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俄乌战争观察:从俄军江左防御战场,推演、解读乌军南方战场的“冬季攻势”……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1-04
详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古巴导弹危机往事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1月13日)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火力决胜战场:越南战争的真诚镇伏击与反伏击战
舟山群岛战事:血战登步岛
舟山群岛战事:从夺岛大榭岛、桃花岛到登步岛之战
俄乌战争观察:俄军在冬季作战的政略与战略的分歧
俄乌战争观察:战争与面子
NASAMS防空导弹系统,将深度影响战争走向
俄乌战争观察:冬季“磨盘战争”和俄乌和谈的门缝

(图1)2022年11月16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红点为俄军基地或重要目标。乌克兰境内的深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乌军防空;红色爆炸圈为有效袭击(在俄军控制区亦然)、红色闪电圈为停电地区。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俄军占领区的蓝色圆圈为乌军地面进攻,导弹袭击,海马斯攻击。

本文上接:
俄乌战争观察:俄军“溃败”赫尔松?
从乌军的“赫尔松反攻”说起…… 
从赫尔松到新卡霍夫卡……

本文鸣谢:朋克猫、小狐、黄药师、归燕、欣欣、岚君、桂杰、朱君等朋友提供原始图文资料。

心血之作,谢绝剽窃、洗稿,还望读友三点一转。

2022年11月16日,俄乌战争持续第266天。

现在,俄军完成额尔松撤退行动及在第聂伯河下游左岸地区重组三道防线,乌军战略反攻也完成了收复赫尔松地区。

那么,俄乌战争后续战事又将有如何发展?

每天,消遣街坊娱乐社会的八卦媒体都会产出数以万计的俄乌战争相关新闻、战况、图文、影像等等资讯,内容或俄或乌都是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套路。

如此极目远望,眼花缭乱,牵魂萦绕,观者皆是正气爆棚扼腕唏嘘的样子,实则八卦媒体偏重流量,很难做到理性综述俄乌战争的态势、进程。

因此,我希望能够尽量综合俄乌双方机构及多方媒体相关俄乌战争相关新闻、战场动态、俄乌战况态势图等等碎片资讯,梳理、分析,综述俄乌战争现状及推演在2022年11月中旬-2023年3月中旬的冬季作战大致趋势。

(本文推演以克里姆林宫政治常态和国际政治大势常态为前提)

目前,综合战场态势、战况,我个人分析认为:

随着俄军实施撤退行动和乌军全面收复赫尔松市及第聂伯河右岸地区,俄乌双方都将重新调整顿巴斯战场、扎波罗热战场及赫尔松战场部署。

同时,在俄军以无差别战略轰炸乌克兰全域的非对称战场,俄乌双方也将进行新一轮对抗。

(因此,网传所谓俄美达成某些妥协、美军进驻赫尔松战场、俄乌即将谈判、俄军将快速从赫尔松或者其他战场继续撤退,战争或者在2022年结束等等坊传,实则自媒体主解码流量的无稽之谈)。

这段结论涉及问题复杂,限于篇幅,本文侧重赫尔松战场展开综述。

近期,俄军撤往第聂伯河下游左岸地区,以约50个营战斗群、至少3万重兵顺延地利构建三道防线。

新构建的俄军江左防线得到了空前密集、梯次部署的远程火力配合,同时,还得到俄军及多方媒体频繁散布的“新卡霍夫卡水库溃坝舆论”的配合,因而可以确认这一区域对乌军战略反攻而言,已经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天堑。

然而,多数媒体、自媒体作者往往缺乏军事与战争常识,撰文倾向速战速胜,也就非常难以理喻“天堑”形成与战事进程关系。

此前,从7月至11月,较多的网络媒体通常照抄墙外资讯,都是虚浮描绘乌军团团包围俄军赫尔松集群,声称乌军仅需一趟大反攻即可轻松全歼俄军的“横店抗战神剧”故事。

其实,熟悉当时赫尔松战况的朋友们显然心中清楚:

俄军在赫尔松战场一直是沿第聂伯河两岸列阵防御,全然没有被乌军包围之虞。

后来,俄军之所以仓惶撤退,也是因为冬季作战更为艰难,以及受制后勤保障危机加剧等原因。

简言之,俄军实属置身在一个被动挨打的“磨盘战场”,处境凶险,缺吃少喝,不得不退。

近期,乌军反攻拍摄的俄军赫尔松阵地残留的“死耗子军餐”。

装备如此简陋的俄军动员兵走向俄乌战争这场“高科技总体战”,情况确属让人担忧。

于是,前后20来天,靠着“刘玄德兵败当阳”的“军民融合”战法,俄军付出较小代价,终于在11月11日完整地退向第聂伯河东岸。

俄军这番战略操作,可以确认苏洛维金等俄军高层头脑清晰,不过俄军撤退战法稍失厚道,难以让人信服而恭维俄军所谓指挥高明。

那么,现在又该如何理解俄军江左形成三道防线堪为乌军战略反攻难以逾越的天堑?

首先,就是新的赫尔松战场及俄军第聂伯河左岸防线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俄军可能发起的“混合战争”行动的问题

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一直被俄乌双方媒体热炒的“新卡霍夫卡水库溃坝舆论”问题。

赫尔松战场新的战线明确之后,“新卡霍夫卡水库溃坝舆论”问题对俄乌双方作战就有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因为有着“假旗行动”的烟幕弹掩护,俄乌双方实则都有条件动手炮制新卡霍夫卡水库溃坝危机。这就使得新卡霍夫卡水库溃坝危机对俄乌双方都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从战争逻辑去看,败仗一方当然最有可能借“假旗行动”炮制“溃坝”危机。

因此,乌军如要追求速战速胜,执意向俄军左岸防区发起进攻,必然就会面临“溃坝”危机问题。

也有山寨学究一本正经质疑,在第聂伯河下游战区,左岸低于右岸,两岸高低比差约在10-40米左右,俄军如果溃坝,岂不是引水自灌,自作自受?

显然,这是背离战争常识和底层逻辑的机械、静态的思维结果。

换一个动态角度思考,不难发现,假设乌军选择激进战略而发起正面进攻,势必要集结足够的重兵集群,以求渡江突击俄军江左三道防线。

俄军当然不会在两军对峙态势下溃坝,同样也不会在乌军发起攻势之初溃坝。俄军会在且战且退之间,待在乌军连续作战、付出较大代价基本占领江左三道防线地区之后,再来推牌梭哈,溃坝放水。

同时,俄军还可能实施反攻,

兵凶战危。

可见,乌军如是贸然轻敌,强攻俄军,因此遭劫必将酿成整个南线战场的全面被动,后果不堪设想。


(图2-1)金本沙嘴位置及俄军江左三道防线示意图。

(2-2)金本沙嘴地形图,点击放大可以确定金本沙嘴地域狭窄、地形破碎、遍布洼地水流,极不利于机动作战。


(2-2)俄军在金本沙嘴地区的防御堑壕图。

其次,就是一些激情四射的“炒股”朋友根据几条乌军汽艇渡江视频等碎片信息,就灵光闪动,杜撰乌军进攻金本沙嘴,继续进攻俄军江左防线的“作战方案”问题

(参考上面图2系列)

金本沙嘴为赫尔松地区顺第聂伯河下游延伸进入黑海、第聂伯溺谷的半岛,位于俄军江左第一道防线最西端,处在乌军远程炮火覆盖范围,恍然看去,地形位置确实适合登陆作战。

但是,俄乌交战,都必须要以司令部精英团队制订符合战争逻辑的体系化作战方案,并且照此方案进行。绝非传说中的靠着那位“军神”去“运筹帷幄”,又或者按照自媒体作者一拍屁股的灵光一闪,去想当然的“碎片化”作战。

那么,顺延战争逻辑考虑,乌军进攻金本沙嘴,究竟会有什么目的?

继续东进?

金本沙嘴地域狭窄,滩涂水洼沼泽密布,地形崎岖破碎,交通十分不便。目前,俄军在半岛瓶颈处新建了延伸4公里的由战壕、战车构成的防线。设防区域为俄军远程炮火覆盖。

显然,金本沙嘴极不适合乌军集结较大规模兵力和机动、展开、作战。

因此,仅靠碎片化视频不能确定乌军会发起跨海攻势。

当然,乌军向金本沙嘴的机动也存在唯一的可能:

即乌军以远程炮火掩护登陆,占领金本沙嘴一隅,冒险建立前进电子侦察站及电战阵地,以便后续对俄军前纵深地区实施电战压制和远程精确打击。

综上分析,可见乌军同样不会选择从金本沙嘴方向对俄军发起攻势。

那么,乌军在完全收复江右地区之后,面对江左“天堑”,又将如何调整战略,如何对俄军新的赫尔松战场继续发起战略反攻?

想必,乌军战略逻辑大致会延续此前战略逻辑(我在7月中旬-11月初的多篇文章对乌军战略均有详细分析、推演,可参考阅读),即以高科技总体战优势,实施“烟头攻势”,推动“磨盘战争”,最大程度消耗俄军兵员、物资,以致消耗、威压俄军江左防御体系崩溃

目前,乌军在赫尔松战场及相邻的扎波罗热战场都是控有战场主动。

但是,乌军尚未完全完成北约化整编,依然不具备强大地空突击战力;同时,乌军战略相比俄军更重视尽量减少伤亡;此外,再加上冬季赫尔松地区地形、气温等特殊条件区别于顿巴斯战场、扎波罗热战场,战区潮湿、泥泞、多雾,尤其严重影响乌军进攻作战。

因此可以确认,在2022年底,已经大幅缩水的赫尔松正常将会成为次要战场。

这样一来,乌军在赫尔松后续作战中,也就全无必需进行“不惜一切代价”的地面突击。而是沿袭此前战略,凭借远程精确打击及高科技作战优势,持续发起“烟头攻势”,精准打击俄军浅纵深区域的前线阵地及仓储后勤、运输、陆桥等重要目标,进而稳步推进将赫尔松战场继续推动演变为一场新的“磨盘战争”。

俄军退向江左设防,确实缓解了乌军高科技作战压力和后勤保障问题。

但是,俄军高层却并没有实质上解决这两个关系战场走向的核心问题。

可以推演想象,俄军陷身“磨盘战场”,如是继续无法应对乌军“烟头攻势”,那么,就只得以传统的机械化战争的“狂轰滥炸”、“炮火洗地”攻势对抗乌军远程精确打击。

在相对稳定对峙的战线展开持久、消耗作战,俄军兵员处在机械化战争劣势,伤亡、物资消耗必将持续增加。

如此消耗作战延至2023年乌克兰春融翻浆季节,俄军同样会受乌军高科技远程打击及后勤保障危机的严重威胁,最终无奈,可能还得继续“头脑清醒”地重演“赫尔松撤退”,以致放弃江左战场防线、整个赫尔松战场,甚至完全退至克里米亚地区。

俄军能否坚守至2023年3月?


希望与朋友们届时共同观察、见证这个“军事景观”。


(图3)俄乌战争南方战场简况图。黄色箭头为乌军推进,银色箭头为假设乌军未来可能进攻的三个方向。两条红色线段为俄军原来的赫尔松-扎波罗热战线、俄军退防江右的新的赫尔松-扎波罗热战线。两条战线长度大致为525公里左右。

乌军收复赫尔松,HIMARS多管火箭系统及美国ATACMS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的远程打击范围示意图。


从2月24日战争爆发至今,俄乌战争予人观感,纯属就是一个网传的“战斗民族”向现实中的“被战斗民族”转化的故事。

迄今为止,俄军既无任何停战迹象,同时也无任何转守为攻的迹象。

因此,俄军在赫尔松战场处在被动防御态势,还存在另外一种全盘崩溃的可能:

俄军可能会在江左防线失去掩护目标,失去后勤保障及“赫尔松这场”政治价值之后,完全放弃江左防线及整个赫尔松战场

俄军从第聂伯河右岸撤退实属无奈、明智之举,但是对俄国军政高层及民间民族情绪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克里姆林宫及俄军高层为平息国内民族情绪,即在政治、军事和新闻舆论上,强调将扎波罗热核电厂、新卡霍夫卡水库及被克里米亚运河等目标列为“特别军事行动”主要战绩,并且以此作为新的赫尔松战场的标识。

为此,俄军新建江左防御体系即将扎波罗热核电厂、新卡霍夫卡水库及被克里米亚运河等重磅项目,全部纳作战略掩护目标。

同时,俄方在赫尔松撤退之后持以更加强硬态度,籍口扎波罗热核电厂运转安全,拒绝乌方提出核电厂运营方案,并且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谈判、要求承认俄方对扎波罗热核电厂的控制、运营现状。

无疑,从战略面上观察,扎波罗热核电厂问题、新卡霍夫卡水库问题,都成为了乌军在南方战场继续实施全面战略反攻的“门槛”问题。

现在,乌军收复赫尔松战场第聂伯河右岸地区、占领扎波罗热核电厂对岸的尼科波尔地区,新卡霍夫卡对岸的科扎齐客地区,为乌军在寒流封冻自然条件下发起冬季攻势,攻略扎波罗热核电厂、新卡霍夫卡水库及被克里米亚运河等目标,提供了地理上的条件。

就此,乌军只要战机成熟,即可在赫尔松战场发起“烟头攻势”、“磨盘战争”同时,随时都可以分路突破第聂伯河防线,闪袭扎波罗热核电厂或者新卡霍夫卡水库等重要目标;甚至向俄军扎波罗热防线发起攻势,夺得莫洛昌斯克、梅利托波尔等城市,截断亚速海沿岸陆桥。

战场态势如是这样发展,俄军在赫尔松置身“磨盘战场”,腹背受敌,再加上后勤危机、以及失去克里姆林宫特定“政治目标”更会使得江左防线失去战略价值,俄军势必为此加速崩溃、撤退,以致放弃全部赫尔松战场。

综述至此,可见俄军退防江左设防(参考图3)名为收缩战线,实则并没有缩短战线,使得俄军防御依然存在兵力极度紧张问题。同时,俄军实施了赫尔松撤退也没有实质性解决俄军缺乏高科技作战资源和后勤系统性保障乏力的短板问题,当然也就无法在后续战事中逆转俄军被动防御态势。

显然,俄军通过了赫尔松撤退,仅是在短期之内缓解了战略压力。

俄军在赫尔松战场的战略短板、战略压力依旧存在。

于是,在2022年-2023年的冬季战争中,俄军在全局战略上,既无法按照预期设想从赫尔松抽掉部队,用以加强顿巴斯战场、赫尔松战场,又无能改变受乌军(在北约、英美支持下形成的)高科技总体战优势压逼的被动态势。因而,等到12月中旬寒流遍袭乌东地区,俄军可能才会迎来远比赫尔松战场更严峻、更麻烦的战况。

可以想象,乌军如果扛住了俄军对乌克兰全域非对称无差别战略轰炸,即可全面展开2022年-2023年的冬季攻势,选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场、扎波罗热战场,以迅猛战略反攻,将俄军推向彻骨深寒冷“被战斗民族”的境地。

斯瓦托夫战场,这是2022年-2023年的冬季攻势的首重战场。

(如是读友喜欢这个推演分析系列,点赞转发支持,明天我即就此分析、推演斯瓦托夫战场)。

私人微信,仅加读友,简单说明,然后添加。

2022年11月16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