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R+影视:回归“增强现实”,更广阔的想象力在AR观影之外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3-10-23


近期,随着AR眼镜新品密集发布,推动AR设备迈向消费级市场,影视板块作为内容生态的重要构成部分,与AR之间的联系逐渐密切。

在硬件及技术的加持下,以Rokid、Nreal、雷鸟等为代表的消费级AR眼镜厂商正纷纷将AR观影作为自身产品主要卖点之一营销。近期,华为也在刚刚举办的冬季新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首款智能观影眼镜HUAWEI Vision Glass。

一方面,厂商们加速与包括爱奇艺、抖快等在内的影视应用方达成合作,推出大屏观影、AR空间观影等方式,以此丰富自身内容生态;另一方面,包括蔚来、理想等在内的车企,也与Rokid、Nreal等携手,共同探索车载场景下的AR观影体验。

影视行业在与AR结合,近年来已有的探索包括AR与影视营销结合,以及AR参与影视节目制作等。而随着AR技术的进步,已有头部娱乐公司开始探索影视与AR的新内容形态,迪士尼就在推出首部AR互动短片《Remembering》后。

在这个过程中,AR对于影视内容能够带来哪些增量,以及影视又是否能够成为AR走向消费级的重要入口,成为核心问题。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来说,回归“增强现实”,强调虚实交互,以自身技术特质为整个影视行业带来贯穿整个产业链的新可能性,将是二者结合的价值所在。


  

观影成为AR眼镜营销重点,
AR+影视有哪些想象空间?

自今年以来,AR市场频频迎来新品发售。

仅从被称作“AR四小龙”的雷鸟创新、Rokid、Nreal和影目来看,雷鸟先后于1月、4月、10月推出三款产品;Rokid旗下智能眼镜目前已包括三个系列,并于10月推出智能终端Rokid Station;Nreal在今年8月召开的发布会上连推三款硬件产品;10月,影目科技发布INMO第二代AR眼镜INMO Air2。

除此之外,从OPPO旗下 AR智能眼镜OPPO Air glass、小米的智能眼镜探索版、李未可旗下AR眼镜Meta Lens,到罗永浩正式宣布旗下AR创业公司细红线科技完成5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等,均显示出消费级AR市场正处于多方参与、加速发展期。

近期,华为首款智能观影眼镜HUAWEI Vision Glass也正式上线。从华为此次对于智能观影眼镜的介绍来看,其所主打的优势主要在于兼容性。可通过Type-C接口与与支持DP协议的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设备连接;通过无线连接实时投屏,与iOS和Android设备,以及第三方品牌的视频盒连接;也可以支持问界及多款HiCar车型。


在硬件设备不断更新的同时,外界更为关注的是,内容与应用生态的搭建。在上述形态众多的AR眼镜当中,大多厂商将3D大屏观影、随身影院等作为主要宣推手段。

目前,Nreal Air支持两个功能模式,一是通过用户的电脑、手机等硬件设备进行投屏显示;二是连接手机后,配合官方APP可以进入的AR空间。通过空中投屏功能,用户可以将屏幕画面放大至130英寸。

而在AR空间中,Nreal Air内有爱奇艺AR、快手AR、移动云AR 等。爱奇艺率先与Nreal合作发布首款定制版AR应用。而从Nreal的投融资版图来看,爱奇艺与快手均在其中。


在向美、日、英、韩等海外市场拓展时,Nreal也将巨幕观影作为重点。例如,在正式进入英国市场之前,Nreal曾与英国电信集团旗下规模最大的5G移动网络EE公司,共同打造基于5G网络的演唱会跨城AR直播,以此宣传Nreal的AR观影效果。

Rokid曾向外界表示,目前复杂、不成熟的功能没必要向外界展示,经过精简后,AR眼镜就是高性价比的大屏,能给观影、游戏、办公等各种场景带来更好体验的便携大屏。

从体验端来看,Rokid基本集齐了当前主流的影视应用。今年10月,Rokid推出智能终端Rokid Station,通过与旗下AR眼镜的连接,用户“相当于随身携带了一个巨幕影院、一个游戏手柄”。Rokid Station预装爱优腾芒四家应用,并引入了B站、抖音大屏版、葫芦视频、南瓜视频、CCTV新视听等。

雷鸟Air 1S可通过官方手机APP雷鸟XR眼镜使用。从显示页面可以看到,通过影视板块,用户可以进入到爱奇艺、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网页。今年8月,雷鸟与爱奇艺达成合作,用户可以通过雷鸟创新XR平台观看爱奇艺内容。

同期,雷鸟宣布与理想达成合作。雷鸟Air上线理想官方商城,并支持与理想L9的一线直连。据悉,理想该款车型配备了7.3.4全景声音响系统、4D震动座椅等,以此实现更好的后排观影娱乐体验。在内容层面上,已支持爱奇艺、B站、咪咕等视频应用。

这一合作也体现了AR基于观影层面,为车载娱乐场景带来的全新体验。除理想之外,同为新能源车的蔚来则与Nreal达成了合作。今年9月,蔚来官方发布NIO Air AR Glasses。该产品与蔚来7.1.4沉浸声音响系统联动,支持蔚来Air智能指环、手机App、NOMI语音进行多维度交互。内容主要覆盖爱奇艺。


在AR厂商纷纷尝试打造“巨幕观影”“头戴影院”等概念之外,也有影院尝试通过AR改造影院。此前,欧洲最大电影院集团ODEON曾尝试推出AR智能影院。据悉,该智能影院能够在移动设备及AR头显硬件平台运行,通过AR技术与现场表演的结合,为观众提供更为新奇的观看体验。

可以看到,观影正成为AR率先落地的主要场景。对于目前普及率及大众认知率均有所提升的AR厂商来说,这是相对门槛较低,且较为有效的突破口。

但随之迎来的问题是,除了观影之外,AR还能够为影视本身带来哪些想象空间?影视又是否能够成为AR走向消费级的重要入口之一?



    

AR+影视主流形态

目前,AR观影在以AR眼镜为代表的厂商的推动下,已成为AR在影视娱乐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

而在东西文娱针对行业展开的调研中,有业内人士表示,“AR观影到目前来说,仍是非主流观影模式。如果AR观影的发展过程是从0-100,目前的发展阶段大致在30%。”

实际上,无论是从主流AR眼镜产品的出货量,还是基于内容端,均可印证上述判断。截止目前,以京东为主要参考,相较于PICO、爱奇艺奇遇VR等产品基本上万的用户评价,从Nreal到Rokid等,均只有2000+左右。而内容端,目前也集中为视频平台原有资源引入。

整体来看,除了AR观影之外,AR与影视结合的主流形式还有影视内容的AR营销、AR原生影视内容打造及AR助推影视娱乐内容制作三类。


1. 影视内容的AR营销 

当前,借助AR进行影视内容宣发,已经成为AR在影视领域使用范围较广的一种形式。此类营销活动通常具备较为轻量,相对低成本的特征,并且能够基于AR特有的视觉冲击及强交互性而取得较高的关注度及话题度,逐渐被用于包括影视内容宣发、电影节推广等环节。

近日,迪士尼宣布将与Snap合作,在首映定于12月16日上映的《阿凡达:水之道》的映前宣传中,引入定制的Snapchat AR滤镜。在该滤镜加持下,受众可以看到自己的五官、发型、发色及皮肤幻化成为电影中潘多拉世界居民纳美族人的样子。


此前,迪士尼曾多次与Snap合作,曾推出基于游客的迪士尼PhotoPass照片所打造的灰姑娘城堡AR壁画,并为"我的迪士尼体验 "应用程序创建特殊的AR滤镜。

环球影业也曾与Snap合作,利用AR技术来宣传新电影。在《万圣节杀戮》上映之际,受众可以通过扫描Snap代码,看到一个浑身火焰包裹的3D恶棍。他会潜伏在受众面前,并最终用标志性屠刀砍向受众。

而在国内,此前第35届金鸡电影节举办期间,曾打造了一场“电影元宇宙AR秀”。在本届电影节举办地厦门,受众可以在地铁专列体验点,通过扫码看到提名影片的3D动态效果。

2. AR技术助推影视娱乐内容制作 

当AR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效果呈现上能够实现实时画面与受众进行交互、虚实结合。这一特质让其成为影视娱乐领域进行内容制作时的选择之一。目前,AR技术多用于晚会、演唱会等场景。通常以裸眼配合手机等传统显示屏幕的方式,体验AR所带来的3D效果。

例如在此前的2021年央视春晚上,作为首个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虚拟歌手,出场时就基于AR技术。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屏幕看到洛天依与月亮姐姐等一同表演了《听我说》这一歌舞节目。但对于现场观众来说,仍旧无法通过裸眼看到AR特效。

从本质上来说,目前AR技术在此类内容制作上往往不会单独使用,而是会与实时动捕、全息、VR、MR等技术交叉使用,以达成更好效果。

3. AR原生影视内容 

从目前来看,基于AR这一形式特制原生影视内容,仍属于较为新兴的领域。尝试及参与者较少,尚未有成熟的标杆性案例。但伴随着未来新一轮AR技术升级及AR设备普及率的提升,自制内容将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生态来源。

近期,迪士尼流媒体平台Disney+推出的AR互动短片《Remembering》,为外界展现了此类内容的具体形态。该短片共计8分钟,用户可以通过IOS设备扫描电视上的QR码,基于配套的AR应用在手机上体验延展效果。


《Remembering》是一个关于找回年轻时自己的创作力及想象力的故事,充斥着彩虹、流星等元素。在短暂的AR体验中,受众可以在影片情节同步播放时,看到蓝紫色瀑布流出屏幕,蝴蝶翩飞、流星划过、云朵浮动等AR视觉景象。

迪士尼表示,这是首次直接将AR应用与Disney+平台内容相连接。目的在于测试AR是否能够增强电影的叙事能力,通过AR让人们在客厅场景中感受到未来的叙事体验。



AR+影视现存问题及未来价值探讨

基于市场调研及对整个市场发展现状的观察,可以看到AR与影视结合的现存问题主要集中于两大方面。

其一在于消费端。尽管AR厂商不遗余力引进内容,并对观影大加宣传,对于用户来说,在现有技术下,AR所带来的体验远远没有到颠覆性阶段。

“现在AR眼镜对于观影的宣传,与当初商场里遍布VR机器是一样的。大家在开始会觉得这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但随着没能持续带来新鲜的体验,用户难以扩容及留存。也许可以满足某些特定人群或特殊场景下的需求,但无法成为主流。”某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AR眼镜等硬件目前所提供的基本都是近眼显示效果。这可能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近眼本身会给人体带来疲劳眩晕感,后续可能会对视力造成影响。目前部分厂商对于视力保护也有一些功能的加入,但无法彻底避免这一问题;二是内容适配。一般来说,例如并不长于叙事的文艺作品等,本身就需要以旁观者视角来观看,沉浸感并不能适用于一切存量内容。


其二在于创作端。由消费端、技术等方面的不成熟,共同导致目前创作者的积极性无法得以调动。加上纯AR原生内容在近眼显示之下,受众所能承受的时长较短,可供创作者打造内容的时长大打折扣。创作者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足以与当前主流影视内容相媲美,甚至有所超越的内容创作。

而二者共同显现出的本质问题在于,影视虽然暂时作为AR走向消费级的首要窗口之一,也为整个AR行业激发出了更大活力,但双方的结合仍处于早期阶段,新的商业价值体系也尚在搭建中。

同时,AR也在发展中展现出了与影视结合的独特价值优势。整体来看,以互动性、信息增量、技术特质三点尤为突出。

在目前以AR观影为代表的主要影视应用场景中,对于互动性的体现均较为薄弱。AR目前能够成为选择的一大根本动力在于,可以在现有需求之上,赋予用户新的体验。在符合增强现实、虚实交互这一AR的本质前提下,突破性体验才有望出现。

而这方面的实现,有赖于技术突破。从当前发展进度来看,到2025年,光波导和 Micro LED 显示方案有望成熟落地。Rokid方面此前也表示,“真正虚实融合的6自由度交互AR硬件、生态发展路径,预计2023年相关方案会初步落地”。加上苹果一直以来对于AR软硬件的布局,外界也在期待后续产品的落地。

其次,AR能够为原本的影视娱乐内容带来新的信息增量。例如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双方对战信息、技术介绍等内容可以在不影响赛事画面的同时,叠加出现,且用户可灵活选择。或者在部分背景庞大的影视内容中,增加地图、势力方等增量信息。

最终回归到技术本身,AR基于影视,更为广阔的想象力始终在于“将虚拟事物,包括数字人、虚拟场景带到现实世界中”,或者基于现实世界与虚拟内容的打通,更好地讲述故事内容。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