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之新:朝向丰富,朝向卓越——教室之新:形成班级特有的文化

吴松超 守望新教育 2019-09-01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区域新教育叙事]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新教育的种子之歌》)(《教育之新:基于未来更新生活》)

课程之新:朝向丰富,朝向卓越

来源|河南教育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吴松超  


        课程的卓越决定生命的卓越


        “美好的事物”汇聚起来,滋养孩子们“文化成长”


        学习艺术,更是为了用审美、创造的眼光发现世界,改变生活

 

 “河洛大鼓”社团在练习


        在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中,“研发卓越课程”既是一个重要的行动项目,又代表一种价值追求、一种“生命朝向”。卓越课程反映“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神圣使命,又是落实这一理念、实施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


        开展新教育实验4年多,洛阳高新区各个学校的课程变得丰富、绚烂,朝向卓越,而师生的生命状态也在课程的创生中改变、激活,变得诗意与雅致、蓬勃而灵动。(《新教育,让我看到了素质教育的美好模样——洛阳高新区新教育追梦人之星语心愿(第一期)》)

 

        “新教育为洛阳高新区的教育提供了非常接地气的发展路径,全区学校都在实验、创生,发现美好,汇聚美好,朝向美好,成为美好。”洛阳高新区文教体局局长孙健通对记者谈起学校、老师及学生的变化,语速平稳却难掩激动和自豪,“现在学校可再不是旧模样了,每次去学校,光看老师、学生的表情,我都很欣喜、很感动。不光是规模大点的学校在变化,小规模的、偏远的学校也在变化,再小的学校也发光、出彩……”


生命的黎明,诗意的吟唱——什么是新教育晨诵?如何开展新教育晨诵?


        晨诵,午读,暮省,

        学校变成读书天堂


        阅读很重要!这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他关于读书留下许多经典的观点。比如,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然而,直到今天,在不少地方,师生读书仍需要“倡导”“呼吁”,并不能像“呼吸”“吃饭”那样自然。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先生也提出,目前城乡教育差距主要在教师与阅读。

 

        洛阳高新区众多学校的前身就是农村学校,老师学生多年的习惯也是固守课本、教参、练习册,课外读物少得可怜。加入新教育实验后,已经比较成熟的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以及“毛虫与蝴蝶”阶梯阅读,在全区学校很快铺开,学生、老师的教育生活方式渐渐改变。



        近日记者走访了洛阳高新区孙旗屯小学、三山小学、实验小学、青城路小学、第二实验学校、第一初中等6所学校,发现学校建筑有新有旧,条件、环境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在想方设法为师生提供便利舒适的读书环境,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每间教室都有书柜,里面装满各种渠道来的孩子们喜欢的图书;教学楼的走廊、楼梯间等处,大都被精心装点和设计成温馨的读书角,孩子们也可以随时拿到书坐下来读。


        每天,孩子们以晨诵经典诗歌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在新教育实验团队提供统一的晨诵课本之前,实验小学组织教师精心为各个年级编写了《每日一诵》。通过午读、暮省,各种优秀的童书、绘本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并以读书笔记、读写绘等形式与自己的生活建立了联系,“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孙旗屯小学原是个村小,现在“升级”为城中村小学,学生以外来务工子弟居多,但语文教师胡雪利认为自己的学生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学习成绩,不比城区的孩子差。“去年,我们的语文质量监测成绩可是全区第一,怎么做到的?就是读的书多了!”


        在经典、好书面前,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是平等的,不仅如此,老师也是平等的。在孩子们开始亲近图书、养成阅读习惯的同时,高新区的老师们也改变了“一年读不了一本书”“凭经验和感觉教书”的状态。(《新教育|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各个学校都向教师赠书,开展教师共读,《新教育》《致教师》《我的阅读观》《我的教育理想》《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教师的建议》《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等,让老师们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老师、家长也与孩子一起共读童书,建立了与孩子相同的语言系统,融洽了关系,沟通更为顺畅、欢愉。


        实验小学的李利娜老师为了激励学生阅读,先是要求通过微信发朋友圈“打卡”,后来转为“书面打卡”,孩子们养成了读书交流的好习惯;第二实验学校校长武艳艳建立了教师读书交流群,天天“打卡”分享读书收获,老师们迅速成长,去年才入职的陈宜敏老师通过与孩子们共读,找到了自己努力成长的方向……


        各个学校的读书活动丰富多彩,如读书名言书法大赛,读写绘、读书感悟展览评比,读书海报、书签制作评比,读书漂流活动,讲故事、朗诵比赛,经典诵读节目的展演,校园童话剧的演出,等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给了孩子们展示的舞台,“创造成功体验”,留下难忘的童年记忆。

        在爱书的人的想象里,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儿童阅读课程持续深入,不断创新,洛阳高新区的学校把校园变成读书的天堂,只为让学校成为真正的学校,师生都做爱书人。

 

 画牡丹


        牡丹课、桂花课、河洛大鼓……

        教孩子熟识“文化洛阳”,

        找回“家”“国”支点


        面向未来,是教育的一项实用价值,学生要习得在未来能够得以“有尊严地幸福生活”的素养或能力。正如潘光旦先生在《忘本的教育》一文开头所说:“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在教人得到位育,位的注解是‘安其所’,育的注解是‘遂其生’,安所遂生,是一切生命之大欲。”


        从“根”上说,教育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而这就首先需要一个“坐标定位”,“家”“国”及其“情怀”的教育所以变得重要。


        新课程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地方课程中关于家乡的内容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为学生“认识自己”展开环境与文化的认知铺垫。


        洛阳是古都,历史文化资源深厚,高新区文教体局在新教育实验“研发卓越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全力支持各个学校用好洛阳及当地人文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课程顺理成章成为洛阳高新区地方课程中的名片。总体上,牡丹课程包括识牡丹、诵牡丹、写牡丹、画牡丹、塑牡丹、唱牡丹、舞牡丹、种牡丹等多个方面,但各个学校实施起来自有创意。


        采访中,记者在三山小学观摩到了“河洛大鼓”表演和合唱团表演,其中“河洛大鼓”表演中就融入了“唱牡丹”。三山小学副校长陈淑鹏介绍说,“河洛大鼓”也是地方课程,学校借助高水平音乐师资做出了名气,曾连续两次参加河南省河洛大鼓争霸赛,获得好成绩,因此成为“河洛大鼓传承培训基地”。


        在实验小学,史静霞校长向记者展示了印刷精美、内容丰富的校本教材《话说牡丹》:“我们是边开牡丹课程边修订,经过三年时间才最终完善。我们的学生人人会背牡丹诗,人人会画牡丹画,人人会唱牡丹歌。”



        在三山小学简陋但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国画教室、美工教室,国画老师张萌、美术老师杨晓英正静静地分别指导着学生练习画扇面和制作衍纸画。虽然艺术形式不同,但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审美”与“文化”的教育。张萌老师郑重地告诉记者:“孟津有农民的牡丹画,但我教学生不光是画牡丹,还有艺术的眼光、对国画的欣赏鉴别能力。之所以要开这个课,主要是孩子们特别喜欢,农村孩子系统学习国画的机会比较少,既然他们喜欢,我就认真教。”

 

        陈淑鹏告诉记者,这些教室是车棚改建的,张萌老师、杨晓英老师自己动手装修布置,去年还没有装空调,夏天就是蒸笼,但就是这样的条件,老师们兢兢业业,除了兴趣,就是责任感在支撑。


        青城路小学的杨艳蕾老师教语文课,担任四(1)班的班主任,同时教两个班的科学课,工作量已经足够大了,但她从自己班开始教学生制作衍纸画、做牡丹,后来又带学校的手工制作社团。


        课程开发和实施除了挖掘教师兴趣和特长,还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如实验小学的国画社团就由有特长的学生家长张老师执教。面塑、洛阳宫灯、风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借助民间艺术家的力量进入学校,做成了“非遗”课程。


        孙旗屯小学有很多桂花树,他们就开发出了桂花课,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各科教师各显神通;第一初中位于武周时期的“西苑”遗址,树木繁茂,校园东南角还有一棵千年唐槐,辛店小学校园里有一棵百年古椿,他们就做起“树课程”,把树与“树人”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课程,“美好的事物”汇聚起来,滋养洛阳高新区的孩子们“文化成长”。未来,无论他们走到哪里,走得多远,他们都因为熟知自己生长的土地,可以自信自豪地讲“我是洛阳人”。(《研发卓越课程,创造卓越人生——班本课程的价值、定位与开发》)

 

 拳击社团也吸引女生


        七彩社团课程、新艺术课程,

        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完整成长


        幸福、完整——新教育人对理想教育的一种界定。对于如何理解“完整”,许多人有自己的理解,有一种共识是,艺术无论对于人自身还是人生的“完整”,意义重大。新教育实验尤其推崇艺术在教育当中的分量。


        洛阳高新区提出“五个一”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写一手好字、有一些文雅气质、有一身好习惯、有一项兴趣爱好、掌握一项健身技能,主要依靠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社团课程建设来实施实现。

    

        记者了解到,各个学校的学生兴趣社团建设都根据学校的条件、资源做得相当扎实,突出体现了新教育实验以“特色课程”为必要补充的课程建设要求。


        如三山小学除了河洛大鼓、合唱、国画,还开设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跆拳道、花样跳绳、民族舞、拉丁舞、古筝、琵琶、葫芦丝、竖笛等社团;实验小学成立了合唱社、管乐社、戏曲社、二胡社、民族舞社、书法社、古筝社、网球社、足球社、创客社等37个社团。



        重视体育是第一初中的传统,在抓好篮球、足球、武术、健美操之外,去年引入了拳击运动,给精力充沛的孩子更多的选择。体育老师杨治春说,学校有1/3的学生加入了各种体育社团,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很多孩子性情也变了,原先害羞、胆怯的,现在与老师交流自然大方,那些原先爱打架的,通过学习拳击,反而变得冷静、懂礼了。”


        新教育人认为,请装潢公司把学校装扮得赏心悦目,如张贴满名人像和名言警句,与课程无关,把一堵白墙交给孩子,这就是一个课程的起点。同时,他们认为,学校的课程建设不全是“做加法”,有时更要“做减法”,所以“综合性”的特点在课程建设中特别突出。他们把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有艺术元素的课程称作“新艺术课程”。


        记者走访的6所学校无一不是师生用自己的“读写绘”、社团课作品装扮校园,在让校园美起来的同时,凸现自己的文化追求。


        孙旗屯小学的胡雪利老师、郭文豪老师的班上都有学生因为演童话剧而“像换了个人”的经典案例,学生父母开始换一种眼光和态度看待学校与老师。

    

        实验小学教美术和书法课的黄梦迪老师看到很多学生洗毛笔时是用水猛冲,就分享自己对毛笔的“感觉”,孩子们领悟了更多的书之“法”。


        作为第一初中的音乐教师,李璐瑶把学生人人会吹口琴、弹奏吉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她还精挑细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曲,安排在恰当的时段在校园播放。“除了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我还想用音乐抚慰学生心灵。”


        赵海霞是去年才到第一初中的首位美术专业教师,她发现学校操场墙壁还都是大白墙,就找到校长于少辉,主动请缨领着美术社团的学生一起作画、装点。这正中于少辉下怀。


        艺术,不仅仅是美术、音乐、书法等技能,更是一种教育所要重视的精神、情怀——教师生用审美、创造的眼光发现世界,改变生活。(《艺术教育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



        三山小学的安然老师告诉记者:“以前真的没有考虑过学生学习快乐不快乐的问题,现在我们有了关注生命质量的意识。现实与想法总会有偏差,但困难再多,也提醒自己不要那么功利,要脚踏实地。”


        于少辉说:“我们做新教育不为‘彰显特色’,不为‘打造品牌’,不为‘提升形象’,不为‘扩大影响’,想的是每天面对的孩子的未来。”


        武艳艳则说:“不为明天的幸福就牺牲今天的幸福,要完整,就成就更好的自己,把个人追求与孩子们的幸福成长编织在一起。”


        一群新教育人用朝向卓越的课程和课程策略悄悄改变了一个区域的教育生态。记者的判断依据很简单:校园文化气息浓郁,学生温文尔雅、笑容灿烂,眼光充满自信;而老师、校长个个纯粹,充满力量与热情!


    (文章转自河南《教育时报》,向作者编辑致谢!)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新教育的种子之歌》)


教室之新:形成班级特有的文化 

来源|河南教育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 罗子超  


        在缔造完美教室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班级特有的文化、培养师生共同的价值观是首要的问题。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新教育实验|缔造完美教室——新教育完美教室的价值意义、文化构建、道德图谱、课程建设、生命叙事.....》)


        只有营造互动、沟通、协调、一致的家校和谐氛围,才能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诸方面健康发展。

 

 缔造完美教室,共写师生故事


        教室是什么?对于每一个老师来说,答案都是不相同的,但对于洛阳高新区的老师们来说,他们应该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教室就应该是完美、幸福的,这里有快乐、有故事、有成长,也有师生的共同愿景……2014年以来,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洛阳高新区的老师们在缔造完美教室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日,记者在洛阳高新区部分学校的采访时,走进了教室、走进了教室里的故事,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这里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打造班级的文化特质,

        形成师生共有的价值观


        “我们的目标是努力让‘小荷花们’都成长为聪明而睿智,勤奋上进不知苦,为人行事落落大方,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擅长运动、喜爱文学的人。”记者在洛阳高新区实验小学采访时,史玲杰老师向记者回忆了自己在建设班级时所设定的目标。她把自己的班级命名为小荷之家,孩子们也就成了她口中的“小荷花”。“荷”寓意为和谐美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同时也寓意着“负荷”,鼓励学生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有为少年。


        在缔造完美教室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班级特有的文化,培养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就成了首要的问题。史玲杰在小荷之家创建之初,就围绕“荷”确定了班级的发展愿景。她和学生一起制订了班级的班名、班徽、班旗,以及自己班级的吉祥物——荷花仙子,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带有鲜明文化符号的班本课程,让孩子们身上都打上荷文化的烙印。


        像史玲杰这样做的教师不光是出现在高新区实验小学,而是遍布在洛阳高新区各个学校。位于高新区城乡接合部的孙旗屯小学,胡雪利老师在打造完美教室的路上也实践了多年。“孩子们都喜欢星星,也向往像星星那样在天空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所以我们把班级取名为满天星。”胡雪利说。满天星承载着班级共有的文化认同,是班级精神的具体体现。孩子们围绕满天星设计了班级的班徽、创编了体现班级价值观和孩子精神气质的班歌。班级的墙面文化也被学生嵌入了各种有关星星的元素,比如我最闪亮、星愿树、星光闪闪等。


        有了班级一致的文化认同和精神主旨,再开展班级的各项活动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文化发展目标。在高新区青城路小学,六(1)班班主任张香粉老师的梅花班就蕴藏着浓厚的梅花文化。在建设完美教室的路上,张香粉领着孩子们画梅花,收集有关梅花的诗句,摘抄有关梅花的文章,看有关梅花的视频,等等。她说,班级确立了以梅花为主线的班级文化建设思路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特色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领悟了梅花的精神,形成了集体的价值认同。



        在这些老师的努力下,围绕班级的文化主旨,各项班级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各项班级课程也不断地开发了出来。胡雪利老师说,班级在后期开设了一系列的班级系列主题活动,比如诗王争霸、童话剧展演等。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争当班级里最亮的那颗“星”。张香粉说,借助梅花班的创建经验,以后将会更多地挖掘兰、竹、菊三种植物优秀的文化元素,把孩子培养成有品格的人,让孩子在爱、自由、规则、平等的环境中绽放自己。


        近年来,在洛阳高新区的各个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不断走向深入。满天星班、蜗牛之家、小蜜蜂班、七色花班等一间间个性鲜明、装扮别致的教室在孙旗屯小学不断丰盈长大。

 

        在班级文化和课程的结合下,高新区青城路小学着力打造有特色的班级,启航班、阳光班、飞鱼班、蜜蜂班、太阳花班……每个班级的师生都起了属于自己的班名、设计制作了班徽、编写了班级诗歌等。


        在洛阳高新区实验小学,在特色班级创建中,各位老师根据班级特点和自身优势开发特色班级课程:四(1)班何静老师开发了课前三分钟课程,六(1)班崔进老师开发了生日诵诗课程,四(3)班曹佳欢老师开发了中秋课程等。

 

 小荷之家的小荷书桌和莲蓬座椅


    读出班级的生活,

    让学生养成一生受用的好习惯


        班级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是师生成长的广阔舞台。如何培养学生一生受用的好习惯,值得每一位班主任去思考。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主线的阅读活动,对打造书香班级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这里的老师、孩子甚至家长身上都有一种书卷气。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老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一二年级可以把共读感受绘成图画,三至六年级的孩子根据亲子共读书目写出暮省日记……”洛阳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校长武艳艳说。书香永远是学校的底色,在校园和班级里,随处可见的图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二(2)班的班级文化墙上,挂满了一幅幅学生读书的照片,记满了一个个学生的阅读故事。从学生绘制的形式多样的绘本中,记者可以感受到学生对阅读的喜爱。

 

        “我们班的图书角都是学生布置的,这里是学生课间最喜欢去的地方,另外我们的书还会定期更新。”高新区青城路小学五(2)班班主任李世超说。学校为每个教室安装了一个大书柜,书柜里有学校配备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也有孩子们自己带来的课外书籍。班级内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已经是常态。


        记者了解到,青城路小学要求每个班以板报为阵地,大力宣传阅读方法、经典书目、阅读的重要性,让阅读的幸福、乐趣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田。在该校的走廊里、楼梯间随处可见图书角,每到课余时间,孩子就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看书。


        “我们学校保证每个班级图书角的数量,保证同学们有书读,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同时,成立年级书吧、各个楼层也有书吧,在教学楼里目之所及都是书。”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长史静霞说。除了随处可见的图书角,学校还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切入点开展学生读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每一间教室都建成图书馆》)



        除了阅读,生活中的一切好习惯,都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如今,每月一事活动在高新区的各个学校都在扎扎实实地开展着。


        高新区第一初中位于高新区与宜阳县的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学校。校长于少辉告诉记者,学校每个月都会举行一次主题活动,比如1月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2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家长来到学校反映,平时自己溺爱的孩子如今回到家变得懂事多了。


        学校举办具体活动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依靠班级来开展。该校八(6)班班主任张小改说,自己注重培养学生爱运动和爱劳动的习惯。每天会和学生约定一起跑操,鼓励学生多运动、多锻炼,同时也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志愿劳动,她还制订了一套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新区实验小学要求学生每月重点去做一件事情:1月让学生学会吃饭,孩子们在家把吃饭的图片传至群里,全班进行评比,看看谁是光盘小明星,无形中孩子们养成了节俭的习惯;2月号召学生学会走路,把自己看到的文明过马路以及不好的现象用笔记录下来,如果爸爸妈妈在身边还可以用镜头记录,在班会上和全班同学分享……


        高新区三山小学每月一事注重实践性:2月带领孩子们寻找记忆中的传统节日,找年味、写对联、对对子、猜灯谜;3月“我们为三山添一抹绿色”,做公益环保小卫士;4月学校教孩子们学雷锋,“帮助睦邻成为志愿者”……


        在洛阳高新区大大小小的学校里,每月一事活动都在根据本校的实际系统化地开展着,并在不断地创新。



        让家校形成和谐关系,

        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


        建设一间朝向幸福的教室,离不开家长的身影,只有营造互动、沟通、协调、一致的家校和谐氛围,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才能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诸方面健康发展。


        史玲杰对于家校合作共同建设完美教室有着自己的见解。她在建设小荷之家时,班级里的各项文化建设都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并且积极参与其中。比如班级的图书角的小荷书桌和莲蓬座椅,是由家长们、老师们还有孩子们集思广益,共同出谋划策,亲手用旧的电缆卷制作的,小书柜也是在家长的配合下进行制作的。(《教育始于家庭》)


        在小荷之家里,她让这三个共同体的精神世界实现了共鸣,使其长期、稳定、和谐地并存于这个空间,使一间教室里的人和事朝向了完美。



        像史玲杰这样用家校合作共育来推动班级各项活动开展的老师在洛阳高新区的学校中还有很多。


        “我们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很多家长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家校共育也没有很深的理解,但是当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以后,他们的观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孙旗屯小学的教师胡雪利说。她在班级建设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使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童话剧展演活动是她们班重点开展的活动之一。童话剧由学生自编自演,自己选角色、做道具。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她除了进行指导,还让家长参与其中,帮孩子做道具、排演节目……胡雪利说,家长的参与增进了亲子关系,也使他们对家校共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如今,很多家长都是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甚至还有些有家长要求到班里为孩子们讲解一些手工知识。(《新教育的期末庆典做什么?怎样做?什么是新教育的生命叙事课程?》)


        采访中,高新区实验小学五(2)班学生李京熹的家长说,自己在参与学校的活动中也不断获得成长,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自己感到很骄傲。今后她还会和老师一起陪伴、指导孩子。


        记者在采访中,时时被师生阳光、向上的精神面貌所触动,在一间间教室里,充满着温暖、诗意,充满着师生对美好、幸福教育生活的向往。


    (文章转自河南《教育时报》,向作者编辑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区域新教育叙事]


浙江姜堰:在新教育的天地里舞动梦想

江苏如东:新教育意味着什么?——新教育,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四川北川:新教育,新生命,新北川——来自北川新教育实验区的报告

河南洛阳:新教育,让我看到了素质教育的美好模样——洛阳高新区新教育追梦人之星语心愿(第一期)

江苏新沂:办有温度、有灵魂、有激情的教育——新沂新教育的“桃花源”

山东诸城:追寻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

湖北随县:生命守望,乡村新教育朴素绽放

沈阳皇姑:相约新教育,做有品质的教育

江苏海门:区域新教育的传奇

徐州贾汪:向着“新教育”的明亮那方漫溯

山东诸城: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底”

成都武侯:新教育,真教育

河北桥西:十年,与新教育共成长

四川金堂:为了生命的丰盈

山西绛县:黄土地上的新教育

陕西汉滨:怀里揣着一个梦——汉滨区培新小学新教育实验纪实

新疆奎屯:融合创新借力发展

安徽霍邱:新教育成长的沃土

甘肃庆阳:做真教育,真做教育

山东日照:新教育之花在日照绚丽绽放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