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离岸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分析——自贸区债券系列(一)

史晓姗 中证鹏元评级 2022-12-12


"主要内容


2022年以来自贸区债券发行提速,作为境内主体新的融资渠道,自贸区债券市场仍在发展初期,但从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看,具有发展的必要性。


离岸金融中心(OFC)的发展及类型:根据开放程度,离岸金融中心目前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分别是内外一体型、内外分离型、分离渗透型和避税港型。根据交易币种,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分为本币离岸金融市场和外币离岸金融市场。根据地理位置,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境外离岸金融市场和境内离岸金融市场。例如,香港、新加坡、英国伦敦等是境外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境内的自由贸易实验区为境内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整体看,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选择和发展,一方面,依赖于本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和稳定性,与本国对外开放目标紧密相关。另一方面,OFC是一个独立于境内市场的金融体系。OFC的双重属性,决定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境内外市场影响,同时,即使是分离型离岸市场,两个市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


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金融改革创新,我国陆续建立了自由贸易实验区(简称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简称自贸港)。二者均属于“境内关外”区域,功能有重叠,但内涵并不等同。自贸区的区域范围除了有物理围网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还包括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场、港口等,自贸港比自贸区更加的宽松,开放程度更高,二者可以相互结合。截至2022年5月,全国共有21个自贸区,2个自贸港。


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1)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2021年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2,973亿元,占境离岸人民币债券的84.2%。点心债(即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起步于2007年,但发展缓慢,2018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随着境内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发行出现增长。2022年中美利差扩大,美元债融资优势减少,点心债发行有所回暖。目前,供给主体和投资者高度集中,境内和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尚在发展初期,同时央行对资本外流和汇率调控的需求,使得CNH资金池规模较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离岸市场流动性,导致点心债利率和发行难度易受离岸美元利率、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发展空间。此外,品种相对单一,集中在国债和金融债,以3年以内的中短期品种为主,缺乏长期品种。(2)上海自贸区人民币离岸市场。上海自贸区并非简单复制香港市场,而是在内地金融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独创分账核算管理下的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体系,遵循“境内关外”的监管制度,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双向流动,渗透管理”的资金出入境管理原则。在资本项下的交易,目前对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非居民尚未开放资本项目;允许区内本外币资金有限渗透进入境内市场,但仅限人民币,而且视同跨境业务管理,双向上限额度控制。FT账户探索了本外币合一的账户管理体系和金融风险管理新模式。随着自贸区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完善和落地,资本项目下资金流动便利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结汇收入使用范围扩大,跨境投融资服务将更加完善。


目前中国所拥有的离岸金融市场中,真正自由化的离岸市场很少。香港自贸港,虽然是高度市场化、自由化的国际金融中心,但其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以及中国境内资产的投资仍有较多的限制。主要在于中国境内市场的成熟度有待提高,制度尚待完善,因此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有待时日。自贸区债券的发展存在其必要性,作为离岸金融的一种,可以衔接境内和境外市场,一方面,以更加宽容的姿态拥抱境外投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合境内的,可以在全国推广的可复制的金融创新案例。自贸区债券作为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风险低于权益融资,更适合在自贸区发展初期先行推广。自贸区,一方面拥有许多政策优势,另一方面,和美元债、点心债相比,自贸区人民币债券的风险更低,波动性较小。

"




一、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及类型


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又称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Centre,OFC),早期曾被称为“欧洲美元市场”,最早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伦敦,主要由非居民参与的、经营可自由兑换货币、在货币发行国境内或境外进行资金融通且基本不受法规和税制限制的市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离岸金融已发展形成多重内容和类型,其内涵在丰富、外延在扩展。目前,离岸金融市场主要有四种类型,内外一体型、内外分离型、分离渗透型和避税港型。其中,香港是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的体系,并非一蹴而就、一成不变,会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而进行调整。


根据交易币种,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分为本币离岸金融市场和外币离岸金融市场,发达的本币离岸金融市场是本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根据地理位置,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境外离岸金融市场和境内离岸金融市场。例如,香港、新加坡、英国伦敦等是境外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境内的自由贸易实验区为境内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




整体看,国际OFC类型的选择和发展,一方面,依赖于本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和稳定性,与本国对外开放目标紧密相关。另一方面,OFC是一个独立于境内市场的金融体系。OFC的双重属性,决定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境内外市场影响,同时,即使是分离型离岸市场,两个市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例如,东京OFC的快速发展是在其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和日元国际化初期,但随着日元国际化的失败以及经济泡沫刺破,东京OFC的地位开始衰退。





二、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从“旧三位一体”(跨境贸易与投资的人民币结算+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双边本币互换)到新“三位一体”(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交易+加快开放国内金融市场+鼓励“一带一路”沿线的人民币使用)的转变,策略上也从全力发展离岸金融市场转变为鼓励在岸市场开放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与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相互影响:一方面,在不轻易开放资本账户的背景下,中国可以借助离岸金融市场进行先行先试,从而在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进行人民币国际化实践;另一方面,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会推动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加速中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


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金融改革创新,我国陆续建立了自由贸易实验区(简称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简称自贸港)。通过在自贸区和自贸港,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试点,积累可以广泛应用的推广经验,为实现全国范围的改革创新提供基础。


2013年,国务院下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简称《上海方案》)的通知,上海自贸试验区成为我国首个设立的自贸试验区。2019年8月,我国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截至2022年5月,全国共有21个自贸区,包括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海南、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北京、湖南和安徽。


自贸港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与在岸市场相隔离的特定区域,因而在自由贸易港区内开展的各种金融业务活动就会自然而然具有了离岸金融的性质和特征。其主要的特点也主要体现在商品贸易、资金结算、货币汇兑以及人员等方面的进出自由。目前,我国已有的自贸港有香港、海南。其中, 2020年6月正式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预计在2025年进行封关运作,实行全岛开放,在此之前将逐步实现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加快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等目标。


自贸区和自贸港均属于“境内关外”区域,二者功能有重叠,但内涵并不等同。自贸区的区域范围除了有物理围网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还包括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场、港口等,自贸港比自贸区更加的宽松,开放程度更高,二者可以相互结合。


(二)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目前,人民币境外离岸金融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伦敦、台湾等国际金融中心,总体发展规模与其他成熟的离岸市场相比还比较小,其中,香港是境外离岸人民币的主要市场。2021年有境外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国家和地区共发行人民币债券3,531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2,973亿元,占比84.2%,规模同比增长9.8%。因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对外开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目前采取内外分离型,来控制风险。


1、点心债的发展及现状


点心债(即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起步较早,2007年国开行首次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此后,国务院、央行、发改委、香港金融局等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文件,从发行主体、发行审批、资金管理及资金回流等多方面为点心债的发行提供基础保障与政策支持。2009年后,随着人民币升值趋势的加速以及全球低利率环境,点心债供不应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发行主体覆盖地区、行业持续增加。但2015年“8·11”汇改后,受中美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分化、汇率及境外人民币流动性影响,境内经济政策转向宽松,点心债发行利率优势逐渐消失,发行规模出现显著下滑。中美经济和货币政策的持续分化下,人民币贬值压力持续积累。境内外利差收窄,点心债的吸引力大幅下降,自此陷入了持续低谷。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了《关于使用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票据的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在香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常态机制,开启了在香港发行离岸央行票据之路,助推点心债市场发展。2021年10月,深圳市在香港簿记建档发行5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是内地首次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开启我国地方债的国际化进程,助推人民币国际化。随着债券通“北向通”、“南向通”的开通,点心债市场回暖,2021年发行量回升至2,225.96亿。2022年来,随着中美利差扩大,美元债融资优势减少,点心债发行有所回暖,尤其是8月美国加息预期加强,原本扭转的中美利差再次走向倒挂。截至10月21日,本年点心债发行1,605.92亿元,占上年全年的72%。其中,部分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并掉期换为美元,比直接发行美元债成本更低。



点心债在离岸人民币债券中的占比维持较高比例,2018年为68.9%,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上涨至83.9%和91.3%。和熊猫债相比,点心债更具备推广跨境人民币的意义,通过在海外市场推广以人民币计价形成的金融资产,可以巩固香港的人民币离岸枢纽地位,助力境内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而且面对汇率风险,点心债以离岸人民币计价,相比于其他币种的境外债,可以有效控制外币汇率波动对利润产生的影响。


2、点心债发展特征


第一,点心债以国债和金融债为主。根据Wind口径,截至2022年10月21日,存续点心债346只,债券余额4,349.23亿元。其中,金融债规模占比54.7%,国债占比17.9%,央票占比17.2%,企业债占比9.8%,可转债占比0.4%。企业债发行主体,以地产公司和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为主,即在中国境内有相关业务,对人民币存在资金需求。


第二,点心债以1年以下期限为主。2018年香港央票常态化发行机制启动,推动1年期及以下点心债占比大幅增长,目前在60%左右。非银企业发行的点心债期限则以3年期为主,2021年和2022年发行的规模占比在70%左右。



第三,点心债投资者集中度高,二级市场活跃度较低。目前点心债的投资者主要是香港中资机构,配置需求以到期为主。做市商报价提供双边报价较宽,市场流动性偏低,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不够。对有人民币债券资产配置需求的投资者,其投资决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境内外市场利率差异以及投资难以程度。相对于直接投资境内市场(含北向通)或熊猫债,南向通目前交易流程繁琐、操作风险较高,但随着金融开放力度的加大,南向通交易活跃度近期有明显的提升。


第四,虽然人民币债券对发行人而言没有汇兑风险,但受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市场分割影响,点心债定价、发行难度和收益稳定性短期内受到离岸人民币(CNH)货币市场波动、汇率等因素的影响[1]。一方面,CNH资金池规模小,流动性支持机制缺失,资金面易受到扰动。另一方面,点心债定价受离岸美元资金利率、汇率波动影响。常见的短期货币流动性管理工具有资金拆借、回购和掉期。由于香港很多市场参与者不具有拆借资格,以及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市场融资渠道受限,使得外汇掉期交易成为离岸人民币最重要的融资和市场参与者流动性管理工具,CNH掉期隐含利率[2]成为离岸人民币货币市场利率的主要参考指标。所以,当离岸美元利率上升,或CNH贬值压力上升,都会推升CNH掉期隐含利率,从而推升点心债利率。


同时,人民币处于贬值通道时,市场投资者的认购和持有意愿或下降,尤其是外资机构会将人民币资产转为外币资产,提升发行难度。而当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时,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对于购买并持有人民币债券品种的需求提升,以获得投资和汇兑的双重收益,发行难度降低。2022年受美元加息影响,人民币虽有所贬值,但贬值程度低于其他国家,且人民币债券发行成本较美元债仍存在优势,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有所增长。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点心债虽然发展较早,但供给主体和投资者高度集中,境内和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尚在发展初期,同时央行对资本外流和汇率调控的需求,使得CNH资金池规模较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离岸市场流动性,导致点心债利率和发行难度易受离岸美元利率、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发展空间。此外,品种相对单一,集中在国债和金融债,以3年以内的中短期品种为主,缺乏长期品种。


(三)上海自贸区人民币离岸市场


2013年,中央批准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借鉴IBF等内外分离模式,拉开内地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序幕。虽然都属于人民币离岸市场,但上海自贸区并非简单复制香港市场,而是在内地金融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


1、上海自贸区发展定位及特征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主要在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结算、投融资便利化等方面,而金融创新则集中在金融制度的创新、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建立、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创新、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上海方案》明确提出,要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帐户体系,创立分账核算管理下的自由贸易账户(Free Trade Account ,简称“FT账户”),按照为区内、区外,居民、非居民,境内、境外进行划分隔离,单独管理,遵循“境内关外”的监管制度,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双向流动,渗透管理”的资金出入境管理原则,为自贸区内以及境外人民币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其中,在渗透渠道上,通过贸易和投融资等多种渠道吸引国际资金;对于区内企业和非居民,开放其在经常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在岸账户与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渗透限制;而在资本项下的交易,目前对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非居民尚未开放资本项目;允许区内本外币资金有限渗透进入境内市场,但仅限人民币,而且视同跨境业务管理,双向上限额度控制


FT账户是我国开展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明确了在自贸试验区内率先发展离岸金融中心业务的战略定位。2018年9月,自由贸易账户复制推广至海南自贸区,2019年11月,进一步复制推广至天津、广东自贸区。至2021年末,上海63家各类金融机构共为3.8万家境外及区内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超13万个,年末余额折合人民币超4,0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14%。


FT账户以人民币为主账户、其他外币为子账户,本外币规则统一的账户体系本质上为在岸账户,但具有离岸账户的特征。以下企业或个人可以申请自贸区自由账户:① 区内主体包括区内机构、区内个人以及区内境外个人。区内机构是指在试验区内依法成立的企业(包括法人和非法人)或境外机构驻试验区内机构。区内个人是指:在试验区内工作,并由其区内工作单位向中国税务机关代扣代缴一年以上所得税的中国公民。区内境外个人是指持有境外身份证件、在试验区内工作一年以上、持有中国境内就业许可证的境外(含港、澳、台地区)自然人。② 境外机构是指: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注册成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区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和境外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合称为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区内个人自由贸易账户和区内境外个人自由账户合称为个人自由贸易账户。根据申请人不同,FT账户共分为五类,包括:FTE(区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N(境外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U[3](同业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I(区内个人自由贸易账户)和FTF(区内境外个人自由贸易账户)。区内企业和海外企业可以分别通过FTE和FTN账户,实现本外币资金的统筹管理,进一步降低资金管理成本。



FT账户探索了本外币合一的账户管理体系和金融风险管理新模式。第一,FT账户打破了本外币账户割裂的局面,居民和非居民均可开立。是当前的离岸账户(限外币,非居民)、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NRA账户,人民币与外币分设,限非居民)或境内普通账户(人民币与外币分设,只对居民)所无法实现的。FT账户内资金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兑换,实现了基本可兑换。开立FT账户的境内外主体接受统一规则的账户服务。第二,金融机构按照“标识分设、分账核算、独立出表、专项报告、自求平衡”的要求开展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在记账环节将FT账户与其他账户区分开来。因向FT账户提供兑换服务而产生的本外币头寸应在区内或境外进行平盘。



2、上海自贸区相关政策


上海自贸区自成立来,不断推动金融改革,对接境内外市场,已具有离岸金融中心的特点。一方面,在境内制度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推进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的“引进来”及“走出去”,深耕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基础的同时拓宽服务空间,深耕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基础的同时拓宽服务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人民币债券资产、权益资产,在自贸试验区内试点境外投资、项目贷款和人民币境外基金,提供更多人民币资产,拓宽资金的使用范围并减少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限制。同时,争取吸引境外人民币回流为自贸区的境内外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充分利用人民币“输出”和“回流”两个机制,建立有效的离岸金融服务体系。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尤其是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下,上海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心功能将日益突出,而上海自贸区应成为两大中心的核心链接并发挥重要作用。



自贸区人民币流动管理与人民币汇率紧密相关:当人民币贬值预期上升,区内人民币资产将转变为境内离岸外币资产,此时,管理重点在资金流出,同时放宽境外资金进入区内的条件。


3、上海自贸区人民币资本项目下流


自贸区作为试验田,可率先享受内外部政策倾斜,很多金融创新领域的业务首先诞生在自贸区,很多资本项目制度创新也在自贸区先行先试。具体包括:境外发债资金回流、自贸分账核算跨境融资挂钩资本或净资产一定比例内自主筹资(即2016年推广至全国的全口径跨境融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下放银行办理、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区内企业外债资金按照意愿结汇的方式办理结汇等。上述措施,有助于帮助离岸资金上岸,支持境内设立资金运营中心。


(1)资本流入: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


2015年12月,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发布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4](简称《细则》),这是上海自贸区“金改40条”印发后的第一个实施细则。根据《细则》,允许区内企业(包括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不含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境内企业外债资金、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调回资金等资本项目收入可以意愿结汇,防止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划入对应开立的人民币专用存款账户,经银行审核交易的合规性、真实性后直接支付。目前境内机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意愿结汇比例暂定为100%。同时,《细则》明确境内机构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及其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可用于自身经营范围内的经常项下支出,以及法律法规允许的资本项下支出。


2016年6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关于改革和规范资本项目结汇管理政策的通知》(汇发〔2016〕16号)中规定,明确资本项目外汇收入负面清单: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企业经营范围之外或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支出;除另有明确规定外,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证券投资或除银行保本型产品之外的其他投资理财;不得用于向非关联企业发放贷款,经营范围明确许可的情形除外;不得用于建设、购买非自用房地产(房地产企业除外)。即明确资本项目收入可以用于向关联企业发放贷款或偿还关联企业贷款。


2021年1月,央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 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删除“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除银行保本型产品之外的其他投资理财”


2022年1月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推出了包括扩大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范围等9项资本项目改革措施和4项经常项目便利化措施,旨在支持上海临港新片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其中,扩大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范围,明确非金融企业(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除外)资本项目收入(包括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外债资金及境外上市筹集资金等)可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真实自用。在现行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取消“不得用于向非关联企业发放委贷”的限制,以及配套取消结汇待支付账户管理要求。



(2)资本流出:自贸区跨境投融资


2019年设立的临港新区,在建设上给予了更大的改革自主权,赋予新片区管理机构市级和区级经济管理权限。根据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出台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金融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一是,明确支持新片区内企业参照国际通行规则依法合规开展跨境金融活动,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为新片区内企业和非居民提供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和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等跨境金融服务。


二是,新片区内企业从境外募集的资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从境外募集的资金及其提供跨境服务取得的收入,可自主用于新片区内及境外的经营投资活动,即“外资/债外用”。相较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革和规范资本项目结汇管理政策的通知》(汇发[2016]16号)的区外现行政策,临港新片区政策在外债资金用途规定上更加突出自主化、便利化原则。


三是,进一步简化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推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将便利银行和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整体看,经过几年持续的改革探索,我国基本建立了以“统一管理、自主举债、意愿结汇、负面清单”为主要特点的全口径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便利了境内机构跨境融资并切实降低了其融资成本。自贸区立足于境内制度改革和创新,先行试点改革措施,拥有更多的政策优惠。自贸区作为连接境内和境外的中间市场,逐步放开资本项目,探索可复制的发展方案。目前,自贸区内企业融入的境外资金或取得的收入能用于离岸市场(含区内),若需要回流境内区外,则需要兑换为人民币资产(若为外币资产),可以根据汇率情况自主选择时间进行办理,且回流资金需遵守跨境管理,使用用途遵循相关负面清单管理


目前中国所拥有的离岸金融市场中,真正自由化的离岸市场很少。香港自贸港,虽然是高度市场化、自由化的国际金融中心,但其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以及中国境内资产的投资仍有较多的限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境内市场的成熟度有待提高,制度尚待完善,因此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有待时日。自贸区债券的发展存在其必要性,作为离岸金融的一种,可以衔接境内和境外市场,一方面,以更加宽容的姿态拥抱境外投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合境内的,可以在全国推广的可复制的金融创新案例。自贸区债券作为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风险低于权益融资,更适合在自贸区发展初期先行推广。自贸区债券,一方面拥有许多政策优势,另一方面,和美元债、点心债相比,自贸区人民币债券的风险更低,波动性较小。


[1]资料来源:浙商银行《近期点心债市场与境内市场背离的原因20220623》。

[2]根据利率平价基本原理:CNH隐含货币市场利率=USD基准利率+USDCNH外汇掉期隐含利差。

[3]FTU适用对象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和境外金融机构。

[4]2015年,企业外债资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在上海、广东、福建自贸区试行。2016年6月15日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革和规范资本项目结汇管理政策的通知》(汇发〔2016〕16号)明确,将境内机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统一为意愿结汇制,并暂定结汇比例为100%。


作者 I 史晓姗

部门 I 中证鹏元 研究发展部关注公众号向后台留言可获得更多报告转载请标明出处

欢迎关注#中证鹏元评级#视频号

  

   贵安新区区域分析——经济发展与债务负担的矛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022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2022-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业信用展望

   2022-2023年中国证券行业信用展望

   ●区域研究 | 广东省及广东城投面面观

  河北省及河北省城投面面观

  部分区域官宣城投退出政府融资平台有何影响?

  “财政126号文”严防财政空转,做实城投拿地资金

  区域研究 | 地产行情骤降后的江苏城投房地产业务隐忧

    收购存量商品房拉动成交数据提升,政府“去库存”在行动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中证鹏元评级)为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鹏元)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中证鹏元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发布的原创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通过合理分析得出结论,结论不受其它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报告中观点仅是相关研究人员根据相关公开资料作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