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家的建议 | 孙晓枫:谨慎用好教育权

ARTDBG 打边鼓 2022-12-04
谈话中的孙晓枫


受访:孙晓枫
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1、要启蒙孩子对艺术的兴趣,首先要很了解你的孩子,在现状与可能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比如说,他极其好动,做什么事都没耐心,这个时候你不能强迫他很安静地完成一件事情。你让他在他的忍耐范围内去接触艺术,哪怕画一半或者是极为潦草的几笔都很好。他能够去做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干预力越大的时候,孩子的逆反力越大,他以后只会更加拒绝接触艺术。
 

2、我的两位女儿目前都表现得不算太关注艺术,但我相信其中一位肯定在日后会选择艺术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因为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我设置了很多艺术的线索和驻留点。
 
比如在假期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观摩博物馆和美术馆,并鼓励她们通过写日记来强化记忆。当然,对于展览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我会选择有知识点的展览以及充满思想观念挑战的、创新型的展览推介给孩子。观展是一种情景教育,有关思维和智力开发的有效练习。
 
我有时还会请她们在我的工作室里帮忙整理艺术书籍,并且把艺术书籍的分类方式简单扼要地告诉她们,通过这种最简单的、家庭劳动式的行为,让她们了解一些艺术的常识。


孙晓枫和女儿在工作室


3、我会通过一些直观的方式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艺术。比如我用我自己做艺术创作的事例或者我的艺术家朋友们的事例去启发她们,让她们感受到艺术可以给生活带来的激励和鼓舞,也可以感受到艺术在身边包围着她们。

我甚至会把一些艺术书籍价值化。孩子到了初中阶段对金钱是有认知的,当她们了解到艺术书籍不菲的价格时,她们会好奇这些书为什么这么贵。那么,在提问之中就可以把艺术看不见的那部分价值观传递出去。对于孩子,不要羞于谈钱,这是一个最直接的、把价值量化的方式。太过于抽象的价值宣读都会让孩子与艺术、与生活离间。
 
 
4“家长——老师——孩子——艺术”的关系是一种多向选择。当家长选择通过儿童教育机构给孩子学艺术,又过于依赖老师的知名度或是教学品牌的名气的时候,其实是一种盲目和不自信。这等于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拱手让给某个为了适应当下功利主义而设定的教育机制。教育权的让渡往往培养出奴化的孩子。艺术是启迪独立思想与追求自由的,如果艺术成为孩子身上的一种点缀或炫耀资本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生活必然是超与附庸性的。何况这些所谓的儿童绘画教育(少年宫或是少儿培训机构设定的模式)仅仅涉及了“技”和“法”,但没有涉及到“人格”的教育。“独立人格”的教育最重要,如果美育不关涉人格教育,那只能算是辅助性的手段而已。

当我作为家长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我对孩子的绘画创作从来不会有太多的干预。我只会在她们的绘画行为过程中,以及最后画作完成的时候,针对最有个人特质的部分进行褒扬。这其实也是提醒她们哪些方面是最宝贵的。被肯定的部分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自然而然地被孩子自己放大。我还会有意避免师长式的点评,和孩子展开讨论更为重要。并在讨论后,为未来的作品设定一个目标,这对孩子来说既是约定也是一种鼓励机制。
 
 
5、临摹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没有理解就没有临摹。我平时更多地是在培养观察力,也就是通过写生来培养观察力。比如找两种同样的植物让她们写生,然后找出不同的生长态势以及形象特点。或者,让她们选择同一棵植物的不同角度展开写生,从而建立一种综合、立体的观察对象的方式。
 
 
6、我反对学习“传统”的中国画。那种用几笔画小虾、小鱼、梅兰竹菊的教学方式可以摒弃了。我自己学中国画时,也是来自于这个系统。后面从事艺术工作的时候,我要花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去纠正这套系统给予我的恶习和趣味,它们像幽灵一样干扰着你的心智。

儿童学习书法我是提倡的。但我反对那些烂大街的书法班教学。你可以给她们很多中国经典的碑帖,让她们培养出读帖的习惯,或是私塾式地找一位真正具有书法精神与书写意识的先生,让孩子在他身边浸染。观念的主导性作用是巨大的,即使孩子最后不一定能够成为书法家,但品味和认知估计不会差到哪里去。


7、对于东西方的经典艺术作品,我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来展开解释。东西方艺术的比对是很抽象的,要尽量回避枯燥的讲解。我更侧重于通过自己熟悉的艺术品和艺术家来讲故事、做比对。而最终的目的是开拓孩子的思维,以及对艺术创作中潜在的、巨大的、可能性的认知。这种教育,关乎尊重、可能性、多元性与包容等几个方向的引导。我希望这种引导式的教育能够培养出孩子健全的心智以及平等与兼容的世界观。一切都服务于孩子人格与价值观的塑造。
 

孙晓枫和两位女儿
 

8、除了动手创作和观看,公共艺术教育活动也是一个培养孩子艺术视野和公共意识的途径。但这些活动大部分流于形式或是作为扩充项目的内容,很多活动的设定是单向的,不是一种民主协商的双向选择。所以需要筛选,而且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取向去选择。

此外,日常当中也有很多途径培养孩子的品质。比如一餐美食的分享,同样可以展开多层面的培养,对劳作的尊重、食材之间的联想与搭配、食材色彩的配搭以及对于食物的态度和生活的哲学等。
 
 
9、对于小朋友看动漫我是有选择地支持的,因为现在太多恶趣味被放置到流行的儿童文化里面。动画片、漫画的世界面对孩子打开,但这里面不只有关于孩子的世界,还有很多成人社会的不良印记和败坏的道德,这需要谨慎对待。所以家长的意义以及教育权在这里得以体现,是帮助孩子对抗成人社会腐蚀性信息的有效力量。
 
 
10、我会和我的孩子讨论自己的作品,这是启发她们独立思考的练习。孩子在未来无论选择什么专业,都会有排他性。但艺术的开放、自由和无限恰恰让我和孩子们在平庸之中感受到未知的可能性。我很喜欢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说的一段话:“我坚信艺术应当是非常令人愉快的。我认为彻底绝望的艺术本身就自相矛盾,因为之所以要有艺术就是为了对抗绝望。”
 

图片由受访者惠允


孙晓枫,艺术家,1972年出生于广东澄海,2006-2008年任广东美术馆拓展部副主任,策展人,2011-2015年为汕上空间合伙人及艺术总监,现为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打边鼓》相关文章

艺术家的建议 | 薛峰:孩子学艺术,最好不要有“偶像”


艺术家的建议 | 梁铨:千万不要把孩子塑造成小画家和小神童


杨小彦:为什么很多孩子学画画会中途放弃


杨小彦:学艺术如果不问自己这个问题,学了也是白学




文章版权归深圳市打边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转载、合作及广告投放请联系我们。电话:0755-86549157;邮箱:info@artdbl.com;微信:dabinlou20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