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刊导览 |《国土空间规划国际比较——体系·指标》(四)

翟国方 顾福妹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4


以下内容来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的《国土空间规划国际比较——体系·指标》,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授权转载。为保持转载部分的完整性,标题及图表序号有改动。


《国土空间规划国际比较——体系·指标》(一)

《国土空间规划国际比较——体系·指标》(二)

《国土空间规划国际比较——体系·指标》(三)



6  欧洲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和演化规律及其机制研究


6.1  欧洲简介


6.1.1  欧洲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欧洲位于东半球西北部,是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洲。大多数国家为发达国家。欧洲大陆架面积为318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为75万平方公里。2014年统计总人口数约为7.4亿。欧盟成员国(28国)2013年人口总数约为5.06亿。欧洲经济较为发达,2013年人均GDP为34038美元,在各大洲排名中位于前列。但欧洲内部差异较大,总体来说,西欧和北欧、中欧较发达,而西南欧、南欧和东欧相对落后。下文将从经济(人均GDP)、受教育程度(入学率)和劳动力市场(就业率)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欧洲的核心地区(包括伦敦、巴黎、米兰、慕尼黑和汉堡等大都市在内)容纳了近40%的人口,创造了占欧盟50%的GDP,覆盖了20%的疆域。而在欧盟的南部边境,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南部,人均GDP仅达到欧盟平均水平的50%~65%(数据来源于欧盟统计局)。图1为欧盟28个成员国2011年人均GDP的高低空间分布。以购买力标准(PPS)为衡量标尺,设定欧盟成员国平均值为100,各成员国的PPS 数值范围如下。北欧和中欧人均GDP较高,西欧、南欧次之,东欧、东南欧人均GDP 较低。从成员国来衡量,最高成员国为卢森堡(266%),最低成员国为保加利亚,为平均值的43%;从划分区域基本单元来衡量(NUTS2),最高值为英国内伦敦地区,3倍于平均水平(321%),最低地区为罗马尼亚东北部,仅为平均值的29%。


图1  欧盟各区域人均GDP比较


从受教育程度来比较,图2为欧盟成员国2012 年4 岁儿童的入学和进入学前教育率分布。北欧各国、英国、法国、丹麦、比利时、卢森堡等国接近达到95%;而希腊、克罗地亚、波兰等国不及70%。


图2  欧盟各区域入学率比较


从就业角度来看,图3为欧盟成员国2012年就业率空间分布图(NUTS2)。高就业率的区域为西北欧和中欧,特别是瑞典、德国、荷兰、奥地利等国,达到75%以上,瑞典某一区域甚至达到了86.4%;而西班牙南部和意大利、希腊、克罗地亚、匈牙利等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基本低于60%,最低的区域仅为43%。


图3  欧盟各区域就业率比较


而欧洲人口版图与经济版图基本相似,但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核心区域的人口有下降趋势,边缘区域(南欧、东欧)人口增长较快。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字,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仍为西北欧和中欧(图4),但老龄化趋势也十分明显(图5),从出生率和抚养率来看,土耳其未来将成为欧洲人口增长最迅猛的地区,而西欧一些国家,德国和西班牙则面临人口衰退的颓势(图6)。


图4  欧盟各区域人口密度比较(2013)


图5  欧盟各区域老龄化率比较(2013)


图6  欧盟各区域出生率比较(2012)


6.1.2  欧洲历史发展


欧洲历史悠久,曾诞生过古希腊、古罗马这样著名的古典奴隶制国家,也在近现代历经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在二战之前成为世界的中心,目前正在以欧洲一体化、构建欧盟为强力推进器,力图重新在多极化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古希腊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国,其实行的雅典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至今对欧洲仍有深远影响。古罗马的强盛,加速了欧洲内部的文明进程,加速了地中海文明向欧洲更大范围的拓展。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及对欧洲的精神统治,从侧面上来说也提高了欧洲同质化程度。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明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和日耳曼文化融合在一起,希腊人关于自然和世界的抽象概念以及民主政治观念、罗马帝国政治制度和罗马法的法律精神以及日尔曼的习俗观念都蕴涵在全面基督教化的西欧社会中,形成欧洲文明的基础。


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则形成民主政治和资产阶级文化,民主政治、人文精神、个人主义、理性主义等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念,各国实行本质上相同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


6.1.3  欧洲统一性与差异性并存


相比于其他大洲,欧洲幅员较小,除英国及其他少数岛国外,大部分国家均处于欧洲大陆,地理分割作用弱,相互之间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程度高,并且从古至今多次区域性大帝国的建立也大大加速了欧洲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融合。但从欧洲内部来说,差异性也一直存在。从经济角度来看,欧洲内部存在着严重的经济不平衡。欧盟的中心地区,包括伦敦、巴黎、米兰、慕尼黑和汉堡等大都市在内,集中了大量的资本和高尖端人才及发展机会,与西南欧和东欧相比差距较大,形成了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


从政治角度来说,各国形成之初的政治根源不同,此后的发展路径也不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同,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不同,到今天形成了不同的国体和政体。1990年以前,东欧国家照搬苏联模式,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西欧则继续使用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两大阵营”。即使在西欧普遍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中也存在差异,以西欧的“三驾马车”为例,法国为单一制中央集权型国家;英国为单一制地方分权型国家;德国为单一制联邦分权型国家。从法律体系角度来看,以征服了全世界的两大法律体系为例,一是安格鲁—撒克逊法(或称普通法),而是罗马日耳曼法(或称成文法),前者产生于英国,而后者产生于欧洲大陆。


从文化角度来说,不同时间欧洲文化的主流不同,不同区域,英国与欧洲大陆,北欧与南欧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的共存与对立,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的此起彼伏等,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在《反思欧洲》中认为:“欧洲的特质不在于新东西的产生,而在于新旧事物的对立。换言之,在欧洲文化生活和发展进程中重要的是多样化、竞争和互补性之间多产的结合,也就是它们之间的对话机制。”


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影响在各国的空间规划体系发展进程中均有所体现,由于差异性,各国的空间规划起源类型不同,但发展的趋势,中间的波动有相似性,并且都向着一个方向,一个既定的、理想的空间规划模式演进。


6.2  欧洲空间规划体系概述


6.2.1  空间规划体系分类


空间规划并不是专指某一类规划,而是一个整合的、协调的、具有战略性的规划体系。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协调各类各级空间规划的关系,实现国家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等空间目标而建立的空间规划系统。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现状不同,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初衷、管制手段、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均不尽相同。世界上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的空间规划体系,对于欧洲而言也是一样,欧洲国家既有每一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又有混杂了多种体系的混合空间规划体系。


(1)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型:这一类型的空间规划的编制目的是追求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是增长和发展的规划。规划重点是确定重要的、国家投资建设的工业或基础设施项目的空间分布,由国家来主导和调控经济发展。更关注公平,消灭不平等,追求广泛的经济目标。反映作为中央集权国家的行政本质。以法国和葡萄牙为典型国家。


(2)综合型:依靠国家强制力从经济、社会、环境、交通等各个方面引导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更关注于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重点更多地放在空间协调而不是经济发展上。以荷兰和德国为典型国家。德国的联邦空间规划法要求必须通过综合性、系统性、不同层级的空间规划来确保联邦全部空间均衡发展,保障人均生活条件的均等化。为此,必须协调不同需求下的空间并平衡与规划有关的各种空间冲突。


(3)土地利用型:城乡建设发展通常以市场为主导,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市场开发,对土地利用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避免其对自然环境和公共利益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以英国、爱尔兰为典型国家。作为混合市场经济国家,地方发展规划在英国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尤其强调土地利用的管控。


(4)城市设计和环境美化型:这是一种还未发展成熟,尚未健全的规划体系。主要手段是城市设计和建筑控制,集中关注城市建筑或风景优美的地区,强调通过规划引导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再利用。以意大利,西班牙为典型国家。


6.2.2  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影响因素


形成以上四种类型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因素是多种的,而且他们之间的作用机制是非线性的,并不清晰。一个国家的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及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权组织形式、规划和法律传统、行政区划、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内外)以及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时间长短都是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在具体作用过程中有强有弱,因此很难判断其具体的影响机制。


从政权组织形式来看,具有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多形成综合型和区域经济型的空间体系,如法国;地方分权传统且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常形成土地利用型的规划,如英国。德国虽具有地方分权传统,但严谨的大陆法律体系传统以及深厚的区域规划和地方规划控制传统使其成为综合型规划的典范。


从国家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以荷兰和丹麦为例,人多地少,虽然市场化程度也较高,但必须采用行政力约束各类低效的经济社会活动,从各方面进行管制和协调,因此形成综合型规划;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如意大利,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并以旅游业为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旅游业占意大利GDP的10%以上),规划更注重这些重点保护区域,手段则更多是城市设计和建筑形态控制,而缺乏一个整体的,具有战略性和协调性的规划体系。


从空间规划体系自身发展角度看,成熟度较高的体系多为综合型;成熟度较低,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网络的则为城市设计和美化型。


图7  欧洲空间规划体系的分类及其影响


6.3   典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演变历程


通过对以上四类空间规划体系所属的典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发展演变过程的梳理,了解每一次空间规划体系变动背后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要素,总结欧洲主要大国空间规划体系在不同时空阶段的演变模式、特点及其机制,力图从个性中发现共性。本研究中,区域经济型的国家空间规划体系以法国为研究对象,综合型以德国为例,土地利用型以英国为例,城市设计和美化型以意大利为例,构建主要以20世纪以来4大国家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历程(重要法律的颁布、废除、规划结构、重点的调整)和其国内外面临的经济社会形势变动(经济社会发展轨迹、重要政治事件、行政区划调整等)之间的关系。


意大利城市更新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点和成功之处在于四点。第一,其将城市更新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看作涉及某地域全部资产的更加综合的规划过程。第二,对城市和地域转型过程中参与者和利益的复合性与多样性的认可;第三,以公私合作和跨机构合作的形式,向多种参与者间谈判协商及联合规划的方向发展。第四,由地方当局承担的综合行动实施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最新在各地区实行的遗产保护政策被称为“文化分区”,即以同步和统一的方式,具有功能的综合性,强化并整合地域核心资源(文化、海洋、旅游、环境、城市住区以及手工业等等),将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成核心竞争力,具体做法为考虑文化领域的所有维度,实现纵向与横向的整合,设定公共资源分配的规则,对在文化领域进行直接管理的设施和工具进行创新。


6.4  欧洲一体化空间规划体系演变历程


与其他各大洲不同,自二战结束后欧洲就已开始一体化进程,1992年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使用,标志了欧洲一体化程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欧盟(EU)是一种由主权国家之间为求得利益最大化而达成协议关系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在欧洲层面的空间规划整合则是欧洲一体化的高级阶段,也是欧盟27个成员为应对空间发展形势变化的必然结果。下文将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盟层面空间规划体系从无到有,从简单到系统化的形成过程进行简单梳理,并对欧盟各项促进地域整合、缩小发展差距,体现空间发展原则和保证规划实施的各项政策进行梳理,总结其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


6.4.1  欧洲一体化进程


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与社会萧条,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为了更好地获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保证各国的共同利益和促进发展,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率先走在了一起。一体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1)萌芽阶段:即二战刚结束的5年,战争的深重灾难和战后的严峻形势使“欧洲观念”日益普及,同时美国为控制和扶持西欧、遏制苏联而提出了“马歇尔”计划。西欧各国形成以联合求和平的现实,通过欧洲联合,重建经济,维护西欧安全,实现复兴和繁荣。


(2)尝试阶段:自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直到50年代中后期。冷战局势下,为迎合“舒曼计划”(美国为对抗苏联重新武装西德),西欧6国“煤钢共同体”成立(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这是欧洲一体化正式开始的标志。为了更大的国家利益,这些国家出让部分主权,在关系到国家经济基础和军备的煤钢部门实现一体化。涉及关键主权问题出让的防务共同体条约破产。


(3)深入阶段:1957年签署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此时欧洲各国面临美苏争霸和失去海外殖民市场的双重夹击,决心继续推行一体化合作。欧洲经济共同体建成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农业政策,增强了各国的地位。


(4)相对停滞阶段:1969年海牙会议后一体化进程缓慢发展。成立欧洲理事会作为统管共同体全局的最高政治机构。70年代到80年代,冷战局面的稍显缓解,外部压力的缓和使得一体化进程放缓。60年代后期,遭遇美元危机、能源危机、金融危机,但各国却各自为政,采取自认为有利于本国的方法解决危机,缺乏统一协调行动。


(5)全面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以来以《单一欧洲法令》和《欧洲联盟条约》为标志。大背景:欧洲经济落后于美、日。《单一欧洲法令》使得欧洲统一市场开始放开。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一个飞跃。


与一体化进程相反的则是“去一体化”进程。“去一体化”(disintegration)总是与“一体化”相伴相随。部分国家担心加入欧盟会使国家主权受损,重要的经济利益丧失,受到大国控制,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去一体化”—担心国家核心利益受损,区域(地方)层面的去一体化—一体化战略不利于地方层面的发展导致对抗,民众层面的“去一体化”—不理解欧盟的运作模式,所以也谈不上对欧盟政治的认同。“一体化”和“去一体化”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对立统一,其关键在于对国家和地方的核心利益有否有利。


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一体化发展速度的变化和关键节点的质变(重要条约的签订)受到了外部环境和内生动力的影响,二战结束后美苏对抗局势的紧张与缓和的变化对一体化进程有着直接影响,而欧洲各国的国家利益、共同发展需求变化则从根本上决定了欧洲一体化的推进程度。大洲层面的一体化只有在历史基本同根,现状差别不大,趋势大致相同、需求总体一致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也可以解释为何目前只有欧洲、只有二战后一体化进程才能开启,只有冷战结束后欧盟才可以成立等一系列问题。


6.4.2  欧盟层面空间规划体系演变历程


空间规划体系在超国家层面(transnational)的整合是一体化进程的高级成果。这从ESDP的最初提出时间可以看出,1988年欧盟立法委员会正式启动欧洲标准区域划分(NUTS)工作,1991年欧洲空间发展委员会(CSD)成立,这两个事件标志着欧洲空间规划开始正式编制。欧洲空间规划体系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规划的前期研究和规划单元划分依据:欧洲标准区域划分(NUTS);2)核心规划文件:欧洲空间发展愿景(ESDP);3)空间规划及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研究文件:欧洲空间规划研究计划(SPESP),欧洲空间规划观测网络(EPSON)和2010年最新颁布的地域议程2020(Territorial Agenda,2020)。


欧洲标准区域划分(NUTS)是指根据区域自然、人文特征划分的一定面积和人口空间单位,共分为3级(NUTS 1、NUTS 2、NUTS 3),是欧盟空间规划的基本单元,下一步的规划和政策多根据其的划分而来。欧洲空间发展愿景(ESDP)是欧盟超国家层面空间规划的纲领性文件,从大尺度协调和整合欧洲各国的空间发展,并对各国空间发展体系提出调整意见,寻求欧盟地域范围内平衡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欧洲空间规划研究计划(SPESP)是为提高规划政策的科学性,在城乡合作、空间划分标准、空间图像可视化、网络化工作等方面进行研究,为ESDP提供科学依据。欧洲空间规划观测网络(ESPON)建立的目标在于支持政策发展,构建在地域发展领域的科研团体(ESPON website),主要研究欧盟区域发展的政策基础和实施办法,以及未来相邻国家的空间关系。而最新颁布的地域议程(Territorial Agenda,2020)则提出欧盟各国目前共同面临的挑战和空间规划的主要议题,并针对此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计划,是空间规划的指导和参考性文件。


自1988年到2009年,上述几个方面的主要欧洲空间规划体系文件颁布时间如表1:


表1  主要欧洲空间规划体系文件颁布时间


从制定这一系列规划和研究文件的过程来看,其中历经了无数次的正式与非正式会议,整体和部分的矛盾无时不在,为国家发展利益进行的政治博弈无处不在。空间规划体系一体化进程与欧洲一体化何等相似,其本身就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部分。例如在ESDP制定过程中存在“管控竞争”,各国都想成为规划原则的制定者,希望自身规划模式得以运用。在ESDP的制定过程中始终充满着反对的声音,在其漫长的6年制定和讨论中,协商系统在处理各派间高层次的分配时效率不高、欧共体擅长“消极整合”而不是“积极整合”等矛盾一直存在,其问题在于如何将单纯的网络转化为一种联合或者可能更进一步转化为一种等级明确的组织,负责决策规则、相互的责任和义务。其中需建立多种协调机制,如跨境合作发展项目(INTERREG),旨在加强跨界、跨国、跨区域的多种维度下的合作,为构建多中心格局,建立在欧洲核心区域外的“国际一体化区域”(Global Integration Zones)提供合作支持。从其发展过程中,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地方层面的博弈之道值得深思,跨行政区的区域规划,跨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和利益冲突协调过程中的经验,值得我国在空间规划体系完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


6.4.3  欧盟空间规划体系理念及最新发展趋势


从欧洲空间发展愿景(ESDP)、欧洲空间规划研究计划(SPESP)和地域议程2020(Territorial Agenda)对空间发展关键问题的梳理中,可以了解欧洲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理念、规划原则、实施政策等的变化趋势,总结出欧洲空间规划体系在现在和未来致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1999年定稿的欧洲空间发展愿景(ESDP)体现了德国和荷兰的综合型规划特点,这可以从其基本政策目标,政策导则和空间发展指导方针三点中看出。其基本政策目标包括三点:经济和社会整合;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实现欧洲地域范围内更加平衡的竞争态势,其关键词为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并认为区域和地方机构在未来必须跨越国家界限协力合作。这与德国空间规划体系注重空间协调和荷兰的各利益共享团体相互合作、协商、妥协的规划传统相似。


其政策导则包括:发展一个平衡的和多中心的城市体系以及一种新的城乡关系;确保平等地享有基础设施和知识;实现可持续发展,明智的管理以及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多中心发展原则主要是针对目前欧洲空间发展极化,地区差距大的现状提出。1989年,RogerBrunet 报告在对全欧洲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考量的基础上划出了代表欧洲核心地带的“蓝色香蕉”(图8左),即从伦敦到意大利北部,包括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慕尼黑、米兰、都灵等大城市。而在1999年ESDP将“蓝色香蕉”升级为“五角”区域(图8右),即以伦敦—巴黎—米兰—慕尼黑—汉堡为核心的地带,20%的领土,40%的人口,50%的GDP集中在这一区域。ESDP的目标之一就是在“五角”区域之外建立新的“国际一体化区域”,即欧洲新的增长极,减少人才、资源、信息向“五角”区域的过度集中。需要以多中心的空间安排来为边缘地区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战略背景,物质层面的主要手段是创建交通网络通达国际化地区及辐射腹地,组成国际一体化区域,在核心区外更多考虑建设世界级高品质的服务设施。非物质层面主要是指各项政策,如结构及投资基金(ESIF)等。


图8  “蓝色香蕉”(左)和“五角”区域(右)


而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问题上,ESDP提出将合作关系变为伙伴关系,即共同承担投入和分享利润。ESDP提出与我国类似的小城镇发展战略。中小城镇及其腹地对乡村地区来说是重要的交通与活动中心,能提供经济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提供较大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


平等获得基础设施和知识目的在于通过便捷的交通和电子通讯是提高边缘化和未被关注地区竞争地位以及欧盟社会与经济凝聚力的前提。必须制定政策保证所有的区域,包括岛屿和边缘地区均可获得足够的基础设施服

务。获得知识与基础设施对增强欧盟的竞争地位是同等重要的。劳动力的培训水平、素质与职业技能同样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吸引力有决定作用。同时,欧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正持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威胁,需将自然和文化遗产已遭破坏地区纳入更大范围的空间发展战略更为实际。针对自然遗产的保护,“自然2000”(Natura,2000)提出了欧洲生态网络,包括在具有区域、国家、国际和欧盟意义的自然生态区和保护区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通道。针对文化景观,提出创造性的开发和恢复比仅仅保持现状更为重要,必须制定适应各自实际情况又富有创造性的景观政策,对新的开发项目采取综合的管理手段。


2010年,欧盟委员会通过《欧洲战略2020》(Europe Strategy,2020),提出欧洲未来致力于实现精明、可持续、包容式发展。精明发展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可持续发展以提高资源效应、提倡“绿色”、强化竞争力为内容,包容式增长则以扩大就业、促进社会融合为目标。为实现这三个目标,欧盟委员会设立了一系列具体指标,如到2020年,20~64岁适龄人群就业率由目前的69%提升至75%;研发投入占欧盟总体GDP比重由1.9%增加至3%;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20%,可再生能源占最终能耗来源的比重达到20%,能耗下降20%;削减贫困人口2000万左右。该计划并未设定2020年欧盟GDP增长目标,但欧委会主席巴罗佐认为,2020战略的实施将可能使欧盟潜在增长率达到2%。由此可见,欧洲未来空间规划的重点也突出教育、创新、就业、气候变化和减贫几个方面。


相应的,欧盟空间发展也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出现新的主题,已有规划原则的重要性排序也在不断的更替。在地域议程2020(Territorial Agenda,2020)中,特意列出了不同时期针对空间发展主题优先顺序的变化(表2):


表2  不同时期地域议程优先权变化


可以看出,在传统的ESDP三大原则下,不同时期的地域议程又对此进行了补充和更改。对创新活动的重视,对城乡地域空间管治的关注开始成为空间规划的核心议题,多中心发展则是一直坚持的主要原则。不仅如此,可持续发展中又包含了对区域自然和人为灾害关注的风险管理议题。


6.4.4  欧盟空间规划实施政策


真正使欧洲空间规划得以在大洲层面得到实施的关键因素在于规划框架背后的一系列实施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系列财政基金的设置,使各国为争取发展基金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和空间规划体系,为欧洲整体的空间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1)凝聚力政策(Cohesion fund)


凝聚力政策致力于降低欧盟内部发展差距,实现欧盟各国的经济和社会融合。在1957年《罗马条约》中就提出“增强欧洲每个空间单元的经济实力,降低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弥补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劣势。”在2010年《里斯本条约》中,提出“欧盟应增强经济、社会和地域凝聚力”。


凝聚力政策特别重视根据各地发展的特色性,包括优势和挑战,提出多样性是宝贵的财富,每一区域需要根据自身特色增强优势。其通过制定各国共同的策略框架、制定不同部门的合作协议和可操作程序、设立基金、项目管理和年度实施效果监督报告体现。


在《欧盟凝聚力政策(2014~2020)》(EU Cohesion Policy 2014~2020)中实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改革措施:包括与“欧洲战略2020”相协调;将资源调整到关键的增长部门;保证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升欧洲社会基金的地位;增强在规划编制、实施和控制中政府以外的各参与者的地位;增强跨行政边界的合作等。


改革计划中还提出未来1/3的预算将投入到其的实施中去,具体分为三个基金:欧洲区域发展基金、欧洲社会基金、凝聚力基金,也是下文中提到的欧洲结构与投资基金(ESIF)的重要组成部分。


(2)欧洲结构与投资基金(ESIF)


欧洲结构与投资基金(ESIF)是一系列基金政策的总称。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欧洲乡村发展农业基金、凝聚基金、欧洲社会基金、欧洲区域发展基金、欧洲海事和渔业基金,是明确欧盟内部投资重点,实现欧洲区域协调发展,资助落后地区和基础生产部门的有利经济政策工具。其设置旨在完成以下11个目标(图9):


图9  ESIF 需完成的目标


欧洲区域发展基金(European regional development fund,ERDF)旨在支持成员国在跨国界、跨区域意义上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合作,实现区域的综合协调与均衡发展。2014~2020年计划投入100亿欧元,希望完成3个层面,及跨界、跨国、跨区域的合作,重点区域为北海、西北欧、北冰洋周边区域、巴尔干半岛、大西洋沿岸、阿尔卑斯山周边等。


欧洲社会发展基金(European Social Fund,ESF)主要用于国家就业推荐计划的实施,增加就业,扩大社会包容。在2014~2020年计划中,欧洲社会发展基金的地位将提升,总计金额将达到800亿欧元。其中20%将用于促进社会包容,对抗贫困和各种形式的歧视;60亿美元将于促进年轻人就业。


凝聚力基金(Cohesion fund,CF),用于加强对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援助,主要用于NUTS二级区域统计上人均GNP低于原欧盟平均水平75%的区域,以及人均GNP低于原欧盟平均水平90%的特别支持区域。


欧洲乡村发展农业基金(European Agriculture Fund for Rural Development)和欧洲海事和渔业基金(European Maritime and Fisheries Fund)则针对农业部门和渔业部门的资助,鼓励各国发展农业和渔业。


(3)其他政策简介


为实现欧洲一体化,增强整体竞争能力,欧盟委员会还制定了其他具有空间影响的政策。如竞争政策、泛欧网络、环境政策等。如竞争政策,旨在提倡市场自由化,鼓励城市与区域之间竞争,避免垄断,控制并购行为。为此,欧盟建立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其确实对欧盟内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贸易模式产生影响。泛欧网络旨在建立一个运转良好的可持续的交通体系。不仅要求共同体在开发泛欧交通、电信和能源供应基础设施网络化上做出贡献,也要求各成员国对各自的网络及其接口进行整合,尤其应促进岛屿和内陆以及边远地区和中心地区之间的关系。共同体环境政策特别强调重视与空间发展的联系,尤其是与土地利用的联系。如在全欧盟范围内确定保护区,制定《共同体硝酸盐导则》减少现有农田硝酸盐污染,实行“沿海地区整合管理示范计划(ICZM)”等。近年来,更重视城市地区的发展,并通过对废弃物和水处理、噪音和空气污染的立法来实施。


相关阅读

书刊导览 |《“公元2050年”后的环境设计》

书刊导览 |《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

书刊导览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


排版:徐嘟嘟


——to be continue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