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音说(杜课577期)

杜骏飞等 杜课 2019-04-29

目录

1、刘忱:杜课“知音论”阐释

2、杜骏飞:知音说



杜课“知音论”阐释

刘忱


前几天,杜老师在杜课里写道:

 

说什么“知音难觅”,你就是自己最好的知音。——人为什么要寻找知音?无非还是要寻求肯定。人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肯定?无非是你对自己还不够肯定。

 

我认为,建立在别人身上的认同感不能长久,只有建立真正的自我认同才会自信。

 

“认同”(identity)在英语中常用于表示某些事物是相同的、一致的;或者就是它本身。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认同”(identity)一词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指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是个体与一个人有情感联系的最初表现形式。

 

艾里克森在弗洛伊德认同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同一性”概念。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认同的形成是青少年时期不断探索和承诺的结果。通过探索和承诺,个体可以在以后重要的认同领域(如性别、宗教、职业等)中获得承诺和决策能力。如果个体不能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则出现自我认同危机,即不能确定自己是谁,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或生活方向。

 

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

 

现在看来,所谓的“高山流水觅知音”,不过是不断地寻找“投射性认同”,把外界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和评价内化为自我认知的过程。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深以为然: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讽刺的是,这句话经常作为杀马特和非主流在qq空间的签名,在人生一片狼藉之时,他们也会点上一只烟,看着烟圈缭绕,以为身边芸芸,皆是空虚而浅薄的空壳,而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中独一无二的灵魂。


你能够指摘他们些什么呢?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把自己看作安提斯泰尼、迪奥根尼,一面藐视他人,一面顾影自怜。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着一点点迪奥根尼的影子,我们向往君子之交,又交往酒肉朋友;我们渴求自己守住自我的一方净土,却也希望漫漫长夜能有一个人互诉衷肠;我们深夜痛哭,却做出一副“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姿态。


我曾经在“一席”听到过一次演讲,演讲人是一个在社交领域卓有成就的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他问大家:“当我们谈起社交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论什么?”


场下一片安静。


紧接着,他说:“认同感。”


这三个字,或许不仅仅是我们期求从社交网站上得到的,更是我们生活当中,绝大多数人,一生当中,孜孜以求的。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不也正是如此吗?


我们无意指摘什么,你我都是凡人,自知到不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然而,安全感、认同感的获得,如果仅仅依靠于外界,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或许,痛苦大于快乐。


毕竟,一颗强大的内心,不那么需要别人的掌声。



知音说

杜骏飞


我们口中所说的“知音”,林林总总,其义纷纭。


有人标榜理性知音,甚或理论知音;有人寻找情感知音,甚或爱情知音;有人为知识爱好而自限限人,甚或以偏见、禀赋而轻言知音。


你不能认为那些不是知音,虽是也,但诚非典型。一则,“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二则,中国古人所说的知音,当是“得一而足”的珍稀。


如此,何故?


所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知音如此罕有,绝非仅因为人在世间缺少认同之人,或缺少与自己相似之人,而是因为其人高华者罕见;知音之难觅,远不如“知音”之令誉被世人承认之难。


譬如一个俗人,找到自己的同党,两人情投意合,但我们并不称之为知音。又譬如一个小人,找到自己的同伙,两人如胶似漆,但我们也并不称之为知音。


只有当一个人品行高洁、远迈尘世,或思想卓越、超乎时代,或行止伟岸、不被常人所理解,原本理当无人会得时,忽得一人,知我懂我,爱我惜我,甚或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如此,可谓之知音矣!


知音也有真假高低,也有源流远近。人世间最难得的,不是有人理解了你,而是你发自肺腑地尊重你自己;若你高贵深远,人所希见,那才会是知音故事的真起点。


当此时也,有一人知你,便有一知音;有人懂你三分,便是三分知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即因此理。


曾记否,“知音”一词,原出自“高山流水觅知音”,欲得知音,你总要先有高山流水之音。


所以,《滕王阁序 》说,“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其间,重要的不是杨得意,而是司马相如飘飘有凌云之气,杨识人多矣,唯与司马相如之故事传为知音;珍贵的也不是钟子期,而是伯牙鼓琴洋洋兮若江河,子期听琴多矣,唯与伯牙之故事传为知音。


要之,知音者固然难得,知妙绝之音者尤其难得;其难固然在听,然而首先难在人有雅奏也。


佛经里说,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深满、周遍远闻,称之为梵音,能听得梵音者,固然有深湛修行,但能唱如此之梵音,才会荫蔽天下知音。


所以,《法华经》曰:“梵音微妙,令人乐闻。”《华严经》说:“闻者欢喜,得净妙道。”原是此理。


《汉书》上说,“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我以为不必。钟子期死,还有伯牙自己懂琴;但伯牙如先死,世间难免徒留知音。


当你有高山流水时,山水自是知音;当你得奏梵音时,尘世俱是知音;当你能为大音希声时,一切静默,皆同知音。


愿你铭记。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  最后一个士大夫三十周年忌日读沈从文听歌 | 苏菲 · 珊曼妮的歌与人生如果自由有回声——殷海光夜谈王国维说话的权利:读伏尔泰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狗年,我要祝你什么呢?


文字: 杜骏飞:父亲一个没有作家的中国谈“地域黑我们就是那少数人论沉默读诗三境界戊戌一百二十年祭哈哈!“旅行者”类型学中学的《1984》|童心说这一课,讲崔永元吧谈“内卷人”“中才之人”生存守则


关注那一场行尸走肉的故事二更事件的11个问题王菊现象学耿直的招聘谈“迷信”谈官威奥普拉说什么?|叮!你有一道作文题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满大街都是圣人”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悲悯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韩雪

责编|胡园 王静颖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