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如何待客、如何处事、如何济物——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解读(下)

灵隐寺 2024-03-19



2021年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七,是百丈禅师圆寂纪念日,“灵隐寺”公众号分篇对《丛林要则二十条》逐句进行解读,让我们共同体会一代宗师的甚深智慧。


前文回顾:

学处|病中需要滋补?这位祖师却说应该“减食”——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解读(上)

学处|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解读(中)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世以谦恭为有理。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13.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


我们都知道人生无常,也就是说,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失去生命,能够以自然生命而终老的人,应当是福德因缘所感。


佛教三法印之一为“诸行无常”,即世间一切事物时刻变化无定,没有永恒存在。故佛陀有“生命在呼吸间”的警策,要求弟子必须时刻精进用功,在此生便证道解脱。可以说,佛教是最具无常紧迫感的宗教。


如普贤菩萨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善导大师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直饶金玉满堂,岂免残衰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生前曾书写一“死”字赠人,并自注曰:“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可谓深得无常之道。


百丈禅师告诉我们应当经常想到人生的无常,这样你才会珍惜短暂的人生做出更多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修行者而言,时常想到人生的苦空无常,人才会有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



14.

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这里的佛事是指举扬佛法、发扬佛德之事,不是法会、经忏等超度亡者之类的佛事活动。精严,即精进严格,切合实际,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而发起的身口意勇猛而无厌的努力。


百丈禅师告诉我们,为三宝做事应以不参杂纯而专精,如法庄严符合契机契理原则,这才是有情切实之须要。


作为修行者,应当以持戒谨严,修行如法为标准,真正按照佛教教规和经典所言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切实做一个形象上仪表庄严,行动上以戒为师,用心上安住正念。使自己成为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佛弟子,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了生死、度众生。



15.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


自古以来,无论世出世间法,都主张待客要热情。僧家的待客之道,就是平等、至诚,不需要什么排场讲究,而是于平淡、诚朴之间见真情。


与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持有一颗朴实、坦诚的心,这样不论贫富贵贱、地位高下,都能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就是第一供养,第一待客之道。


百丈禅师也主张待客要以诚为本,以诚心待人,客人会感觉到你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热情与欢迎,使他们能够感觉到丛林待客的温暖,这对他们为人处世也是种无言的教育。



16.

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耆旧是指年高望重的修行者。百丈禅师认为,一所寺院的庄严与否,要看其中是否住有有德有望、有修有证的“老修行”大德,而不是看其是否有富丽堂皇的山门、殿堂等建筑。庄严不在外表,要看内在。


中国古谚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丛林中也是如此,由于德尊博学的长老不仅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修行方面他们也有很多修行经验给大众以借鉴,令大众出离生死,同证无上菩提。试看古德开山前,或穴居岩洞,或栖居简陋茅篷,但参学者却如水赴壑般云集追随,使此处终成大丛林寺院,此可谓真正庄严道场。


因此,在丛林之中,应当选用年高而又有德才的人担任领导人,这样不仅可以将道场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能够使丛林的德泽普被,道风远播,摄引后学,令人向往。



17.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


《中庸》有语云:“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即是说能够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做事就容易成功,若无准备就无把握。可见,凡事做周密的计划,不仅可以少出偏差,而且还能够步步稳扎稳打,取得事业的成功。


百丈禅师认为,凡事先提前做好准备,心中有数,临事时就不会慌张忙乱而辛苦奔劳,从容应对,事情也容易完成。所以,要学会于平常时多下功夫,不要“临时抱佛脚”、“病急乱投医”。



18.

处世以谦恭为有理


在处世态度上,百丈禅师主张应当以谦恭的态度来待人。谦恭的态度是一个人赢得别人尊重的基本品格。在这个尘世上,没有哪一个人喜欢虚华浮夸,骄傲自满的人。


先秦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孔子就特别主张以温和的态度,善良的行为,谦恭的礼节来对待别人。因此,他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大家的爱戴。印光大师在法语中也说:“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这都表明了他们谦恭待人的态度。


一个人不管有多高的地位和学问,都应当谦虚待人,这不仅是一个具有涵养的表现,而且也能使人受到你良好品质的影响,从而也能够变得谦虚谨慎。



19.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一生,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不幸事件的侵扰。且不说像地震海啸那样的天灾,就是一般的遇险也往往会使一个人不知所措,以至于失去解救险情的最佳时机。


所以百丈禅师劝人在遇到险境时应当保持镇定,心不惑乱,这样才有可能急中生智,使自己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不仅如此,“定”为佛法三学之一,定力是修行者的功夫标准之一,也是个人心态素养的表现。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定力,就要看其日常行为是否沉着稳重,看其遇到危险时能否冷静应对而不慌乱。具有了如此定力,才能在生活中淡定从容,任何时候都能一心不乱,正念分明。



20.

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百丈禅师还认为,慈悲心是一个佛教信徒应该具有的基本品格。


慈悲具有五德:一、拔苦予乐;二、诸佛护念,龙天爱戴;三、令众生生起信愿行;四、为有情所依怙;五、佛道之根本。


《大日经》云:“佛法以菩提心为正因,以大慈悲为根本。”“慈悲济世”是佛教的根本主旨,所谓“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感恩、付出、不图回报,以大慈大悲之心,帮助、救护一切众生,这是佛教的真正精神所在。


具有慈悲心的人,当他们看到受苦的人,会发自内心的怜悯他们的疾苦,并会尽己所能地、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如此以慈悲心为根本来做事,才会得到龙天的护佑。



从以上对百丈禅师丛林要则的解读可以看出,百丈禅师对丛林建设、学习修行、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并希望这些要则能够在丛林中得到实行。


此二十条可谓金玉良言,不只在佛门中体现规范的作用,也为我们凡俗间人指明了一条修身养德的光明之路。如果我们能够悉心学习,认真奉持,即可调伏自心,安身立命,体会“道在平常日用间”的妙用,令佛法、世间法相融相通,即便不能转凡入圣、成佛做祖,也可学有所成、证有所果。


一千多年过去了,至今,百丈禅师的这些名言警训依然在丛林中流传不衰,并成为指导我们学习修行,为人处世的理论指南。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杭州灵隐寺腊八粥秘方给你 在家也能做
藏识|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
藏识|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藏识|今年元夜时,佛前灯如昼——元宵节佛前供灯的三重深义

☀巡觅
巡觅|金牛聚福 福气东来 温暖如画
巡觅|在灵隐寺点亮辛丑年味
巡觅|我也好想在灵隐寺的佛前供一盏灯
巡觅|春夏秋冬又灵隐

☀学处学处|新春,事事要吉祥
学处|初五“迎财神”,佛教里的这些“财神”你认识吗
学处|《法华经》中的“药草喻”究竟在说什么
学处|护法诸天佑人间,斋祈福寿永绵绵——斋天的殊胜利益

☀观照观照|惜福,2020我为惜福做的事
观照|培福,2021我发愿种福田
观照|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观照|才说腊八 今又月半 寸阴当惜莫散漫

开示开示|虚云老和尚:克七取证选佛场
开示|虚云老和尚解七开示: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
开示|印光法师腊八开示:释迦佛成道之日 亦是我等成道之日
开示|印光大师素食建议:食素人宜多吃面

物语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物语|腊梅——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

☀常识常识|佛教中的牛,真叫“牛”!一键了解佛法中的动物世界
常识|寺院的法器可以敲敲看吗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消灾吉祥神咒》
常识|到了寺院如何拜佛

☀素食素食|每逢佳节,吃素好难
素食|雨水之后,吃粥补水食春芽
素食|正月十五一起做汤圆,吃汤圆
素食|春日春盘春食

☀分享分享|腊八福到 欢喜粥到
分享|佛光普照 温暖我心
分享|三位有缘人
分享|红尘中修行

☀赏析赏析|丰子恺的“牛画”,喜庆传神
赏析|罕见绝美菩提叶画《十八罗汉图》
赏析|“扫地僧”牧溪的画
赏析|敦煌壁画中的“众牛相”

☀历史历史|灵隐腊八习俗的传承
历史|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历史|明日正月十五 你可知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
历史|除了英雄辈出 三国也是佛教戒律初传中土的时期

☀阅读阅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阅读|从十六首古诗词看古人如何过腊八节
阅读|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摩诘居士王维禅诗品读
阅读|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诗与画

☀故事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中):降伏魔军与魔女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下):明星出时 成等正觉故事|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故事|今日帝释诞辰 他曾这样“考验”修行中的佛陀

编辑|妙声

图片|一叶等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