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中的智慧 | 善用其心 则获一切

灵隐寺 2024-03-19




华严

智慧


善用其心

则获一切

胜妙功德





《华严经·净行品》是生活禅的修行法门。在《净行品》中智首菩萨问文殊菩萨,如何得到清净的身口意?云何得到修行的功德,云何、云何……?


智首菩萨问的问题很长,主题就是菩萨如何得到修行的最大利益。文殊菩萨以偈子的形式回答。


文殊菩萨首先赞叹智首菩萨的提问很好。文殊菩萨在回答中有句话很重要: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

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于诸佛法,心无所碍。

住去来今,诸佛之道。

随众生住,恒不舍离。

如诸法相,悉能通达。

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善用其心,是修行的核心。后面的经文告诉我们,要在生活中善用其心,内容涉及到出家人的生活,也涉及到在家人的生活。偈子中讲,在任何一种生活场景之下,无论我们看到、听到或者做什么事情时,我们都要发愿“当愿众生,如何、如何……”。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里修行的方法。这种修行的侧重点不在于我们去如何转换外在的环境,而在于我们要在生活的每一个环境与机缘中学会用心。


愚笨人修行,总是在环境上动脑筋;聪明人修行能够善用自心来转化境界,而不在外境上用心,即所谓“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


《净行品》中提到的生活情景有141个,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的情景显然不止这些,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净行品》给我们的启发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景,我们都有可能去转化这个境界,然后在内心生起修行的功德。



安住当下

我们来透视这些偈子的结构,第一句话,从菩萨在家、孝侍父母、穿衣、吃饭睡觉、早起、和别人聚会等等,这一切所揭示的核心就是修行要安住当下。


修行的诀窍就在安住当下。我们的生命每时每刻都在绵绵不断地迁流、变化之中,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到,现前的这一切也在念念生灭。


所指的当下,并不等于现在。普通人对现在的感受包含了我们种种的执着。而当下是动态的,就是我们现前不断的活动、活跃、发出意愿、生起念头的“这个”,“这个”永远都是活的,永远都是新鲜的。


修行就是要在“这个”上用功,让心从对过去的攀缘、对未来的焦虑里解脱出来,把我们的心念孤立起来。


安住当下,不涉及到外界的境界,不涉及是否是在寺院、家里、禅堂、大街上;也不涉及你是老人、年轻人、病人、好人等;与这些都没有关系。这个当下永远是新鲜活泼的,它既是万法的枢纽,也是我们走向觉悟之门。我们从“当下”这个门走进去是最现实的,是永远不会落空的。


佛教的禅观,对安住当下的修行有很系统的内容,比如“四念处”、“八正道”等,就是要我们在生活中对外在的每一个情景都保持觉照,然后安住



如何安住

观察安住,包括专注与透视这两点。我们平常做不到安住当下,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们整天生活在各种概念、思维观念及后天接受的价值观、意识形态里面,我们执著我们所看到、听到、想到的一切,而不能做到与事物的真相保持接触。


二是我们心里有太多的情结、情绪与烦恼等。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河流,往往身不由己地顺着自己的意识、情绪之流漂流下去,不清楚最后会流向何方。


所以,安住当下是要在每一个“这个”的一刻,把我们的心凝固、凝聚、凝注起来,相当于云门三句的“截断众流”,在每一个当下都要立得住、站得稳。


安住当下,首先是要在社会滚滚洪流之中找到自己,不择时间、不择地点地找到自己的心。关于修心的具体操作就是我们学习打坐时的数息、观息及参话头等,把心全力以赴地放在那个上面。所以,偈子的第一句总领安住当下、正念觉照的法门。



修行的两个门

安住当下是我们转化当下的开端,但在《净行品》里,转化的工作不是从觉照进入的。可以说修行有两个门。一个门是偏重于从空性智慧进入的;另一个是像《净行品》所讲从慈悲心、大悲心进入的。所以,在第一句之后是“当愿众生”,这个“当愿众生”会把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内容、环节进行转化,赋予它一个意义。


菩萨在家 当愿众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 当愿众生

善事于佛 护养一切


妻子集会 当愿众生

怨亲平等 永离贪着


若得五欲 当愿众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隐


妓乐聚会 当愿众生

以法自娱 了妓非实


若在宫室 当愿众生

入于圣地 永除秽欲


著璎珞时 当愿众生

舍诸伪饰 到真实处


上升楼阁 当愿众生

升正法楼 彻见一切


若有所施 当愿众生

一切能舍 心无爱着

…… ……

佛子 

若诸菩萨 如是用心

则获一切 胜妙功德

一切世间 诸天魔梵

沙门婆罗门 乾闼婆

阿修罗等 及以一切

声闻缘觉 所不能动


我们生活的本质不在于外在的现象,比如是一个穷人的生活,还是一个富人的生活;是一个读书人的生活,还是一个农民的生活等等;而在于对所作一切的理解,在于我们的心赋予我们生活怎样的意义。《净行品》是要让我们自己作主,用我们内心的光明、慈悲及与菩提心相应的善愿而赋予我们的生活一个深刻的内涵。就像临济禅师讲的“随处作主,立处皆真”


只有我们自己做了心灵主人,才能将黑暗、被动的生活,因内心意义的开发而变成光明、主动的生活。(待续)



农历庚子闰四月十五(公历2020年6月6日)杭州灵隐寺药师殿启建“结夏安居·共修华严”。僧众恭诵《大方广佛华严经》,以此诵经功德,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诵读《华严经》于庚子农历闰四月十五开始,至七月十五结束(公历6月6日——9月2日)。“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正在进行。



敬请关注


根据广大善信居士的需求 灵隐寺开通

“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小程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共修华严”植福随喜在线登记小程序



线上随喜操作流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编辑 | 妙莲

美编|璐希

责编|慧容 



往期回顾


有序开放

灵隐寺开放 喜迎八方游客 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杭州灵隐寺《关于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灵隐寺6月2日起有序开放 光泉方丈说:大疫见大爱

关于杭州市宗教活动场所逐步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杭州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第一天 举行升国旗仪式

杭州市市属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参观预约须知

疫控办《关于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的情况通告》

灵隐寺施放瑜伽焰口 超荐疫情逝世亡灵

有序恢复开放 你该如何去寺院上香礼佛?

《华严经》所在之处 即诸佛所在处

灵隐寺2020年“结夏安居•共修华严” 启建

灵隐寺僧众6月6日起结夏安居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当好“重要窗口”建设先行者


☀华严智慧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 当净其意如虚空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 信为道元功德母

▲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不可缺福德资粮

清净一切善业力

亲近善知识 具足弟子相

平等饶益 一切众生

中道了义之法与行为

普遍供养诸如来

诸供养中 法供养最


通启

 杭州灵隐寺文宣部招聘启事

 怎么当好一名新媒体小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线上随喜操作流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