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WIFT,解密金融领域的“核弹头”

闲蛋黄 伊森艾玛 2023-06-22


美国电影《教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金融是枪,政治决定什么时候开枪。

SWIFT系统(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和CHIPS系统(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分别成立于1973年和1970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国和欧洲控制全球贸易和美元结算的主要工具。

SWIFT是个啥?简单来说,相当于一个各国进行交易时,跨境支付的信息网络,你就把它当做电商平台的淘宝或亚马逊就好了。加入SWIFT的国家,都可以在自己国家设立一个接入中心,这个接入中心再通过网络向SWIFT的两个信息交换中心链接。SWIFT最重要的两个信息交换中心却设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美国的纽约。SWIFT系统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家银行、证券、跨国公司提供交易服务,通过各个资金清算系统,比如美元的CHIPS系统、欧元的TARGET2系统、人民币的CIPS系统,各国金融互联互通。

SWIFT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遵守欧盟和比利时法律。为保证其中立性,SWIFT25个董事席位按照各国SWIFT报文使用量进行分配,每个国家不超过2个席位。如果按大洲划分,是欧洲17席,北美3席,亚洲3席,非洲1席,大洋洲1席。如果换一种划分方式,则是欧美英等西方国家占据了19席以上,其他国家6席,中国有1个董事席位,目前由中国银行持有。


看你不爽,踢你出群

从理论上来看,美国在SWIFT并没有直接的决定权。但真的想把一个国家踢出群也不是没有办法,就是老美要说服群主欧盟出台法律,切断服务一起踢人即可。

有人硬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场交割不就齐活,还怕他不成?没有电子化转账,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就会退化到以货易货的地步。苏伊士运河作大动脉堵了,大家还可以绕行好望角, SWIFT如果堵了,基本没有退路可言,效果堪比武装封锁别国边境。


911事件后,美国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案》,授权财政部可以从SWIFT调取金融交易和资金流通信息。因此,美方不仅可以精确掌握全世界每一家银行、每一笔款项的流向,更可以凭此实施金融领域的“精准打击”。在对恐怖分子的金融限制尝到甜头后,美国开始有针对性地运用CHIPS-SWIFT的“联动效应”作为金融武器,操作步骤一般分三步:先切断受制裁国家CHIPS系统接口(CHIPS只需要美国单方面的决定)、再鼓动盟国共同制裁,彻底切断后者的外汇通道、最后施压SWIFT将其剔除。

200811月,美国以核扩散问题为借口对伊朗发起金融制裁,凭借手中的CHIPS系统,直接切断了伊朗使用美元、参与美国金融交易系统的联系。但是这还不够,因为伊朗还可以使用欧元等货币和其他国家的金融系统进行交易。


2012年,美欧升级了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将伊朗4家重要的银行从SWIFT系统中剔除。之前的联合国安理会投票中,这一制裁方案得到了程序上的通过(中俄两国投了弃权票),因此这轮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在道义上没啥问题,得到了欧洲国家和SWIFT的支持。在伊朗的金融机构与SWIFT系统断开之后,它就成了金融世界里的一座孤岛。伊朗的贸易结算方式,一下子倒退回原始水平。时任伊朗总统内贾德感叹:“伊朗经济受到了直接的冲击,石油出口锐减,银行转账被禁,汇率暴跌。”


2015年,各方在妥协之下签署了伊核条约,随后伊朗受到的金融制裁也被取消,伊朗对外贸易迅速恢复。但是2018年末,特朗普政府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条约,并再度要求将伊朗踢出SWIFT系统。在道义上联合国安理会没有通过制裁方案、欧洲国家并不支持,在利益上也不符合在伊朗有经济利益的欧盟国家和SWIFT公司的意愿。因此,欧洲国家的董事会机构、SWIFT均不支持对伊朗进行金融制裁。

但美国是谁啊,霸道总裁呀,并且美国的CHIPS系统和美元在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在美国的强势压迫下,欧盟董事会机构和SWIFT只得两害相权取其轻,把伊朗再次踢出SWIFT。从贸易角度来看,与金融制裁之前的2011年相比,2019年的伊朗-欧盟双边贸易规模下降了85%,降至57亿美元,2019年伊朗-美国的双边贸易规模下降了68%,降至0.75亿美元。石油美元收入剧减,预算赤字激增;伊朗通胀率一直在10%以上的区间蒙眼狂奔,四分之一的年轻劳动力失业,整个社会游走在动荡边缘。


一个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显然对其更为有利。尤其是考虑到英、法、德三国金融机构都受到美国巨额罚金的痛苦历史,欧洲国家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过度美元化也有着切肤之痛。2019年初,英法德三国开始酝酿INSTEX系统(贸易互换支持工具),试图规避美国强加的金融制裁,继续和伊朗保持经济往来,不过实际上也收效甚微。


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向全球供应了庞大的工业原材料和半成品,世界各国得以用较低的生产成本,维持工业生产,以及居民消费。与美欧都存在广泛的经贸、金融联系的我们,是太关联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too connected to fail)的存在,但依然要组建自己的金融网关系统,将数据储存境内(知道DD为什么挨板子了吧)。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美国监控中国金融行为,并以此为基础“点杀”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另一方面,也是防备有朝一日SWIFT系统不能被使用,不至于手忙脚乱。

SWIFT中国本土版

中国其实很早就开始筹建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了,2015年,中国央行正式推出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

大多数国家对美元都是采取净额结算,即国内银行之间先清算完结,再到国外去清算。国内的银行则大多数采用全额结算,无论总行、分行还是海外行,都是直接通过SWIFT以及美国的CHIPS进行结算。

全额结算有两个弊端:

第一,中国每天通过SWIFT的结算量大约在两三千亿美元左右,每次结算SWIFT会按万分之一收取手续费。单这一项,中国人每年就要损失73-109亿元美元。

第二,接入SWIFT的金融机构超过 1.1万家,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代码,用来区分不同的银行。正是有了这个核心设施,全球一万多家金融机构才能实现全球范围内 “点对点”地快速资金拨付。



2018年,CIPS二期上线,并在当年增资扩股,引入了境外股东,形成一个完善的支付清算系统(SWIFT持股55%,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持股34%)。成立合资属性的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就是要作为中国境内和境外金融信息网络之间的唯一一个关口,统一向中国境内SWIFT用户提供服务,进而将跨境结算变成净额结算方式。在净额结算模式下,中国的日均结算量立马就缩成两三百亿美元,不仅可以少付手续费,而且相关的结算都是先汇总到了国内的金融网关那里,就像科举考试里面的糊名制一样,外界是不清楚任何单一指令的,变相保护了本国企业。


有了本土化的SWIFT中国版,我们仍然没有办法脱离CHIPS,除非我们不再使用美元结算和美元储备。像现在的俄罗斯,储备全部换成黄金和欧元,石油出口默认欧元结算,显然目前是办不到的。总体上,中国金融体系在开放的过程中,还要补很多课,需要协调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顺序问题,打造完整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产业链。

往期文章:

沙特往事,刀剑与信仰

有“锂”走遍天下?筹建锂欧佩克背后的博弈和算计

乌克兰危机升级,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美国工会,跟老板谈

奢侈品时尚巨头又双叒涨价了!比通胀还猛

日本的“河豚计划”失败始末

中餐在美国的百年孤独

看着不靠谱的炼金术,居然诞生了现代化学?

连盟友都坑!一帮“老司机”,出征枫叶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