧军事冲突可能性,有可能损毁美国的“绕开军事战争”构想,对美国的联盟管理能力提出挑战。


再次,“绕开军事战争”也反映出各方陷入更深层次的混乱之中。尽管美国被认为应为乌克兰危机承担部分责任,也是北约同盟体系的重要领导者,但美已无力单独代表西方国家解决冲突。北约同盟体系内部,欧洲国家已成为乌克兰战乱所导致的能源困境、难民危机的主要受害者。由于承担诸多战争连带后果,欧洲在是否维持对抗、是否承担这些战争连带后果方面应当拥有不亚于美国的发言权。欧洲盟友与俄罗斯之间的摩擦风险,还有欧洲盟友自身对前景的评估和决定,都说明是否能够继续“绕开军事战争”不完全取决于美国。

 

体现战略重心,影响或超出欧洲


美国选择“绕开军事战争”意在防止东欧冲突扩大化,降低美国就欧洲防务问题承担更多责任的可能性,但这不足以阻止其他地区的安全风险升级。相反,美国在东欧“绕开军事战争”的选择和在“印太”加大部署的总体战略重心转移相吻合。


乌克兰战争愈演愈烈之际,美国出台2022年国防战略报告事实清单,在其罗列的四大防务事项中,仍将中国威胁列于首位,并在第三条中明确写出“对侵略的拒止首先针对中国在‘印太’的威胁,其次才是俄罗斯在欧洲的挑战”。[5]只要俄乌冲突相对可控,不升级为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正面直接冲突,美国不必直接参战,就能够把动员起来的更多资源投向“印太”。[6]在乌克兰问题上“绕开军事战争”和在印太地区强化军事准备力度并不冲突。因此,“绕开军事战争”作为阶段性尝试,对美而言取得一定效果,但在欧洲,其长期可行性有待观察;在“印太”,其深层影响值得关注。


 

编:郑乐锋

审:孙成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立场无关。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向上滑动阅览



参考文献


[1]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on Russia’s Unprovoked and Unjustified Attack on Ukraine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2/02/24/remarks-by-president-biden-on-russias-unprovoked-and-unjustified-attack-on-ukraine/

[2]Imposing Sanctions on President Putin and Three Other Senior Russian Officials

https://www.state.gov/imposing-sanctions-on-president-putin-and-three-other-senior-russian-officials/

[3]How Cyber Warriors Are Fighting the Russo-Ukrainian War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techland-when-great-power-competition-meets-digital-world/how-cyber-warriors-are-fighting-russo

[4] [美]沙希利·浦洛基:《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天地出版社,2020年6月,第59页

[5] Fact Sheet: 2022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6]李晨:《拜登政府正式出台“印太战略”》,《世界知识》2022年第6期



向上滑动阅览


相关阅读


《美国观察》14 | 面对美国次级制裁威胁,我们拥有何种利器?
《美国观察》13 | 拜登政府“气候新政”:新意何在?有何分歧?《美国观察》12 | 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拜登政府做了什么?《美国观察》11 | 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美欧是铁板一块吗?
《美国观察》10 | 拜登政府对非经济政策:“推回”中国影响力?
《美国观察》09 | 军工复合体:巨额军费与被裹胁的对外政策
《美国观察》08 | 增强韧性,提升自主:拜登政府《美国供应链行政令》解读
《美国观察》07 | 拜登政府对东南亚政策,先冷后热?
《美国观察》06 | 为拜登执政一年打分:表现欠佳

《美国观察》05 | 为何拜登支持率持续走低?

《美国观察》04 | 美国和东盟网络安全合作的新发展

《美国观察》03 | 拜登任内的对华战略竞争,美国学界战略界都在讨论些什么
《美国观察》02丨美国选区重划:零和的政治争夺战《美国观察》01 | 投票权之争能改变美国选举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