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杭州佛教之吴越兴佛

云林志工 2024-03-19




往期回顾

历史|杭州佛教缘起

历史|唐代杭州佛教之盛




五代时期,中国南北纷争,五代更迭,十国割据,战乱不止,社会动荡。钱镠以杭城为国都,割据一方,为保境安民,对内发展生产,对外臣服中原,代代钱王皆遵钱镠遗嘱:“善事中国,勿以易姓而废大礼”,使吴越国在此期间为唯一的经济发达地区。对五代政局,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曾撰文称:“于此之时,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五十三年间易五姓十三君”、“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


在这混乱的局面下,地处两浙的吴越国三世四主钱王坚持“保境安民,奖励生产”的国策,开国之初,对人民曾重加赋敛,后期又改为“轻徭薄赋”。钱镠初奉道教,后兼奉佛道在法济禅师点化下,一心专信佛教。为了教化民众,历代钱王以“信佛顺天”为宗旨,大力提倡佛教。致使吴越国国都杭城寺院遍布,佛塔林立,梵音相闻,僧众云集。据《咸淳临安志》称:“吴越国时,九厢四壁,诸县境内,一王所建,已盈八十八所,合十四州悉数数之,不胜举止矣。”仅杭州扩建创建的寺院可查的就有二百余所。除重建灵隐寺,扩大规模,并改建下天竺五百罗汉院,扩建中天竺寺,改名崇寿院外,还于唐天祐元年(904)在钱镠受封吴王时首建南塔,后来建成塔院名梵天寺;于后晋天福元年(936),钱元瓘接吴越王位时建昭庆寺;钱弘佐即位后先后在慈云岭、石屋洞等处镌刻摩崖造像;钱弘俶即位后,除在灵隐青林洞造摩崖石刻外,还广建寺院,在南屏山下创建了慧日永明院(即净慈寺)。


在五代吴越新建大批寺院中,其中著名的有九溪的理安寺、赤山埠的六通寺、南高峰的荣国寺、紫阳山的宝成寺、月轮山的开化寺以及海会寺、云栖寺、玛瑙寺、清莲寺等;同时还建造了一批佛塔。现在杭城有名的六和塔、保俶塔、白塔以及已倒坍的雷峰塔均为吴越所建,现存的梵天寺、灵隐寺经幢也系吴越遗物。钱弘俶还铸造七宝塔八万四千座,刻印金字《法华经》分发部内两浙丛林,以为镇国之宝。五代十国,吴越寺院丛林“倍于九国”。吴越雕印佛经的数量也居十国之首。钱弘俶与延寿禅师所印佛教经像、咒语,有数字可考者就有六十八万二千卷,数量之巨,在我国印刷史上是空前的。


▲杭州灵隐寺经幢


吴越国历代钱王对佛教十分虔诚,高僧名师也都很崇敬。早在吴越立国前,钱镠任镇海军节度使兼润州(今镇江)刺史时就专程上径山参谒洪諲禅师,并为径山寺几代住持奏请封号。吴越立国后,尊法眼宗创始人文益弟子德韶为吴越国师,并延请高僧住持杭城名刹。于南屏山下建慧日永明院后,即邀请衢州高僧道潜住院。请永明延寿主持重建灵隐寺,使该寺殿宇房舍多达一千三百余间;并请他主持建造六和塔,邀他继慧日永明院法席,使延寿得以悉心研究佛学,著有佛学经典《宗镜录》百卷。延寿为我国佛教史上一代宗匠,他原为法眼宗德韶传法弟子,高丽国王闻其名曾派国僧三十六人来杭学法,使法眼一宗流传国外。史称永明延寿“声被异国,高丽王常投书问道,执弟子礼,奉金丝织成伽黎、水晶数珠、金澡瓶等,遣僧三十六人亲承印证,相继归国,各化一方”。同时他还注重净土宗的实践,在其著作《万善同归集》中发挥“禅净双修”主张,被奉为净土宗六祖,他对禅宗只重直观而不读书的流弊有所批评,并广引经论,阐明佛菩萨与众生皆具“清净”佛性,“从本以来,性自满足”。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逐渐衰微。但净土宗在永明延寿倡导并力行修持实践下,又因修持简易,逐渐广泛流行,日后又与禅宗融合,流传至今。延寿所著《宗镜录》作为佛教经典也一直流传后世。


▲杭州石屋洞摩崖石刻遗址


从中国佛教发展史来看,禅宗与净土宗合流是一种基本走势,而永明延寿是禅净双修的先驱者。他原本是“五家禅”之一的法眼宗传人,但他却每天诵经念佛,全力主张禅净合一,“禅净共修”最终归向净土,提出了禅僧可以念佛,念佛有助于禅定,他的”念佛四料拣“偈中有”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为佛祖“。吴越王封他为”智觉禅师“。而他的”禅净双修“一直广泛影响了中国禅宗各派,净土宗也随之勃兴。


此时,经德韶推荐,天台宗的义寂也见重于吴越王钱弘俶。钱王为他在天台山建螺溪道场,又接受他的建议遣使向高丽索求”会昌“以来失散的天台教籍。天台名僧皓端也在杭州撰《金光明经随义释》,融会贯通慈恩、天台两宗宗要,并启发了天台宗内部的一些异解。当时慈光、悟恩等曾从皓端听习经论,并将其学说融入天台教义。著有《金光明玄主》等,使天台宗有了新的发展。


吴越国历代钱王始终以”信佛顺天“为信条,还请高僧入宫授菩萨戒;在政务上遇有疑难也都向高僧问法请教,除前后两次采纳德韶、义寂的建议向高丽、日本派遣使臣请回天台教籍,中兴佛教外。宋开宝八年(975)宋太祖最后消灭南唐时,钱弘俶作出了”纳土归宋,捨别归总“的选择,尽献十三州之土归降宋朝。这一主张也是永明延寿于是年临终时的遗言。所谓”捨别归总“就是佛教”六相“教义中的”总相“和”别相“,意为捨弃别立一国而归总中原一统。钱弘俶采纳了永明延寿临终劝谕,为保一方民生,采取”重民轻土“毅然入宋的明智决策。后人赞称”诚用师(延寿)之劝谕,于是十一万兵,五十五万户,千四十四艘,官吏族属之命,皆广长舌所胎孕而更生者“。


在吴越崇佛的国策下,杭州寺院僧人激增,号称有三百六十寺,一些名蓝大刹挂单僧人常达千余人,不少名僧接踵而来。后晋天福初有道宣律师偕同法弟道翊、道定来杭,各自结庐弘法,时称”僧中三凤“。

道宣

在西山路颖山坞结庵,为六通律寺开山祖。

道翊

在白云峰下结庐,为上天竺教寺开山祖。

道定

在赤山埠山坞继法相律寺法席。



吴越时,杭城禅、教、律三宗广为传播,分别有禅寺、教寺、律寺之分。在宗教教义、传教形式、法系传承等方面都各成体系,至唐末五代间,江南禅宗发展尤为迅猛。


禅寺



以修持禅定为宗旨。当时佛教禅宗已分成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家,佛教史上称为”一花五叶“。其中沩仰早衰,曹洞宗的曹山四传而绝,洞山于南宋时东传四明(今宁波天童寺)。云门于宋时传入杭城,高僧辈出,著名的有灵隐契嵩、净慈圆照等,被尊为”云门中兴“的高僧重显也慕”天下禅宗胜地“之名来到灵隐挂单,埋名潜心参学三年。一些名刹高僧如道潜、延寿、洪寿、大通善本等都受法于法眼创始人文益和德韶。文益(余杭人)与德韶、延寿三世相传,入宋时该宗极盛。史称:圆照宗本、大通善本不但兼奉云门,而且倡导”禅净一体“,他们”虽弘禅宗,却偏赞净土“。临济宗至五代北宋间经”三佛“(佛鉴慧懃、佛眼清远、佛果克勤)传播,枝繁叶茂,弟子遍布两浙。灵隐名刹先后就有云门契嵩转由临济之善主寺,至今灵隐仍有”无论为云门临济均禅宗嫡派“的联语。


教寺



即后来的讲寺,以研究并阐扬佛教教义、宣讲佛教经典为宗旨。吴越时,一些讲寺主讲天台宗教观。天台宗于陈隋时由智顗创建,杭州不少高僧如皓端、宗季、如寂、义通等都嗣法于天台宗创始人智顗,并有不少著作问世。


▲杭州昭庆寺大殿(现为杭州少年宫所在)  图片来源|网络

律寺



以研习和传播戒律为主旨。早在三国曹魏嘉平中(249-253)汉地就开始翻译戒律。当时,中印度僧人昙柯迦罗来到洛阳,见中国僧人只剪落须发而不受戒,于是译出《僧祗戒心》以为持戒的准绳;又请梵僧建立”羯摩法“(即受戒规则),创行受戒。此后,印度的《十诵律》等经典又流入中国并逐步流传于南北各地,但传至杭州较迟,主要为南山律。据史载,唐末元表律师原在长安西明寺参与法宝讲席,广明时(880)首先来浙江传南山律钞,杭州佛学者纷纷前去听讲。其门人景霄深得奥理著《简正记》,逐步形成南山正宗。此后西安法宝弟子慧则也曾来杭传授律法,杭州僧人赞宁精研其律法,深得其要,被称为”律虎“,吴越王授为”两浙僧统“。他住在祥符寺时大力宣扬律宗,祥符寺成为著名律寺。此时天台宗的皓端、义寂等对律宗教理也很有研究,并将两宗融为一体。实际上杭州佛教律宗直至宋仁宗时才真正兴起。北宋中,允堪住持西湖菩提寺,专弘律部,于庆历、皇祐中(1041-1053)依照戒律在大昭庆寺建立戒坛,每年授戒度僧,后又在苏州开元寺,秀州(今嘉兴)精严寺设坛度僧。继之而起的有灵芝寺的元照,他也广事讲说和著述。由于元堪曾著《行事钞会正记》,元照曾著《行事钞资持记》,内容各异,故杭城南山律宗分为”会正“、”资持“两家,分别流传各地。

五代吴越时,沩仰宗较早衰亡,南禅宗派也出现枝蔓横生的局面,而杭城各地盛行研习佛学,很多学者还融通儒家经典来解释佛学,使儒者受到佛教影响,宋代的理学即由此而起。



1




往期

回顾


通告通启

杭州灵隐寺《关于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通启 | 杭州灵隐寺2020年“结夏安居•共修华严”推迟举行


疫情防控

志工服务疫情防控须知

▲佛教寺院有序恢复开放 你该如何去寺院上香礼佛?

▲抗疫|慈心善行济世间;同舟共济抗疫情

抗疫|八愿祈福文:祈愿疫病早除、国运昌隆、世界安宁

抗疫|面对疫情  如何安顿身心


新闻动态

杭州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第一天 举行升国旗仪式

新闻|清明节杭州灵隐寺为大众抗疫诵经祈福  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降半旗深切哀悼


方丈言教

方丈言教|结夏安居  共筑清凉(上)

方丈言教|结夏安居 共筑清凉(下)

方丈言教|解说《地藏经》

方丈言教|生命无常


佛教梵呗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皈依三宝

常识|什么是皈依?

学处|皈依的目的是什么

学处|皈依的利益是什么?

学处|参加皈依的注意事项

学处|皈依必须知道的几个问题


佛教常识

常识|佛法僧三宝

常识|丛林寺院

常识|寺院建筑

常识|寺院清规
常识|寺院佛事


佛教呗器

▲常识|佛教呗器——钟

▲常识|佛教呗器——鼓

▲常识|佛教呗器——磬

▲常识|佛教呗器——木鱼

▲常识|佛教呗器——铃铎

常识|佛教呗器——铛铪

常识|佛教呗器——金刚杵


佛化生活

佛化生活|十种吉祥之法(上)

佛化生活|十种吉祥之法(下)

佛化生活|生病与探病

常识|在家佛教信徒的生活轨范

佛化生活|如何建设佛化家庭?


菩提学处

学处|正信而不迷信

学处|怎样远离过度睡眠——《佛说离睡经》解读

学处|读经的六种益处

开示|太虚大师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

学处|明因识果  改往修来——读《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佛教历史

历史|杭州佛教缘起

历史|唐代杭州佛教之盛




撰文|冷晓

图片|一叶

美编|慧容

责编|妙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