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必待老师如父母,但望待父母如老师(总第280期)

2017-08-26 杜骏飞 杜课

不必待老师如父母,但望待父母如老师

杜骏飞


1

 

在朋友圈分享的文章里,看到了一则小故事:

 

在工作上失意的男人,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父亲说明天来儿子家,送自己种的白菜给他。做儿子的很不耐烦:“为了这么便宜的东西折腾什么?”话音刚落,妻子将电话接过,一边应承一边谢着父亲。

 

电话挂断后,妻子对男人说:“看看你对待领导那劲头,你什么时候能拿出一半来对待父亲呀?”

 

男人感到惭愧,在第二天父亲冒着严寒上门后,做儿子的他像对待领导一般,泡热茶、点香烟、扶车门,还在午饭时特意做了父亲爱吃的菜……父亲显露出孩子般的忐忑和惊慌,享受着儿子突如其来的关怀和礼数。

 

父亲归家后,母亲打来电话,向儿子描述着父亲的兴奋:父亲变得跟小孩子一样,把儿子给他倒茶、点烟、开车门的事儿,不厌其烦地讲了好几遍……儿子感受着母亲声音里的笑意,眼眶酸涩,百感交集。

 

倒茶、点烟、为领导开车门……这些几如现代社会生存法则般习惯性的举动,平日里,自己不知会在领导面前重复多少次。而在父亲面前,作为儿子,仅仅做了一次。

 

2

 

从成长心理学来看,孩子对父母从崇拜到叛逆再到无视,是一个过程。

 

孩子总喜欢以“世界上最”为定语去评价身边的人和事。年幼时,在他们的小世界里,父母是最为伟大的存在。孩子的作文里充满了“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最勇敢的人——我的爸爸”等稚嫩的标题。

 

后来我们站在父母的肩头,见识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羽翼逐渐丰满的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从最初的敬仰和依赖,慢慢变成了满不在乎,甚至是疏离和冷漠。

 

“我们的沟通不在一个层次了。”这是杜课后台常收到的,各位与父母相处的感想。

 


3


我不愿意像故事里一样,拿父母与领导相提并论,而更愿意以师道比拟孝道。

 

很多人,自小便推重老师远胜于父母。其实,他们很迟才意识到,父母才是青少年最重要的老师。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新东方集团的论坛上说,人生有四个重要的场所:第一个场所是母亲的子宫,胎儿在那里吸收母亲的营养,感受母体的气息,通过母亲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所以说家庭教育实际上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开始了;第二个场所是家庭,人的第一声啼哭是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这个时候人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庭来进行的,因此家庭是人离开母体以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第三个是教室,要缔造完美的教室,让孩子健康成长。不过,孩子从教室、学校离开还是要回到家庭;第四个场所是职场,人在这里要拼搏,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是,职场累了还是要回家。

 

所以,家庭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港湾,最温馨的一个港湾。人生从这里出发,人生将回到这里。

 

当你不断上进,迟早会超越父母的水平。但,这不能成为你忽略父母人生经验的理由,因为,学位、知识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生阅历,更不能取代父母的慈爱之心和倾囊相授之情。

 

即使父母对你再也没有“指导价值”了,也不能成为你蔑视他们价值的动因。

 

因为,人生还有伦理。

 

4


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在9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2007年母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陈斌强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在陈斌强母亲刚刚得病的时候神志是清楚的,那时家人问过她,愿不愿意去敬老院,然后陈斌强的母亲想了一下,说我想跟儿子在一起。听了这个话陈斌强流泪了,那时候就下定决心,不管以后多么苦多么累都不会丢下她。

 

带着妈妈上班这个决定是被逼无奈的。陈斌强买不起车,坐公交车又不方便,所以他用电动车带着她去上班。但像母亲这种病人她坐在车上可能乱动,于是陈斌强就找了一根带子把她跟自己绑在一起。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儿子。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反哺,儿子用它背着妈妈。

 

对待年迈、无依、智力退化的父母,能欢愉沟通、幸福赡养为佳,至少,应待父母如他们当年待你时那样,无微不至,竭尽所能。


5

 

故事中的主人公,对待出身贫贱的父母心生嫌弃,自是三观出了问题。待父母犹如此,待世人又会如何?

 

在这个世界里,有的人会为朋友圈中号召捐款的推文感动,四处捐献爱心,却对老父老母欠缺起码的赡养。这样的人生,不说是虚伪,也至少是愚妄。

 

听说过吗?子欲孝而亲不待,会是一个人最大的后悔,因为子女想要赡养父母时,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关于与父母的相处之道,如果以师道比拟孝道,你会有更清晰的理解:

 

但愿你自青少年起,能待父母一如待老师,即使叛逆,仍能求教于父母;


但愿当你长成,能待父母一如待老师,虽然心智发达,但仍对父母保持尊敬;


但愿你久经人世后,仍能待父母一如待老师,照料糊涂的父母,犹如对年迈的老师行礼如仪。


6

 

我每次上课前后,总是要求学生们端茶倒水的。

 

今晚,如果各位同学有所思,现在就去给父母倒一杯茶,然后,坐下来,请教一个他们有以教你的问题,就像待老师一样,恭恭敬敬。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苦难课:祁同伟与范雨素王小波,你好啊读杨绛先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愿你读她五分钟,知道一生贵于黑暗中得安宁 | 梵高的来信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保持始终清醒的唯一方法就是警惕人群 为什么你学了这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你的“小确丧”Hold the door…大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你说话的样子


关注:女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相亲鄙视链七种穷人:绝对的贫穷无法自救关于爱:九个艰难的追问发布完政府规划,媒体就可以退场了吗?淮水行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青春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善念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狐言

责编|胡园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