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细胞培养肉,叩开食物可持续之门 | 欢迎C Foods入园

专注早期投资的 Kindergarten Green 2023-01-26

 
 

Kindergarten Green关注当下的绿色消费,也着眼可持续的未来。非常开心在秋意渐浓时,分享这份饱满的喜悦——我们和伽利略资本共同完成了对上海遇见味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 Foods)的种子轮投资。

C Foods是一家基于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创新企业,核心方向是以细胞培养肉为主的细胞农业/替代蛋白,致力于通过前沿的生物技术来平衡传统畜牧业的不可持续性问题。


 
 
吃肉,始终是人类最朴素与基础的饮食需求。

作为日常获取蛋白质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肉能提供丰厚的脂肪、馥郁的味道与上瘾般的满足感。为了满足全球约78亿人口对肉的需求,人们大力发展畜牧业。全球肉类市场在过去60年中飞速增长,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据统计,全球14.5%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畜牧业,超过所有交通运输影响的总和;45%可居住土地被畜牧业占用;畜牧业还占据了世界20%-33%的淡水资源。

在猪、羊和家禽等各种肉类供给中,牛的养殖占整个畜牧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接近70%,是最急迫的畜牧业待解难题。牛属于植食性反刍动物,它们胃里的微生物在帮助消化植物饲料的同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甲烷这类「副产品」。牛则会通过放屁和打嗝,排放这些温室气体。

在全球碳中和快速推进的背景之下,海外国家将优先保证本国的牛肉供给,「如何“碳中和”一头牛」成了各国科学研究重点关注的课题。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牛肉进口国,牛肉极度依赖进口。如果没有可持续的替代动物肉类解决方案,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没准儿真的吃不上牛肉了。
 
 
 
21世纪以来,数以千计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希望通过「人造」的方式来实现对于真肉的替代。

目前,人造肉主要分为植物肉和细胞培养肉两大类。植物肉在近年的消费市场上更为活跃。它通过大豆、小麦、豌豆等植物为来源做萃取,以加热、挤压和冷却等加工方式「还原」肉的质感,并通过其它配料和添加剂模拟肉的色、香、味。植物肉的规模化生产相对容易,但在口感还原、营养成分还原等方面,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问题。

2013年,细胞培养肉第一次映入公众视野。在屏幕前几万名观众的注视中,世界顶级厨师理Rich McGeown用一块价值33万美元的牛肉制作出了一个牛肉汉堡。这是细胞肉首次走向公众,而它的创造者,荷兰斯特里赫大学组织工程学教授Mark Post,也被人们尊称为「细胞培养肉之父」。
 
 
细胞培养肉是从动物体内提取干细胞,通过生物工程技术,使细胞扩增、分化与成熟,最后产生肌肉组织与结构,生长为一块真正的原切肉。相比植物肉,细胞培养肉不仅有潜力100%还原传统肉的口感、100%相同的营养元素,还能为其添加丰富的营养元素,去掉动物肉里不健康的元素,实现肉类产品的定制化培育与生产。

然而,细胞肉的产业复杂度远在植物肉之上。不仅在于肉的细胞结构和营养成分复杂、模拟难度大,还在于研发成本高、周期长,涉及生物工程体系和大规模生产基地的合作/建立。同时,细胞肉的监管政策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选择投身细胞肉产业,意味着创业者走上了一条真正难而正确的道路。
 
 
当前,C Foods通过牛肉作为切入点,致力于研发采用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作为种子细胞的技术方案生产牛肉,可实现一定规模的体外扩增代数,解决牛肉的成本问题。简单来讲,C Foods生产细胞培养肉的工艺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培育期:从动物身上提取体细胞,通过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建立并获得多潜能干细胞,并进而将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并培育为以肌肉祖细胞/脂肪前体细胞为主的种子细胞;

2、增殖期:提供由基础培养基与其他血清替代成分组成的无血清细胞培养基,结合生物反应器设计模拟细胞在动物体内的生长环境,为其提供养分,使细胞扩增;

3、分化期: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与生物支架成型工艺,使细胞分化与成熟至与肉相近的组织结构。
 
 
目前,C Foods专注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作为获取种子细胞的核心技术解决方案,它是一种由哺乳动物成体细胞经转入转录因子等手段脱分化形成的多能干细胞。多潜能干细胞能够分化成胚胎除了胎盘以外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如:提供蛋白来源的肌肉细胞、提升风味的脂肪细胞、提升色香味的血红细胞等,多元化的细胞组织能让牛肉形成较好口感。该技术解决方案仅需从动物身上一次提取体细胞即可,对动物伤害较小。

培养基是种子细胞生长的介质,也是目前细胞培养肉生产流程中最主要的成本环节。一般来说,增值和分化期需要使用不同的培养基。在研发上,C Foods将针对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生产环节,目标通过建立细胞因子的新型生产方式开发超低成本的无血清培养基,并尝试在提升细胞因子利用率、培养基回收再利用、驯化细胞的适应性等方面,做成本下探。

此外,C Foods还将探索非动物源的生物支架材料,针对不同的终端产品形式,开发低成本食用级支架生产工艺,并进一步探索不同生物材料的排列组合,提升细胞培养肉的拟肉性。并将综合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在营养含量(脂肪含量、氨基酸含量等)和质感(硬度、弹性、咀嚼度等)上,真正做到还原牛肉的口感。
 
 
完成实验室样品肉的生产,才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C Foods后续还将通过技术革新,降低种子细胞、培养基、生长因子等成本,尝试5-10L反应罐的小试阶段,并在技术更为成熟后建立中试工厂。

长远看来,C Foods的技术路径具有量产优势,一方面因为其在非转基因的情况下,可实现细胞大量扩增至35-45代,适合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因为iPSC环节可在实验室完成,相比直接用肌肉原代干细胞增殖分化,有着更强的成本优势。
 
 
虽然距离大众餐桌距离尚远,但当下,我们依旧能从细胞培养肉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中,瞥见正在被悄悄改写的未来趋势——

规模化生产与成本控制方面,细胞培养肉公司Future Meat在2021年宣布万升工厂在以色列完成竣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细胞培养肉生产线,可达到日产500kg,成本已降至17美元/公斤。相较2013年首次公开露面,成本已下降上万倍。

市场监管方面,全球首款细胞肉产品于2020年12月在新加坡获批上市,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细胞培养肉市场化的国家。美国有望在今年内获得批复。2020年,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细胞培养肉在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22年两会中也被反复提及,释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这表明人造肉在保障我国食品安全、促进食品环保可持续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资本市场方面,细胞培养肉赛道在过去两年融资累计超过22亿美元,其中Upside Foods已经完成了4亿美元的C轮融资。

由此可见,全球细胞培养肉产业正在迅速发展中,一场新的食物革命蓄势待发。C Foods希望建立更全面的生物、食品产业链,持续拓展成本下探和技术创新空间。
 
 
 
一个如此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兴产业,既需要科学家团队的技术创新,也离不开消费产业资深从业者在落地层面的实践经验。C Foods的两位联合创始人恰好是二者的完美结合。

陈哲拥有10年以上金融投资和消费领域经验,曾供职于百事、安踏、耐克、BMO Capital Markets等知名企业,作为CEO,陈哲将整合商业市场资源,在前期消费市场洞察、中期中试生产工厂的设计建造、后期把产品推向食品市场并建立品牌心智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战略与管理支持。

CSO刘洋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博士,师从我国著名干细胞生物学专家邓宏魁教授,拥有10年以上干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学研发经验。他不仅是一名科学家,也是一名具备企业管理经验的连续创业者,曾担任南京昕瑞再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TO,有着丰富的干细胞和培养基研发以及生物技术平台搭建的经验。

在细胞培养肉的漫漫长路上,C Foods将以肉糜、肌肉块、脂肪块、鹅肝等作为阶段性雏形产品,逐步发展到雪花和牛等高端商业化产品,同步探索平台型和产品型业务的发展方向。

「Feed the world without sacrifice」是C Foods的愿景,团队希望在不伤害环境和动物、不牺牲口感和健康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优质肉类。目前,C Foods已组建一支由博士和硕士为主的产研结合的团队,他们将在替代蛋白之路上,为人与动物、自然的平衡共存做出贡献。
 
 
 
 
为何投资「相对遥远的未来」?在我们看来,替代蛋白不仅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更是人类文明又一个技术变革的拐点。如同机构名称中「Green」所象征的可持续和希望,绿色消费和商业向善始终是我们在意的方向。

C Foods的联合创始人陈哲与刘洋,一位来自食品消费行业,一位深耕细胞生物科研,两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资源和人脉。细胞培养肉从研发到产品化,并非一朝一夕,在对比分析了主流的细胞培养技术路径后,我们坚信C Foods采取的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技术路径,是目前市面上最适合牛肉培养的解决方案,并有机会实现规模化生产,解决口感、转基因限制等问题。

但技术解决方案只是第一步,新事物的发展之路注定漫长,细胞培养肉也将面临消费者沟通的巨大挑战。有调查显示,人们对细胞培养肉的接受度,取决于其对核心技术信息的了解、细胞培养肉生长环境的清洁程度、真肉的还原度。作为一家具有媒体背景的年轻基金,Kindergarten Green希望陪伴C Foods一同长跑,提供广泛全面的媒体资源和内容传播渠道支持,在向消费者科普细胞培养肉、提高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方面竭尽全力。

我们期待生物科技将带领人们走向一个更人道、更自由开放、引领社会经济新秩序的未来。
*文中配图除版权标注外,其余均由C Foods团队提供
 
 
对于人类未来的食物,你有哪些设想?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脑洞。


好奇心精华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