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n My Secret Life(杜课878期)

杜骏飞等 杜课 2020-01-25


全文共  5345  字,阅读大约需要  17  分钟


编者按:昨天,杜课推出了“我们与恶的距离”的讨论课,并留下了若干问题。今天,让我们看看老师的观点和读者朋友们的讨论。


目录

1、读者讨论节选

2、杜骏飞:善恶絮语

3、附录:《In My Secret Life》中英文歌词对照


读者讨论节选

 

第一类观点:善恶本一体,没有明确界限

 

@如是。

 

恶是必须付诸行动才叫恶,还是可以只停留在心理状态上呢?

 

每当我把自己追逐美好的原因归结于我的虚荣与贪婪,或者说是自尊焦虑和欲求不满时,就会有人安慰我说:“你总是把自己描述得很丑陋。”而我认为:一切能描述人类本心和本性的词汇,都不是贬义词,是我们后天的约定俗成、共同想象赋予了这些词汇贬义的价值取向。为了人类社会内部团结,发展中的人类趋向于取缔它们,但却不能否定它们的存在。

 

没有哪个人是非黑即白的,每个人的体内都是黑白相互渗透交织的一张密网,我疑心迷人的人都善于利用自己身上的小劣根性。

 

你的恶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你要爱它;一个人不爱属于他自己的这点恶,他也可以不怎么爱自己这个人。但是,也正是因为恶是你自己的,所以你不能把它交给别人,因为别人没有义务接纳你的恶。

 

我们之所以选择把恶推远一点,正是因为恶太深得我们的心了。它太深得人心,也就太容易恃宠而骄,当它跳出皮囊之外,它就容易恣意放纵。所以我们选择让它受限。可是谁在追求善的路上,不是靠着不断与恶对话而前进的呢?

  

@江婉

 

人是善恶同体的,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都不受欢迎(当然也不存在)。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一文解释的很好,要允许恶的存在,善恶能够达成平衡,和平共处,用善来包容和承接恶。这和人体内一直有癌细胞是同一个道理。

 

@刘

 

1.善恶本是一体,人生来便有善恶,只是在于能不能控制其中的平衡。

 

2.对于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我没有标准答案。可能在我眼中这人是好人,在别人眼中他却是坏人了。每个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印象和判断就是不同的。或者说在不同的时刻,相同的做法也会有好坏之分。

 

3.我认为人在面对内心的恶意时,应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平庸之恶”是指“因无思想、无判断、盲目服从权威而犯下的罪恶”。我能想到的就是被家长们送到杨永信的治疗所的孩子们,或者是因为性别原因出生就被抛弃的弃婴。

 

6.有人说善才是有深度的,是本质的,我同意这句话。做一个善良的人很难。

 

@小亮

 

善与恶,在我看来没有具体的划分,所谓的划分都是建立在社会核心价值观、伦理道德、公序良俗、人兽(之别)的基础之上的。

 

一个人为了仇恨杀了另一个人是恶,维和部队执行任务时杀了一个恐怖分子是善。善与恶的区分并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以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目的做了什么。

 

@Okaeri

 

在我小时候陪爸爸看电视剧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指着一个人一遍遍地问他:“这个人是坏人吗?”而他说的话却很直白:“嘿,哪有那么多好人坏人啊,都是人。”

 

在我一次次锲而不舍地追问,换来的都是差不多的答案之后,我就慢慢地放弃这种想法了。

 

好人与坏人是难以判断的。善与恶本身的界限也不明朗。善良的人也会心生恶念,所谓的恶人也可能经历过彻骨之寒。

 

但是,为善难,作恶易。我更喜欢将善良的人称为良善人。作为一个人,别突破做人的底线,别毁掉良心。

 

@苏图


善恶真的有明显的界限吗?有谁能够理性地鉴别是非对错的细微分野?

 

在我看来,所有的善恶皆出于我们之间。

 

我曾经跟朋友探讨过,我们也许可以把事情的对别人有益的一面称为善,对别人的坏的影响称为恶。但是,一件事情如果既对一些人产生了好的影响,又对另一些人产生了坏的影响呢?在伦理学的角度上,一个人的重要性和一万个人的重要性是等同的。

 

《我们与恶的距离》最成功之处,是在于它引领我们去关注那些模糊的领域,并由此引起了关于善恶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山

 

1.每个人本心的善恶与行为不一定是一致的,心恶的人可能会做好事,好心的人也可能会做成坏事。

 

2.世人眼中的“好人”“坏人”,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修饰的道德标准,并不是固定的,也带有区域性的特点。我眼中的好人坏人,更多地是看他做了什么事,如果此刻做了好事,不论是无意还是好意,亦或是出于私心,但此刻他是一个好人,而过去与未来是与之剥离的。

 

3.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人的心境也是如此。而内心的恶意,我想应该是把人拉入黑暗的导火索。人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其中不乏很多损人利己的想法,或者一时的放纵,我们需要的是在特定的时候做我们该做的事,并在这不断的“恶意”中,尽力克制,锻炼自身。

 

4.“罪恶”的诞生,也是社会中特定的事情,“罪恶”的背后往往也充满着各种悲哀与不幸,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人们在想法与口头上会斥责罪恶,却在行为上却很难做到知行合一,始终存在偏差。

 

5.恶是短视的,却总能烙印在人们内心深处。

 

6.善的人,可以过得一事无成,也可以活得人人皆知。首先是心善,然后是人善。“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善良的人所行的善是比较全面的,这样才能过得坦坦荡荡,心无所惧,安然自在。


  

第二类观点:善恶的形成与后天环境有关


@Dream Seeker

 

关于“人之初是性善还是性恶”的问题,我觉得是个伪命题,因为后两句才是真正的答案:“性相近,习相远”。

 

没有谁生来就是善人,也没有谁生来就是恶人,后天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在某些特定的时空当中,人性善恶往往更容易彰显。有时人的一念之差可酿成大祸也可造成大福,所以我更倾向于一种观点:“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佛经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另外关于好人坏人,我个人认为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是存在的复杂个体,不是简单的好坏善恶就能划分的。但是,每个人在为人处世之中都要明确自己的可为与不可为之事,这是原则也是底线。


@格隆冬

 

我觉得阿伦特的所谓“平庸之恶”被过度诠释了,实际上大部分的作恶都是在权衡考虑经济利益后的理性选择。

 

@Rouicho

 

1.我认为“人之初,性善”的“善”,指未经雕琢的中间态,刚到人世不懂“作恶”,也不懂“为善”。周遭的环境会决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在这层理解上,我赞同“恶”是后天形成的。

 

2.对于好人和坏人,最简单也最必需的区分标准是法律,危害他人的是坏人,必须要惩戒。

 

3.在面对内心的恶意时,我认为首先要承认它的存在,正视恶意,不能麻痹自己忽略恶意。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在恶意将要滋生时就要警醒自己。这需要我们经常反省,对普通人来说很难做到。但是,若要避免被内心的恶意吞噬,我认为时时反省是必需的。

 

4.媒体与大众在对罪恶之人加以斥责的时候,又会滋生新的罪恶。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可能是因为在对罪恶之人加以斥责时,大众会受到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处于高位,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会麻痹我们,使大众抛弃了本就艰难维持的自省机制,进而做出让自己感觉良好的无需费力思索的“恶”。

 

5.对于阿伦特提出的“平庸之恶”,我觉得格隆冬的回复是一个不错的角度。这些“平庸之恶”可能并非仅仅是无思想的盲从,大部分还是因为如此做对其有利(至少不威胁其现在所拥有的),这些行为符合外界(如社会)对他的期待,或者,符合他内在对事物该如何运行的理解。

 

6.有人说善才是有深度的,是本质的。对于这句话的思考可以延展得很深。在我看来,这世界就是有“绝对的好”,有“绝对的坏”。善,无疑是在“好”的那条大道上,但是,这条道路是难行的。“善道”远比“恶道”难行,在这层理解上可以说我同意“善是有深度的”,并且善也会将我们引领至人生的本质。

 

康德说,“有两样事物使我心中不断充满惊奇和畏惧:在我头上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

 

首先我不是十分认同“人之初,性本善/恶”的绝对说法。

 

我认为人与生俱来的是欲望,私欲的膨胀容易产生恶,比如不顾前因后果对愤怒的发泄,不择手段对权力和财富的追逐。

 

而对于阿伦特的“平庸之恶”,我的经验与推测是:一部分具有“平庸之恶”的人可能并非真的不了解他们行为的后果,而是一种为逃避自责以寻求心理安慰的欲望,从而将恶行的影响视作“房间里的大象”来忽视。

 

因此我认为,人首先要具有认识和承认自身不当欲望的勇气,才能对这些不合理的欲望进行管控,进而成为不作恶的人。

 

@自律的我🐋

 

1.我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不是在做陈述或者判断,而是表达一种对“善”的乌托邦式期待。这也就表明,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人们,早已认识到这个世界善恶并存。把“善”归于人性的本质,把“恶”归于后天环境,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前者以教化的方式强化个人的自我约束,后者促使社会管理者去优化结构管理。但同时,它也会出现另一种可能:“人性善”使得人作恶时,心安理得地认为都是社会欠他的,缺乏对自身的反省,它也使得公众在斥责作恶之人时,将与之联系紧密的人一同拉下深渊,此时,公众以维护“善”的名义,陷入了另一个讨论维度的“恶”。

 

或许,我们不以“善”、“恶”去定义人性的本质,会更能看清世界的运转规则,即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在无形中以恶或善的形式追逐着自由和谐的乌托邦。

 

2.标准答案是指唯一和确切的结果,如果好人和坏人之间有这样一道分界线,我认为不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物质或精神伤害就是好人。

 

3.我认为人内心滋生出恶意,可能是自身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再加上外界刺激,最终产生恶。

 

内心的恶意虽然隐晦,不与人说,但能够让我们认清自身的欲望或渴求。所以及时抽离,及时反省,或许是面对内心恶意的积极态度。

 

4.媒体和大众斥责的罪恶之人,伤害的是整个社会对于善的幻想和期待,所以人们常常是以正义守护者的姿态出现,而这种行为滋生出新的罪恶,伤害的是“罪恶之人”及其有关的人,作为“人”应得的尊重和平等。但其实我认为后者应该算在犯罪成本当中。


@Candice :)

 

1.人性没有善恶之分,只有是否被社会化之分。

 

2.我们现在说的好人坏人,通常情况下是一些人在某些方面符合我们自身需求或者利益则被称之为好,另一些人某些方面不符合我们自身需求或利益则称之为坏。这里面包含两点:第一,好、坏只在局部范围有标准;第二,我们自身需求和利益同时也是社会普遍价值观的缩影。

 

3.人内心的恶意,是尚未被驯服的原始,也是离经叛道的秘密。但我们不否认恶意,因为这种恶意提供的是一种标杆、一种尺度。

 

4.媒体和大众的斥责在大范围下是被绝对化的斥责,我们通常否认一个人就否认其全部,这是二元论的幽灵。也正是因为这样,普罗大众不知不觉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台。

 

5.所谓阿伦特的“平庸之恶”,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冷血》里的佩里和迪克为什么为了那50块钱杀了克拉特全家;《朗读者》里的汉娜又是为什么为了得到一份不用暴露自己是文盲的工作而成为纳粹。

 

6.关于“善是深度的”这个论述就跟“恶是绝对的”一样倒人胃口。善意较于恶意的“深度”可能仅仅体现于人做出善意的行为从来都不是潜意识的行为,而需要稍加思考。


 

第三类观点:关于善恶的延伸思考

 

@韬光践影

 

个人觉得,恶之平庸,在现代社会主要有四种特征:

 

一是求仁得恶。激进地追求乌托邦,必然会造成可怕的人道灾难。比如红色高棉、文革,都是物极必反,在“理想”的旗子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罪恶。

 

二是权力迷幻。当权力自诩为民请命,无视少数和个人权利时,必然酿成罪恶,那种“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做派当属此类。

 

三是“唯命是从”。这虽是阿伦特从艾克曼身上归纳出的特质:“不假思索地执行”酿成了他巨大的罪恶”,但这不正是“按部就班”的现代人的镜像吗?正因为人人都有可能,所以才是“恶之平庸”。

 

四是俄狄浦斯情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知之幕,如果认知不及、反思缺位、敬畏丧失,难免弑父娶母,追悔莫及。

 

由此可见,不仅每个人离恶的距离非常近,时时都有作恶的可能,并且作恶还常常不自知,甚至自以为“正确”和“崇高”。因此,营造一种平等和多向度的可质疑、可反思、可追责、可忏悔的体制、法治和人文环境非常重要。这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危和灵魂救赎。

 

人性涉及三个层面:一是人的自然性,二是人的社会性,三是人的类特性。

 

人的类特性是与动物相比较而言的人的共性,它与人的自然性都是一种事实判断,不是善恶判断。只有人的社会性涉及价值判断,也即善恶判断。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这是基于生理、精神的人格现象,善恶一体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属于事实判断。

 

而当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发生关系时,由于本能欲望的不同、后天教化的不同、个人成长经历不同,加上外在约束不同,上述自我对本我和超我的调节便会发生巨大差异,显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一些人“大奸大恶”,一些人“至仁至善“,更多的人处于两者之间。这时,由于亲疏不同、利害不同、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做出不同的善恶判断,甚至对同一人格特质做出不同判断。

 

在现代法治国家,简单而言,好人/善人是服从规训,人格醇厚者。反之是坏人/恶人。

 

@进步的迷子

 

刚追完。这部剧有太多值得人深思的角度:无差别杀人案对社会的影响?应如何避免这类恶性事件再次发生?罪犯的家人是否同样有罪?律师在面对这类委托人时应持怎样的态度?当代新闻媒体的专业主义与新闻时效性发生冲突时,该如何抉择?受众的媒介素养应如何提高?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希望今后中国能有更多优秀的编剧、导演、投资商愿意通过这样优秀的作品与观众们共同探讨这些问题。而《我们与恶的距离》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善恶絮语


杜骏飞


关于善恶的讨论,读者们的留言里颇多精要,有些观点令我耳目一新。今天,我没有太多的补充,只有几句絮语,聊作回应。


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里写道:“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后面还有两句,“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如此对论,是不是很有意趣?


在作者那个年代,淫和孝,自然分别是恶与善的例证。在这里,我们不辨析其定性的科学性,仅对其分析模型做一个逻辑分析。


何以淫字论事不论心,而孝字论心不论事呢?大约,在作者看来,淫字是人的本能,论心,就未免苛求人之本性了;而孝字,则全靠教化而得,能有孝心,已是难得之人了,至于尽孝之事功,有赖于个人能力,自不必细刻厘分。


由此,在前一句里,关乎人性处,作者不赞同对人以诛心来评判,以当代的观念来阐述——法的精神不在推测动机,而在衡量言行。在后一句里,关乎教化处,作者认为,人的标准主要在于内心,以当代的观念来阐述——伦理的精神不在测算贡献,而在区隔认同


我认为,《围炉夜话》的方法论,对眼前这善恶之辨是颇有启迪的。


大约,人的天性,总还是动物性的底色为多,所谓的人生修为,无非是人在法与伦理的笼罩下,基于实在的环境教化,一点一点地克制动物性,又一点一点地建构人性。


而在这里的人性,总还是要趋向于社会性,总是要朝着律令和规训的方向去,才会被承认有存在的合理性。至于说,某时、某地、某人的建构,是不是有时代的局限,或是有肤浅偏狭的本地性,那已是另一个问题了。


我以为,如果是在终极意义上,超越地要求美好人性,我们应该定义其“爱人、尊重人、保护人”,亦即朝着人文主义的方向演化,如此才会有普世的说服力,才会恒久且安定。


对这样的人性,我们自会承认其为善,且毫不犹豫。


反之,在终极意义上悖反人文精神的言行观念我们会视为反社会、反人类、反人性,我们也会立即视其为恶,且一样的毫不犹豫。


可以想见,除了这些极端的善恶,必然还有一些处在中间地带的言行,以及附带着的如光谱般层积的人类观念,对它们,我们出言谨慎,先有所参照对比,再作历史的鉴定。


我曾在《万物本源》里写道:“我紧抱永恒的睡眠/  寂静的花,太阳和风,已有千年/  四周黑暗一片,我迎着太阳笑着”,写的是夜与昼的历史。我想,各位今天谈善恶与人的奋斗,或亦当作如是观。



附录:《In My Secret Life》中英文歌词对照


歌名:In My Secret Life

歌 者:Leonard Cohen

专辑:《ten new songs》

出生日期:1934年


In My Secret Life 

在我的秘密生活里


I saw you this morning 

这个清晨我看到了你


You were moving so fast 

你飞快地走过


Can't seem to loosen my grip on the past 

似乎还是看不出来我已逃离过去的阴影


And I miss you so much 

我是如此的想念你


There's no one in sight

眼里别无他人


And we're still making love 

而我们依然在相爱


In My Secret Life 

在我的秘密生活里


In My Secret life 

在我的秘密生活里


I smile when I'm angry 

我在愤怒的时候保持微笑


I cheat and I lie 

我欺骗我撒谎


I do what I have to do 

我做着身不由己的事情


To get by 

好让日子继续下去


But I know what is wrong 

但我知道什么是错的


And I konw what is right 

我也知道什么是对的


And I'd die for the truth 

而我愿意为真理而牺牲


In My Secret Life 

在我的秘密生活里


In My Secret Life 

在我的秘密生活里


Hold on Hold on my brother 

坚持 坚持 我的兄弟


My sister hold on tight 

我的姐妹 坚持下去


I finally got my orders 

始终将会找到我的生活规律


I'll be marching through the morning 

我将会坚定的穿越清晨


Marching through the night 

态度坚决的穿越黑夜


Moving cross the borders of my secret life 

穿越我秘密生活的边界


Looked through the paper 

看看这些报纸


Makes you want to cry 

让你想失声痛哭


Nobody cares if the people live or die 

再没有人关心别人的死活


And the dealer wants you thinking 

而那些商人们 总是


That it's either black or white 

颠倒黑白 其实都无所谓


Thank God it's not that simple in my secret life 

但是感谢上帝 在我的秘密生活里 这些都并非如此简单


I bite my lip 

我一言不发


I buy what I'm told 

我收买别人告诉我一切


Form the latest hit 

无论是最新的俏皮话


To the wisdom of old 

还是古老的智慧


But I'm always alone 

但我总是一个人


And my heart is like ice 

而我的内心寒冷如冰


And it's crowded and cold in my secret life 

在我的秘密生活里 总是寒冷又拥挤


in my secret life 

在我的秘密生活里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推荐



人物:读耀邦 | 沈巍林清玄说一纸读遍梁任公 | 夜访马克· 吐温 读费孝通


视频杜课导言新闻理想元旦的晚餐|除夕寄语


文字:批评课永和九年的这一天七碗茶如何正确地讨论问题永恒回归 | 女生残酷物语 | 女生箴言 


关注激辩圣母院 再谈996 告密、赏樱及其他 与黑洞无关夸夸群响水之问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自尊




鸣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 冯雅雯

责编|江珊 王之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