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第一篇荒诞小说——《荒诞与现实》

李祖文 我是李祖文 2024-01-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这是他今天打的第12个电话!”王大健抱怨着。


“他有什么紧要的事吗?”妻子问。


“还不是想要见王小健呀!除了这个事,他还会打什么电话呀?”王大健嘟囔了几句。


“就让他见呗!”妻子没觉得有什么。


“王小健你见了几次?说见就能见吗?他愿意见我们吗?”王大健有点沮丧,声音大起来。


妻子不再说话,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王小健,王小健,瞧瞧这名字!我叫王大健,他叫王小健,这名字怎么起的呀?”王大健有些歇斯底里了。


“你好意思说吗?当然,王小健这名字不是你起的。你嫌麻烦,不愿意去动脑筋想名字,就叫‘起名处’的机器人帮儿子起名。机器人让你输入父母的名字,你可以懒到只输入自己的名字就按了确定!”妻子本已沉默,一听这话似乎火气冒了起来。



“你爹叫王健,你叫王大健,儿子叫王小健,问题是我们还都不住在一起。相见还要预约,这日子过得……”妻子继续数落着。


“你……”


“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打断了王大健正准备反驳的话语。


这个门铃已经好久没有响过了。不大的声音却显得清脆明晰。


王大健和妻子对望一眼,想要从对方眼神里找出点什么,似乎都很迷茫。


“不会是你爸过来了吧?他打了这么多电话,估计是等不了啦!”妻子猜测着是不是公公王健来了。


“他哪里知道我们住的地方呀,这么多年,他有来过吗?”王大健不太相信。不过还是走过去打开门。


门口站着一个年轻人,二十来岁,穿一身得体的西服,只是脸上冷冷的。“小健!”王大健惊讶的喊出声来。“儿子?”妻子从沙发上跳了起来,推开站在门口的王大健,“你是王小健?我儿子?快,快,快进来”。妻子要伸手去拉站在门口的这个年轻人。


“不了,我来给你们送这个月的赡养费!就不进去了!”


“赡养费?你,你真的是我儿子王小健吗?”妻子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是的,是我们的儿子!社会服务基地每个月都传照片给我的。”王大健挤过来说。



妻子没有理王大健,这时的她,终于可以仔细端详站在门口的这个年轻人——自己的儿子王小健。是的,真的是儿子,跟年轻时她认识的王大健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特别是左边嘴角的那颗微褐色的痣。她生下儿子,就记得他的这颗痣。王大健也有,公公王健也有的,这是他们王家遗传的痕迹。


“小健,进来说话呀,不要站在门口!”妻子伸手去拉。


“不了,按照规定,我领到第一笔工资,需要拿出30%来孝顺你们的。因为是第一次,基地告诉我,我可以亲自来送,我就来了。以后呢,基地会备案,系统会自动每个月从我的工资里支出30%作为你们的赡养费的。”门口的年轻人缩回手,冷漠的说到。


“儿子,妈妈不要你的钱,你进来坐会,妈妈给你做好吃的。”妻子仍然不停说着。


门口的年轻人没有回话,只是微微犹豫一下,将装有钱的纸袋子递给了王大健,转身离开。


“不要走,你是我儿子,这是你的家!”妻子走出来,要拉住这个年轻人。


“我确实是你的儿子,理论上,也是你的儿子,我叫王小健,但我也是这个社会第10006059901位公民,这也是我的编号。”年轻人转回头说。



“但你是我的儿子,是我的儿子!”妻子有些歇斯底里了。


“你的儿子?你们照顾过我一天吗?你们辅导过我的作业吗?你们帮我选择过大学吗?你们跟我聊过天吗?你们总说你们生活压力大,下班来不及接孩子,晚上回到家没有精力辅导孩子……你们将我交给学校管理,交给社会服务基地规划人生。你们除了交一些教育附加费,你们还做了什么呢?当然了,你们交的教育附加费其实也不足以支付我这么多年的费用。现在社会服务基地让我每个月拿出来30%的收入作为赡养费用,其实就是偿还你们这些年交给这个社会的费用。”年轻人还是那样平静,好像说的都不是他的事情一样。


“对不起,我失礼了,我不应该说这些!毕竟你们是我生理上的父母。”年轻人鞠了一躬,转身离去,消失在走廊的尽头。


妻子紧紧追上去,却又不敢离得太近,看着电梯的数字从25,慢慢变成24、23……直至到1.


一晚上,妻子没有跟王大健说话,也没有发脾气,非常平静,非常平静。平静得让王大健都害怕。王大健也不知道说什么。他知道,这个叫王小健的,他的生理上的儿子,说的都是对的,也是事实,也是他无法解释的事实。但其实,他很想跟他这个叫王小健的儿子说:不是我这样呀,整个社会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呀!


他记得他小时候上学时开始不是这样的。父亲王健因为工作十分繁忙,母亲也忙着自己的生意,几乎没有时间陪他,他也由此自由得很,他的成绩也随之自由自在起来了。为此,父母多次被王大健的老师“召见”。或许是老师说话不好听,或许是父母觉得在老师面前的样子与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不合拍。总之,一批像王健这样的父母通过各种途径发起了“救救年轻父母”的网络呼吁活动。这样的活动真的起到了效果,整个社会高度重视这些年轻父母的呼声,因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栋梁,是这个社会的希望。



王大健渐渐发现自己不用回家写作业了,也不用回家让爸爸妈妈签字了,也不用父母过问自己的成绩了。最神奇的是,他上大学,选什么专业都有专门的老师和机构给他规划好。甚至他现在的妻子,也是社会服务基地根据他的条件和基因匹配给他建议的。他从几百个符合他的女孩子里挑选了现在的妻子。还别说,从见到妻子的第一面,他就知道这应该是他的妻子。不光是长相与他般配,连爱好、学历等等都是最合适的。


王大健没有想到人生可以如此完美。等妻子生下儿子王小健时,社会服务基地向全社会推出“全服务”体系。也就是从一个新生命从诞生那刻起,就可以由社会服务基地全程服务,不需要任何年轻的父母担忧:起名有机器人来选定,婴儿期由医院抚养,幼儿时期由幼儿园照顾,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来负责管理,不需要操心任何事情,只需要努力工作,好好生活,按照收入比例上交教育附加费。这笔费用等到孩子大学毕业时就自动停止上交,甚至孩子的工作在社会服务基地安排后,孩子工资收入需要给自己亲生父母30%作为赡养费用。这样完美的计划与保障,王大健觉得没有拒绝参加这种计划的理由,当儿子王小健(那个时候还没有名字)出生的第二天,他就将孩子交给了社会服务基地的工作人员。


这些年,王大健和妻子生活得很惬意,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到事业上,白天工作,晚上可以约几个好友聚聚,喝上两杯。妻子则可以下班了逛逛街,与闺蜜一起做个美容。当然,他们每天都可以收到儿子王小健的各种生活信息:孩子几点几分起床,几点几分上课,几点几分吃饭等等。当然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社会服务中心每个月才会发一张照片给年轻的父母们,逢重大节日的时候,会额外多发一张照片给他们。他和妻子就在这些照片中“陪”着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王大健甚至有时候都嫌每天孩子的生活信息烦。几次都想在网络上发起“减少生活信息骚扰”的呼吁活动,只不过被妻子阻止了。因为妻子除了逛街的业余爱好以外,就是以每天读这些儿子生活信息为最大快乐了。


难道这样的生活不美好吗?虽然儿子跟他不是那么亲热。他记得小时候听过不知道哪位哲人讲过的真理:儿孙自有儿孙福!管他呢,就让儿子王小健自己过自己的生活吧!想到这里,不知道怎么,眼前又浮现出儿子那没有什么情绪的面庞,响起那冷冰冰的话语,心理不由得一痛!嗯,这种痛好像也已经很久没有了。



“老公,我想去见见儿子”


妻子的话语打断了他的思绪。


“不行,社会服务基地有规定,我们不能私下去接触自己的儿子,他现在已经是‘社会人’了”。【注:根据规定,孩子长大后就是社会的一员,要为整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简称“社会人”,王大健夫妇也是这样的社会角色。】


“可他是我的儿子呀,你得想想办法呀!”


“我,我,我能有什么办法……”王大健确实没有办法。


“你……”


“儿子接电话,儿子接电话……”手机铃声响起,现在的手机可以智能分辨来电者的身份,自动组合语音。父亲王健的面容自动出现在手机上。平常不太乐意接父亲电话的王大健觉得这个电话很及时,解除了自己的尴尬。


“爸,有事吗?”王大健第一次露出笑容,他已经很久没有对父亲这样笑着说话,往常都是很公事般应付着。


“我可以见到王小健吗?社会服务基地说,我过了70岁了,可以看看自己的孙子,不过需要得到亲生父母的授权!我这个年龄了,你们看看能不能授权一下,算一个老人求你们了。”王健的这样的话让王大健有些不适应,第一次在父亲的嘴里听到“求”这个字。


“爸,是这样,今天王小健回来了……”


“什么?回来了?怎么样?”


王大健话没有说完,王健打断了他的话。


“我孙子长得如何?做什么工作呀?有没有问起我呀……”



“爸,他已经是‘社会人’了,你知道的,他不能说这么多的。你难道忘记了吗?这些规定的制定,你当时也是参与了的,是你和你的朋友们掀起的‘救救年轻父母’活动的。”


“我……”


“爸,我觉得现在我不能同意您见王小健了!”妻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了过来,“王小健成了‘社会人’之后,我们每年只有三次跟他见面的机会,如果给你了(妻子已经不再用您了)一次,我就只剩下两次了。这么多年了呀,我只能每天看生活信息。现在他大了,我连生活信息也再也看不到了,呜……”妻子说着说着竟然掉下眼泪。这眼泪,也是王大健从认识她开始,第一次见到。


“我……我……我已经这个年龄了,能见孙子几面呢?”


“总之,我不同意!我不授权!”妻子似乎要赌气到底了。


“爸,要不我们发起‘救救中年父母,可怜一下爷爷奶奶’活动吧?”王大健试探着询问。


“那,那什么理由呢?那个时候,我们的理由是减轻家长的压力。现在怎么说呢?”王健沉默了。


“爸,其实,我想自己孩子,自己生,自己养!”

往期精热文

孩子,可能忘记教你这些了……

“他们”说童书

重新定义“童心”

关于童诗的一些散思

孩子,我们一起来给漫画正名

是“教方法”还是“教策略”?——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童年》导读

《小兵张嘎》导读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寒冰


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