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从“俄制导弹误炸波兰”事件解说俄乌在“非对称战场”的对抗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1-04
详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古巴导弹危机往事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1月13日)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火力决胜战场:越南战争的真诚镇伏击与反伏击战
舟山群岛战事:血战登步岛
舟山群岛战事:从夺岛大榭岛、桃花岛到登步岛之战
俄乌战争观察:俄军在冬季作战的政略与战略的分歧
俄乌战争观察:战争与面子
NASAMS防空导弹系统,将深度影响战争走向
俄乌战争观察:冬季“磨盘战争”和俄乌和谈的门缝

(图1)2022年11月17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红点为俄军基地或重要目标。乌克兰境内的深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乌军防空;红色爆炸圈为有效袭击(在俄军控制区亦然)。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俄军占领区的蓝色圆圈为乌军地面进攻,导弹袭击,海马斯攻击。

上篇精彩:《俄乌战争观察:从俄军江左防御战场,推演、解读乌军南方战场的“冬季攻势”……》

2022年11月17日,俄乌战争持续第267天。

这两天,不断有好友留言询问“波兰境内俄制导弹爆炸事件”经过、真相、以及事件可能对俄乌战争形成如何影响。

鉴于这两天俄乌正面战场态势无明显变化,本文即从俄乌在“非对称战场”的对抗的视角,综述“俄制导弹误炸波兰”事件。

时间回到11月15日,星期二。

这天,俄军继续对乌克兰全域实施非对称无差别战略轰炸。

自然,乌克兰方面也开动各型防空设备进行拦截。

激战之下,一枚俄制导弹不明不白落在了相距波兰与乌克兰边境线仅7公里的波兰普热沃多夫地区。

轰隆,两名波兰人当场罹难。

新闻爆出,全球哗然。

谁都清楚,按照《北约集体防御宪章》相关条款及此前北约国家对俄乌战争的声明,这枚落入北约国家纵深达到7公里而绝非“一寸”的导弹,确实有着激发北约全面介入“俄乌战争”的政治能量。

初步调查,导致俄制导弹误炸波兰”事件为S300防空导弹。

这款导弹实则在俄军、乌军、波军都有装备,同时,俄军既有以S300防空导弹对乌克兰实施远程打击的前科,乌军也有以S300防空导弹实施防空作。

事件就此显得扑朔迷离。
 
根据开源资讯,这枚导弹飞越波兰领土直至爆炸,都有一架北约飞机全程追踪,获得了相关雷达数据的详细信息,并且已传输到北约东欧总部和波兰国防部。

11月1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声明,坚持认为“这不是我们的导弹或我们的导弹袭击,我对此毫不怀疑”。

同时,俄国国防部、外交部也急切声明这个事件绝非俄军导弹所致。

俄国国防部、外交部在声明中反复强调,俄军边境目标没有任何打击行动,所有肇事指向俄军的言论,都是对俄国的诬陷和挑衅

随后,美国总统拜登在发表波兰境内制导弹爆炸事件第二份声明,则相对倾向符合俄方声明,认为俄军应该不可能从本土发射导弹误炸波兰。

此间,美国权威媒体也有相应报道,声称“初步估计,这枚导弹为乌军试图拦截俄军空袭而发射。”

晚间,北约及美军方面并没有公布军方掌控的完整相关调查资料,而是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在北约一次理事会议后,以颇具弹性的措辞声称:

 “我们的初步分析表明,该事件可能是由乌克兰发射防空导弹以保卫乌克兰领土免受俄巡航导弹攻击引起”。

斯托尔滕贝格讲话认为,这次的导弹在波兰境内爆炸事件并非乌克兰过错,俄国发动入侵乌克兰战争应该为此事件承担全部责任。

最后,斯托尔滕贝格公开承诺,北约将向乌克兰提供反无人机系统及更多防空系统,以帮助乌克兰反制俄军对乌克兰的无差别战略轰炸。

当天,美国方面对此事件发声,观点、态度与北约高度一致。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迷雾重重。

甚至国内媒体还有非常典型的喜剧性分析,神奇认为这是“美俄接连释放善意,意图各退一步,促成重启俄乌谈判”。

在事发地巡逻的波兰边防军。

事实上,即便到了今天,有关“俄制导弹误炸波兰”事件都还尚在调查之中。

然而北约、美国方面,却又心急火燎,加速调查、善后一条龙,很快就有了简明、快捷结果。

速度之快、用词含糊,其间蹊跷,费人思量。

然而,如是抛去桌面下的所谓政治的阳谋阴谋论,仅从桌面上的俄乌战争全局去看,却属北约、美国的一个高智、灵动的决断。

到底是谁丢的导弹?

如何调查还原事件真相?

显然,这些常人看似非常重要的关键问题,处在俄乌战争关键节点,对俄乌战争全局而言,其实已然无足轻重。

为何?

我们观察俄乌战争态势及进程可以确定:

战至2022年11月中旬,乌军继取得哈尔科夫反击战、红利曼战役胜利,继续发起战略反攻,全面收复第聂伯河右岸赫尔松地区,已经夺得和控制了俄乌战争的全局主动权。

现在,俄军在顿巴斯、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多个战场,都是正在全面转向防御的被动苦战态势。

于是,俄军既无法在冬季战争的正面战场扳回被动,唯有尽量回避正面战场激战,转身开辟非对称战场,着力对乌克兰全域实施非对称无差别战略轰炸。

显然,俄军意图以无差别战略轰炸为绝杀,炮制乌克兰在这个冬季出现经济危机、人道灾难及战略后勤负担,以迫使乌克兰无法继续发起冬季攻势而尽快展开谈判。

持续进行无差别战略轰炸,可谓克里姆林宫及俄军的“最后机会”。

同样,乌克兰如果能够度过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危机,即可在继续冬季攻势,继续战略反攻。

这是俄军在2022年-2023年冬季俄乌战场最难以接受的结果。

因此,俄军在赫尔松撤退之后继续加大对乌克兰全域的“无差别战略轰炸”。而11月15日发生的“俄制导弹误炸波兰”事件,正是俄军加大战略轰炸的必然结果。

显然,无论如何调查,这次“波兰境内俄制导弹爆炸事件”大概结果无非有三种可能:

其一、为目前北约及美国发布的初步调查结果,为乌军拦截俄军导弹而误伤波兰。

其二、为俄军对乌克兰发起导弹袭击,因为混淆目标坐标而误炸波兰。

其三、为北约、美国、波兰等国“伪旗攻击”结果。

对北约、美国、波兰及乌克兰等国而言,以现有科技水平,要调查、厘清事件真相,其实不难。

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在这段时间,俄军并不会因为调查事件真相而暂停对乌克兰全域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

NASAMS系统/康斯伯格摄

因此,如何尽快反制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以继续战略反攻,才是北约、美国、波兰及乌克兰等国眼前当务之急的首重战略。

同时,再观察现在俄乌战争态势:

实为乌克兰当先动手,北约、英美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随后跟进,“乱拳群殴,从长放血”的态势。

甚至,北约与美国在政治和外交上居间俄乌,还有挥舞黄牌“吹哨”限制俄国作战“违章”动作的政治、外交特权。

如此态势,显然利好乌克兰及北约、欧美,利好西方国家站在乌克兰后面实施“长期放血俄国”的战略。

可是,美国、波兰等方如果无视大局、墨守成规,非要费时费力展开调查,或者整出其二、其三两个“真实”结果,看似痛快淋漓。

然而,结果一出,势必使得北约与美国等方面失去“运动员兼裁判”资格,失去居间回旋余地,以至于非得撕破脸面,亲自“下场”介入、干涉俄乌战争、升级俄乌战争

显然,选择其二、其三两个结果,对北约、美国、乌克兰而言,属百害无利的多此一举。

就此,为继续乌克兰战略反攻和维持俄乌战争现有态势,真相不妨可以稍微搁置。

于是,可以确认,“俄制导弹误炸波兰”对俄乌战争不会存在战略面上的影响。但是,处在冬季作战的关键节点,对乌克兰、北约、英美、波兰等国而言,却又确实争取到了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极大主动:

其一、“俄制导弹误炸波兰”事件利于北约及美国继续对俄国施加军事、政治压力,继而控盘俄乌战争。

目前,随着乌克兰向俄国宣布吞并的卢甘斯克、赫尔松、顿涅茨克等地区大举反攻,以及刻赤大桥爆炸事件,乌军频繁以远程火力延伸打击克里米亚地区、俄国别尔哥罗德地区等,以及世界主流大国日愈明确反对俄国核威慑战略,俄军事实上已经在核威慑战略和常规作战方面,处于空前被动的境地。

尤其是核威慑战略破产,使得俄国官方及媒体对“俄制导弹误炸波兰”事件的反应,更为敏感、强烈。

俄国这般反应,其实俄国担忧北约可能干涉和介入俄乌战争的真情流露。

因此,北约及美国即可顺势继续对俄国施加军事、政治力,控盘俄乌战争进程及控制俄乌战争不升级、不外溢。

NASAMS防空导弹系统如果多有数量进入乌克兰战场,即可凭借20英里有效射程和7万英尺射高,对俄军超音速战斗机、巡航导弹形成严厉的压制,在短期之内完善乌克兰防空力量,对俄军战略轰炸形成反制。

其二、多方唱和,加大俄国顾虑,影响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军事行动。

在北约、英美等多国抛出“俄制导弹误炸波兰”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之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尼、乌空军总司令等人在媒体相继发声,认为并非乌克兰导弹误炸波兰。

看似乌克兰似乎与北约、英美等多国发生严重分歧。

然而,北约、英美及50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与乌克兰为对抗俄国,存在着事实上的战略一体化关系。

就这个战略关系而言,可以确认,乌克兰与北约、英美等多国浮于表面的分歧,实则应该是心照不宣的相互唱和。

因此,北约、美国在含糊承认“俄制导弹误炸波兰”事件可能为乌军试图拦截俄军空袭失误所致的同时,已经埋下了“俄国发动入侵乌克兰战争应该为此事件承担全部责任”的伏笔。

显然,北约、美国与乌克兰多方唱和,实则是在政治、舆论和外交上继续放大“波兰境内俄制导弹爆炸事件”影响,加大俄军顾忌,继而影响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行动,为乌军整备、加强防控体系而争取战略时间。

其三,“俄制导弹误炸波兰”事件加速北约扩大军援、加强和升级乌克兰防空系统,从而在短期之内,达到正面抗衡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的作战水平。

根据媒体转载的乌克兰总参谋部11月16日战报,俄军在11月15日的“无差别战略轰炸”,发射了90多枚巡航导弹以及11架自杀无人机,精确袭击了多个地区的关键基础设施。其中,乌军以美援NASAMS地空导弹系统拦截作战,成功率高达100%,最终乌军防空作战攻击拦截其中75枚导弹和10架自杀无人机。

显然,从俄军10月9日发起无差别战略轰炸”以来,短短1个月,乌军得到北约及英美援助,防空作战得到极大提升。

(点击参考《俄乌战争观察:NASAMS防空导弹系统,将深度影响战争走向》 

然而,乌军目前装备美援NASAMS地空导弹系统数量过少,同时,乌克兰并非北约国家,无法得到如“萨德”类的更高级别的防空反导系统。因而乌军战力目前还是无法正面抗衡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

北约及美国军援乌克兰,本来是一个酌情军事、政治、外交等诸多情况的一个渐进、模糊的过程。

现在,“俄制导弹误炸波兰”事件为乌克兰再次提供了快速、明朗的“政治战机”。

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高调承诺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反无人机系统及更多防空系统,其他如美、德、波兰等多国无一例外,都在谴责俄国应该承担“俄制导弹误炸波兰”事件的军事、政治和道德责任的同时,相继向乌克兰开列了新一轮军援清单。

显然,如是北约、英美及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放手援助,乌克兰防空系统即可在短期之内,达正面抗衡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的作战水平。

如此一来,乌克兰快速“修补”了俄军重点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的“非对称战场”缺口,也就必然使得俄军完全失去迂回作战的取巧机会……


就此,俄军只能回归顿巴斯、赫尔松、扎波罗热等正面战场,在冰天雪地里,迎接乌军心无旁骛发起的“烟头攻势”、“磨盘战争”。



私人微信,仅加读友,简单说明,然后添加。


2022年11月16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