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 | 去荷兰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三)

吴建民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馆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音频


前文


去荷兰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一)

去荷兰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二)

正文


10

我这次来荷兰的重头戏,是对荷兰皇家工程师协会的年会发表主旨演说。讲话前,我去了荷兰皇家工程师协会总部,会见了协会办公室主任范登布蒙和多斯拉莫斯秘书长。对方告诉我,荷兰皇家工程师协会有2万名会员,每年举行500场活动。

这次的年会参加人数很多,有1000多人,他们这次邀请我来讲话的目的是开阔工程师协会会员的眼界。没有广阔的视野很难成为一名好的工程师,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件,荷兰的工程师们对于中国崛起了解甚少,都是通过媒体了解,但西方的媒体难免有偏见,所以想直接听听中国人的介绍。

11月12日上午,我来到会场——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会场没有设贵宾室,工程师协会主席马丁·范·佩尔尼斯就是在会场里见我的。他对我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告诉我大家对我今天的讲话都很期待。

主持年会的是荷兰电视台的一位主持人,40多岁。他主动与我联系,讲了一下“游戏规则”。他告诉我,演说时间为40分钟,随后接受听众的提问,提问时间约为一刻钟。我表示尊重对方的安排。

轮到我讲话时,主持人对我作了简短的介绍,然后邀请我上台发表主旨演说。

11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三角洲城市群对工程师工作的影响,我结合这一主题讲了三点看法:

变化中的世界

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上很多人认为正在发生的变化是史无前例的。我以为要认识世界的变化,必须抓住关键。所谓关键,是必须看到当今世界上正在出现的三股潮流。

第一股潮流是和平、发展、合作与共赢的潮流。这股潮流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时代主题变化带来的结果。

20世纪很长时间里,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战后许多国家发生的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然而,时代的主题是变化的,而不是不变的。随着人类的进步,时代主题逐渐由战争与革命演变为和平与发展,这是国际关系中最大的变化。

几天前,我去柏林参加了一场纪念柏林墙倒塌25周年的国际研讨会。戈尔巴乔夫先生在会上致开幕词,他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忧心忡忡,认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紧张局势加剧,世界正处在一场新冷战的边缘。

研讨会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展开了讨论,我在会上也作了发言。我们在观察今天的国际形势时,必须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世界自柏林墙倒塌以来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我以为柏林墙倒塌以来,世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1991年全球GDP总量仅为23.3万亿美元,2013年上升到71.6万亿美元。在短短的22年里,全球GDP总量几乎翻了两番。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全球经济增长如此迅速的先例。

为什么全球经济会有如此快的增长?根本原因是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生产力得到了大解放。

在冷战时期,世界是被人为地割裂开来,并没有形成全球统一的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起关键性作用的。冷战结束,形成的统一全球市场,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这也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所带来的结果。

第二股潮流是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这大概是几个世纪以来影响最深远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尚在进行之中,远未完成。

过去几个世纪国际关系的重心在大西洋,就是在欧洲和美国。然而上述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拉动国际关系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是亚洲的崛起。

战后亚洲的崛起经历了五个浪潮:第一个浪潮是日本;第二个浪潮是20世纪6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即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第三个浪潮是东南亚国家联盟,诸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第四个浪潮是中国;第五个浪潮是印度,1991年印度实行改革,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亚洲国家和地区一个浪潮接着一个浪潮地快速发展,使亚洲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快速上升。1960年亚洲的经济总量仅为全球的10%,今天上升到30%,20年之后会上升到50%。

第三股潮流是一批发展中国家在崛起。这是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都有,把这些国家的人口加在一起,占到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占世界总人口一半的国家崛起的先例。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在这里我要特别讲一讲中国的崛起。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和政策,迎来了大发展。习近平主席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开放”和“改革”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绝非偶然。

中国是一个曾在人类历史上领先世界上千年的国家,直到1820年,中国的GDP仍然占全球的32.4%。然而到了1978年中国的GDP总量仅为全球的1.5%,真可谓一落千丈。为什么会一落千丈?中国人讨论这个问题讨论了一个多世纪。最后邓小平先生作出了结论:是封闭导致了落后,要赶上去必须开放。

为什么要改革?因为我们中国人认识到,不管人们愿意与否,全球化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中国要赶上去,必须融入全球化。为此必须改变我们自己来适应全球化的需要,这就是改革。

在过去的35年里,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8年中国的GDP为1481亿美元,人均GDP仅为154美元;2013年上升到9.24万亿美元,人均GDP为6800美元。

讲数字是很枯燥的,但是我要告诉大家,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合影,纽约,第四排右一为吴建民。

1971年11月,我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位青年外交官赴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1971年的中国还在进行所谓“文化大革命”,中国经济是短缺经济,一切都要凭票证供应。我们在赴纽约之前,学习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认为帝国主义“垂死、寄生、腐朽”。

我到美国一看,物资如此丰富,现代化程度如此之高,看不到任何“垂死”的迹象。美国的超市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当时想,估计有生之年在中国看不到有这样的超市。事实证明我的估计是错的,今天中国的超市与美国的超市、荷兰的超市、欧洲其他国家的超市大概没有多少区别。

世界变化对三角洲城市群的影响

以上三大潮流正在改变21世纪全球的面貌,对三角洲城市群也带来众多的影响,最突出的有三条:

一是城市化的速度在加快。1950年全球城市化率仅为29%,2007年全球城市化率上升到50%。在中国,城市化的速度更快。1978年中国城市化率仅为17.9%,2013年上升到53.7%,出现了特大城市。我对特大城市的定义是人口超过1000万人。今天中国特大城市有6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已经有142个。

二是三角洲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上升,中国尤其如此。在今天的中国,经济有三大增长中心:

(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是中国首先对世界开放的地区,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珠三角的发展。珠三角城市群的外贸总额高达1.09万亿美元,占全国的26%。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三角包括16个大城市,去年这16个大城市的经济总量为1.59万亿美元。

(3)环渤海城市群,共有26个城市,去年经济总量接近1万亿美元。这个城市群不仅是经济增长的中心,而且是创新的中心。

三是进步巨大,挑战严峻。以中国为例,过去30多年中国的进步是史无前例的,大约有6亿人摆脱了贫困,中产阶级人数在迅速增加,大约有3亿人。

人们生活富裕起来,就喜欢旅游。1949年到1978年近30年间,中国累计出国的人数不过28万人,平均每年不到1万人。去年大约有1亿人出境。今天在世界各地大概都能看到中国旅游者的身影。

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在环境和资源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国的空气、水和土壤受到了污染,雾霾就成为北京的大问题,没有风就会出现雾霾。


- 未完待续 -

文字 |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吴建民著(出版于2017年)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8611178186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前文 /


1

巴黎尼山论坛(上)

2

巴黎尼山论坛(下)

3

21世纪理事会墨西哥会议(上)

4

21世纪理事会墨西哥会议(中)

5

21世纪理事会墨西哥会议(下)

6

悲观情绪笼罩着欧洲——出席在卢森堡举行的新政策论坛(上)

7

悲观情绪笼罩着欧洲——出席在卢森堡举行的新政策论坛(下)

8

随中欧商学院游学瑞士和法国(上)

9

随中欧商学院游学瑞士和法国(中)

10

随中欧商学院游学瑞士和法国(下)

11

南极行(上)

12

南极行(下)

13

两次去耶鲁大学法学院讲课(一)

14

两次去耶鲁大学法学院讲课(二)

15

两次去耶鲁大学法学院讲课(三)

16

出席柏林三边委员会会议(一)

17

出席柏林三边委员会会议(二)

18

出席柏林三边委员会会议(三)

19

出席柏林三边委员会会议(四)

20

出席柏林三边委员会会议(五)

21

去巴黎参加电视辩论会(上)

22

去巴黎参加电视辩论会(中)

23

去巴黎参加电视辩论会(下)

24

中美日三边对话与北京-东京论坛(一)

25

中美日三边对话与北京-东京论坛(二)

26

中美日三边对话与北京-东京论坛(三)

27

中美日三边对话与北京-东京论坛(四)

28

去荷兰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一)

29

去荷兰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二)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 | 去荷兰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三)

吴建民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