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冬季攻势和“软肋”之战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1-04

详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古巴导弹危机往事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1月13日)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火力决胜战场:越南战争的真诚镇伏击与反伏击战
舟山群岛战事:血战登步岛
舟山群岛战事:从夺岛大榭岛、桃花岛到登步岛之战
俄乌战争观察:冬季“磨盘战争”和俄乌和谈的门缝
《俄乌战争观察:从俄军江左防御战场,推演、解读乌军南方战场的“冬季攻势”……》
《俄乌战争观察:乌军的战略反攻,正在进行……》
《日俄战争的隐痛:弱小的日本,何以胆敢发起日俄战争?》
《俄乌战争观察:冬季大战前的空挡,帷幕徐徐拉开》
《俄乌战争观察:漫说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

2022年11月28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红点为俄军基地或重要目标。乌克兰境内的深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乌军防空;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俄军占领区的蓝色圆圈为乌军地面进攻,导弹袭击,海马斯攻击。俄军在11月27日、28日对乌克兰战略轰炸有所减弱。

上篇精彩:

日俄战争往事:谍影重重


2022年11月28日,俄乌战争持续第278天。

寒冬加注,促使俄乌战争更趋严酷。

按照命令散布在漫长的前线的冷湿的战壕里,俄军动员兵匮缺给养、装备,面临乌军随时可能以HIMARS火箭炮或无人机等武器实施追踪打击,更不敢生火取暖,唯有瑟瑟发抖苦熬漫漫冬夜。

每个拂晓,因为失温、饥饿、轰炸,总有很多俄军动员兵毫无声息地蜷缩在自己的掩体里失去生命。

在以超视距精确攻击为主的现代战争,实在不敢想象仅仅装备突击步枪、机枪、迫击炮,以视距作战为主的俄军动员兵,如此苦挨前线,能够在实战中产生如何价值。

可惜,现在克里姆林宫的战略意图重点,是将俄乌战争由“特别军事行动”转向俄国抵抗西方入侵的宏大叙事,并没有放弃从卢甘斯克边境线到赫尔松金本沙嘴700多公里防线的意图。

于是,为了克里姆林宫的宏大叙事,俄军动员兵们只能告别他们的父母妻儿,扛起简陋的武器,千里迢迢赶到战场……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战争严酷,大致如此。

赫尔松战场前线的俄军战壕。

当然,俄乌战争兵燹波及,受害最深还是乌克兰平民百姓。

俄军失去高科技作战优势,难以在顿巴斯、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等战场夺得冬季战争主动,因而唯有咬紧牙关以己方战略打击力量优势,继续对乌克兰全域实施的非对称无差别的战略轰炸。

俄军失去GPS制导支持,处于“导航战”劣势,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主要依靠格洛纳斯系统制导。

格洛纳斯系统在轨卫星只12颗卫星,制导功能逊色北斗系统、美国GPS系统、欧盟GALILEO系统,难以保障军事上的精确打击。


同时,俄国在微电子工业薄弱,受到西方国家封锁,难以进口足够的微芯片,保障军工生产大量精确制导导弹以补充俄军作战所需。


因而,从10月9日、10日俄军发起大规模无差别战略轰炸以来,北约、英美及乌克兰等,以及很多军迷分析,均是判断俄军战略轰炸难以持久、精准打击乌军基础设施。


实战至今,这个判断显然失误。

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违背战争伦理,但为俄军扳转俄乌战争被动态势的唯一有效战略。故而,俄国为保障战略实施,手段百出,通过众多欧美皮包公司、空壳公司,进口了大量的包括博通、高通、泰利特、美心集成等等美国企业的微芯片,以及比利时、英国、加拿大、瑞士等多国企业的微芯片。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西方国家抱团誓言制裁、封锁俄国。

可是,现在看来西方并非铁板一块,贪财好利不乏其人,因而制裁、封锁四面漏风,使得俄国生产导弹数量及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走向都有了更大的模糊性。

此外,格洛纳斯系统制导功能薄弱,使得俄军处在“导航战”劣势。

但是,格洛纳斯系统为苏联时期建设,收纳了乌克兰电网、路桥、水厂等等基础设施的详细参数和相关情况。因而俄军以格洛纳斯系统对乌克兰作战却具有天然优势。

凭借这个优势,俄军即可以精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匕首导弹,以及粗糙的伊朗无人机、龙卷风S多管火箭系统,对准了乌克兰的“软肋”,予以“精准”打击。

对老百姓而言,子女当然就是“软肋”。

对一个国家而言,电厂、电网、路桥、水厂、堤坝等等基础设施关乎国家正常运营、经济命脉、基础民生,无疑为国家的“软肋”。

这类以打“软肋”而欲图压制对手的“贱招”,看似颇得“避实就虚”之精妙,但是出手过度狠辣,势在必得,全无底线,确实让人背心发凉,为此鄙夷。

现实生活,我个人性格使然,绝不会与擅长制人“软肋”的能人为友。

由此放大到国家,俄乌战争给我们国防提供的一大借鉴。

中国天性善良,国土辽阔,因而在远程战略打击威胁更甚的现代战争,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如何未雨绸缪做好大纵深、大区域的电厂、电网、路桥、水厂、堤坝等等基础设施的安防预案,实属重要!

愿我中国,国防无忧。

俄军无差别战略打击后的乌克兰首度基辅街区。


中新网11月28日消息,据塔斯社援引乌克兰国家能源公司社交媒体消息,截至当地时间28日10时,乌克兰能源系统电力赤字高达27%,导致乌克兰全境紧急停电。 

战至11月28日,受俄军七轮大规模非对称战略轰炸,乌克兰近50%能源系统陷入瘫痪,随着冬季持续降温、天气恶劣,乌克兰仅靠破烂不堪的电网及西方国家援助的发电机,实属难以保障乌克兰国家及民生的正常所需。更为尴尬和被动的是,乌克兰残缺电网能够保持基本运营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即得到俄军控制的扎波罗热核电厂有限的供电支持。

如果俄军断开扎波罗热核电厂有限供电,乌克兰残余电厂、电网可能因为电力不足而无法支撑全网运营,最终导致乌克兰电网更多部分、甚至全盘瘫痪。

这个现实问题严峻、具体,然而,此前北约、英美及乌克兰似乎并无妥善预案。

现在,扎波罗热核电厂既被俄军标注了“核威慑”战略概念,再添加了能源挟持乌克兰的概念。俄军顺势炮制舆论,声称乌克兰炮击影响扎波罗热核电厂正常运营,就会导致扎波罗热和电厂与乌克兰电网断网。

如此,乌克兰投鼠忌器,在极为重要的扎波罗热战线的蓄势已久的“冬季攻势”,必然为此深受影响。

综上所述,可见俄乌战争在冬季作战的严酷态势下,乌军如果扛住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而击垮俄军薄弱的顿巴斯北线、扎波罗热等前线战场;或者俄军能够顶住乌军的“烟头攻势”、“磨盘战争”,持续对乌克兰“软肋”发起无差别战略轰炸,这对后续俄乌战争的走势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战机稍纵即逝,俄乌双方都需抓紧时间抢夺冬季战争主动。

(图2)ISW发布的俄军在第聂伯河左岸赫尔松战场的防御图。

然而,最近天气似乎不利乌克兰在正面战场发起规模化作战。

11月底,乌克兰冬雨渐过,天气预报降水将停,转入数周较稳定的多云干燥天气。

这时,在顿巴斯战场及扎波罗热战场,白天气温为摄氏零下2-4°,夜间降至摄氏零下7-14°,在未来数周气温则将回升零度以上。

赫尔松战场气温为摄氏0°以上至9°。

如此一来,早期气象预报认为乌克兰将在12月中旬迎来寒流,再次降温封冻战区地面、道路的情况就存在较大的变数。

尤其赫尔松战场,俄军为守住新卡霍夫卡堤坝、运河,屏护克里米亚,已经形成数道防线(参考图2)。

因而,在俄军森严壁垒的赫尔松战场,乌军受气温影响,可能在整个冬季,除非俄军再次上演赫尔松大撤退戏码,否则都不会贸然过河发起攻势。

这样,在顿巴斯战场、扎波罗热战场,老天赏脸,何时降温,能否封冻,则成为关系战事进程的绝对条件。

这段时间,也是因为天气冷寒、地面湿滑,俄乌双方在顿巴斯战场之斯瓦托夫、克雷明纳、巴赫摩特、顿涅茨克等近20个主要战场,进行了300余次连级规模以上的战斗,均没有投入更大兵力,实为双方旨在巩固和稳定战线的试探性进攻。

战线得到巩固和稳定,乌军即有沿战线高速机动,以HIMARS火箭炮、重炮或无人机等远程武器,发起视距外精确打击,实施“烟头攻势”、“磨盘战争”的战机。

同样,俄乌战争的各个战线得到巩固和稳定,虽然不利于俄军机械化作战和动员兵防御战,却又实为克里姆林宫争取到了战略缓冲时间。

有了这个缓冲时间,克里姆林宫即可逐步完成俄乌战争从“特别军事行动”转向全国与全民的反西方民族战争。

目前来看,这是克里姆林宫走出俄乌战争困局的唯一途径。

然而,双方既然都是旨在巩固和稳定战线而发起试探性进攻,却因双方装备、战力、战法及作战风格决然不同,使得双方在这些战术性进攻中也付出了不同的代价。

快速北约化的乌军新建部队。

顿巴斯战场的俄军迫击炮手。

综合论述复杂而枯燥,归纳论述为:

一、乌军得到北约、英美等西方国家支持,占有实施高科技总体战优势,能够以视距外精确打击辅以有限的地面部队近距离突击,对俄军实施“烟头攻势”、“磨盘战争”。

二、俄军受乌军导航战、信息战、智能战、电磁战及网络战压制,至今无法应对乌军的“烟头攻势”、“磨盘战争”,就此,俄军只能以传统机械化战争战法,以不惜血本的远程炮火狂轰滥炸,配合精锐部队不计伤亡的地面近距离突击,以此驱逐乌军远程火力,以近乎“饮鸩止渴”模式,维持战线相对稳定。

可以形象理解这个态势,即为:

一个连的装备手枪的士兵,向远方进攻,旨在驱离埋伏在对面的一个班的狙击手。

以机械化地面近距离突击和狂轰滥炸对抗远程火力精确打击,实为现代战争很是“笨重”的战法。

为此,俄军有了新的呼声,即以俄军以机械化作战和近距离突击著称的拉平上将再到顿巴斯前线,替代苏洛维金将军指挥地面部队作战。

在此前红利曼之战,拉平上将亲率指挥部进抵前线,以亲自部署和指挥营作战群、如“父亲”一样与前线士兵闲聊等行为,成为俄乌战争的一位有着朱可夫风格的“网红”将军。

然而,拉平上将这样的典型的机械化战争风格,实属与现代化军队的高度专业化、职业化、科技化特点,全然不同。

近期,俄方新闻传闻拉平将军将会回到顿巴斯战场,这也将意味着俄军将继续在顿巴斯战场继续以近距离突击战和炮火洗地战法,发起传统的机械化攻势。

因此,虽然最近天气可能不利乌克兰正面战场作战,利于俄军防御和对乌克兰全域继续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仅从俄乌战争前线战线形成巩固和稳定态势下,继续不看好俄军在正面战场的“冬季作战”。

经常有朋友留言埋怨我不看好俄军在正面战场作战,似乎不够客观、理性,而我仅能解释,这实属读者看热闹而不看道理的想当然。

在我看来,火力投放的速度、距离、精确,实为现代军队形成战力的三个最重标志。

战至现在,在北约及英美持续军事援助的前提下,俄军与乌军比较,火力投放无论速度、距离、精确,都落后了乌军不仅是一个档次。

因而,俄军如无法在导航战、信息战、智能战、电磁战及网络战等方面扳回或持平局面,势必无法以常规作战扳回俄乌战争被动态势。

我想,我能够看清这点,俄乌双方阵营高手如云,势必也能看清这点。

那么,是俄军率先通过无差别轰炸夺得冬季战争先机?

又或者天随人愿,俄乌战场全面封冻,乌军能够率先出击,崩溃俄军防线,尤其能够在2023年3月、4月间,击穿扎波罗热战线,锁定俄乌战争胜局?

愿与朋友们携手网络,一起观察。

综合资料分析、推演的写作较辛苦,还望我的朋友们能够阅后点转。
私人微信,仅加读友,简单说明,然后添加。

2022年11月28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