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几乎走遍了镇上的大厝,给这里的人家拍了合影(下) | 嵩口慢慢走

2016-02-09 HOMELAND家园 homeland家园

撰文/蒋艳芳 潘逸群 倪碧玉

摄影/邹训楷 张培奋 


几个月前操作“嵩口慢慢走”专题时,我们拜访了生活在嵩口的各个姓氏的族群和大厝,并与这些厝的后人聊了聊他们生活过的古厝和家族历史,2015年12月,我们花了几天陆陆续为17个大厝中的部分族人拍摄合影。在老屋间行走,与族人攀谈,有一瞬间我们觉得自己窥见了中国最传统的家族生活。如何在一片土地上以何种秩序生活下去,来古厝里走走其实能得到解答。


昨天推送的大厝多集中嵩口镇区,今天的古厝则散布在周边村落里


●   ●   ●   ●


恭恩厝



2015年12月7日部分恭恩厝后人与家属,从左到右为:金尔水、金绍云、金尔利、金华清、杨大妹、黄月琴、张爱月、张爱惠、檀真、金绍玩、张宝英、林雪珠、金尔义



恭恩厝/恭恩厝是玉湖村保存最完好的第一大宅子,也是金氏族人曾在玉湖显赫一时的遗存。恭恩厝坐南朝北,为三进土木结构,分正座、后座、下书院、天井、横厝、后花园,大小厅堂有7个之多,共200余间房间,十分宏大。而玉湖不仅有恭恩厝,还出过《说岳全传》的编者金丰,如今玉湖的金氏一族都是其后人。恭恩厝的正座、后座与横厝间都有防火墙隔开,外面又有厚实的夯土墙将它们围在其中,布局合理,讲究科学,又十分宏大,在当时很先进


●   ●   ●   ●


卢家祖厝



2015年12月8日,部分卢家人与家属在祖厝前,从左到右从后到前:卢允聚、卢益庄、卢允明、卢允仙、卢益林、张珠珍、卢允绥、卢益通、林秀莲、杨梅英、卢隆凑、卢益荣



卢家祖厝/卢家在嵩口被人熟知多半是因为卢公的缘故,虽然修建卢家祖厝已经是卢公之后很多年的事了。如今的卢家祖厝是嵩口卢氏三十一世祖卢日开于清道光年间所建,去年刚被重新修缮,卢氏族人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只翻修瓦片墙壁,建筑格局与木材、框架皆保持原样。随着古镇改造的推进,他们对于卢氏的宗族文化也更加关注,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与先人、与家族的历史有更深的联系


●   ●   ●   ●


陈氏宗祠



2015年12月14日,部分陈家人与家属各自从芦洋、下坂、东坡三村来到陈氏宗祠前,从左到右从后到前:张建华、陈宝聚、朱桂英、陈正就、陈治国、陈步华、陈金柱、陈步钤、陈步林、陈正昌、陈大松、陈清旺、陈步坤、陈长庚、陈昌炽、陈如和、陈宝华、陈珠登、陈治炎


聚居在陈埔境内的陈氏一族大概是嵩口北部最大的族群,陈埔是旧时的称呼,方圆有十来公里,因为太大了,如今的陈埔划分为三个村子,分别是东坡、下坂与芦洋,与古镇上仅大樟溪一水之隔。陈氏虽划分三村,但历代都有统一的族长;在同一个陈氏宗祠,也就是他们的祖厝祭拜先祖;有共同拜佛、观戏的族人信仰场所“东坡首社”;以及每逢家中有婚娶生育的喜事都要一起去供奉的仙妈庙。五房族人轮流管理宗族事宜,由各房的房长来统筹,无论是凝聚族人、保留习俗、记录传说,还是翻修族谱、祖厝等等,百年来从未断过。



成厚庄/位于芦洋村,又叫“鸡母寨”,建于清康熙年间,面积达3300多平米,是陈埔十六世公陈德美所建。传说陈德美家境贫寒,一直到六十岁还没娶亲,原本打算去闇亭寺出家,不想却抽中佳签,回家娶了妻发了家,又经风水先生指点,在芦洋山上盖了成厚庄。据芦洋的陈氏族人所说,成厚庄的位置就像一只孵蛋的母鸡,山下由其后代所建的大大小小的民居都是“鸡仔”



成龙宅/位于芦洋村,又名“赞儒厝”,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年间,是从成厚庄搬下来的五个大厝之一,为陈赞儒所建。据说成厚庄后来人丁兴旺,家中后辈便往山下搬迁盖起房子,建第一座房子的时候,因看见边上水渠里有红鲤,于是给宅子起名“红鲤宅”,此后三四十年间又盖了四座大宅,分别取名“化鲤”、“成龙”、“翔龙”、“升龙”,有越来越好的寓意。赞儒厝是其中最大的一处,现家中还留有先祖当年经营商铺“端昌”的牌匾



霞坂厝/位于下坂村,又被叫做“下坂厝”,建于清乾隆年间,面积有5000多平方米,为当时嵩口四府五县边陲地区颇有声望的富豪陈用坦所建,他曾做小本生意,后靠置办田产发家,最多一年能收到8000担的佃谷,陈氏“书灯租”也是从他始设立。霞坂厝用了27年才建成,其中有24年是花在做雕刻上,梁、柱、脊、檐上都雕工精美,据说是由长乐的工匠师傅历经一家三代人才做完。至今霞坂厝中还留有12扇馏金镂空屏风,是镇宅之宝



西霞居/建于清乾隆年间,为陈用坦兄弟陈用藻所建,据说陈用藻和陈用坦一起做过生意,还下过南洋,后来虽然没有像陈用坦那么有名,但他所买下的田产,在他去世后还供了9代子孙仅收租就生活有余。如今西霞居即将修缮完毕,基本保留了当年的格局与工艺,是东坡村现存最完好的一处老宅



香峰宅/位于东坡村,又名“用金厝”、“永庚厝”,建于清乾隆年间,也是陈用坦的兄弟所建,名叫陈用金,用金的儿子名为永庚,当时是比较有名望的乡绅,所以宅子也一直被叫做永庚厝。永庚厝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格局与霞坂厝、西霞居基本一致,书斋屋面遮水墙上有福船航海的壁画,壁画中绘有伊斯兰宣礼塔式的建筑,据说祖上曾到过阿拉伯



永伍厝/位于东坡村,没有记载建筑时间,为陈永伍所建,陈永伍据说也是商人,曾富甲一方。永伍厝中大厅的两株主柱、出廊柱是用四根同样大小的杉木所造,直径在43厘米以上,是整个陈埔古厝中最大的柱子。永伍厝大厅的廊乾石也是整个陈埔最长的,据说原本是一整条15米多的石头,就在工人要搬到家门口前才断成三截,从此出了名


●   ●   ●   ●


双铭庄



2015年12月6日,部分双铭庄的后人与家属回到老厝,从左到右从后往前:张明犀、张燕华、张明秀、张明治、张明河、张进璋、陈珠英、陈芳、陈宇欣、陈思齐


月洲张氏一直被尊为闽台张氏的发源地,唐末五代梁国公张睦的两个儿子张膺、张赓弃官归隐就来到月洲,从此繁衍生息。中原贵族历来讲究诗礼传家,即便蛰居月洲,这一家训也并没有改变。自宋朝月洲张沃成为永泰第一进士开始,月洲经历宋、元、明、清几代,一共出现了48位进士,族里第七世孙张肩孟开创一门父子六人六进士、五子同朝、祖孙三代十八条官带的科举辉煌,更是一下子让月洲成为中国科举文化史上的传奇。不仅如此,闽台两岸的共同信仰张圣君也是诞生于月洲,曾影响着辛弃疾的大词人张元幹亦是从这里走出。



杨梅庄/建于晚清,为宁远庄后人张洪高和兄弟所建,张洪高是张进璋的祖父,曾是国子监的太学生,但痛恨晚清官场的腐败,并没有在朝为官,而是选择回到故乡月洲,建了杨梅庄,成为宁远庄分支。杨梅庄的正座有两座,原先的一座朝向东边,后因风水问题,又建了一座与祠堂的朝向一致,朝向西边



张圣君祖殿/当地民间信仰张圣君诞生月洲,但只留下“圣君坪”遗址。张氏族人遗憾每年四方慕名而来的张圣君信徒没地方朝拜,于是经不少乡贤奔走集资,在原圣君坪遗址修建了如今的张圣君祖殿,旁边还有钟楼、鼓楼、迎宾楼,形成张圣君文化建筑群,现已对外开放



芦川桥/张元幹字仲宗,号芦川居士,月洲乡人为纪念他,在1993年张元幹诞辰900周年的时候,在村口修建了一座小石桥,就命名为芦川桥



张元幹故居/位于月洲村的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幹故居,名为“半月居”,据说这里曾是张元幹的出生地,现址为张元幹的后世子孙张柏住于明末重建的,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中“弧形墙”等建筑都保留完好,2013年又经重新修缮后对游客开放。故居旁边还有“水月亭”、“寒光阁”、“雪洞”、“紫竹假山”等张元幹当年读书、活动之地的遗址



宁远庄/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建造者张谦是张进璋的先祖,曾被授文林郎,在当地是颇有名望的乡绅。宁远庄有放哨眼、射枪孔,还有通往寨外的地下取水暗道、地下盐仓、粮仓,是民间一个非常完整的住宅与抗匪一体的建筑系统。寨内布局沿袭南方院落“四水归一堂”的结构,厅堂上方为家境殷实人家才盖得起的“四梁扛井”,厅堂里还曾经挂着一块乾隆皇帝御赐的匾“世德作求”,在文革时被毁,正门小厅与正厅间有一重门,上书“安宅在仁”,两旁则是“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的楹联,可见当时建宅者的愿景


本内容选编自120&121期《HOMELAND家园》封面主题“嵩口慢慢走”

图文版权所有,请勿擅用


更多阅读


大多数人往城市跑,他们为什么返乡?


嵩口的日常是怎样的?快去古镇迷路吧!


这次我们访问了362人,呈现活化进行时的古镇,带你去嵩口慢慢走~


嵩口慢慢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