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之路分享:30岁博士,「后路」要怎么走?


一提到博士群体,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除了“有学问、有能力”,就是年纪不小了,事业还在起步中,「后路」要怎么走?


近日某高校《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博士满五年未升副教授,需转岗后勤、保卫三年”的规定引发网友热议。太难了!家庭事业学业如何走得更高更远?有没有可能请前辈们来解答疑惑?安排!


毕竟读完博士,如果毕业不顺利,还可能更长,30岁左右拿下学历是常态而30岁,也正是大家需要解决各种人生大事的黄金年龄段。无论是来自社会的传统,还是父母的压力,或者只是自己对成家立业的期待,很多年轻博士对于学业、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扰。


图源:知乎


究其根本,博士所面临的压力与本科、硕士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想要顺利毕业,必然要在学业上投入100%的精力。经常能看到博士们吐槽根本没有业余时间,周末、寒暑假都要在学校奋战。更不要提兼职工作,基本上只能靠奖学金覆盖生活所需,很难积累财富。


为此,一部分读博前已经有了另一半的,或者希望在读博期间完成婚姻大事的年轻博士,难免会忧虑,保证顺利毕业的前提下,自己在精力和财力上,能否负担得起结婚生子?这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平衡?





好消息是,大家不用再苦恼了,家庭事业学业“三丰收”的前辈来替你解答疑惑!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学术桥有幸邀请到了副编审、《重庆高教研究》责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张海生老师做客“青椒”领航人公益活动直播间,3月16日下午,他为大家带来“我和我的学术之路”专题分享。


张老师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求学心路历程”“家庭、工作、学业的平衡之道”以及“学术发表成功经验”三个方面,为大家带来指导,希望能让更多身处选择岔路口的青年博士,能拨开迷雾,收获更美好的人生。



张海生  嘉宾简介

张海生,副编审,《重庆高教研究》责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


  关注领域: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人工智能与教育、期刊编辑出版等领域,侧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大学治理与教育评价、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等方面,近期重点关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侧重研究博士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学术规训及其养成。


  基金项目: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项,重庆是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主研和参与其他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10余项。


  学术发表:坚持两条腿走路,既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又重视自己的岗位实践,走错位发展、融合发展之路。2016年入职以来,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3部。


  高等教育领域:在《高等教育研究》《光明日报》《教育发展研究》《中国远程教育》《重庆高教研究》等教育类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或报纸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教育学文摘》《教育科学文摘》转载(摘)。


  编辑出版领域:在《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编辑》《传媒》等编辑出版类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多篇次荣获行业领域优秀论文奖,部分内容观点得到同行的认可与肯定。


  所获荣誉:相继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入选2020年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发文3篇及以上的高校活跃作者、第二届“渝出版”学术征文“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编辑学论著一等奖、第六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编辑、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联络中心优秀编辑学论文奖、入选“渝出版”人才选育项目•学术优编、重庆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等荣誉。


  学术交流:先后参与各种学术交流会或研讨会(含教育类和出版类)60余次;做学术分享或专题讲座40余次,受众积累达30000余人次。


  学术兼职:兼任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出版与传播》青年编辑委员会委员,并担任教育和出版领域多家期刊的外审专家。


  学术信条:工作即学术,学术即生活,工作与学术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脚踏实地,做一些自己感兴趣且接地气的研究。




直 播 预 告

直播时间

北京时间   3月16日(周六)16:00


直播通道

直接链接:https://live.eol.cn/watch/4687487

      

       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直播答疑

想向嘉宾请教问题的同学,可在文章下留言,直播分享结束后,张海生老师将为大家在线解答。


3月16日,直播间不见不散!

+++


“青椒”领航人直播精彩回顾


- 院士、校长谈人才评价改革:这些机遇要抓牢,关乎青年人才职业发展
- 过来人的建议:想做好科研项目,这三点一定要注意!
一文读懂长三角人才政策,总有一个城市适合你!
- 杰青分享:遵守这三个准则,海外优青申报势在必得!
海外优青申报冲刺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篇里了
从教8年副教授的“写作秘籍”快收好!
学术研究选题应该这样找
我如何轻松拿下6个offer?
海外优青应该这么报!
成功上岸的“青椒“分享的求职经验
出国,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网红教授金灿荣:出国前后,最大的变化是……
“妖魔化中国”?金教授:做到这一点就可破解
“青椒”难,到底是实力的“锅”,还是格局的“祸”?
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很难?您怎么看?
青年教师,要面对什么样的现实?
人大教授:中国要这样吸引全球人才
成功上岸的“青椒“分享的求职经验,快学着点


“青椒”领航人嘉宾报名热线:

于老师:13611119353

赵老师:17610567387


责编:长白

审核:叶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