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祖文

其他

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如何破局?六位特级名师的建议请收好!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每逢期末期初,校长们都想重点抓一抓集体备课,但是苦于现行的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很是伤脑。常有一些新校长问我,有什么好办法?说白了,学校的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不外乎这么几个原因:第一,萝卜炖萝卜式备课:看起来七嘴八舌,讨论得似乎很热烈,但是属于“萝卜炖萝卜仍然是一锅萝卜”的浅层交流,没有多大的作用,“1+1仍然等于1”;第二,老生常谈式备课:因为各种原因,每次发言的总是几个熟悉面孔,没有新生力量介入,也没有新的灵感产生,周而复始,了无新意,让教师们厌倦;第三,水果拼盘式备课:分头到网上搜索教案,轮流作主备发言人,其实是没有一点自己的思考,集体备课等于水果拼盘。怎么才能让集体备课真正发挥集体智慧,从而体现其应有的效益呢?对这个问题,我做三点建议:第一,集体备课固然重要,个人的备课也不该忽略。集体备课固然重要,但是备课最终还得自己来!首先要重视个体备课。教师要细读文本,把握文本特征,然后设计教法。在此基础上,借鉴他人富有启发意义的设计思路。最后,独立设计,形成适合自己班级的教案。第二,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规范集体备课流程主备先行,出台初稿——一般以单元为整体,确定某位教师主备,形成相对完善的教学方案,其他教师事先阅读该单元教材;集体讨论,完善初稿——提前一到两周,由主备教师将整单元的方案拿出来,其他老师针对第一稿,头脑风暴,完善初稿;主备试教,集体研讨——主备教师或邀请1-2位教师下水上课,大家对第二稿教学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形成集体备课定稿,打印或将电子稿发给教研组老师共享;形成定稿,二次创造——教研组其余教师根据定稿,根据班级学情,创造性使用教学方案。问题在于,不可能每单元都经历这样的反复打磨。一个学期,一单元经历这样一次扎实的集体备课,已属奢侈。
2022年12月23日
其他

李祖文读2022版新课标(二)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点击下方链接查看:祖文读2022版新课标(一)上一篇文章对于“素养”与“核心素养”只是简单的概念的对比,其实,我们还可以展开来想想,或者说多想一点。我依稀记得我曾经对于“素养”与“核心素养”做过很详细的资料研究,也同时也做了一些尝试。或许是这几年,提的人少了,我也渐渐将这些资料遗忘了。仔细翻查自己的U盘、硬盘,终于找到,而且时间定格为:2017年2月8号,地点是海口。但我知道那一次不是给海口的老师讲座,好像是给内地的一个在海口的培训班讲的。我记得讲述的内容,但记不得给谁讲了,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成功的讲座。不过我可以将当时讲座的资料整理出来:【什么是素养?】有研究指出,素养是对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是个体在与情境的长期互动中逐渐生成的。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有人说:目的是强调态度是关键变量。如果态度是正分,一切知识与能力皆会产生相乘倍数的效果;如果态度是负分,一切知识与能力皆会产生负面效果。台湾蔡清田教授的定义:素养,是个体的一种适当的或已准备妥当的状态或潜在特征,能具备某种知识、能力或技能、态度等行动先决条件(Weinert,
2022年5月4日
其他

祖文读2022版新课标(一)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任何一个版本的课程标准,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其总纲的内核,而不是单独去考究某一个学科的学科课程标准。我们先来看看“指导思想”。我们需要特意看到这样一句话: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注意这里的“坚持”“提升”“加强”“落实”几个词对应的内容。某个角度来说,“加强”和“落实”是新增加的部分。这个部分还具体体现在课时的调整:如果按照一周30节满课时的角度来算道德与法治,是1.8—2.4节课;语文,是6—6.6节;数学,是3.9—4.5节;外语,是1.8—2.4节;科学,是2.4—3节;体育与健康,是3—3.3节;艺术,2.7节—3.3节;劳动、综合实践、地方及校本课程,4.2—5.4节下限数值:25.8;上限数值:30.9从这个角度来说,上限、下限之间有5.1节的差别。某个范畴来说,所有的学科都不能完全按照下限值来安排课时,但也不能完全按照上限值来安排。给学校的排课留有极小的空间可以操作。如果从这个课时安排来说,这完全符合“坚持”“提升”“加强”“落实”的字眼要求。但在这里需要看到的是学科比例与学科称谓的变化:美术与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学科称之为“艺术”(其实应该还包括书法等艺术形式);“体育”课以后不能单纯的以前的内容,应该扩大为“体健课”,不再是单纯的运动那么单纯,也不是单纯的上升为“第三主科”那么简单。但我们又需要看到,对于外语课程的比例下调,不止是我们,华语地区都有下降:但我们的学科所占课时只给了比例,留下了空间,但也会留下问题,有时候不如直接确定课时有操作性。其次,我们需要知道“培养什么人”的培养要求。在总纲中提到的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主要变化”中则再次提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也就是这“三个有”是我们教育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而对于“有担当”,我个人是觉得非常有必要的,我的印象中,这是第一次如此提出。何谓担当?在词典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敢于承担责任,关键时刻敢挑担子,在责任面前不回避,不推诿,不退缩。我想对应的是课标总纲解释的“保持奋斗进去的精神状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观念与法治意识”“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积极为深灰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具有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的意识”等等。这是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大义角度来阐释的培养要求。这样的要求回答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地区的课纲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似乎是从一个自然人的角度出发的:以“成就每一个孩子—适性扬才、终身学习”为愿景,兼顾个别特殊需求、尊重多元文化与族群差异、关怀弱势群体,以开展生命主体为起点,透过适性教育,激发学生生命的喜悦与生活的自信,提升学生学习的渴望与创新的勇气,善尽国民责任并展现共生智慧,成为具有社会适应力与应变力的终身学习者,期使个体与群体的生活和生命更为美好。第三,关于“怎样培养人”,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的原则,是对于之前的课程标准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这样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到的概念其实是“统整”,也就是不能把知识与概念分割开来,应该是看成为一个整体。教材因为编排的原因,会存在没有办法的分割设置,但在学科教学时,根据需要,要不进行学科内的统整,要不就是学科间的统整,这就是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的涵义所在。也就是教学的时候,我们需要将因为教材编排出现的分割,在教学的时候,为了给孩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与习得,我们需要进行“统筹安排”教学。但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1.不能只看到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其实还要重视“学科内知识整合”。为什么如此?因为我们很容易认为一定需要不同学科介入。其实更重要的是“学科内的整合”。2.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综合,都需要跨学科。它是建立在“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基础上,也是“在真实情境中”需要“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才采用这样的方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学习就是学习一些抽象的概念与知识,或许暂时无法在真实情境中使用。“真实情境”有时候可能会是一个伪命题,往往会演变为“为真实而真实,恰恰可能不真实”。3.对于跨学科的“主题”我们需要有较大外延的理解,而不仅仅局限与一般意义的“内容主题”,比如语文学习中的“爱”“愁”“恨”等等主题。应该延伸到多个层面的主题,比如学法、写法、理解等等角度。第四、关于“核心素养”。这是这一次新课标与以往的课标不同的地方。我们先从总纲来看核心素养的定义:“依据学生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育人主线,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精选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基未来。”这里我们不分学科的角度来说,这里的核心素养应该是: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对于“素养”和“核心素养”,我们可能需要追根溯源来理解:素养(literacy),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2022年5月2日
其他

《田忌赛马》教学新设计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教学解读《田忌赛马》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根据《史记
2022年4月6日
其他

教育部统编版小学语文电子课本(全套12册,2021~2022学年最新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部编版小学语文电子课本(2021~2022学年最新版)点击标题,一键获取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电子课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电子课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课本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电子课本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来源:羽弓书空。声明:电子课本由本公众号作者根据教科书拍照整理而成,仅供学习交流和公益性分享,版权归人民教育出版社所有。▼往期精选热文▼愿自己的幸福在教室——我的成长之路学校,对孩子可以友好一点十年跋涉路——我的阅读教室故事(一)十年跋涉路——我的阅读教室故事(二)我问我自己:我拿什么打开新学期做一间安静的教室我的教学理想:让学习真实发生我只是个老师,一个平凡的人!说说“减负”,说说“提质”
2022年3月28日
其他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体系解读(20220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课文如下:【统编三年级下册单元要素表】【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分类表】【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整本书阅读要求】主题:小故事大道理你读过这本书吗?——《中国古代寓言》相信你可以读更多:《伊索寓言》(古希腊民间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俄国杰出寓言家克雷洛夫作品集)《拉·封丹寓言》(法国)【教材解读】一、教材的变化1.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共计八个单元,包括普通单元6个+2个特殊单元(综合学习单元、习作教学单元)、28篇课文+2篇习作例文,比原来的人教版课标版少4篇课文,从数量的角度来说,课文的量已经减少了很多。但字数的统计来看,差不多的阅读量,字数甚至要超过原来的教材。2.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年段,三年级上学期是学生从“写话”过渡到“写作”的阶段,下学期需要继续在片段练习上加强,更要逐步开始完整的简单文章的练习。不过从教材的设置来看,没有过渡的安排,全部都是完整的文章习作的安排。这样的安排无疑对于教学来说是不合适的。“习作的起步”至关重要,关系到孩子后面对于写作的兴趣,但是教材的安排没有体现梯度,对于实际教学和孩子来说,这是有比较大问题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梯度的安排、习作标准的调适,不可以过高或者拔高的要求。3.这一册语言要素虽然多,但集中在于概括内容与句子的理解的角度。这是三年级上册学习的延续。但是这个学期会在方法与途径上给予了一定的指导。不过,从给予的方法来看,还是比较模糊的叙述,可操作性不是很强,需要教师搭建支架给予帮助。4.这个学期开始出现“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样的单元会伴随孩子4年的时光。对于综合性单元的定位,就需要这个单元的每一个部分的学习都要与主题相连接。5.三年级的重心还是要放在生字词的识记、理解上。三年级的识记任务其实比较重,总识字量比起四到六年级来说是多的。而如何识记,识记的方法是什么。教材只提供了通行的方式方法,但并没有指引孩子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识记方法。方法其实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二、教材要素分析从语言要素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将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先区分来看。【阅读要素】:整册书基本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想象:“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二是理解体会:“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三是概括内容:“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会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三年级下学期尤为重要的内容。【习作要素】:整册书的这个方面的要素聚焦在这样几点,一是写清楚:“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二是要想象:“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三是观察:“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三个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也是相互结合的。这样区分,只是从要素的角度来区别每一次习作的重心在哪里而已。我们有必要看看“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的结合点——想象。“想象”仍然是三年级的重要的素养要求。但从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的角度来说,似乎都是将“想象”作为工具来使用。可是很少从“如何想象”,“什么是真正的想象”其实没有从语言要素中体现,更没有在具体的设置上指引清楚。这也是“想象”往往培养不到位的原因。三、整册教材重难点分析1.普通单元的重难点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单元,这是一个以内容主题为构建表征的单元。由《古诗三首》《荷花》《燕子》《昆虫备忘录》等几篇文章。其中的《昆虫备忘录》看似是说明文的文体,在手法的运用上,却是散文的角度来描绘,更多重在作家对于昆虫的独特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可爱”的定位是从内容与情感角度来定位的,文章与主题是贴拍的。单元习作的题目《我的植物朋友》也与单元的意涵相接,只是课文直接对接的只有《荷花》,因此在写法的挖掘角度需要用心用意。所提供的支架是非常不错的切入方式。不过,如何帮助孩子从记录单过渡到有感情的叙述,是一个难点。第二单元,“寓言故事”单元。这是一个以文体特征的单元。这个单元集中在于对于“寓言”的认识。寓言并不是只在这个单元才出现,在前面的教材中其实已经出现过。因为内容简单、蕴含的道理明晰等特点,在这个单元做一个集中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单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孩子清楚“寓言是什么”,或者说要让孩子知晓寓言与其他文体、体裁的差异在哪里。但仅仅只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是不太贴切的。而寓言的特点与童话的特点极其相近,不能只从所提示的“想象”和“道理”来切入,我们还需要从“故事的主角”、“讲述故事的方式”、“面向的读者”“故事的结局”等等角度来考量,同时也需要介入童话的阅读进行对比,这样才可以真正了解什么是寓言。第四单元,“观察发现”单元,这是一个以素养目标为表征的单元,严格讲是一个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单元。观察,是贯穿这个学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要素,不同的观察要求,区别只在于观察的内容不同。这个单元以连续观察为训练目标,习作也是依托对于“小实验”的观察与描绘为线索,以《蜜蜂》和《小虾》为范例,帮助学生学会另一种观察方式,同时从中发现的能力。这个单元需要做比较多的学习准备,比如安排合适的小实验,提供支架帮助学生发现。教材中只提供了观察的表格,但是如何描述小实验的过程却没有明确的指引,需要设计这个过程。第六单元,“多彩童年”单元,是一个以内容为主题的单元,但习作却又是语言要素式的单元。这个单元的阅读课文与习作要求不符合的单元,会给教学造成极大的困扰。阅读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习作要素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二者牵连上关系确实比较牵强,如果要让学习一体化,统整在一起,我们需要仔细考量。这个考量从“多彩”的角度来介入,从课文中的人物印象入手,再结合身边的人物来比较。将四篇课文的各自叙述方式提炼出来,作为给孩子的习作以借鉴的范例。这是一个比较难教的单元,需要在连接点上花功夫。第七单元,“奇妙的世界”单元,这同样是一个以内容为主题的单元。不过开始出现类似于说明文文体的教学,《这个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说明文,但有了些许说明文的特征,不过介入了较多的个人情感,特别是《火烧云》。习作是“国宝大熊猫”,这个阶段让孩子比较严谨的介绍大熊猫是有难度的,教材设置了课文导引,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语来介绍,其实是一种对于熊猫的个性化介绍,有着孩子的独特感受。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还是需要挖掘个人情感的元素。不过,在教材的设置上,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是一个很好的支架,可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第八单元,“有趣的故事”单元,这是一个介于主题与语言要素之间的单元。这个单元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故事的有趣”。不过“有趣”的定义是很广泛的,教材给了一些范例,也通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四个故事,让孩子感受到了“内容的有趣”。可是这四个故事所涉及到的内容,其他的故事也有,但为什么这几个故事“有趣”呢?教材并没有提及到。也许是担心难度过大,先让孩子感受即可。但我们的教学不能这样,我想还是需要学生感受到“有趣的秘密”。建议从故事公式的方式接入比较合适(故事公式:1.
2022年2月21日
其他

说说“减负”,说说“提质” ——对于“双减”背景下的学习措施实施的看法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目前教育教学的现状,从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点出“减负”与“提质”的窘境,给出“减负”与“提质”的破局方式。也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期望。//【关键词】:“减负”
2021年12月8日
其他

我的教学理想:让学习真实发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有这样一个调侃:老师以4G的速度讲,学霸以Wifi的速度听,学神以3G的速度记,有的学生以2G的速度瞅、发呆,有的学生听着听着掉线了,还有个别孩子压根就没开数据连接,还有几个孩子一直飞行模式……还有的孩子一开始上课就自动关机了……看似调侃,但某个程度上其实反映了课堂上孩子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许现实的情况更为严重,更多的孩子偏离在课堂之外,看似热闹非凡的课堂,其实发言却总集中在七八位孩子身上,更多的孩子处于“观众”、“看客”或者“休闲者”的角色,学习的效果确实也大打折扣。很多时候,学习并没有真实的发生。我越来越急迫的想解决孩子关于“学习”的问题:为什么一同长大的(不少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一个班)孩子学习的差异越来越大?为什么一个班级里会有第一名,也会有最后一名?为什么我们越是教育孩子,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越弱?为什么孩子一听说第二天临时放假会兴奋得跳起来?这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习想要达成的效果吗?我想没有一个人会这样认为是要达成这样的效果的。也许你还会说,“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可能是年龄越大,越是苏醒了他们“好玩”的天性罢了。但是,残酷的现实却又是如此摆放在我们面前:孩子越来越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有人悲观的表示说:如果没有了考试,孩子更不会去学习了。“学习”为何如此不堪,为何成了孩子的“噩梦”,成了家长挥之不去的愁绪?我们可能想到或许算是猜测的原因大概是这样的:“孩子的听课习惯、学习习惯不好!”这可能是我们从成绩的角度来考量“学习”时,说得最多的理由。因为“习惯”没有养成,所以对于“学习”没有兴趣,没有效果。但,我们需要反过来想想,有了好的习惯,就对学习有兴趣了吗?显然,答案不是这样的。“孩子的座位不好!”或许是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学习不好的主要归因。不管孩子如何的表现,只要分数不够理想,兴趣不够浓厚,基本上与老师商讨的问题都是给孩子换座位。如果“换座位”真的可以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那么一个班级总该有一部分孩子爱学习,可是事实是并不是如此。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座位的因素有影响,但是不是主要的原因呢?“孩子的学习状态不好!”可能也是我们常见的、常说的原因。这往往是针对曾经表现不错的孩子而言的原因。是更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兴趣缺失后归咎的主因之一。可是我们总是总结性呈词,而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学习状态不好?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都会学习状态不好?当然,也有人将原因归结于孩子的智商以及家庭教育的不配合与不当。可不管什么原因,我们这些大人习惯的将问题的根子都认为在孩子的身上。似乎我们已经给了孩子足够的条件与空间,都是他们不好好学习,我们可是“恨铁不成钢”呀!但,我们都没有想过,会不会是我们这些大人的问题?暂且不提家长,就说说我们这些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存在些许问题呢?当然我们是不会承认的,因为“我同样教一个班,一群孩子,成绩不是有拔尖的吗?同样是学习,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学得好,为什么就你学不好呢?问题不就是在你个人吗?”。同样教,学生同样学,似乎就没有了大人的什么关联。但我们又不得否认:或许我们的方式方法,只适合部分孩子,另外一部分孩子并不适合。久而久之,不适合的孩子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越来越不爱学习了。或许,学习的困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难题。家庭、社会以及学校都有着各自的责任。可我总觉得,学习的“主战场”——教学现场(也就是课堂)可能是产生问题的最主要的地方。毕竟,课堂是学生学习“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如果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想要破局“学习”的困境,可能还是需要在课堂上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很固执的这样认为:问题大都在孩子自己身上,与老师关联极小。可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备课、试讲却带给了我新的思考:可能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于套路与虚假,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我们尝试从孩子的学习角度出发,或许有着不一样的变化,可能会带给我们惊喜。这一次难忘的备课经历是这样的,那是关于《大自然的声音》的备课。《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相比于人教版教材而言,是一篇新增加的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对于大自然的声音的感受的文章。最早拿到这篇课文,我试着去做文本解读。尝试用王荣生教授所提倡的方式去颜色标记。第一次的标记,出现了这样的效果:【注明】黄颜色:关键点(阅读设计主要来源)(粉)紫红色:用词特点(如《说扬州》中的动词)红色:特色(殊)语句灰色:语言特色(如“甜甜的”“腻腻的”“XX的”为了记录自己的所想,当时,我自己也做了这样的文字叙述: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声音》,重心在“声音”上,为了体现这个“声音”,从文章结构来看,是紧紧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来展开叙述的,而第二、三、四自然段是对于这句话的具体叙述,也就是通过后面的三个自然段的风、雨、动物来阐述“许多”的具体含义。所以我用黄色来圈划这样的结构特点。这是一种我们所谓的“总分”结构。传统教学时,我们觉得这样的叙述方式是我们教学的重点,相应的,我们设置的问题会是“作者通过哪些方面来体现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的”,于是会相应的设置我们的教学结构:一、找出这篇文章的中心句,问题设置则是:这篇文章围绕着那句话来写的?二、理清课文结构,问题设置则是:围绕这句话,作者分别写了哪些内容?经过这样的梳理后,传统的教学会进入到细节的学习,进入到对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写作方法的学习。于是我们可以发现,或者很容易发现这三个自然段也是总分结构。于是,我也用黄色的标识画出来。仔细阅读,我们会很容易发现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叙述方式有相近之处,都是采取先概括后具体的,于是我们又会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三、教师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作者叙述的方式。四、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加深对叙述方式的学习。进行完这样的步骤,我们觉得已经将作家叙述的方式解析清楚,梳理明白了,于是我们还会根据统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语言要素的学习,也就是结合课后练习题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五、引导学生圈划出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读一读,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也在哪里听过这些声音。当然,我们传统的课堂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环节——小练笔。教材也因此也在课后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练习: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我们的教学环节一定不会忘记这样的环节,于是在教学设计中一定会有:六、小练笔,拓展学习这样思路是与教材的整体设计是对接的,是符合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的。我们严格按照教材的要求,将课文与课后练习紧密结合。这样的设计其实是符合大众思维的,也是符合很多老师的想象的。可是,当我拿着这样的教学设计去试讲的时候,发现一切并不是这样的:1.一切都很顺利,每一个问题都有孩子举手回答,准确率极高;2.举手人数不少,但是回答正确的孩子总是那么8、9个孩子;3.更多的孩子基本上是游离状态,最多是积极的鼓掌状态;4.似乎急切的盼望着结束这一节课。或许这样的奇怪状态,让我觉得不太正常,于是找来试讲班级的孩子询问,这一询问,让我逐步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了。原来,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教材的编排的需要,是教师的成人思维,是不必顾及学生的设计。为什么这样说?第一、我这样的教学设计没有体现文体的特征,虽然我们不必告诉孩子这是什么文体,但我们教学时不能偏离这种文本的特质。也就是教小说要遵从小说的规律,教散文就要遵从散文的规律。本篇文章是一篇散文。散文的重要表征是什么?是“我”的想法的体现。这个如何理解?其实就是对于某个事物,“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的理解等等,总之,是以“我”为核心,不会太多顾及别人的想法的。那这篇文章“我”的感受在哪里体现?对于“大自然的声音”,“我”的总体感受是“美妙”,因为在“我”看来于是: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这就是“我”的感受。这是作者对于大自然的声音的感受。可是,每个人对于大自然的声音,并不是都觉得“美妙”的,有可能是觉得无趣的,有可能是觉得恐怖的,有可能觉得嘈杂的,甚至更多的人已经熟视无睹。由此,我们的小练笔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的是无所适从。所以我将这些重点重新来圈划,作为用重点的红色标记第二、从这篇文章的题目来看,“大自然的声音”重心在“声音”上,一方面点明了这篇文章重要的观察方式——运用听觉来观察;另一方面,会用文字来表述所听到的声音,这些词汇会描述不同的声音。于是,我用最为重要的黄色来圈划所有的表示声音的词语与句子。这一圈划就可以发现,“轻轻柔柔、滴滴答答、丁丁冬冬、淙淙地、潺潺地、哈啦啦地、叽叽喳喳、唧哩哩唧哩哩”等就可以圈划出来了。而这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又分别处于不同的段落,描写不同的事物的声音。但这些词语恰恰是孩子最难掌握,或者说孩子很难在听到声音或者回忆曾经听到某种声音时,恰当地运用这些词语,甚至有时候想都想不起来还有这些词语。而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单元,统编教材会有这样的语言要素训练:“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而这个,我个人觉得这里是孩子理解与掌握的难点,为了这个难点的突破,孩子需要有支架的支持。这个部分看上去是简单的,其实是极难的。这才是教学所应该突破的地方,让孩子学习之后,会运用这些词语去表达。教学的设计应该从这一点开始出发。第三、声音的表述其实是很难的,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只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任何的拟声都是最蹩脚的比喻”。但为了让读者清楚地感知到这种声音的魅力,感受到这种“美妙”。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联想与想象,而这些往往是孩子们忽略的,却又是一种重要的叙述手段,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清楚在表述不能特别清楚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别人清楚;另一方面是符合孩子习惯性语言表述的实际。所以我用紫色将这些词语标记出来。“演奏”“翻动”“唱”“激动”“喜欢玩打击乐器”“一起唱着歌”等词语。仔细去读这些词语,我们可以发现,这与“我”的感受——“美妙”紧紧相连。如何体会到这样的方式,如何提供合适的感知方式,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提供支架支持。那么如果从学生出发,从文体的角度出发,教学该如何设计呢?“我”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教学的最初环节,需要给孩子以体验,让孩子能够与“我”一样,对于大自然的声音有体验,有感受。于是,我重新做了颜色的标记: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我只是个老师,一个平凡的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有人问:你是搞教育的?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有人问: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有人问:你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有人问:你是吐丝的春蚕,你是化泪的蜡炬?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我不知道大家所描述的到底是谁,我,只是个老师!有人说: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出来!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我要休息,我有自已的家庭,我有自己的孩子,我有自己的爱好,我希望能够心安理得地,像别的行业的人一样享受自己的生活。仅此而已,错了吗?有人说:你是老师?那你应该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祖国的栋梁!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我是个平凡的人。我承认学生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他们靠自己的聪颖和勤奋成就自己;同样有些学生的失败也不是我所能左右的,我用尽了全力,可是还是一无所获。有人说:你应该明白: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懂的学生!对不起,我只是个老师!我只知道要尽力去教好学生,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是,当学生犯错,我们基于职业道德或者说人性的关怀去指出他们错误的时候,更多的指责却应验到自己的身上。家长说你应该很有礼貌地对我孩子说话;学生说你凭什么批评我,为什么总是催我交作业,我恨你。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保姆?每天天不亮我就得往学校赶,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花招;还要认真检查每个孩子的个人清洁卫生,一直忙到晚上。等每一个孩子都离校以后,我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如果有孩子没有回家,我这个保姆呀,说不定要忙到天亮。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警察?每天,我得明察秋毫,有预见性地排查各种安全隐患,秉公处理孩子们的各种纠纷。有时,我还得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遮挡外界五花八门的引诱和骚扰。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法官?“老师,他打我了。”“他为什么打你?”我整天要在班里破案,不仅要先调查打架原因,还要进行思想教育,不仅要保护孩子们的安全,有时却连自己的安全也保护不了。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医生?我还得是一个既医愚笨又医心病的医生。每天,我得打足十二分精神,小心翼翼地,给孩子们注射精神营养液和各类预防针剂,让他们变得文明、守纪、勤奋、上进……我很困惑,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学生进网吧,伙同校外不良少年,穿着奇异服,家长知道不好,但是不管。学生知道危险,但是不听;老师天天讲,人家当你是傻子,当某天某个学生真的出问题了,怪了,人家第一个查的是你老师有没有尽到教育责任。可是,那些溺爱孩子的人,他们难道不是第一责任人吗?我很困惑,现在到底是怎么了?老师求着学生学习,学生说看我的心情如何;老师拜托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学生说省省吧你,管天管地,你还管这个;老师恳请家长在家照看好自己的孩子,督促他多学习,家长说看我是否有时间。请剥去我身上那些伟大的光辉无比的外衣,用一种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我吧,我只是个老师。我只是在做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情。教育不是无能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别把学校当成解决学生一切问题的殿堂,别把老师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圣贤。别把教育当成背负一切责任的机器。别给我赋予太多不能承受之重!我在畅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当中,不用只以成绩为目标。如果有一天我成为了学生眼中的朋友,偶尔可以给学生讲讲人生的道理。如果有一天,中国的教育变得更加合理有效,真正是大家都喜欢的……那该多好!我只是一个老师!老师说下班后我要玩我要带孩子的言论为何迅速点赞上万!点击下方视频观看!来源:读写师▼往期精选热文▼愿自己的幸福在教室——我的成长之路学校,对孩子可以友好一点十年跋涉路——我的阅读教室故事(一)十年跋涉路——我的阅读教室故事(二)我问我自己:我拿什么打开新学期做一间安静的教室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体系解读(202109)请,让书离孩子近一些——我对整本书阅读的一些想法《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司马光》备课有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1年11月10日
其他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教学目标】1.对比阅读神话故事与民间故事,知晓二者的区别。2.细读课文,探究神话的特点【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神话人物与民间故事的图片、《猎人海力布》的文本印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分辨人物导语:下面这些人物认识吗?他们分别是谁?2.你觉得哪个是神话人物?为什么?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判断与理由。预计学生会说出的理由是:人物都是与大自然做斗争或者抗争等等。3.(板书:神话)想想这两个字认识吗?读过神话故事吗?你觉得什么是“神话”?或者说,你觉得“神话”得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才可以称得上是“神话”?允许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意见,教师不给予点评,只是将学生说的理由整理出来。预计学生会说出:有神奇的想象等等。二、对比学生的标准,阅读《猎人海力布》1.快速浏览《猎人海力布》,边读边想:这是神话故事吗?圈划出书中的原句来支持自己的判断。2.师生共同交流预设:神奇的想象是神话所独有的吗?3.师生共同修正对“神话特点”的认知。三、阅读《盘古开天地》,探知神话的特点1.阅读《盘古开天地》,对比《猎人海力布》,想一想:神话故事与别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完成工作纸2.师生共同讨论、归纳。3.引导学生在《盘古开天地》文章中圈划能够表现为神话的语句。预设:比如“睡了十万八千年”“
2021年10月22日
其他

请,让书离孩子近一些——我对整本书阅读的一些想法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内容提要热闹的整本书阅读其实面临着我们往往看见却又装着不见的困境,我们只有鼓起勇气,寻找合适的方法,才可以让渐行渐远的书离孩子们近一些,再近一些。阅读,需要从实际出发。关键词整本书
2021年10月15日
其他

《司马光》备课有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可以翻译为:【第一版本】01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玩得多开心哪!一个小孩爬上一个装满水的瓮。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呯——”地一声,掉进了瓮中,水很深,一下没过了头顶!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其他孩子都吓坏了,纷纷跑出庭院去找大人,有的呼救,有的大叫,有的大哭……只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孩子没有走,而是找了一块大石头,狠狠向水瓮砸去。水瓮破了,瓮中的水一下子涌出来,掉到水瓮中的孩子得救。【第二版本】02一群人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缸上,失足掉了进去,大家都扔下他离去,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缸,缸里的水涌出,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文本解读】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故事内容是老师和孩子都耳熟能详的内容,但叙述所采用的形式则可能是绝大多数孩子第一次碰到,即便是已经背过很多古诗词,这样的表述的方式也是陌生的。文言文的表述与古诗的表述也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凝练表述,但一个重在抒发情感,一个重在叙述事情。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一个需要严格的平仄韵脚规则,一个则是语式的运用。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考量文体的特点,需要让孩子感知到一定的文言文这种文体的特别之处。单元的语言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会理解,学会叙述,是这个单元的单元基本要求。因此,这一课我们需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1.如何理解文言文语句的意思?2.如何感知古今表述的方式不同?3.如何选择合适的叙述方式?【教学目标】1.利用注释、上下文以及大概的故事内容,知晓文言文字词的意思;2.阅读现代文的故事讲述与文言文的讲述,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表述特点;3.探知“瓮”与“缸”的区别,学会选择合适的叙述故事的方式。【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01一、出示不同插图,初步了解故事内容1.课件显示不同插图2.引导学生思考:看看这四幅图,你有什么发现?3.导语:虽然是不同的图,用的颜色不同,画的人物也不同,但却都在讲同一个人的同一个故事。我们来看看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看看是不是跟你想的一样?02二、对比阅读,知晓关键词句意思1.出示现代文版本的故事叙述(教师讲述,可以课件显示)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玩得多开心哪!一个小孩爬上一个装满水的瓮。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呯——”地一声,掉进了瓮中,水很深,一下没过了头顶!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其他孩子都吓坏了,纷纷跑出庭院去找大人,有的呼救,有的大叫,有的大哭……只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孩子没有走,而是找了一块大石头,狠狠向水瓮砸去。水瓮破了,瓮中的水一下子涌出来,掉到水瓮中的孩子得救。2.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你会如何夸奖这个叫司马光的孩子呢?3.导语:当时,司马光只有7岁,比我们还小,你又会如何夸奖他?4.导语:除了夸他,你还会做什么事情?注意这里出示:“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引导学生知晓古人传播这件事的方式。5.导语:发生在司马光身上的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了,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于是人们在当时采用了以画的方式来传播这件事情,他们大概画了这些画:6.引导:如果只看到这些画,人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知道是谁做的吗?如果不能,我们需要添加在画上添加一些什么内容呢?注意引导学生明白古人作画时,总是在画的旁边添上文字说明。7.出示两段话,与学生思考:哪一段话最合适书写在画上?为什么?第一段话: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玩得多开心哪!一个小孩爬上一个装满水的瓮。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呯——”地一声,掉进了瓮中,水很深,一下没过了头顶!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其他孩子都吓坏了,纷纷跑出庭院去找大人,有的呼救,有的大叫,有的大哭……只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孩子没有走,而是找了一块大石头,狠狠向水瓮砸去。水瓮破了,瓮中的水一下子涌出来,掉到水瓮中的孩子得救。第二段话: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8.师生共同讨论:哪一段话最合适?这个过程,将现代文与文言文一句句的对比,这个过程中,结合注释,结合现代文,感知文言文的叙述特点:语句凝练【特别提醒:这里需要做课件,用不同的图显示两段话,用直观的感觉来选择合适的插入文字。最好的方式,让学生跟着一字字的显示达到背诵的效果】03三、辨析关键字词,感知用语的准确1.导语:我们已经决定了用哪一段话来补充到图画上,那么到底要补充到哪一幅图最合适呢?2.引导学生思考:图画中有几个人?图画中的“瓮”与“缸”的区别?图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等。特别提示:结合注释中对于“瓮”的解释:口小肚大的陶器。并可以适时出示这样一张图片:3.教师小结文言文的另一个作用:让我们知道在古代用语是很谨慎的。也可以让我们知道,古人将这个东西叫做瓮,而不是缸。据历史资料来看,缸的出现大概在明朝的末年了。我们读文言文,不仅仅知道历史上的事情,还可以知道一些东西出现的年代。04四、总结全文1.启发谈话:这个故事到底叫什么?司马光破瓮?还是司马光砸缸?2.完整了解司马光小时候在《宋史》中的故事记载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3.教师总结整节课的学习。▼往期精选热文▼愿自己的幸福在教室——我的成长之路学校,对孩子可以友好一点十年跋涉路——我的阅读教室故事(一)十年跋涉路——我的阅读教室故事(二)我问我自己:我拿什么打开新学期做一间安静的教室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体系解读(202109)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1年10月8日
其他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体系解读(2021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如下:【统编四年级上册单元要素表】【统编教材习作分类表】【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要求】”主题:很久很久以前你读过这本书吗?——《山海经》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郑振铎整理)知识点:神奇与想象教材解读一、教材的变化1.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共计八个单元,包括普通单元6个+2个特殊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习作教学单元)、27篇课文+2篇习作例文,比原来的人教版课标版少5篇课文,从数量的角度来说,课文的量已经减少了很多,从单篇教学的角度来讲,节省了两周左右的教学时间。但从语言要素与人文主题的角度来看,实际的教学任务增加了很多。2.增添的新课文有:《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繁星》、《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蝴蝶的家》、《雪梅》(古诗)、《精卫填海》、《女娲补天》、《风筝》、《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王戎不取道旁李》3.这一册有多个语言要素的点,但基本上都倾向于“观察与想象”,其中“观察”的比重比较大。观察的方法、观察的途径、描摹观察结果等等都是学习的重点。二、教材要素分析这册书的语言要素(阅读要素与写作要素)整体来说,与单元的文章是对接较为契合的,并不需要特意的单元大组合。越来越觉得统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在语言要素的统领下,单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相互关联与支持。不过文言文与古诗文的部分与单元的语言要素还存在较多的差异性。在处理的时候,需要集中来处理,从读、背到了解感知,需要有一个统合的氛围。单元的顺序会有一些微调,整体上与这一册书的“观察与想象”对接起来,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安排前后的顺序。三、整册教材重难点分析1.普通单元的重难点这里的普通单元指的是除去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综合学习单元之外的单元。这样的单元之所以称之为“普通单元”,则是因为它们是完成基本语言要素的单元,也是完成四年级这个阶段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培养基本能力的单元。这一册,包括“自然之美”、“连续观察”、“神话故事”、“成长故事”、“家国情怀”、“历史传说故事”六个单元。整体上是可以实施初步的“观察与想象”的整体目标的。但,每一个单元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第一单元,“自然之美”单元。从单元语言要素的角度来考量:阅读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习作要素——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两个目标是可以对接在一起的。“画面感”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需要多重支架的介入才能顺利达成目标。《观潮》《走月亮》《繁星》都有画面,但两首现代诗,一首是单幅画面《秋晚的江上》,一首是多幅画面《花牛歌》。知晓什么是画面,了解为什么要有画面,设计自己的画面——这三者可能是这个单元的教学点。第三单元,“连续观察”单元。“连续”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是基于之前年级的“观察”的一种能力训练提升。“持续观察”是需要一个观察的过程,不是单一次的观察行为,因此在教学点的确定上需要考量。单元的古诗三首从观察角度来说,都是单一的,而《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则隐含着“持续观察”的元素,但是与一般的持续观察方式不同:去除了观察日记的方式,采用综述的方式。学生的难点在于很容易将目光定位在所写的内容上,也就是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是如何爬的;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建造的。但却忽略了两位作者是如何“持续观察”的,又是如何将“持续观察”的结果变成这样的综述性文章的。中间缺少了“观察日记”(也就是“持续观察”)的环节,也就不能让孩子清楚明了如何转化,这是孩子学习中往往看不到的东西,也就是教学需要补全的部分。第四单元,是“神话单元”。单元的语言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如果我们依据这样的要素去教学这个单元,可能无法真正带领孩子进入到神话的世界中。因为这样的语言要素并不是“神话”这种文体的本质特征。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是可以分辨出什么是神话,什么是民间故事或者传奇的。但并不能说出为什么是神话。这样结合的话,需要通过几篇课文的学习,能够了解神话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在了解的过程中再融入神奇的元素与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个单元的学习需要民间故事的对比阅读,因此构成大单元统整的基本需求。习作的部分,需要清楚的是要建立在了解神话的叙述方式的基础上。因此,神话是如何叙述故事,可能是这个单元比较难以解决的地方。必要是介入“故事公式”或许是一种解决方式。第六单元,是“成长故事”单元。课本上的《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文章分别从一句话、一段经历、一件玩具的角度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从某个角度来说,给学生点明了写“成长故事”的切入点。而单元的习作“记一次游戏”,则是以游戏为载体,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成长的滋味。这个成长或许就是一句话、一段经历以及中间的某个事物。因此,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活动的支架尤其重要。“成长”对于孩子来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也是孩子意识不到的,甚至他们自己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成长”。因此,让孩子感受到并清楚的知道“什么是成长”,才应该是这个单元的教学点。而原有的语言要素只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与手段。三篇课文都属于“回忆性散文”,每一篇文章或多或少都夹杂着对于当时成长的点评,这些话语对于孩子的理解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要想在自己的习作中体现,是需要设置一定的环节来感知的。第七单元,是“家国情怀”单元。这是一个以内容为主题的单元,紧紧围绕“家国”展开,思想意义重过语言要素的意义。三首古诗以及两篇散文加上一首现代诗,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从这个角度来说,需要“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在“交流平台”提示了概括主要内容的三种方法: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观潮》《梅兰芳蓄须》;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普罗米修斯》;有的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共写了三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但在这里有一个错误的,《梅兰芳蓄须》讲述的并不只是“蓄须”这件事。从主题的角度来说,要让孩子理解到伟人的精神,就需要走进或者走近伟人,“对话”其实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而这种“对话”的方式可以用书信来结合。书信的练习恰恰是这个单元的习作要求。由此用书信的书写串联起整个单元的学习。第八单元,“历史传说单元”。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单元,说它复杂,首先是这个单元开始,孩子将要继续接触到文言文,建立对文言文初步的认知极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减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恐惧心理。其次,这个单元的所有的课文都还有另外一个版本——都是根据历史古籍改变过来的故事,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体,都体现着“历史故事的叙述秘密”。第三,这个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出自己的感受”。但奇怪的是,《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扁鹊治病》《纪昌学射》的叙述中,着重的是事情的单纯的叙述,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课文不能给习作带来良好的示例,这会给教学中的阅读部分与习作部分带来割裂的感觉。但这并不是坏事,课文叙述的方式恰恰是学生常用习惯的方式,如果结合习作要素,恰当补白,往往让孩子看到需要“学习”的地方。“如何在平白的叙述中加入自己的感受”就成了这个单元的教学点。2.特殊单元的教学重难点第二单元,“学会提问”的阅读策略单元。提出问题,是学生的通识能力,并非是语文学科独有的能力。但语文学科中的提问,就需要具备通识的提问与语文学科的提问相结合。这也是这个单元提到的需要“多元角度提问”的原因所在。其中的通识角度的提问,大概都集中在“字词的读音、意思”角度,因为这样的问题别的学科也是有的。但是对于“语言的辨析、运用,叙述方式”等等的问题是语文所独有的。在基础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语文学科的问题,则是训练学生的点。在这里,学生对于通识性的问题难度不大,难在如何区分并提出哪些才是语文的问题才是教学点。单元的四篇课文类型不同,有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有科学小品文《夜间飞行的秘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有散文《蝴蝶的家》。各自提出的要求不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倾向于训练如何提出问题;《蝙蝠和雷达》倾向于提问的角度;《呼风唤雨的世纪》倾向于问题的分类;《蝴蝶的家》倾向于“好问题”的确立与尝试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四篇课文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提问题的方法”到“提问题的策略”的过渡。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方法的传授上,应该还需要侧重策略的涵养。第五单元,是“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习作单元。语言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把事情说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如何写清楚,这个是比较大的问题。课本中所提供的方式是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学生到底选择写什么事,却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单元的习作支架所给予的就是参考题目,诸如:捉蚊趣事,照片里的温暖,教室里的掌声等等。但是否可以帮学生叙述清楚呢?这就需要与单元的课文学习相结合了。《风筝》《麻雀》《爬天都山》《小木船》,虽然都是写事的文章,但是却都具有同一个特征:事情围绕一个物件或者某种行为展开。也就是选择与某个事物或者某种行为相关联的事情来写。这个事物与这件事情紧密结合。《风筝》的“风筝”;《麻雀》里的“麻雀”;《爬天都山》中的“爬”这个行为;《小木船》中的“小木船”。那么,如何激发孩子记忆中的那个事物就是教学的起点。只有激发了这个点,才可以将描述过程中的起因、经过及结果融入到其中。▼往期精选热文▼2021年暑假阅读报告工作纸(建议使用)愿自己的幸福在教室——我的成长之路学校,对孩子可以友好一点十年跋涉路——我的阅读教室故事(一)十年跋涉路——我的阅读教室故事(二)我问我自己:我拿什么打开新学期做一间安静的教室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1年9月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做一间安静的教室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各种纷纷扰扰,各种不同的声音,也有着各种不同的惊喜,伴随着这样那样,也不管我们乐意还是不乐意,我们每一位老师就会这样,不由自主推开新学期的大门。无论如何,我都想做一间安静的教室。我期盼我的心是安静的。到了我这个年龄,经历的事情太多,看到的听到的更多。就是这样一个暑假,突然焦虑起来,突然好多信息,不管我理解还是不理解,似乎一夜之间都出现在面前。情愿与不情愿,一股悲凉的情绪都涌现了出来。愤怒也罢,焦虑也好,总之就是没有往年的兴奋与期待。我用备课、反思等等来安抚自己似乎乱了的心绪。好不容易觉得平静了下来,可突然之间又发生变化,自己所有做的准备都没有办法暂时使用,一切,一切,都短时间白费。还好,调整好的“安静”,一切能够平复如初。我只希望这种状态继续下去,不管如何变化,能够安静依然。不由得自己的心灵鸡汤悄然变成——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2021年9月1日
其他

我问我自己:我拿什么打开新学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人在隔离,心却想着半个月后的开学,这就是现在的我。我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对于新的学期充满着说不定道不明的情绪。总是在问自己:我拿什么打开新学期呢。可能是老了,总是怕应对不了未知的一切,我不知道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第一次,真的是第一次。我想,我会一如既往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教学研究上。这可能是我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唯一可以把控的事情。整个假期,我都在重新解读教材,一遍一遍阅读,一遍又一遍的圈划,圈划一次觉得可能错了,就再来一次。不是我偏执,是我觉得这些事情如果假期不做完,开学有可能没有时间去做。我努力想自己专业起来,提高自己课堂的效率与含量。这些年来,“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像一座成长的大山越来越压得我喘不过来气,我尝试着从课堂的革新出发,只是不知道我还有没有充分的精力与时间。我问我自己:我想用专业打开新学期,可以吗?我想,我会在我秉承将近二十年的班级理念上,增加“感恩”这样一个词。我一直都喜欢用“尊重、平等”的理念来与孩子们打交道。每一次开学,每一次接一个新班,我都会从《班级公约》开始,尊重每个孩子的意见,继而修订出不同版本的《班级公约》。但这次,我想自己先修改《班级公约》,想要加进去“感恩”这个元素。我总是觉得如果能够在小学阶段给孩子们打下“阅读、运动”的底色,但如今,我觉得应该有“感恩”的底色。不能再觉得一切都是应该这样的,而是要怀着一份感恩、敬畏之心来对待现在拥有的一切。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投入,我们今天能有这么好的环境吗?如果没有老师们辛苦、默默无闻的付出,能有自己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吗?孩子呀,你今天的和风细雨,是多少人的忍辱负重呢!我问我自己:我想用“感恩”打开新学期,可以吗?我想,我会一如既往维护我自己的“尊严”。即便这个“尊严”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也要维护。授业、传道、解惑是我的职业使命,但我一定会认真做好,一定会在课堂上将它们做好,因为下班后不可以的。我努力在这个假期将课堂上要用的“工作纸”做好,将每个专题,每一个难点,每一个可能的方案都考虑周到,让学习的过程清晰可见。孩子,你会看到自己如何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你的父母也可以看得到你到底学得如何。当然,班级的《学习日志》也会让你每天可以总结自己学习的成果,爸爸妈妈也可以知道你每一节课到底有没有学到什么知识,习得了什么能力。但这些,你需要在学校尽量完成。我问我自己:我想用我的尊严打开新学期,可以吗?我想,我还想,我真的很想,也许,从明天起,做一个铁人般的老师!即便我现在每天早上5点晚上11点30分也需要改变!唯一,对不住的,是我的家人写到这里,突然,一种悲凉感,涌上心头我问我自己:我拿什么打开新学期呢?聪明的你,你可以告诉我吗?▼往期精选热文▼2021年暑假阅读报告工作纸(建议使用)愿自己的幸福在教室——我的成长之路学校,对孩子可以友好一点十年跋涉路——我的阅读教室故事(一)十年跋涉路——我的阅读教室故事(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1年8月15日
其他

2021年暑假阅读报告工作纸(建议使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暑假又来了!假期来了!雪糕、冰淇淋、西瓜也来了!当然,作业也来了!更难堪的是好多要读的书也来了。孩子,请让我用“难堪”这个词,因为好多的书要读。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它们总是要去读的。其实,你很想玩!但读一本本的书,为什么不能玩呢?你可以试试像下面这样来玩着读那一本本“难堪”的书!大人想要我们读的书,我们将它们的姓名写在下面(有几本就写几本):1.2.3.4.5.6.7.8.试着这样玩一玩:那本“难堪”的书【特别温馨提示】“难堪”指的是读不下去、也不想去读的书。1.这本书长什么样呢?【请一定用讨厌的语气去描述它的长相,或者用你不喜欢的颜色去将它画出来】2.是什么让我觉得“难堪”?为什么?【温馨提示】可能是不认识、不懂的字词,可能是不懂的句子太多,可能是它讲述故事的方式,更可能是不喜欢里面的人物,也可能是别的原因等等3.可这本书是大人写的,大人推荐的,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最好让他们重新写这个故事,你想让他们如何讲这个故事】那本“熟悉”的书【温馨提示】熟悉,指的是大人想要我们读的书,我们其实已经读过,或者是读过类似的书。1.这本书,我们“熟悉”的是什么?【人物?内容?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列举一些证明我们很熟悉它】2.这本书我很熟悉,但可能别人不熟悉,我很想提示别人特别注意什么?3.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比现在年龄要小,如果我再去读这本书,我会重读哪一个章节,为什么呢?4.我很想对写这本书的大人或者推荐这本书的大人对于这本书特别想说的话是:那本“令我惊喜”的书【温馨提示】令我惊喜的,指的是我们没有想到,本不愿意去读,结果读下去却意外多多。1.这本书因为一些原因让我轻视它,这些原因是这样的:2.“令我惊喜”的地方是这样的:(可能是内容,也可能是人物,也许是讲述的方式,更可能是里面对待事情的观点等等)3.之所以出现“惊喜”,说明这本书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特别想跟作家、编辑说的话是什么?那本“我想推荐”的书【温馨提示】“我想推荐”,也许是大人要求我们读的书,更有可能是大人不推荐的书。1.“我想推荐的书”长什么样?【请一定用喜欢的语气去描述它的长相,或者用我喜欢的颜色去将它画出来】2.
2021年6月28日
其他

十年跋涉路——我的阅读教室故事(二)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点击下方蓝字可查看☟☟☟十年跋涉路——我的阅读教室故事(一)阅读教室1.0版大概运行了将近两年,因为学校启用新校舍,阅读教室从原来的老楼搬到新楼,开启了阅读教室的2.0版时代。由于回到常规教室的面积,相对比较逼窄,书往往不能舒展它的身躯,但孩子离书越来越近。这个时候,教室里的书还不是特别的多,但是已经挤挤挨挨的。可因为总有不同地方的老师到教室里听课、参观,逼窄的空间往往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在学校的关心下,2015年我们又搬回到行政楼的六楼那个大教室。这间教室原来是学校的道德讲堂,为了阅读教室的孩子,学校临时将道德讲堂搬到别的地方去,可谓良苦用心。我记得那个暑假,装修队一直在忙乎着这间教室。那个时候,教室,成了这样的样子:等我今天翻看这些照片的时候,细细看来,那个时候我对于墙壁上的隔音板设计是多么满意,几乎每一张照片都有那漂亮的样子。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个隔音板上。我记得那天是8月31号,上午孩子们到校报到,为新装修的教室而兴奋高兴,我也不由得自豪起来。但是,中午不断接到家长的电话、短信,告诉我孩子出现不舒服的状况,有的孩子头晕,有的孩子想呕吐,还有的孩子流鼻血。一时间我似乎意识到是不是新的装修出现了什么问题。下午在学校、家委会的配合下,紧急测试,结果出来证实了我的预测:甲醛超标2倍。听到了这个数字,我也不禁松了一口气,超标不多,很多家庭的装修不知道超标多少倍呢。不过家庭装修完,会除甲醛,放一段时间,再搬入。教室呢,开学前才紧急完工,出现这些问题一定是正常的。大家一起商量解决方案,定下来暂时搬到一间功能室上课,让教室放一段时间,这个期间除除甲醛,多放一些植物,多放风伞去吹一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乐观的认为几个星期后我们可以搬回到这间教室,继续进行我们的阅读教室之旅。一天天的过去,家长们找来各种除甲醛的办法,找来各种设备,买来了各种植物,甚至地上都撒上了厚厚一层茶叶渣。我们觉得那一天越来越近。谁知,到了9月26号(我应该记得那一天),我们再测试的时候,谁想到,甲醛超标值不是两倍了,是三倍了。这真的是奇怪呀,为什么想了这么多办法,不但不降低还提升了呢?这个时候,一个专业人士的意见提醒了我们:可能这一个月是装修嵌入物大量释放期,照这样的进度,估计得几年的释放。这怎么办?这样的教室不能用,我们需要等多久呢?我一时一筹莫展,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李老师,我们跟家长们商量了,我们准备将原有的装修扒掉,我们自己来重新装修!”家委会主任告诉我这个想法。“可是重新装修的时间、费用怎么办?”我不禁担心。“不需要你考虑这些,我们都想好了,我们自己买涂料,我们自己来粉刷,我们自己来做线路!”家长们这样跟我说。那个十一的假期,或许是我最感慨的假期,所有的家长没有外出旅行,没有在家休息,大家一起上阵,一起来装修教室。七天,七天,他们还了我一间新的阅读教室。我写到这里,都不禁眼圈湿润起来。用的是当时最好的海藻泥,贵且不太好买到,我记得曾经有家长跑到香港去看,去买。也幸好用了这样的涂料,在装修完的第二天测试甲醛值时,几乎为零。十月八号,一间新的教室呈现在我的面前。十月十一号,我们搬进了新的教室:今天翻出来这些照片,还不禁有些泪潸潸的。这样一间阅读教室是多么不容易呀,建设它,真的花了太多精力,也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特别是我的这些家长们,从来没有计较过什么。2017年,因为原有的桌椅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破损,学校决定更换阅读教室的座椅,于是呈现出现在的这样的景象:我这是第一次写一篇文章,能把自己写得眼湿湿的。回想这些年,确实是一条坎坷路。我以为建设之路是如此的艰难,其他或许就很简单的。可能是我太天真,更多的困难其实在后面,在其他方面。我们后面慢慢来讲述。▼往期精选热文▼我的第一篇荒诞小说——《荒诞与现实》袁隆平爷爷的故事——《稻田里的发现》的整本书导读李祖文
2021年6月25日
其他

十年跋涉路——我的阅读教室故事(一)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题解:对于建一间阅读教室,对于我较为漫长的教育人生来说,只是“一段路,一段旅程”而已。但是走上这条路之后,已经无法回头,无论如何只能往前走,往前走……甘苦自知,酸甜苦辣不时交织,真是人生好滋味!或许在我建这样一间教室之前,国内没有一间教室直接叫“阅读教室”。如今,已经有很多很多,他们也为了区别,在其前面加了很多颜色,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七种颜色。之所以建一间教室,最早是出自于自己的私心——为自己40岁之后的教育生涯寻找一个好玩的事情,让自己可以每天有不同的挑战与新鲜感。2012年5月,基于自己多方面、多次的考量,向学校提出了建立阅读教室的申请,当时的设想是这样的:一、“阅读教室”的提出因由教室文化是最近一两年才提出的一种特有的教学文化,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一种具体物化体现。从美国雷夫的56号教室到香港台湾的教室专有文化,都延伸出特色的教室文化。因此,基于我自己对教室的理解与教学现场的实际需要,目前教室的设置与变化已经不能够达到我的教学要求。教室的文化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传承功能,有着自主教育的成分。如果专有教室能够固定,能够为某位教师所专有,可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传承。每一届的学生都可以从上一届或者上几届的学生留下的学习历程记录中获得学习的传承,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延伸的教学目的。而“阅读教室”是基于阅读的需要,基于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的目的而设置。使教室文化更具指向性与目标性。二、“阅读教室”的硬件配备1.关于教室的面积需要突破目前常规教室的面积,需要腾出相关的展示板、阅读区、书包等学具的摆放区的空间。2.教室的硬件配置(1)需要有多于常规教室的电脑等电子阅读设施,初步设定为除了常规的电脑设备外,需要另配电脑3-5台,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能够设置为教室局域网络为最佳,为后来的掌中电脑阅读做铺垫。同时,教室的投影设备建议为大尺寸的液晶电视为佳。(2)教室阅读区的配置。需要在教室除黑板区域外,都能够依墙做简易书架,颜色尽可能为淡绿色为佳。(3)教室展示区的配置。这个区域为教学历程记录做准备,既会为教师的学习布置留下空间,也为学生自我学习过程与成果记录做准备,需要大量的展示板,既要有固定的,又要有活动的小型展示板。这个部分是极其重要的部分。(4)教室的固定与方位的调整。因为教室的布置,需要一间固定的教室,不会因年级的调整而更换。为了便于实际的教学,目前的教室朝向——窄向位置为黑板的位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黑板的位置调整为长向位置。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可暂时不作调整。(5)教室的桌椅要有别于常规教室的一人一桌,要利于学生的小组合作与讨论分享。日常呈现的方式为“小组式”围桌方式。所以课桌要利于合并与拆分。椅子如果能够设计为随时转动方向为最佳。(6)因为未来教室的不少课程是自主开发课程,如果能够配备相应的打印与复印设备为最佳,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可忽略。3.教室的软件配置(1)教室的课程设置:通用教材与自主开发教材的相结合,四年级以通用教材为主,自主开发教材为辅;五年级通用教材与自主开发教材教学时间各占一半;六年级通用教材为辅,自主开发教材为主。(2)课程设置理念初设计:通用教材以单元统整教学方式为主(非目前流行的单元主题和单元整体教学);自主开发教材以“文学圈”模式教学。(3)班级管理理念:以“班干部轮换制”为表征的“尊重平等”教育为理念。(4)课型设置理念:遵循国际流行的专有课型设计为表征:背默课、表达课、阅读课(分阅读技能课、阅读统整课、班级读书会、自主阅读课、阅读分享课等)(5)阅读区软件配置:A.图书配置:一部分希望学校能够专有配置(大概一次性投入价值2-3万的图书量);一部分来自于往届学生捐书;一部分来自于使用学生的捐书;一部分来自于家长的自愿捐书;一部分来自于各个出版社在教室设置“出版社阅读专区”。B.阅读分享卡,需要专门设计与配置。C.电子图书的准备:一部分来自于学校的投入;一部分来自于教师的自我开发;一部分来自于出版社的捐赠。(6)作业的设置:个性化设计,针对性布置,以“工作纸”模式。以上只是初步思考与考量,未尽之处,实施过程中再进行补充。从这张申请计划书到现在的教学现场实际状况来说,差别不是特别的大。我想,这一切都源于赵镜中先生的一篇文章《童书如何进入教学现场》中提到“阅读环境的营造”。先生在文章中如此叙述:阅读环境与氛围的营造,对提升阅读的兴趣是有决定性的影响。是故,如何善用班级教室有限的空间,规划出舒适而又方便的阅读环境,考验教师空间规划的能力与根本的教学理念。阅读环境的营造可分为两个方向来思考:空间的规划与书籍的陈设。关于空间的规划,班级教室可以区隔出若干不同功能的角落,透过适当的动线安排与美化(如插一朵花、铺上桌巾),将使原本呆板的教室呈现出具多功能而又舒适的阅读环境。其次是有关书籍的陈设,书籍陈设应以为方便学生取用为原则,并可依不同的目的、功能将书籍做适当分类,吸引读者选取阅读。准此原则,有关阅读环境的营造,可做以下几点具体建议:(1)班级图书来源教师自己长期的搜集学生每月提供班级共用的书图书馆借用的书(2)出版书讯及电脑网路的建置推荐学生优良读物或新书资讯(3)主题区的设置除一般书的陈设外,又可依作家、画家或配合教学主题、概念设置主题区,陈列图书、录音带,或新书介绍。(4)读者剧场的设立为提供阅读者有发表、对谈的机会,可不定时的设立读者剧场,让读者以各种方式呈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5)学生作品展示区建立教室是学生表演舞台的观念,充分利用教室空间,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或创作成果。(不必要整齐划一,避免家徒四壁的空旷。)我想我的阅读教室的硬件设置需求,应该潜意识的受到先生的指引的。两厢对比,是有着特别多的相似点的。但或许是先生是根据台湾的教室现状提出的命题。而我则根据大陆的教学现状做了适合我自己的设置,使教室在原有的常态状况下有了较大的变化,甚至有了一些“革命化”的转变。对于名为“阅读教室”的教室,在硬件配备上一定会与常规的教室有所不同,它的显著特质在于:有众多依墙而建的书架(阅读区)、有做为展示分享之用的展示区、有方便讨论交流的围坐式桌椅(小组式组成)、有独立摆放书包工具的私人物品区以及有方便电子阅读的电子阅览区等等。当时的“阅读教室”现场是这样的:这也是我现在称之为“阅读教室1.0版”。▼往期精选热文▼我的第一篇荒诞小说——《荒诞与现实》袁隆平爷爷的故事——《稻田里的发现》的整本书导读李祖文
2021年6月18日
其他

学校,对孩子可以友好一点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我在不同场合,不同方式都讲过《35公斤的希望》这本书,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有一个感受始终萦绕着我,那种感受总是因为这样的情节:其实,我认识很多人,很多不喜欢学校的人。比如你们,如果我问你们:“你喜欢学校吗?”你们也会摇头,说不喜欢,一定是这样。只有那些特别卖力显摆的家伙会说喜欢,或是那些特别聪明的人,觉得每天早上去学校接受检验是种乐趣。除此之外,有谁真的喜欢学校呢?没有,一定没有。又有谁真的讨厌学校?或许也并不多——我想——除了像我这样,在老师眼里又懒又笨的坏学生,一到学校就会肚子疼的家伙吧。我总是在闹钟响前一个小时就会睁开眼睛,那一个小时里,疼痛的感觉就不断地膨胀,膨胀……从床上往下爬的时候,我会直犯恶心,仿佛乘坐在汪洋大海里的一艘小船上。早饭犹如酷刑。说实话,我真是什么都咽不下,可妈妈总在背后盯着我,于是只好应付着吃些饼干。乘公车时,肚子里那种疼痛的感觉转变成一个坚硬的球。如果碰到同学,聊聊像塞尔达传说之类的话题,可能会好一点儿,硬球好像也会变小些。可如果是一个人,那个硬球就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当然,最可怕的,是踏上学校的操场,闻到那令人头疼的、只有学校才有的气味。时间一年年过去,学校会改变,可学校的气味总是无法改变。那种混杂了粉笔和破球鞋的味道,直扑过来,掐住我的脖子,把我的心拎到半空中。肚子里的那个硬球在下午四点的时候开始渐渐融化,当回到家重新打开房门的时候,它就完全消失了。可是,当爸爸妈妈回到家,当他们过来问我在学校过得如何,当他们翻我的书包,检查我的作业本时,那个阴魂不散的硬球又回来了,不过那种难受劲会小一些,因为面对他们,我已经渐渐习惯了。这是小说中主角格雷古瓦对于学校的感受。是不是他痛苦的求学经历感动了我,让我如此的念念不忘?是因为我时不时上一本书?我想可能有,但更为现实的是:作为老师,身边真的很多这样的格雷古瓦。我时常碰到第二天要放假,头一天的课就非常难上,每一个孩子眼里对于放假的那种渴望。我时常碰到电视台开始挂台风信号,孩子们相互询问第二天会不会停课,有台风的那个早晨我就会接到无数电话询问是否上课。当答案确定的时候,迎来的是一阵阵欢呼。我时常碰到如果第二天是社会实践活动,头一天很多孩子会兴奋得睡不着。凡此种种,为什么如此呢?我们的孩子对于学校,不是渴望,不是喜欢,反过来,有时候是逃避,有时候是讨厌。可能真的如格雷古瓦所说的:“除此之外,有谁真的喜欢学校呢?没有,一定没有”。我时常想:到底是哪里出现问题?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孩子不喜欢学校吗?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大概这样猜想:是不是我们太多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受到了很难完成。是不是我们太多的“典型形象”?让他们觉得自己可能无法达到。是不是我们太多的要求?让他们觉得约束。是不是我们太多的规矩?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太多的要求正确,容不下他们的犯错呢?孩子不就是在犯错中成长吗?总之,我们有没有真正将孩子当做“学校的主人”,是不是我们坚持的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呢?我们的学校呢?我们的学校是不是总是想要整齐划一,就连走路都沿着一条线吗?我们的学校总是喜欢他们是张张笑脸,但忘记了他们同时也还是一个独立的人,每天都总会有喜怒哀乐的。我们成年人可以天天、时时都是微笑呢?我们的学校是不是总想着特色,而忘记了给孩子们打下“成长的底色”呢?总之,我们的学校可以“友好”一点,让孩子在“友好”中成长吗?我们为何不试试呢?▼往期精选热文▼我的第一篇荒诞小说——《荒诞与现实》“外国文学名著”专题工作纸《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设计《逐狼呼和塔拉》整本书导读设计李祖文
2021年6月16日
其他

愿自己的幸福在教室——我的成长之路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我一直到现在都坚持定位自己就是一个草根老师,只有扎根一线才会有生命力。这些年,可能发表过一些文章,上过一些课,做过一些讲座,上过一些封面,也得到过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荣誉,更得到过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赞誉,或许有人会说我是幸福的。但我始终认为:我的幸福在拥有一间自己喜欢的教室,我愿自己的幸福在教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与我这几年的经历与思考离不开的:01.曾经迷失的岁月我曾经很苦恼。苦恼我的教学热情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低落之间的巨大反差。偶然间,我听一个毕业的学生言:“我们李老师非常强势,他的课不听都不可以的。我的成绩就是这样逼出来的”。我曾经也在不同届学生中做过对于学科兴趣的调查(非我亲自出面),体育、电脑两门学科永远都排在前两位,而我任教的语文学科则在后三位徘徊。细问学生,为什么我的语文学科可以有时会排在数学与英语学科之前,孩子直白地说:“你还好了,上课还比较幽默!”,看来是我自身的缘故,而非学科课程的缘故。我该笑还是该哭,总之,这一切,都让我苦恼不已。我曾经很颓丧。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自认为我对于教学的追求就是这样了,我已经可以上很好的课了,我可以让不少的孩子在我的“逼迫”下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我还可以不用备课就可以轻松上课,当然我还可以偶尔“生成”几节令人拍案叫绝的课例。可能更主要的是自认为职称、荣誉已经到了瓶颈。对于教学,热情在丧失,似乎将精力开始寄情于别的地方,比如山地自行车、旅游等等。我曾经很困惑。我离退休的那一天还有整整20年,我是一个不懂变通似乎还有一些偏执的人,是无论如何不能自如地在行政管理的大路上前行的。下来这20年我就要面对这样一成不变的环境,做最后职业生涯的“冲刺”?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足够的耐心与热情投入到作为职业的“教师工作”。每当一想起这些,就让我困惑不已。曾经彷徨与不安,但似有不甘心。那个时间,纠结缠绕心间,让整个人都困顿不已。上班仍然在继续,课继续在进行,但人似乎做一点点事情都不是很情愿,很乐意,时不时地还抱怨着这个那个,动不动还发点小脾气。自己做的事情自己都不满意,每次做完一件事,寄希望领导的不是他们的表扬,而是祈祷他们不要批评就好。这一切都发生在2009年那个夏天之前。02.千岛湖的觉醒2009年5月的某一天,已经记不得是哪一天了,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告诉我因为学校要进行关于儿童阅读的课题,作为语文科组长的我必须要跟进这个事情,现在有个机会可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学校决定派我去参加这次活动。听到这番话,我急切地询问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去?当校长告诉我,是千岛湖,暑假进行,要待十天。不由得窃喜万分,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出去游玩的机会呀!不由得对校长千恩万谢,同时表态说请校长放心,我一定将这个课题做好等等。“千岛湖”、“暑假”、“十天”这些字眼充斥我的头脑,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呀,可以借机游玩一番浙江,可以品品浙江的美食,可以再次赏玩西湖,可以……总之,我相信这一定是一次非常令人难忘,令人愉快的“学习”(请允许我这个时候将学习上面加上引号)之旅。不过后来也证明这真的是一次令人难忘,令人愉快的学习(请允许我这个时候在学习上面不加上引号)之旅。“各位老师-----我们即将开始魔鬼训练-----”宋旭在手机上的留言让行前的我几乎要笑出声来。魔鬼训练?教师的研习=魔鬼训练?可是,真正开始这段研习营的经历时:“我们的人到齐了吗?我要开始了,我估计我的时间不够-----”李玉贵老师的话有点意思。没有必要这样认真吧?我们是来研习的,是来研习的!是来研究学习的。“台湾的孩子让我们感觉有点笨笨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上我们就是-----”李玉贵老师的角度有点意思。“在台湾我的学校里,我一般是这样做的,因为我有一段时间是教7个班----”7个班?语文?这------是否一种震惊油然而起,另一种疑问也油然而起。咦?怎么这位老师的课件中这么多孩子上课的照片?难道?“我有个习惯,总喜欢把孩子的点滴都拍下来-----”这是怎样的一个老师?好奇心促使我仔细地聆听着她说的每句话。“玉贵老师,你们组怎么还没有下课?5点30分是晚餐时间了!”赵镜中教授的身影在门口出现。5点多了?2点开始上课,现在过去了3个多小时?我怎么没有想到去抽支烟?两个小时没有去抽烟?奇迹呀!这样的老师,很有意思,很有特点,怎么回事情呢?再看看自己的记录本,不可思议,说句实在话,我这么多年都没有写过这么多字了!以后的日子中,我也如孩子般盼望着下午的小组研修。【特别注明:赵镜中——当时台湾小语会理事长,第一届千岛湖儿童研习营课程设计者之一;李玉贵——第一届千岛湖儿童研习营实作导师之一,台湾小语会理事】单元主题设计、问题的创设原则与实作、讨论的设计、儿童读本的尝试,丰富而紧张,我完全被玉贵老师的教学魅力所征服。不觉中,喜欢跟她交换意见和想法,倾听她的教育故事,我知道她每天早上要跑2000米,晚上要跑4000米;我知道了她利用暑假要骑单车环台湾;我还知道了她生BB的目的----两个人生活太单调了;我更知道,她每节课都要准备DV拍下自己上课的实况,准备相机拍下孩子的点滴表情和表现;我更知道她每天晚上会把自己的录像等到家人休息后再看一遍,认真地再写反思;我更知道她的教案都是形成性的。一个小小的事情让我更加震惊。因为临时的调换房间,让我们小组的倪老师跟玉贵老师一个房间。她悄悄告诉我们:玉贵老师一个晚上最多睡了两个小时,还是趴在桌子上睡的,因为她要根据我们的实作情况临时改变自己上课的教案。随后知道的消息更让我吃惊,玉贵老师在千岛湖的7天里,总共加起来睡眠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震惊!震撼!已经实在想不出来到底还有什么词语可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试想:自己能做到吗?反思自己这么多年,有过几个一天才睡不到4个小时?什么时候连续这么长时间如此拼命?为什么自己的研究一直没有进展?突然,感觉自己似乎找到一些东西,似乎先前的颓废,随意的心情一扫而空。似乎一瞬间重新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似乎明白了自己该如何去做?似乎自己专业成长找到了源源不尽的动力。似乎一瞬间明白了好多的东西。总之一句话,瞬间明白了很多,瞬间懂得了很多,瞬间获得了很多。我不明白为什么玉贵老师会有这么大的动力,但我明白作为她的学生是一种幸运,我短短地做了她7天的学生,我明白了:她的动力来源于对学生需求的深切关怀,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注。不管是对待台湾她的实际课堂的学生是如此,对待我们这些临时的教师学生也是如此。回到深圳,我细细阅读玉贵老师留给我的一些她的文章。更为她深深地折服:1.她的关注点始终在学生身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案。不同的班有着不同的教案。她的教案基本上每个都在30多页A4纸。2.她的论文出发点始终放在对学生学情的研究上,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想怎么学?学生学习上有什么困难,该如何克服?学生为什么对某类文章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原因何在?都是她的研究方向。3.细看她的教案,从来都是形成性的教案,也就是她的教案不是一次完成,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了明显的调整。同时她的反思是体现在教案的每一个环节。从玉贵老师身上,我不得不这样来反思自己的专业化成长?1.我也要有热情,我也要有发自内心的动力。我不止一次地跟玉贵老师细聊,我可以感受到她瘦小的身体里迸发出来的那种对教研的激情。我自己也终于承认,我没有她那种激情,不知道是生活的舒适还是生活对自己的消极影响,总之在热情上比之差距实在太大。2.我们应该要有勤奋、执着思考的精神支撑。玉贵老师的天赋是不是比我们好?是不是她的悟性比我们强?也许跟我们接触时间不长,在短短的7天里我是没有看出来她的过人天赋和悟性。反过来我总是听到这样的话:“我有很多好的教案和很多好的电子档的儿童故事,你们要想要,必须跟我交换,一个教案换一个教案,一个故事换一个故事,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教案和故事都是在别人看电视剧的时候我自己敲出来的。”要不就是说:“绘本那么贵,我不可能让孩子们每次都去买那么贵的书,那怎么办?我就把书从图书馆借回来,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如此勤奋可见一斑。我们的老师,包括我自己,有几人可以如此长期地做到?3.我们要科学地分析和看待我们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玉贵老师给我的她的文章我可以明确看到这一点,她的文章没有去着眼什么大的问题,都是一些小的发现,一些小的问题,从而延伸开来,做一番深入而又科学的研究。比如在《巨人的花园》一课的教学的时候,她就从孩子的不喜欢发现开始展开研究,从而丰富了课文的教学。总之,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动力从千岛湖开始就洋溢在自己的身上,回头再看自己的教学的时候,蓦然回首之间,我不得不说,自己需要认真审视的地方太多了。我似乎开始从千岛湖的这次研习营开始觉醒了。03.“探访”的启示每年的寒暑假前总有那么几天我特别繁忙,因为总有我教过的历届孩子回到学校来看我,美其名曰“探访”,其实他们就是想回到曾经待过的母校,回忆曾经学习的岁月。可是每次总是让孩子们尽兴而来,差不多败兴而归。因为他们需要找寻的他们曾经留下来的痕迹,现在几乎“无迹可寻”。就算有孩子曾经在某张课桌或者某面墙壁上留下的“到此一学”,都在每年学校的假期维修中消弭开去。每次跟孩子们见面,要不就是在办公室,要不就是在走廊,客套般的询问着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我无法呈现出孩子们曾经生活的痕迹。我让孩子们找寻不到自己在这里学习的“足迹”。我总是引以为憾,也总是很尴尬地安慰着他们。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给他们的学习生活留下些什么呢?如果有这么一间教室,可以将这些“足迹”,甚至是“痕迹”留下,对于曾经在这里学习的孩子,那是多么弥足珍贵呀!我或许就没有了那些尴尬,那些遗憾了。每当我新接一批学生的时候,我总是跟孩子们细数着我历届学生的光荣传统,即便我口吐莲花,也不能将他们带入到曾经的情境中去。于是将曾经在历届学生身上做过的事情重复地进行着。学生们很迷茫,为什么老师总是说他的前几届学生如何如何,我更郁闷,为什么我说了这么多,孩子们还是不明白呢?“专有化”与“传承功能”总是难以让我释怀,为什么不能有这样的场景?为什么不能拥有一间属于我自己的教室呢?学校,教室,是孩子每天生活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作为一个不停成长的自然人,孩子总是在不断犯错的历程中逐步成长。因为孩子的“不断犯错”,在我们成年人的眼里总是不顺眼,总是不乐意,总是想说教一番。我希望自己能够建立一个让孩子感觉舒服,更感觉安全的环境,在这里,能够得到能力的锻炼,能够获得安全感,能够得到包容,最主要的是能够从从容容,大大方方的犯他们这个阶段该犯的错误。我的困惑,千岛湖研习营的启示,往届学生的“探访”;“专有化”、“传承”以及“大大方方的犯错者”的冲突纠缠。这一切促使我必须要有一间特色鲜明的教室。“阅读”,如呼吸般自然,但更可以代替空洞的说教,权且建一间这样以“阅读”为媒介的教室。我希望阅读教室是基于对目前常规教室的硬件改造基础上,以开发配套“阅读课程”为目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室实体与课程开发的综合体。是针对阅读教室的硬件配置的合适配置的探索以及随之配套的“阅读课程”的开发。2012年9月,阅读教室得以在园岭小学开始它的历程。我的幸福教育历程也就开始起航,那不堪的纠结与困惑以及尴尬的生活成为了过去,成为了历史。或许这样一间特别的教室的建立,最初的想法可能是简单的,但开始运行后,没有想到的是教室的改变,课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也因为课程的变化,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大大增加,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对于这间教室,对于由此产生的课程,越来越得到广大一线老师的认可。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或许我这几年的成长经历,有着这样那样的机遇,还未必具有什么可借鉴性,也未必有什么普世性,但如果一位老师真心钻研、用心做自己的课程的研发,一定是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的。▼往期精选热文▼我的第一篇荒诞小说——《荒诞与现实》“外国文学名著”专题工作纸《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设计《逐狼呼和塔拉》整本书导读设计李祖文
2021年6月7日
其他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稻田里的发现》的整本书导读

袁隆平亲眼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2021年5月24日
其他

每一种语文要素都需要持续的积累,重要的阅读方法也需要教师在导读中反复地训练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百班千人的共读从来没有脱离过主流的语文教育,不只关注孩子的阅读兴趣,更是一个语文专业范儿十足、与教材教学能形成优质补充的活动,这一点从每次共读之前导师们对共读书籍如何语文要素及阅读策略相结合的思考与建议中,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出。这一点,也是很多老师和家长选择百千共读的重要原因。第35期的共读,又将会结合哪些语文要素与阅读策略呢?请看各个年级导师们的详解。一年级:一起猜想,一起变换角色,构建图文间的关系,关注人物感受的变化白雪每期共读,就像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做一名在书里寻找宝藏的探险家,发现和探讨藏在书里的细节和秘密。一年级的孩子在阅读上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本期阅读会继续在如何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上下功夫,设计出如同探险家班的初读指南和共读活动,会在共读中让你觅到一群对船和大海有探究欲望的朋友。同时,本期共读会结合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展开活动,帮助阅读者提升阅读的参与度,了解虚构类作品,比如书里究竟有一个故事还是多个故事?如何从封面封底和插画中得到信息的帮助?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来理解人物?如何带着好奇心去阅读,运用KWL工具去理解一本对一年级有点点挑战的书,解码文本中的信息和思想……有效的阅读策略就像我们最爱的食谱,它将目标分解后,按步骤教你完成你目前不能自主完成的事情,把阅读这一无形的工作变得具体并且切实可行。在本期阅读中,我们会一起猜想,一起变换角色,构建图文间的关系,关注人物感受的变化,在阅读导师们为你设计的临时阅读脚手架中,将阅读策略慢慢转化为你的阅读能力。二年级:围绕“猜测——想象——看图——分享”的四策略展开阅读王迎春二年级同学慢慢学会了借助文字、画面展开更多的想象。画面是静态的,文字也是静止的,想象却能让它们充分展开,慢慢有了声音、有了气息、有了颜色、有了更多的情感。本期要共读的是一本需要融入更多情感,去想象体验的书。本期班级读书会可以重点探讨一下图画如何营造和渲染一种意境和氛围。图画里藏着什么,你在阅读中会提出一些什么问题?我们又可以用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陈瑶统编教材二年级阅读课程,提倡通过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往,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学习阅读故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有效阅读。本期共读的这本书可以紧紧围绕“猜测——想象——看图——分享”的四策略展开阅读。三年级:锻炼概括能力,概括段落大意、全书的主要内容,学会复述故事。李晓絮我们会继续培养孩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能力,让孩子在不同的书中熟练运用这种技能。每一种语文要素都需要持续的积累,百班千人的导读也会通过不同的书反复训练各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三年级概括能力是一个关键,我们会通过各种情节梳理的方法让孩子锻炼概括能力,通过关键词语概括段落大意,以及概括主要内容和复述故事。对于个别片段的赏析,我们还会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方法去理解难读的句子,掌握一篇文章从几个方面、一个段落从几个角度来写清楚事情、事物的方法。在三下语文课本中,孩子们要学习和感受童年生活,留心观察所带来的收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感受生命的神奇。这些在本期共读中都会有所涉及。陈秀娟本期共读可以结合的阅读策略是:精读文本并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中的重点语句对文本进行理解分析并感悟其隐含的深层含义,体会书中人物、情节的思想感情。蓬勃初夏,值得抓紧时间再读一本书报名时间:2021年5月12日-19日四年级:根据情节发展,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李兰本期共读至少可结合该年级几个语文要素来开展:体会人物感情。可围绕“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参照“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等语文要素来设计阅读活动。特别是根据情节发展,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本次共读活动,希望能带领孩子们以及他们的父母一起重点探讨亲子之间如何相处、如何合宜地表达彼此的感受、如何建立自己在对方心里的良好形象等话题。借助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理解小说人物的情感变化,寻找情感变化的原因,进而思考自己的生活。叶晓能本期共读的一本书,是非常有趣的一本书,可以结合我们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来开展阅读活动。本册书的语文要素主要有3个: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3.阅读时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本期要共读的这本书人物的描写非常生动,比如,描写爸爸的语言、动作,我们需要细细品味它的意思,来感受爸爸的品质特点。书中还有“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其中的一些关键语句,要仔细体会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本书中,还有一些景物描写,我们可以结合上一学期的“边读边想画面”的语文要素来想象景色的画面,体会优美的意境。当然,上学期学到的批注的阅读方法也可以用于这本书的阅读的。这本书描写的生活,离我们并不远。班级共读,我们可以探讨这些重点问题:第一、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探讨作者安排情节的技巧、人物描写的方法;第二、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探讨家庭幸福的秘诀是什么,亲子沟通的技巧是什么。五年级: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尝试通过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黄芳本期共读,我们将阅读一本与魔法有关的书,你将在一堂堂与成长有关的课堂上,学会使用爱的魔法棒,获得阅读和表达的重要秘籍。阅读训练要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文章(故事)内容的理解;感受文中风趣的语言,体会文章(故事)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训练要素:尝试通过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根据情境编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组织读书会,学写读后感。本期的班级读书会上,师生可以一起来讨论:调皮与贪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该如何在保持天性的前提下,学会更好地与自我相处,与他人相处。并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推理能力,预测魔法的作用、情节的发展,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相信在共读的过程中,师生都会被爱与童真所感动,感觉简单而温馨,一切都刚刚好!(点击上图查看报名详情)发展五年,
2021年5月21日
其他

“难忘的小学生活”专题工作纸

一位普通教师的“日常”《“我们要上学吗?”群文阅读》课堂实录李祖文印象“情感与品质”专题工作纸(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1年5月12日
其他

“诗歌的阅读”与“诗歌的教学” ——我对诗歌教学的一些“胡思乱想”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特别注明:这里的诗歌教学针对的是一种文体,不局限于古诗词还是现代诗歌,只是对于这种文体的想法。既然是“胡思乱想”,自然不成体例与系统,甚至会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对于诗歌这种文体的教学,对于我自己而言,大概是两个时期来区分:30岁之前与30岁之后。30岁之前,我特别喜欢上古诗文这一类的诗歌文体,因为我觉得它字数够少,容易上;30岁之后,或许了解了更多关于诗歌的知识,也开始读了更多的诗歌,反倒是不敢再上诗歌这种文体了,这十七八年,我愣是没有一节自己都说得过去的诗歌教学课。但,不敢上,不代表没有阅读,没有思考。试着将一些“胡思乱想”整理到这里:关于诗歌,我们可以知道的有人说: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有人说:
2021年5月10日
其他

《芦花鞋》教学设计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教学目标1.运用“故事公式”的支架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片段对比,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怀;3.赏析文章语言,感受作者的写作艺术。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步骤一、童诗导入,形成初步印象1.出示童诗有时候,我们因为一些字或者词语停下来。有时候,我们因为一些句子而停下来。有时候,我们还因为一些疑问停下来。有时候,我们更因为一些想法停下来。怎么办?2.导语: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二、设置任务,初读课文1.出示一段原文的叙述已在冬季,天气很寒冷。尤其是在这桥头,北风从河面上吹上岸,刮在人的肌肤上,就像锋利的刀片一般。站不一会儿,脚就会被冻麻。那时,青铜就会在那里不停地蹦跳。蹦跳到空中时,他会看到一些站在地面上时看不到的景致。越过眼前的屋脊,他看到了后面一户人家的屋脊。那屋脊上落了一群鸽子。跳在空中的他,觉得那些被风掀起羽毛的鸽子很像他的芦花鞋。这没有道理的联想,使他很感动。落在地上时,再看他的芦花鞋,就觉得它们像一只只鸽子。他有点儿心疼起来:它们也会冷吧?中午,他从怀里掏出又冷又硬的面饼,一口一口地咬嚼着。本来,家里人让他中午时在镇上买几只热菜包子吃,但他将买包子的钱省下了,却空着肚子站了一天。家里人只好为他准备了干粮。青铜很固执,人家要还价,他总是一分钱也不让。这么好的鞋,不还价!当那些鞋一双双地卖出去时,他会有点儿伤心,总是一直看着那个买了芦花鞋的走远。仿佛不是一双鞋被人家拿走了,而是他们家养的一只小猫或是一只小狗被人家抱走了。2.学生自主默读,回味:因为哪些字或者词语停下来?因为哪些句子而停下来?因为哪些疑问停下来?因为哪些想法停下来?3.对于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放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最为合适?为什么?4.自读课文5.师生共同讨论。6.利用故事公式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7.引导学生说出对于青铜的印象。三、再读课文,感受“苦中之美”1.导语:青铜在什么环境下卖芦花鞋的?这样的环境你觉得如何?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3.师生聚焦文章的最后,感受“苦中之美”青铜掉头往家走去。走着走着,青铜放慢了脚步。他的目光垂落在了自己穿在脚上的那双芦花鞋上。雪在芦花鞋下咯吱咯吱地响着。他越走越慢,后来停下了。他看看天空,看看雪地,最后又把目光落在了脚上的芦花鞋上。但心里还在颤颤抖抖地唱着歌。他觉得双脚暖和和的。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弯下腰,从雪地里捡起了一双芦花鞋,放在眼前看着。因为是新鞋,又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还是一双新鞋。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他的赤足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当那人正要踏上轮船码头的台阶时,青铜绕到了他前头,向他高高地举起了芦花鞋。那人喜出望外,伸手接过了芦花鞋。他想多付一些钱给青铜,但青铜只收了他该收的钱,朝他摆了摆手,然后朝着家的方向,头也不回地跑动着。他的一双脚被雪擦得干干净净,但也冻得通红通红⋯⋯4.引发思考:青铜为什么要这样做?5.继续阅读可是,所有这些办法即使都用上,还是凑不齐两个孩子的读书费用。商量来商量去,还是一个结论:今年只能供一人去上学。那么是让青铜上学还是让葵花上学呢?这使他们感到十分为难。思前想后,最终决定:今年先让葵花上学。理由是:青铜是个哑巴,念不念书,两可;再说,反正已经耽误了,索性再耽误一年两年的,等家境好些,再让他去读吧,一个哑巴,能识得几个字就行了。家中的小木盒里,那些零零碎碎的钱已经越堆越高。一家人,会不时地将这小木盒团团围住,看着那些皱皱巴巴的钱。看完了小木盒,爸爸总是要掀起床板,然后将它藏到床下。全家商量好了,等将所有的鞋卖了出去,要到油麻地镇上照相馆,请刘瘸子照一张体体面面的全家福,然后再给葵花单独补照一张,并且要上色。为了这些具体的和长远的不具体的安排,青铜会很早就站到油麻地镇桥头上一个最有利的位置。6.思考:为什么这样写?四、总结学习,引导阅读整本书。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往期精选热文▼我的第一篇荒诞小说——《荒诞与现实》“外国文学名著”专题工作纸《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设计《逐狼呼和塔拉》整本书导读设计李祖文
2021年5月7日
其他

“情感与品质”专题工作纸(一)

3.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简单写写原因:4.你觉得自己如果将自己的心愿写出来,困难在哪里?5.试着写一下:题目:
2021年4月5日
其他

李祖文印象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沙哑的嗓音,花白的头发,憨厚的笑容。这就是祖文最初给我的印象,一看就是当老师的,做研究的。慢慢地,我发现众多小语名师中祖文的辨识度极高。自称“教书匠”,希望将来能够有“匠人”的称号。身上有“刺”,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执著于自己的思考。眼里有“光”,聚焦课堂生态,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多次邀请祖文来重庆给国培班讲学,学员们都喜欢他的课和讲座。他的教学主张是鲜明的:让语文学习真实地发生。他发现传统的学习现状是:只向书籍、老师学习,在汇报交流时,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学习,大多数孩子张望着分享交流的同学,不能很好的将自己所得形成文字,处于“做观众”“看热闹”的状态。他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同教科书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提倡深度学习,杜绝虚假学习。有人说,教育是“做”的哲学。祖文不停留在某种主张上,一直行走在地面,研究很有方向感,路径非常清晰,方法可操作性特别强。于是,我与祖文的交流就更加频繁了。都知道祖文是研究“组文阅读”。微信聊天中我们谈到了群文阅读课评价相对滞后的问题,他提出了群文阅读课“五角度”评价建议:议题的合适度、多文本的组合及呈现方式、课堂结构的创新性、教学效果的确定性和课程延展的可能性。让我感到惊讶的同时,也萌生了合作研究的想法。
2021年3月26日
其他

《“我们要上学吗?”群文阅读》课堂实录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教学说明】《“我们要上学吗?”群文阅读》课并不是传统意义的教材内的群文阅读,但却与统编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有关联。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话题环境下展开真实的学习,习得“提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继而懂得“建构自己观点”的途径。教学设计通过“选择、建构、过程关注”的群文阅读理念得以实施,最大限度尊重学生的需求,结合教学目标,形成一种真实学习的氛围。师:我们先来念一首诗怎么样?生:好。师:一起来读可以吗?生:可以。师:好,我们一起开始。(出示ppt)生:(有感情齐读诗歌)如果数学不用加减乘除,如果语文不用写作文,如果英语不用背单词。师:怎么样?生:那这样子的话,我们就能在上学的时候,玩得很开心。师:啊,你还是想玩,对不对?师:(对着另一个同学)你什么感受?生:就是这样的话,我觉得是不可能的。师:不可能,对不对?所以,我们接着——(读诗)生:我会比较喜欢上学。师:是吗?生:是的。师:好。(继续读)生:(齐读)如果老师不严肃地看着我,是用笑脸迎着我...生:我感觉,这好像有点不正常。(全班哄笑)师:唉哟,那看来我们习惯老师比较严肃,是吧?生:(继续齐读)我会比较喜欢上学。师:认可吗?生:认可。师:你希望老师笑着,对不对?那这节课我就多笑一点,可以吗?生:可以。师:可以啊。生:(继续齐读)如果同学不会欺负我,而是很高兴和我玩,我会比较喜欢上学。师:你觉得呢?生:我觉得,这样的话可以让我觉得上学没有多少压力。师:那看来平时是有压力的,是吗?生点头。生:(继续齐读)我多么希望,我是真的喜欢上学呀!师:那孩子们,我这里面写了两个词(板书),一个是上学,一个是不上学,你会选择哪个?生:上学。师:可是你们刚刚都说,有压力,(不上学)会怎么样?会可以多玩一点。那你为什么还选择上学呢?生:我觉得上学可以涨知识,就可以让我们懂得那些不懂的道理。师:嗯,好!有没有想过,或者想问过,我们为什么要上学?有没有想过?(有一部分同学举手)举手的同学都是想过是吗?师:你想过?什么时候想的?生:我是在家里,觉得自己睡觉的时候会想过。师:会想过这样的问题,对不对?那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可不可以来探讨一下?生:可以。师:可以吧。所以至于说,你是选择上学,还是选择不上学?(板书:在“上学”和“不上学”后面加问号)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说明】这个部分看上去是课前的沟通交流,其实是利用这个途径了解学生的已知经验,也利用这样的机会,开始构建学生头脑中的疑问:上学?不上学?师:其实,不光你们这么想,不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同学有一部分疑问:我为什么要上学?我为什么要读书?其实,不光中国的孩子,国外的孩子也有这种想法,我们先看一段视频可以吗?生:可以。师:好,不过这段视频,对你有一些挑战,第一个,它讲的不是汉语,你可以看吗?生:可以。师:第二个,下面的字幕不是简体字,是繁体字,可以吗?生:可以。师:好。(播放视频:电视剧《麻辣教师》的片段)师:这个孩子,他问了一个什么问题?生: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对不对?这样的想法,刚刚我们调查了,我们同学也有,对不对?我们平时会想这样的问题。(指着视频)面对这样的,你的想法是什么?你觉得这个同学,怎么样?生:我觉得这个同学,肯定不喜欢读书。师:不喜欢读书,为什么?生:因为他觉得上学没有意义。师:没有意义,对不对?那么,(对着另一个同学)你再说——生: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师: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他没有讲清楚原因,对不对?我问为什么要读书?那下面呢,我想请我们同学,能不能帮帮他?就是,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一定有他的什么?生:原因。师:原因,对不对?那么在你们桌面上,我摆了有一个资料,第一篇内容上面写的是郑亚旗,看见了吗?找到这个文本了吗?好,现在有三篇文本,孩子,看这里——师:(出示ppt)《郑亚旗说:他们为什么不快乐?》《少数派的权利》《上海孟母堂另类化生存:保卫孩子不去学校的权利》。这里有三篇文章,要请你自主选择阅读,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来读,也可以多读一篇,不建议每篇都读,但允许,怎么样?你去读一下,对不对?但是,我给的时间可能会比较的少,你看一看,为什么刚刚那个孩子会问,为什么要读书?也像我们同学说的,不是对读书有别的想法,那再看看这几篇文章,这里面的人,为什么不上学?好不好?所以,等一会儿你来选择,但是有一个任务,看见没有?篇名,我已经给你印上去了,在你的桌子上,有一张工作纸,找到了吗?你要看看这些人为什么不上学?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可以用这个里面的原句,也可以用——什么?自己的话来总结,好不好?可以吗?那个有难度吗?没有吧,可以开始阅读吗?生:可以。师:好。我给5分钟,好不好?开始。师:(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有的同学读书的习惯很好,他一边读,一边手里会拿一支笔,把自己看到的,对他有帮助的,就赶快怎么样?画下来。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更厉害的是,李老师一说完,所有的人,都边看边圈画了。师:只有5分钟时间。你要选择一篇你感兴趣的来读。如果你的阅读速度比较快,可以多读一篇。师:对,就是这样,一边读,一边把认为,自己认为的关键的信息,把它圈画下来,这样就方便你等一会儿,填写到工作纸上。这几篇文章呢,比较特别,有的呢,是来自于新闻的报道,有的呢,是出自于杂志上的文章,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一起,让我们同学来感受一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因,不同的角度。师:还有一分钟。可能有些同学来不及写到工作纸上,但是你会在你的文本上已经圈画了下来,也是可以的。用不用我再多给一分钟?给你们稍作整理,要不要?生:要。师:要啊,好。师:好,孩子们,现在先抬头。先看着我,我想问问,每个人是不是都选择了一篇?生:是。师:是吧?有没有谁,没找到原因的?有没有?都找到了,对不对?真的很厉害。师:那我想问,有没有读两篇的?(生举手)。师:给他们鼓鼓掌,真的速度太厉害了。好,那现在有一个难题交给你们了,每个人可能选择的怎么样——不一样。那么,等一会儿,我们要来交换意见的时候,怎么办?生:(举手)我认为我们可以把每一篇都给集中起来,挑选出好的,再选出另一篇好的,把它们混合在一起,然后得出更好的,再写上去。师:刚刚这个同学讲的就是说,别人说的我要怎么样?我们要先把它画一画,集合在一起,最后可以丰富我们对这个东西的认识,是不是这个意思?生:是。师:所以孩子们,所以我们下面要做的事情是干什么?师生一起:(出示ppt)聆听记录。师:别人说的时候,你要怎么样?生:听。师:因为你可能没有读过,别人说的时候,我就边做一个什么,记录,这样的话,我也可以完善自己的工作纸。可以吗?好,现在谁来先来说一说,自己读完哪一篇,你找到的原因。你来。生:我是读《他们为什么不快乐?》,我找到的原因有2点:1、一个孩子至少应该被尊重,不能被这么训斥;2、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师:没有读这一篇的同学,有没有记录下来?生点头。师:哦,好。谁还读了这篇,还想补充的?生:我觉得应该,学校里也应该上一些安全自救片等,让小学生知道该怎样自救,遇到困难的时候。师:也就是教学内容好像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需要,对不对?生:对。师:好,所以这个地方不光是要从原文找出来,更主要的还要自己去总结。要增加什么——教学的内容,对不对?师:还有吗?生:还有就是,学生害怕老师。师:这里你能不能说,他们为什么不上学,是因为什么?生:这是因为学生害怕老师。师:对。这里可以记录下来,还有吗?生:我还在文中找到了一个地方是“不是把一块地方围起来建栋楼,让孩子辛辛苦苦地天天到里面上学,那才叫学校;学习应该是有乐趣的,而我们现在学校的学习都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并没有什么乐趣。”师:要增加什么?乐趣性,对不对?第二篇是什么?第二篇是《少数派的权利》,有没有人读的是这篇?谁来说一说?生:美国一些在家学习的儿童,三年级的阅读能力比得上孩子六年级的阅读能力。师:也就是说,阅读能力有可能增强,是吗?还有吗?还有谁读的这篇?你读了2篇是吗?生:我还找到了就是,跟刚刚他说的差不多,就是“学者唐德刚曾经举例,他十二岁的时候从私塾转进新学校里,他虽然已经能将《史记》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却要跟同学一起念一些他早就已经很熟悉的课文”。然后就是——师:没有根据个别学生的需要设定课程,是不是?好。生:我找到的是,“如今在国内同样有一部分人提出另类教育的申请,当然,其愿望并不是出于宗教目的,而更多是源于对当前刻板一类的教育不满。”师:现在的教育有可能是刻板的,对吧?好,还有吗?第三篇,第三篇,谁读啦?从里面提炼出了什么样的观点,有吗?生:他们认为传统的读经教育经过几千年的考验,能够教育孩子具备完美礼仪与性格,他们推崇回到孔子和莎士比亚,作文从读经开始。师:也就是,有可能传统的教育的内容对我们有帮助,现在好像少了一些。是吗?对不对?还有没有谁读了这篇?生:还有一些家长认为他们对现代教育比较失望。师:失望在哪里呢?但是这里面原因有没有?找到了吗?生;我觉得应该是他们觉得有些东西应该是从做人开始学起,并不是课文的内容。师:也就是做人开始,而不仅仅是知识。对不对?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通过每一篇的阅读,找出来的原因一样不一样?生摇头。师:不一样。你有没有做下来记录?那么我想问,这些观点有没有影响你刚刚说的到底是上学还是不上学的观点?生点头。师:啊,影响你啦?生:确实是影响我了。师:噢,你说。生:就是我没有想到,学校会有这么多问题。师:哦,你没想到,是不是?这是一个敢于思考的同学,先给他鼓鼓掌。可是,真的是这样吗?那么刚刚这个同学在问谁?问谁?刚刚那个视频里面?生:问老师。师:问老师,对不对?他在哪里?生:在教室里。师:在学校,对不对?那老师会怎么回答?你们想知道吗?生点头。师: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视频)这一次,又要考验你们啊。师:看了这段视频,你觉得为什么要上学?那个老师说了一句什么话,记得吗?谁?谁还记得?看得清啊。生:失去了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不能再称为人,连畜生都不如。师:这是一个。那么上学、读书,到底目的是什么?这个老师有没有讲一句话?哪句话?说她讲了很多话。生:她说,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大人。师:更出色的大人。更出色的大人需要很多很多的内容,你赞同这个老师的观点吗?生:赞同。师:真的吗?刚刚你们读的文章里面,读完了之后有同学说,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刚刚我们读的第一篇的作者是谁?郑亚旗。那篇文章里面,你们知道郑亚旗是谁的儿子?生:郑渊洁。【说明】这是第一次选择,第一次建构自己的观点,将主要的时间与空间给予学生,教师并不给标准答案,而是以引导为主。师:对不对?可是,我们再来看看,下面,我又要给你们看几篇文章。第一篇《为什么要上学(爸爸版)》,刚刚我们看的视频其实是什么?老师版,对吧?还有《我们为什么要上学(奥巴马版)》,最主要的还有一个《郑渊洁教女儿》。教儿子是那样,可是他的女儿又是怎么样呢?所以,又要让你选择一篇来阅读,也可以,怎么样?读两篇。不建议每篇都读,但允许你都读。任务,看,跟刚刚那个任务有一点点不同,哪里不同?前面是为什么不上学,这里是为什么要上学,这个任务清楚吗?你会做吗?生:会。师:我再给5分钟,可以吗?好,开始。师:这一次,很多同学就会总结经验,一开始就读,然后就会圈画。要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不仅仅要圈画,更要把它总结一下,能够最好变成自己的话,写到工作纸上,是最好的。当然,李老师也允许,你用原句,你觉得原句不错,也没问题。可是,一篇文章里面,或许你找出来的蛮多句话,你可以试着自己去总结。师:这一次很多同学就得心应手,速度就比上一次的要快。而且,这一次的文章,恰恰就比是上一次的要长,可是我们同学能够快速地学会一些方法,马上运用到这一次的阅读中,这,也就是一种学习。师:还有一分半钟。师:这些文章,同样有新闻报道,也有来自于杂志的采访,也有来自于一些书籍里面的叙述,他们叙述的角度和方法也都不一样,但其实叙述的主题是一样的。好,看着我,虽然你没有写完,等一会儿同学汇报的时候,你还可以,什么,继续整理。我们刚刚说了,我们现在又是每个人读的都不一样,我们仍然可以采用的方式是什么?聆听记录,去完善自己的工作纸。这样你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只是自己亲自读来的,或许有同学的观点,你也可以记录下来,对吗?第一篇,谁读啦?爸爸版的。生:因为学得少也是有用的,学得多也是有用的,但对社会的贡献不同,自己受益的程度也不同。师:也就是,一定要上学。上学的时间越长,学的东西越多,可能受益就——生:越多。师:好,这是一条原因。如果没有读这篇文章的同学,可以做记录啊。还有吗?还有没有谁,有补充读完这篇?刚刚有蛮多同学读啦。生:我觉得少上一点学,可以在农村里用新技术种地,在城市里可以打工做保安。如果我多上一点学的话,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师:那为什么要上学?既然都可以做不同的职业,那怎么还要多上学?生:因为多上学和少上学有不同的用处,比如说,如果你少上学的话,那么你只能做保安那种工作,如果你多上学的话,就可以在办公室里,或者是做一些伟大的建筑。师:这篇文章里有一个观点,爸爸说,什么,这些做保安(的人)并不是不好,也是靠自己的能力,只是说,你的对社会的作用可能——生:不一样。师:哪个更大一些?生:多上点学。师:嗯,还有没有?还有没有读了这一篇,有不同的——来。生:我的感受是不上学与上学有区别,上学可以懂得可以做的一些事情,可以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会很多,不上学却只能放羊,因为他不懂得学习。师:那我们再回到刚刚那个老师版里面说,哪一个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出色的大人?哪个?生:上学。师:是不是这样?好,第二篇是谁,奥巴马的,谁读了?谁来说说他的观点是什么?生:如果不上学,我们就不会发现自己身上的才能。师:要发现自己的才能,可能通过上学,就能了解得更清楚。还有吗?生:我就是第一个观点跟她是一样的,是在上学就能发现自己隐藏的天赋,学校可以将你这些天赋,得到很好的培养,把你的优点利用起来,这样将来,说不定你就会成为一个很出色的人物。但是如果你不上学的话,有可能这些天赋就发现不了了。本来有可能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这样会被埋没。师:学校是一个发现你天赋的,或者各种才能的地方,对不对?还有吗?师:还有吗?这篇文章还有吗?生:我觉得如果上学的话,可以教你写出那些优美的文字刊登在书籍上,报纸上,你将来还可能成为发明家,创造家,或者法官,还可以辩论。师:上学可以让你未来的职业有多种的什么?选择和可能性。是吗?好,还有?生:失败并不可怕,相反,失败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但是如果我们放弃了自己,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国家,放弃了机会。师:你这番话是从哪里得出来?生:也就是这篇课文中后面一些部分把它总结出来的。师:你觉得可能在学校,有时候暂时的不快乐,但是可能会失败,然后,有可能怎么样?生:获取经验。师:对。还有吗?生:我从文章中得出来了,我们每一个人上学,就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起责任。师:上学是对自己未来负起责任。成为一个出色的大人,仅仅靠知识可以吗?仅仅是靠,我懂得了什么可以吗?生摇头。师:不用回答我。第三篇《郑渊洁教女儿》。谁读了,很多同学读了是吧?你从中看到什么,为什么要上学?生:每个人的性情不同,就应该让他自己依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师:郑渊洁的女儿适合上学,愿意上学,上学让她感觉到快乐,是吗?可是她哥哥却说,为什么他们不快乐?可是谁快乐?他的妹妹却——生:特别快乐。师:对吗?还有谁读了这篇?师:好,你一下读了三篇吗?好,还有谁?你们觉得——生:那就是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适材教育。【说明】这是第二次选择,是一种相反内容文本的阅读。形式相同,但内容却与第一次相反,目的还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观点。但这个环节因为观点相反,目的也在于给予学生新鲜感。师:我们的学校现在也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适当的适材教育,对不对?那孩子们,我们总共给了你们这么多的文本,你又第一次选择,第二次选择,那现在读了这三篇,或者其中的一篇,对你的观点有没有影响?生:有。师:那你到底是选择上学还是不上学?你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写一写。有那么多的信息,不上学,人家说有这样的那样的好处,也有人告诉你说,上学,也有这样的那样的好处,那你的选择是什么?你选择的原因,又是什么?看着我,好,可是学校数学课还要学加减乘除,估计还要学奥数,你的选择是?生:我的选择是继续上学。虽然老师的眼里,虽然那些题目的难度,但是我们这些都可以想办法去解决,也可以忍受。但如果你要成为一位对祖国贡献大的人,那你就可以选择上学。师:鼓鼓掌。师:可是,语文课还要写作文,你选择?生:上学。师:为什么?生:因为上学最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学到,与人相处与人交往的方法,充实自己,学到更多的方法,长大为祖国做贡献。师:可是英语课还要背单词,你的选择是?生:继续上学。师:为什么?生:因为如果我们外出旅游,遇到一位外国人,我们跟他语言不通,他万一向我们问路,我们能说出路来。师:可是老师不是天天都笑着对着你,有时要严肃地对着你,你的选择是?生:上学。师:为什么?生:因为这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要乐于去接受他们,然后去包容这一切,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师:我要替所有老师感谢你,你是多么会包容我们啊!谢谢!师:可是,同学有时候还会跟你产生矛盾,也会有纠纷,甚至有人会欺负你,你会选择?生:还是上学。因为在学校里面,我能够交到很多好朋友,哪怕是他们欺负我,那也有他们的原因。师:你看,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啊!对不对,同学们,其实啊,“上学”只是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而且我们也知道上学,还是我们国家法律规定的必须要经历的这样一个过程,对不对?虽然有的人他们选择是在学校,像我们,有的人选择是私塾,还有的人选择是在家里,它仅仅改变的只是上学的地点,但并不能够改变我们一定要(生接:上学),所以,正如那个《女王教室》里面那个老师说的话,怎么说的?生:(齐读)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师:我相信,未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更好。我也相信,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教室,一定会让你们觉得快乐,一定会让你们真正地从学校走出去的时候,成为一个出色的大人。今天,可能你只读了一篇或者两篇,剩下这些篇目,你回去再去读一读,或许你会对某一些做法,某一些想法,提出你的想法,也有可能。会回去读吗?生:会。师:好,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你们今天真的好辛苦,一节课读一篇,这节课读这么多篇,所以,先允许李老师跟你们说一声:同学们,你们辛苦啦!生:老师辛苦啦!师:好,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说明】这最后的环节回扣开始的童诗,从朗诵变成触及学生观点的追问,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观点。这样一节课,就是营造学生感兴趣,也有辩论感的话题,在真实表达与学习的课堂氛围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往期精选热文▼我的第一篇荒诞小说——《荒诞与现实》孩子,可能忘记教你这些了……“他们”说童书重新定义“童心”关于童诗的一些散思孩子,我们一起来给漫画正名是“教方法”还是“教策略”?——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童年》导读《小兵张嘎》导读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1年3月24日
其他

李祖文 | 一位普通教师的“日常”

最后,拓宽学习的途径,重视向同伴学习。学习,其实不仅仅是向教师、书本学习,还有一条重要的途径——向同伴学习。在我的课程中,始终将此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我时常安排这样的环节:1.
2021年3月22日
其他

《逐狼呼和塔拉》整本书导读设计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2.通过探讨,感知到这本书的特别之处。【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相关阅读材料的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式导入引导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每一个观点有自己的依据。二、初步感知,建立自己的判断1.出示修改后的《逐狼呼和塔拉》推荐语。我们在他的文字里,不仅看到了他对自然的崇尚,还看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万物有灵,他用他的文字告诉我们这些对自然已经失去敏感,更失去敬畏之心的现代都市人。他对语言的色彩和音韵非常敏感,且很有分寸感,每一篇小说都闪耀着诗的风采,每一个字都打磨得闪闪发亮,充满诗情画意。2.导语:看看这个评语是形容下面哪一篇文章的?与学生分析推荐语的要素并板书,预估:崇尚自然、敬畏自然、语言美。3.引导学生阅读两篇文本,想想:上面的推荐语是形容哪一篇文章的?理由是什么?4.师生共同讨论,寻找可以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注意:合理即可,不公布答案,尽可能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下一步的阅读中去。三、继续阅读,评析推荐语,形成自己的观点1.导语:我们对于到底是哪一篇的推荐语还存在疑问和争议。可能我们读的内容还比较少,我们再来多读一点:2.继续读选文。3.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与前面两篇文章的哪一篇是同一个作者?为什么?4.辨析:如果看完这篇文章,你觉得推荐语合适吗?或者说你看到推荐语所提及的东西了吗?四、小组合作,写写自己的推荐语1.导语:这两个推荐语,一个是曹文轩先生写的,一个是沈石溪先生写的。不过那只是他们眼中的这本书,我们也来试试写写我们的推荐语。2.学生练习写推荐语。注意引导学生想清楚:推荐给谁看的。想想什么理由可以打动别人的心。3.交流。五、总结梳理有时候,我们可能就是因为“某某推荐”而对某本书感兴趣,但当我们看完之后,往往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我们不必去写什么读后感,不如将自己喜欢的书用推荐语的方式推荐给你想要推荐看的人。▼往期精选热文▼我的第一篇荒诞小说——《荒诞与现实》孩子,可能忘记教你这些了……“他们”说童书重新定义“童心”关于童诗的一些散思孩子,我们一起来给漫画正名是“教方法”还是“教策略”?——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童年》导读《小兵张嘎》导读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1年3月19日
其他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设计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教学目标】1.阅读全文,了解“那个时候”与“多有趣”的内容所在;2.联系不同文本阅读,感知科幻小说的阅读“坐标点”;3.与习作实践结合,初步知晓科幻小说的视角确定;【文本解读】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2021年3月17日
其他

“外国文学名著”专题工作纸

3.你特别想要介绍什么给他们?4.第一次梗概书写第一次习
2021年3月15日
其他

我的第一篇荒诞小说——《荒诞与现实》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这是他今天打的第12个电话!”王大健抱怨着。“他有什么紧要的事吗?”妻子问。“还不是想要见王小健呀!除了这个事,他还会打什么电话呀?”王大健嘟囔了几句。“就让他见呗!”妻子没觉得有什么。“王小健你见了几次?说见就能见吗?他愿意见我们吗?”王大健有点沮丧,声音大起来。妻子不再说话,也不知道说什么好。“王小健,王小健,瞧瞧这名字!我叫王大健,他叫王小健,这名字怎么起的呀?”王大健有些歇斯底里了。“你好意思说吗?当然,王小健这名字不是你起的。你嫌麻烦,不愿意去动脑筋想名字,就叫‘起名处’的机器人帮儿子起名。机器人让你输入父母的名字,你可以懒到只输入自己的名字就按了确定!”妻子本已沉默,一听这话似乎火气冒了起来。“你爹叫王健,你叫王大健,儿子叫王小健,问题是我们还都不住在一起。相见还要预约,这日子过得……”妻子继续数落着。“你……”“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打断了王大健正准备反驳的话语。这个门铃已经好久没有响过了。不大的声音却显得清脆明晰。王大健和妻子对望一眼,想要从对方眼神里找出点什么,似乎都很迷茫。“不会是你爸过来了吧?他打了这么多电话,估计是等不了啦!”妻子猜测着是不是公公王健来了。“他哪里知道我们住的地方呀,这么多年,他有来过吗?”王大健不太相信。不过还是走过去打开门。门口站着一个年轻人,二十来岁,穿一身得体的西服,只是脸上冷冷的。“小健!”王大健惊讶的喊出声来。“儿子?”妻子从沙发上跳了起来,推开站在门口的王大健,“你是王小健?我儿子?快,快,快进来”。妻子要伸手去拉站在门口的这个年轻人。“不了,我来给你们送这个月的赡养费!就不进去了!”“赡养费?你,你真的是我儿子王小健吗?”妻子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是的,是我们的儿子!社会服务基地每个月都传照片给我的。”王大健挤过来说。妻子没有理王大健,这时的她,终于可以仔细端详站在门口的这个年轻人——自己的儿子王小健。是的,真的是儿子,跟年轻时她认识的王大健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特别是左边嘴角的那颗微褐色的痣。她生下儿子,就记得他的这颗痣。王大健也有,公公王健也有的,这是他们王家遗传的痕迹。“小健,进来说话呀,不要站在门口!”妻子伸手去拉。“不了,按照规定,我领到第一笔工资,需要拿出30%来孝顺你们的。因为是第一次,基地告诉我,我可以亲自来送,我就来了。以后呢,基地会备案,系统会自动每个月从我的工资里支出30%作为你们的赡养费的。”门口的年轻人缩回手,冷漠的说到。“儿子,妈妈不要你的钱,你进来坐会,妈妈给你做好吃的。”妻子仍然不停说着。门口的年轻人没有回话,只是微微犹豫一下,将装有钱的纸袋子递给了王大健,转身离开。“不要走,你是我儿子,这是你的家!”妻子走出来,要拉住这个年轻人。“我确实是你的儿子,理论上,也是你的儿子,我叫王小健,但我也是这个社会第10006059901位公民,这也是我的编号。”年轻人转回头说。“但你是我的儿子,是我的儿子!”妻子有些歇斯底里了。“你的儿子?你们照顾过我一天吗?你们辅导过我的作业吗?你们帮我选择过大学吗?你们跟我聊过天吗?你们总说你们生活压力大,下班来不及接孩子,晚上回到家没有精力辅导孩子……你们将我交给学校管理,交给社会服务基地规划人生。你们除了交一些教育附加费,你们还做了什么呢?当然了,你们交的教育附加费其实也不足以支付我这么多年的费用。现在社会服务基地让我每个月拿出来30%的收入作为赡养费用,其实就是偿还你们这些年交给这个社会的费用。”年轻人还是那样平静,好像说的都不是他的事情一样。“对不起,我失礼了,我不应该说这些!毕竟你们是我生理上的父母。”年轻人鞠了一躬,转身离去,消失在走廊的尽头。妻子紧紧追上去,却又不敢离得太近,看着电梯的数字从25,慢慢变成24、23……直至到1.一晚上,妻子没有跟王大健说话,也没有发脾气,非常平静,非常平静。平静得让王大健都害怕。王大健也不知道说什么。他知道,这个叫王小健的,他的生理上的儿子,说的都是对的,也是事实,也是他无法解释的事实。但其实,他很想跟他这个叫王小健的儿子说:不是我这样呀,整个社会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呀!他记得他小时候上学时开始不是这样的。父亲王健因为工作十分繁忙,母亲也忙着自己的生意,几乎没有时间陪他,他也由此自由得很,他的成绩也随之自由自在起来了。为此,父母多次被王大健的老师“召见”。或许是老师说话不好听,或许是父母觉得在老师面前的样子与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不合拍。总之,一批像王健这样的父母通过各种途径发起了“救救年轻父母”的网络呼吁活动。这样的活动真的起到了效果,整个社会高度重视这些年轻父母的呼声,因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栋梁,是这个社会的希望。王大健渐渐发现自己不用回家写作业了,也不用回家让爸爸妈妈签字了,也不用父母过问自己的成绩了。最神奇的是,他上大学,选什么专业都有专门的老师和机构给他规划好。甚至他现在的妻子,也是社会服务基地根据他的条件和基因匹配给他建议的。他从几百个符合他的女孩子里挑选了现在的妻子。还别说,从见到妻子的第一面,他就知道这应该是他的妻子。不光是长相与他般配,连爱好、学历等等都是最合适的。王大健没有想到人生可以如此完美。等妻子生下儿子王小健时,社会服务基地向全社会推出“全服务”体系。也就是从一个新生命从诞生那刻起,就可以由社会服务基地全程服务,不需要任何年轻的父母担忧:起名有机器人来选定,婴儿期由医院抚养,幼儿时期由幼儿园照顾,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来负责管理,不需要操心任何事情,只需要努力工作,好好生活,按照收入比例上交教育附加费。这笔费用等到孩子大学毕业时就自动停止上交,甚至孩子的工作在社会服务基地安排后,孩子工资收入需要给自己亲生父母30%作为赡养费用。这样完美的计划与保障,王大健觉得没有拒绝参加这种计划的理由,当儿子王小健(那个时候还没有名字)出生的第二天,他就将孩子交给了社会服务基地的工作人员。这些年,王大健和妻子生活得很惬意,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到事业上,白天工作,晚上可以约几个好友聚聚,喝上两杯。妻子则可以下班了逛逛街,与闺蜜一起做个美容。当然,他们每天都可以收到儿子王小健的各种生活信息:孩子几点几分起床,几点几分上课,几点几分吃饭等等。当然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社会服务中心每个月才会发一张照片给年轻的父母们,逢重大节日的时候,会额外多发一张照片给他们。他和妻子就在这些照片中“陪”着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王大健甚至有时候都嫌每天孩子的生活信息烦。几次都想在网络上发起“减少生活信息骚扰”的呼吁活动,只不过被妻子阻止了。因为妻子除了逛街的业余爱好以外,就是以每天读这些儿子生活信息为最大快乐了。难道这样的生活不美好吗?虽然儿子跟他不是那么亲热。他记得小时候听过不知道哪位哲人讲过的真理:儿孙自有儿孙福!管他呢,就让儿子王小健自己过自己的生活吧!想到这里,不知道怎么,眼前又浮现出儿子那没有什么情绪的面庞,响起那冷冰冰的话语,心理不由得一痛!嗯,这种痛好像也已经很久没有了。“老公,我想去见见儿子”妻子的话语打断了他的思绪。“不行,社会服务基地有规定,我们不能私下去接触自己的儿子,他现在已经是‘社会人’了”。【注:根据规定,孩子长大后就是社会的一员,要为整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简称“社会人”,王大健夫妇也是这样的社会角色。】“可他是我的儿子呀,你得想想办法呀!”“我,我,我能有什么办法……”王大健确实没有办法。“你……”“儿子接电话,儿子接电话……”手机铃声响起,现在的手机可以智能分辨来电者的身份,自动组合语音。父亲王健的面容自动出现在手机上。平常不太乐意接父亲电话的王大健觉得这个电话很及时,解除了自己的尴尬。“爸,有事吗?”王大健第一次露出笑容,他已经很久没有对父亲这样笑着说话,往常都是很公事般应付着。“我可以见到王小健吗?社会服务基地说,我过了70岁了,可以看看自己的孙子,不过需要得到亲生父母的授权!我这个年龄了,你们看看能不能授权一下,算一个老人求你们了。”王健的这样的话让王大健有些不适应,第一次在父亲的嘴里听到“求”这个字。“爸,是这样,今天王小健回来了……”“什么?回来了?怎么样?”王大健话没有说完,王健打断了他的话。“我孙子长得如何?做什么工作呀?有没有问起我呀……”“爸,他已经是‘社会人’了,你知道的,他不能说这么多的。你难道忘记了吗?这些规定的制定,你当时也是参与了的,是你和你的朋友们掀起的‘救救年轻父母’活动的。”“我……”“爸,我觉得现在我不能同意您见王小健了!”妻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了过来,“王小健成了‘社会人’之后,我们每年只有三次跟他见面的机会,如果给你了(妻子已经不再用您了)一次,我就只剩下两次了。这么多年了呀,我只能每天看生活信息。现在他大了,我连生活信息也再也看不到了,呜……”妻子说着说着竟然掉下眼泪。这眼泪,也是王大健从认识她开始,第一次见到。“我……我……我已经这个年龄了,能见孙子几面呢?”“总之,我不同意!我不授权!”妻子似乎要赌气到底了。“爸,要不我们发起‘救救中年父母,可怜一下爷爷奶奶’活动吧?”王大健试探着询问。“那,那什么理由呢?那个时候,我们的理由是减轻家长的压力。现在怎么说呢?”王健沉默了。“爸,其实,我想自己孩子,自己生,自己养!”▼往期精选热文▼孩子,可能忘记教你这些了……“他们”说童书重新定义“童心”关于童诗的一些散思孩子,我们一起来给漫画正名是“教方法”还是“教策略”?——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童年》导读《小兵张嘎》导读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1年3月1日
其他

《小兵张嘎》导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内容简介】
2021年1月4日
其他

《童年》导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内容简介】《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童年》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童年》以自传体的形式叙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三岁的他丧父以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十一岁母亲去世,外祖父破产,只有走向“人间”,独立谋生。这段童年生活,让阿廖沙饱尝社会冷暖,体味到现实生活中的善与恶、爱与恨、苦与乐,深刻描绘了沙俄时期普通小市民生活的场景,也让读者深深的与阿廖沙一起感同身受那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生发出发自内心的同情与关爱。《童年》描绘了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俄国社会的生活图景,展现了在那个年代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现实生活。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既写出他们不幸生活,也透露出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高尔基众多作品中极具分量的一部作品。【特色导览】1.不变的场景演绎一场场大戏
2020年12月30日
其他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教学目标】:1.藉由选文的阅读,让学生习得撷取信息、分析信息、辨别信息、运用信息的技能。2.藉由选文的阅读,了解信息性文本语言的特点:准确、严谨。3.藉由选文的阅读,激发学生对信息性文本阅读的兴趣,学会建立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藉由选文的阅读,让学生习得辨别信息、运用信息的技能。【教学准备】:【教学步骤】:一、启发谈话。激发学生表述自己观点的兴趣与热情。二、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自己的观点。1.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2.初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如果你给这个课题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会加哪一个?提示学生:“。!?”,这三个,你觉得哪一个合适?3.引导学生选择,并选择课文语句初步解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标点符号。三、深度研读课文,辨析“只有一个地球”的观点。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2.你赞同这种说法吗?3.再读课文:你试着写一写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理由。4.与同学商量一下,想想可否丰富自己的理由。5.你觉得这些理由充分吗?四、补充阅读,丰富认知。1.补充两篇文本2.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语句与内容可以补充到《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本中去?五、梳理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往期精选热文▼《鲁滨孙漂流记》之《读书》栏目文稿《尼克代表我》之《读书》栏目文稿《三国演义》之《读书》栏目文稿孩子,可能忘记教你这些了……“他们”说童书重新定义“童心”关于童诗的一些散思孩子,我们一起来给漫画正名是“教方法”还是“教策略”?——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我,为什么要这样?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0年11月27日
其他

我,为什么要这样?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当有一天,有孩子尊重的称呼我:“李爷爷好”,当几位超市中年推销员热情给我推荐:“阿叔,这种米蛮好的”,当有朋友好久不见我,一脸关切的问:“哎呀,你这满头的白发哦”。“为什么要这样呢?搞得自己这样子!”很多熟悉我的亲朋好友都这样劝我,“为什么要这样”,没有必要如此拼吧!其实,我可以轻轻松松,我可以这样那样,我也很享受一天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的时光。但,“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也时常这样问自己。我可能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决——我总是这样提醒自己。或许从走上教师岗位那一天开始,我心里始终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样的老师,同样的环境,孩子的学习差异怎么这么大?”。即便我尝试无数种方法,这个疑问不但没有消退,反倒是越来越压在我的心里。也许是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与习惯以及自身的遗传素质,也许是我们的课程和教学。但真的还是没有找到合适与贴切的方式方法。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将孩子变得越来越不爱学习,甚至讨厌学习。我想继续试试,或许到退休的那天,也未必能够弄明白,我只想去试试。我可能还不想“让身上所有的刺都退化”——我总是这样提醒自己。中年的老教师,也许自己太多所谓的成功经验左右着自己。如果想当然的安逸下去,就会不停的重复着一个个“套路”,虽然自己其实现在天天都沉浸在套路上,不过内心却盼望着有一天能够“跳出”这些套路。我深深知道,要想“跳出”习惯的套路,可能不能依靠那些磨平的“刺”,可能寄希望在那些仍然尖锐的刺,尖锐的想法上。所以我不管别人喜欢还是不喜欢,愿意看还是不愿意看,我都坚持着每天的教学记录,把它们放在微博上,放在微信朋友圈。真的有时候告诉一些朋友:那些根本不是给你们看的,那是给我自己看的,给中年的记忆力渐渐衰退的自己看的。因为我知道,我不像年轻时那么敏感,我需要随时记录下自己每天灵光一现的想法而已。我可能不想让自己“未来再后悔”——我总是这样提醒自己。年少时,大多时间放在了如何玩,如何增长自己的见闻,跑过这里,去过那里。到了这个年龄,却愿静静呆着,守着一方书房,想着如何将那些玩的时间追回来。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不想让自己“未来再后悔”:不要再让自己觉得曾经很多东西教错了。我一直对自己教过的东西很有自信,觉得自己做得很对。但现在已经不好意思去翻看自己所谓的成功案例。机缘巧合,让我有机会介入一套教材的编写以及参与统编教材的教学用书的书写,虽然那些时间与过程不堪回首,但细想起来,恍然间发现自己很多东西原来是错的,需要重新来考量与调整。深深自责,深深的不安。还好,如今还来得及,来得及调整。我,仍然会这样子,继续保持自己对于教学的敏感;继续保持对于教学的疑问,继续保护自己身上的“刺”。哪怕是继续每天早上5点30起床,晚上11点睡觉。因为,重要的是,我觉得这个样子让自己很舒服。▼往期精选热文▼《鲁滨孙漂流记》之《读书》栏目文稿《尼克代表我》之《读书》栏目文稿《三国演义》之《读书》栏目文稿孩子,可能忘记教你这些了……“他们”说童书重新定义“童心”关于童诗的一些散思孩子,我们一起来给漫画正名是“教方法”还是“教策略”?——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0年11月23日
其他

是“教方法”还是“教策略”?——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或许这个题目就会造成困扰,因为很多人的心里或者认知里,会觉得“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是划等号的,是认为一样的事物,不一样的称呼。真的如此吗?不妨来思考一下。统编教材编排体系里,一个重要的亮点就是增加了“阅读策略”单元,相应的增加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阅读”的相关策略。这是一个新型的组合单元,也是一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单元。但,如何教学,如何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来教学,颇费思量。我们试着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来说说目前的阅读策略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三年级上册的“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体现“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语言要素的重要篇目。课文利用批注的方式不停的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一边读一边用心去预测。课文中安排了这样的批注,分别是:“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根据题目预测】“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根据插图预测】“我想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根据内容(语句)预测】“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
2020年10月9日
其他

孩子,我们一起来给漫画正名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孩子们,我相信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大概不会选择那些厚厚的大部头书籍,你可能会拿起那薄薄的漫画的。可是当你拿起时,却再也放不下了。但也因为你放不下,耳边也总响着这样的声音:“你这么大了,还在看漫画呀!”“漫画有什么好看的?是不是太幼稚了呀”。我知道你很想说漫画不是的,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那么我们就用《父与子》来说说吧。漫画是“简短的幽默”幽默是漫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也是我们喜欢漫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有很多人就是这个原因,觉得漫画太快了,很快看完,然后就笑一下,好像价值不高。可是他们没有发现:让人看了一张图或者几张图就可以捧腹大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或许就是漫画的特点:只需要几张简单的图片就可以让人们忘记很多,会心一笑。相声、小品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很多东西,只有漫画,就这样快速让每一个人都笑了出来。简短的幽默,但不简单的快乐。漫画是“转折的艺术”漫画总是让我们出乎意外,总是意想不到的时候就笑出声来。为什么呢?因为漫画总能在一个地方突然出现一个转折,而这个转折往往出现在漫画的最后,比如:比如《帮儿子写作业》,前面的五幅图其实都不能让我们笑出来,只有到了最后,到了第六幅图,情节突然“转折”——挨打的是替儿子写作业的父亲。大家禁不住就会笑出来的。或许也只有漫画才这么喜欢用“转折”,其实“转折”对于漫画也真的重要呢,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转折”,你还会笑吗?你也可以试试去找找,会找到很多这样的“转折”,而且还会发现有着不同的转折:有的突然转折,有的慢慢来转折。如果找到了,可以跟周围的伙伴聊聊。漫画是“叙事的高手”漫画画面一看就懂,漫画一看就让人心情舒畅,为什么呢?其实,它还是叙述事情的高手,我们随便从《父与子》中找一找就可以发现:有没有发现,下面的文字都是人物的语言对话,而且往往只有一句话,甚至有的漫画都没有任何文字,但却可以将故事讲清楚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漫画作者利用一幅幅图的内容,加上每幅图的前后顺序来讲述故事,最少的图,最少的文字,却讲述了精彩的故事,这难道不是叙事事情的高手吗?孩子,你看看,其实我们随便看看,漫画都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你将这些告诉那些小瞧漫画的人,他们又会怎么想呢?或许,他们还是不相信漫画有多少优点,你不妨这样再试试:1.试着去将漫画里的故事讲述给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知道漫画里原来还藏着有趣的故事呀!2.你也可以拿起笔,将我们生活着碰到的有趣的事情也变成漫画,与别人分享,特别是与爸爸妈妈分享,让他们也发现漫画的更多作用。试试,孩子,或许那些大人就不再反对你看漫画了!如果我们都这样做了,我们就是给漫画正名了。▼往期精选热文▼《鲁滨孙漂流记》之《读书》栏目文稿《尼克代表我》之《读书》栏目文稿《三国演义》之《读书》栏目文稿孩子,可能忘记教你这些了……父亲“他们”说童书我,就做一个教书匠重新定义“童心”关于童诗的一些散思“小小说的秘密”专题工作纸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0年9月28日
其他

《三国演义》之《读书》栏目文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大家好,我是来自园岭小学的李祖文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这样的书——《三国演义》。这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本书。我们知道它是四大名著的一本,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四大名著的名字很有意思:《西游记》一个“记”,表明记录西行的所见所闻;《水浒传》是为水泊梁山108个好汉立传;《红楼梦》则是据作者自述说,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为什么到了《三国演义》,则是“演义”呢?《三国演义》里也有众多的英雄好汉,大概有名有姓的至少400多位,那为什么不叫《三国传》,而叫《三国演义》呢?《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同样也是特点鲜明的,我们的书中一开始就有这样描述: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这是谁?对,刘备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那这两位又是谁呢?对,张飞与关羽。刘备、关羽、张飞都是这本书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特别是对于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诸葛亮一出场,就有“神仙之概”,“草船借箭”的环节更是将其神化:次日,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辞去。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部分,这一问一答,诸葛亮几乎没有思考就回答,而且还不断给自己加大难度。当然我们后来知道那是因为他“知人心,只天文,知地理”,我们几乎可以将“神机妙算”与诸葛亮直接划等号了。但更神奇的在这里:忽一日,长史杨仪入告曰:“即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运谋多时也。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也。”众皆惊曰:“自古及今,未闻有‘木牛’‘流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备。吾今先将造木牛流马之法,尺寸方圆,长短阔狭,开写明白,汝等视之。”众大喜。孔明即手书一纸,付众观看。众将环绕而视。造木牛之法云: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瞅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这“木牛流马”其实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机器人呀,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有了制造的办法。其实,到现在我们也无法复原这样的“木牛流马”。神奇吗?诸葛亮这个人难道我们不该给他“立传”吗?但是《三国演义》并不是这样的方式,因为作者采用的是“演义”的方式。诸葛亮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孙权领兵迎战,两军战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囗。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囗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原来历史上真有“草船借箭”,但主角不是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采用的是“演义”的方式。讲到这里,我们就应该明白什么是“演义”了。“演义”就是以一定的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三国演义》从题目来看,就告诉了我们这是“小说”,是中国的传统小说。《三国演义》是一本了不起的小说,里面记录了很多三国时期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试着走进那个宏伟壮阔的世界,用心去看,用心去想,或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小时候,对于《三国演义》,在那个年代,并不能直接看到这样一本书,我们都是通过评书、连环画来了解这本书。一边听一边想,我们头脑中就闪现着不同的场景和样子。今天的你,如果拿起这本书,觉得读起来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找来评书听听、连环画看看,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的。也会发现同样的故事,不同的方式会有不同讲故事的不同魅力。▼往期精选热文▼对儿童阅读的七个追问成不了你的骄傲,但愿你一生快乐——写给小学毕业的女儿《鲁滨孙漂流记》之《读书》栏目文稿《尼克代表我》之《读书》栏目文稿孩子,可能忘记教你这些了……父亲“他们”说童书我,就做一个教书匠重新定义“童心”关于童诗的一些散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0年9月14日
其他

关于童诗的一些散思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这里的童诗,主要指给儿童读的诗歌,也可以指儿童创作的诗歌。童诗易读易懂,往往读过后大概就清楚它的意思,特别奇妙的是童诗读后往往会引发读者会心一笑。但童诗为什么会如此?如何创作童诗呢?我们一直都没有太多确切的说法,甚至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试着去读一读,想一想,或许童诗是这样的:1.绝大部分的童诗都是成年人写给孩子看的,是经过处理的语言艺术。童诗易懂,但语言并不简单,同样的事情,用诗歌来叙述的话,就显得更为凝练。而这些语言相对来说,尤显概括而非具象。因为作者往往是成年人,常出现在童诗中的语言简洁并不简单,都是经过精心处理过的。2.童诗里出现的事物往往是孩子常见的东西。为了便于儿童的理解,童诗中出现的事物往往选择孩子喜闻乐见或者常见的熟悉事物。如一些常见的小动物:小狗小猫等等;一些常见的植物:花呀,草呀等等;一些人物也基本是身边的同学呀、爸爸妈妈等等。3.童诗的处理往往赋予常见事物的“错位”关联,有“变”与“不变”的纠缠;虽然是常见的事物,但在童诗中往往会让常见的事物出现变化,这些变化又往往是这些事物本身不具备的,只有这样,才有了童诗的趣味与想象。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会有“变”,往往高明巧妙的童诗在“变”与“不变”之间产生纠缠的效果。4.童诗的结构里,“转”的处理与意味是极其重要的,“转”可能是童诗的生命。不管是趣味还是哲理,往往在这里出现。童诗的趣味很大程度在于诗歌最后的“突然转”,这里的“转”要有出乎意料而又情理之中的效果。如果没有这样的“转”,没有这里与前面的对比,诗歌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寻找到童诗里的“转”是至关重要的。“会心一笑”的效果就是出现在这里。某种意义上讲,这里是处理得是否巧妙,关系到一首诗歌是否高明巧妙的所在。5.童诗的前大部分往往惊喜不多,但又极其重要,是为“转”的重要铺垫。是不是因为“转”的奇妙与功用,就不需要前面的诗句呢?恰恰不是,“转”的效果好坏与前面诗句的铺陈叙述效果紧密相连。往往好的童诗作者,前面的铺陈恰到好处,节奏比较鲜明。6.孩子的创作可能才是“真童诗”,但需要告诉孩子“铺垫”与“转”的技巧。“铺垫”与“转”是相辅相成的,是童诗在结构上的安排。这样的处理,需要从不同的诗歌中寻找出来呈现给孩子看。只有清楚了这样的大概结构,用孩子的语言来写童诗,或许就有出现“真童诗”的可能。7.“童诗“,始终牢记:“童”在“诗”之前。可能需要关注的是“发现平凡事物的诗意在哪里”。或许是我们已经思维固化,也或许很多事物影响了诗意的产生,我们要清楚诗歌中的“变”在哪里,如何让“常见事物”的“诗意”变出来。8.最终还是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童诗?为什么要写童诗?如何读童诗?童诗的独特性在哪里?9.童诗与成年人的诗歌相比来说,故事性更强一点,或者说童诗大多是一个小故事,而成年人的诗歌未必是一个故事。10.童诗与成年人的诗歌相比来说,句与句之间,开头与结尾之间往往没有太多跳跃。这种“跳跃”指的是意思与意象前后的有意识隔断。简单的思考,胡乱的散思。▼往期精选热文▼对儿童阅读的七个追问成不了你的骄傲,但愿你一生快乐——写给小学毕业的女儿《鲁滨孙漂流记》之《读书》栏目文稿《尼克代表我》之《读书》栏目文稿孩子,可能忘记教你这些了……父亲“他们”说童书我,就做一个教书匠重新定义“童心”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0年9月3日
其他

《尼克代表我》之《读书》栏目文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大家好,我是来自园岭小学的李祖文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这样一本书——《尼克代表我》。这本书曾经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十多项大奖,是一本很特别的书。看到这本书,你一定会想,这是一本外国作品?这个“尼克”好像不是东方的名字呢!尼克是谁?怎么会是“尼克代表我”?在这本书的封底有这样一句话:在这座城市里,我认识了一只会说话的流浪狗,它叫尼克它的所有行为,都可以代表我!一个问题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出现了:一条叫尼克的狗,会说话,而且代表我!“我”又是谁?我们来读一段文字,先了解一下“我”:妈妈冷笑一声:“全班一共四十八名学生,你再掉下去,掉到哪里去了?你自己说说看,我还会要你吗?”我自己把手伸到屁股上,揉一揉,捏一捏,做一下按摩。其实是给它做一个挨揍前的预热。“我跟你说话,你一直在摸自己的屁股做什么?它已经开始发痒了吗?”我苦笑一下:“它刚才睡着了,我叫醒它,免得挨揍时吓坏它…”妈妈突然笑起来:“你小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意思了……”她的笑一时收不住,把身体背向我,假装整理门边上挂衣钩上的衣服。妈妈肯定觉得,此时笑起来,有点儿不合适宜。但是,她的肩膀在抖,好像笑得挺厉害。这有什么好笑的?妈妈怎么会把我的心酸当幽默了?不过,她一笑,让我觉得自己胜利地逃过一劫。……周四上午,我心情不好。早上我出家门之前,被妈妈在屁股上狠狠地拧了一下。原因是我从小就不爱吃鸡蛋,总觉得鸡蛋是从鸡的屁股里像拉屎那样拉出来的,有一种洗不掉的鸡屎味。但是,妈妈说:“你已经上三年级了!长身体长脑力,必须吃鸡蛋!”我把鸡蛋习惯性地吐在碗里,站起身要逃离餐桌时,被妈妈两只愤怒的手,像螃蟹大爪子一样,在屁股上狠狠掐了一下。上学路上,我的屁股被掐的地方,蹭到裤子,就疼,叉着两条腿走路才好受一些。我恨不得在大冬天光着屁股走路。知道“我”是谁了吧?对,是一个学习不好,习惯不好的孩子。或许在你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他叫吴小小。为什么他要一只叫尼克的狗代表他呢?“尼克,你有心事?”我问道。“没有。”尼克摆了一下头。“你有!”尼克抬起头望着我,对我说:“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成为朋友?”“为什么会成为朋友?”我想知道尼克的答案。“你想,我是流浪狗,你是一个被父母看管起来的三年级学生,我们怎么走到了一起?”“是啊,为什么我们走到了一起?”“因为,你能看到一只流浪狗的伤感……在这个人的世界上,不是哪一个人都能看懂一只流浪狗的内心的……”我伸手摸着尼克的头说:“你刚才真的想到了伤心的事情?能告诉我吗?”尼克的眼里第一次出现了泪光:“刚才,我看见那个男孩子跟姥姥尽情撒娇时,我想到了自己的遭遇……”看见它眼里的泪,我更想知道尼克曾经遇到的事情:“告诉我!”“我现在想告诉你一个词,这是你在课本中根本就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它叫遗弃!”“遗弃?”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原来,“我”,也就是吴小小与尼克是朋友,是相互温暖的好朋友。虽然经历不同,但有着相同的心情。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他们之间的故事: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吴小小,烦恼于爸爸妈妈和老师强加在他身上的各种殷切“希望”,借助一次奇怪的病——“选择性失聪”,也就是听不到爸爸妈妈所有的话语,也就是所有的唠叨都听不到,逃离了与爸爸妈妈闹得不可开交的生活。会说话的尼克的出现,让吴小小重新点燃希望,找回与爸爸妈妈以及与老师之间的相互理解。讲到这里,我们有没有觉得吴小小很熟悉,有些像我们身边的同学,又有些像我们自己。我们似乎也想拥有这样一只小狗尼克。重要的是这只小狗还会说话,那么这只小狗真的会说话吗?我们再来读读:他脸上满是羡慕的表情:“你见到尼克了?它听你说话了?还好几分钟?一动不动地听你说话?”“是的!”“我爷爷说得没错,尼克会成为你的朋友!你知道吗?我是爷爷的亲孙子,尼克至今都没认真地看我几眼,更别说听我说话跟我说话了……”田哥一边说着,一边还用拳头敲着桌子,桌面上的细小金属工具,跳舞一样乱蹦。尼克说:“我答应你了!”我赶忙借来妈妈的手机,录了一段尼克的话。我打电话给宇航,让他把自己妈妈的手机微信号告诉我,我转给他尼克的录音。我记得尼克的那段录音很简短:“宇施,你好!我是尼克。因为特别的原因,我不能跟你见面。但是,我天天跟你的朋友小小见面,我想,小小会把我的故事告诉你的,他也会把你们的事情告诉我。这样,我和你就成了不见面的朋友,对吧?”第二天,宇航见到我,红着眼睛对我说:“尼克的普通话说得真好,比我们体育老师的普通话还标准!”他说的是教我们三年级的体育老师,老师说一口浓重的地方普通话。小狗曾经的主人没有听过尼克说话,“我”的好朋友宇航没有听过,只有“我”听过。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但其实也不奇怪的。你在生气时,抱着你的娃娃、公仔,甚至一边挥舞着拳头对着墙壁大声吼叫,是不是也觉得娃娃、公仔、墙壁也在说话呢?这种对话似乎只有你可以听到呢?我们有时候跟吴小小是一样的:在某些时候需要别人听到我们的委屈,听到我的难受,听到我们的愤怒。这本书,最早出现在我的手上的时候,我并没有去阅读。而是在某一天,我清楚的记得那是大年三十的下午,我的女儿将这本书递给我,对我说:“爸爸,我觉得你和妈妈都应该看看这本书,我要对你们说的话都在这本书里”。我很诧异,为什么对我说的话在一本小说里?可是当我打开这本书,我就明白了,我多么像书中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那么多的殷切期望,我们的期望真的成了你们的负担,你们也许想犯上这种“选择性失聪”,选择听不到爸爸妈妈的声音。我在书中找到了我的影子,或许我的女儿在书中找到了她的影子,如果你翻开书,可能会找到自己。《尼克代表我》就是这样一本特别的书,一本不止是孩子看的童书,也是一本家长需要看的育儿书。阅读,有时候就是这样,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我们只是在阅读中找寻到另一个自己,未来的自己,也可能是更好的自己,抑或是朝着不一样的自己前行。如果可以,就悄悄打开这本书吧!▼往期精选热文▼对儿童阅读的七个追问成不了你的骄傲,但愿你一生快乐——写给小学毕业的女儿研究•借鉴•应用——浅谈香港习作工作纸在大陆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教材or教阅读——从香港王清凤老师的教学设计想到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我眼中的香港基础教育2020年暑假阅读报告工作纸(阅读教室使用)统编教材六上生字词及日积月累过关拼音版(附答案)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0年7月25日
其他

《鲁滨孙漂流记》之《读书》栏目文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大家好,我是来自园岭小学的李祖文老师。介绍今天的书之前,我们先来读读书中的一段话,或许你马上就能想起这是哪本书。我虽获救,却又陷入了另一种绝境。我浑身湿透,却没有衣服可更换;我又饥又渴,却没有任何东西可充饥解渴。我看不到有任何出路,除了饿死,就是给野兽吃掉。我身上除了一把小刀、一个烟斗和一小匣烟叶,别无他物。这使我忧心如焚,有好一阵子,我在岸上狂乱地跑来跑去,像疯子一样。夜色降临,我想到野兽多半在夜间出来觅食,更是愁思满腹。我想,若这儿真有猛兽出没,我的命运将会如何呢?在我附近有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看上去有点像枞树,但有刺。我想出的惟一办法是:爬上去坐一整夜再说,第二天再考虑死的问题吧,因为我看不出有任何生路可言。我从海岸向里走了几十米,想找些淡水喝,居然给我找到了,真使我大喜过望。喝完水,又取了点烟叶放到嘴里充饥,然后爬上树,尽可能躺得稳当些,以免睡熟后从树上跌下来。我事先还从树上砍了根树枝,做了一根短棍防身。由于疲劳至极,我立即睡着了,真是睡得又熟又香。我想,任何人,处在我现在的环境下,决不会睡得像我这么香的。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这时,风暴已过,天气晴朗,海面上也不像以前那样波浪滔天了。然而,最使我惊异的是,那只搁浅的大船,在夜里被潮水浮出沙滩后,又给冲到我先前被撞伤的那块岩石附近。现在这船离岸仅一海里左右,并还好好地停在那儿。我想我若能上得大船,就可以拿出一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家应该猜出来这段文字来自哪里了吗?是的,来自《鲁滨孙飘流记》。它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讲述的是主人公鲁滨孙·克鲁索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的故事。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一个人,在一座荒岛上生活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可以想像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我们可以来看看鲁滨孙的艰难:十一月十七日
2020年7月12日
其他

统编教材六上生字词及日积月累过关拼音版(附答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电子版拉至文末可领取温馨提示: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qGESMgxCQRw7RbOqo3qlA
2020年7月8日
其他

2020年暑假阅读报告工作纸(阅读教室使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电子版拉至文末可领取孩子们,这个假期,我们需要去重新认识“阅读”,我们将会发现“阅读”的不仅仅是我们平常喜欢的那些故事,还会有我们认为比较枯燥无味的科普知识读物,更会有我们很少接触的纪录片。但这也都是“阅读”。为了体验这种“阅读”方式,我们可以试着按照下面的步骤来梳理一下我们的“阅读”体验。文学类别的阅读一、我们可以先读读这些书,也可以选择别的书。1.《童年》(苏联:高尔基)2.《草房子》、《青铜葵花》(二选一)3.《朝花夕拾》(鲁迅)4.《与仓鼠一起穿越时空》5.《纸崩》6.《毛毛》7.《我在北极熊家做客》8.《我的跑道》二、不是每本书你都喜欢读,或者认真读完,挑选一两本用心读读,试试有没有下面的这些发现:1.我读的是:
2020年7月6日
其他

孩子,可能忘记教你这些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孩子,作为老师的我,可能教你了很多,但也可能教你很少。但,可能我忘记教你这些了……我可能忘记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只有赏识与幸福,还有批评与责难。我们每个人来到了这个世界,一切都和风细雨,一切都有自己的亲人帮我们安排了种种事情。我们会画一幅画了,会唱一首歌了,会写一个字了,会读一本书了……似乎都可以得到赏识,会得到赞扬,我们或许就这样度过我们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可是你有想过吗?每个人都如此,每个人会画一幅画了,会唱一首歌了,会写一个字了,会读一本书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得到赏识,体验到幸福呢?总会有人比你画得好,唱得好,写得好,读得好……你还会得到赏识与幸福吗?可能是批评与责难。我可能忘记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象的纯净,还有苦难与罪恶。这个世界可以缤纷炫彩,也可能黑云满天。我们既可以体验到温情的呵护,也可以感受到来自不同人群、族群的善意,但也可能因为信仰、观念等等种种的不同,感受到这个世界的苦难与看见那一桩桩不忍直视的罪恶。可能这才是真实的世界,是我们长大后所要面对的复杂世界。我们在纯净呵护的遮蔽下是暂时看不到的,但那遮蔽的帆布总有一天会掀起一角。我可能忘记告诉你:这个世界不只有文学的美好,还有枯燥实用的科学。从白雪公主开始,到美人鱼,再到安娜与艾莎,每一个故事都多么美好,我们不知不觉就沉浸在里面,涵养滋润着我们幼嫩的世界。但我们生活的世界,还有另外的美好——枯燥实用的科学,它联系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要知道生活的东西如何用,我们要明白生活中的现象实质,我们坦然又有智慧面对生活中的灾难……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真实的面目,我们要更好的实实在在的活着。我可能忘记告诉你:这个世界不只有爱你的亲人,还有不喜欢你的更多人。每一个人都会有爱和关心自己的人,但也会有更多不喜欢自己的人。或许是我们的长相,或许是我们的性格,或许是我们的行为,可能有人不喜欢我们,甚至讨厌我们。这些都是正常的。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获得所有人喜欢的。我们不必烦恼,不必硬要每个人都喜欢我们,我们知道就好,我们做好自己就好,我们试着去体谅与理解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就好。我可能忘记告诉你:学习不只是现在的事,还是一辈子的事。也许现在我们最烦恼的是每天要上学,每天要学习,每天要写作业,多么希望赶快长大成为大人,就不必这样了。可是,大人就不学习了吗?不是的,大人的学习更多,更辛苦。我们现在只需要向教材,向老师,向同伴学习就好了,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早都安排好了。可是大人的学习却不是这样,他们没有人来给他们安排,没有固定的内容,也不会有人来提醒他们,他们一切都要靠自己,而且,他们时常还要学没有人教的很多知识。学习呀,或许我们这个时候是最轻松的,虽然有考试在盯着我们。……我还有很多很多没有教你们,有一天也许你们自己就知道,自己就学会了。但无论如何,孩子,请你慢慢掀起那呵护的幕布,开始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往期精选热文▼对儿童阅读的七个追问“目标管理”?还是“过程管理”?|谈谈整本书教学中的“目标”与“过程”成不了你的骄傲,但愿你一生快乐——写给小学毕业的女儿研究•借鉴•应用——浅谈香港习作工作纸在大陆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教材or教阅读——从香港王清凤老师的教学设计想到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我眼中的香港基础教育五年级语文下册词语盘点(可下载电子版)跟着新闻学语文6:我们眼中的城市是这样的跟着新闻学语文7:我们的研究报告传统小说的魅力10:这就是我们的想法“有趣的视角”专题10:视角在习作中的运用(二)“有特点的人”专题10:怎么描写一群人的特点(二)聚焦“具体与生动的处理艺术”工作纸(四)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0年6月29日
其他

聚焦“具体与生动的处理艺术”工作纸(四)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点击下方蓝字可查看☟☟☟聚焦“具体与生动的处理艺术”工作纸(一)聚焦“具体与生动的处理艺术”工作纸(二)聚焦“具体与生动的处理艺术”工作纸(三)十、回想上面学习历程,梳理自己的思路。1.到底什么才算是长大?列举你认为可以是长大的特征。有人说:长大是指一个人从身体到心理的变化,一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已经控制不住的在长大,而如今的长大则是指我们身体成熟,心理成熟。我们能够冷静的,坚持不懈的完成一件事。能够明白更多的人对自己的爱,并回以爱。能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能够有能力完成以前年小所不能完成的事。有人说:理解了以前曾经不能理解的人,接受了以前曾经不能理解的事情,看懂了以前曾经不能看懂的文字,听懂了以前曾经误会的歌词。也有人说:开始会想家了,开始关心父母了,开始自己照顾好自己了。那,你觉得呢?2.你觉得你有没有长大?为什么?3.你觉得自己通过什么事或者什么经历,感觉自己跟小时候不一样了?回忆一下,到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想法,还是别的什么?回忆当时是什么场景?十一、试着将上面的梳理,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写那段经历。十二、再阅读《冒险的开始》,寻找文章中“我”成长的“那一刻”。十三、梳理,交流借鉴:我自己有没有将“那一刻”写出来?将自己文章中的成长“那一刻”写在下面:十四、进行再一次修改,形成新的文章。写在上面的第二次习作处。十五、交流互评,在第二次习作处直接修改。▼往期精选热文▼对儿童阅读的七个追问“目标管理”?还是“过程管理”?|谈谈整本书教学中的“目标”与“过程”《今年的端午节》写作工作纸成不了你的骄傲,但愿你一生快乐——写给小学毕业的女儿研究•借鉴•应用——浅谈香港习作工作纸在大陆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教材or教阅读——从香港王清凤老师的教学设计想到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我眼中的香港基础教育五年级语文下册词语盘点(可下载电子版)跟着新闻学语文6:我们眼中的城市是这样的跟着新闻学语文7:我们的研究报告传统小说的魅力10:这就是我们的想法“有趣的视角”专题10:视角在习作中的运用(二)“有特点的人”专题10:怎么描写一群人的特点(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0年6月24日
其他

聚焦“具体与生动的处理艺术”工作纸(三)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点击下方蓝字可查看☟☟☟聚焦“具体与生动的处理艺术”工作纸(一)聚焦“具体与生动的处理艺术”工作纸(二)六、根据上面学的方法,想一想我们曾经学过的故事公式: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进行第二次习作。七、再来阅读一下《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田忌赛马》《跳水》,想一想,它们是如何描述得既具体又生动的?01《祖父的园子》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蜒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蜒了。蜻蜒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蜒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思考】(1)“我”与祖父对话的时间长,还是自己玩的时间长?为什么这样?(2)这里利用什么描写方法让内容具体生动的?02《月是故乡明》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思考】(1)这里分别写了山、水、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2)这里的山、水、月是通过什么方法描写具体生动的?03《梅花魂》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这段话描写了外祖父的哪些方面?04《田忌赛马》田忌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这时,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看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田忌没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走过来,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思考】(1)用“
2020年6月22日
其他

父亲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父亲在我眼里也算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或许这只是在我的眼里。在我弟弟的眼里,可能是“严肃”的化身;在猪妹心里,或许只是她的“保护伞”;在小侄儿德宇眼里,爷爷可能是他的“玩伴”而已。他在工地,我在老家我应该算是比较早的“留守儿童”。父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铁道兵,修路、搭桥、打隧道,为新中国的基础建设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即便是现在,铁路建设者都是工作在荒山野岭,何况那个时候。记事开始,他总是告诉我那些铁路工地如何荒凉,隧道如何危险。老家的人总是称他为“铁路工人”,那个时候,“工人”的身份在农村来说,或许代表的是“生活的优渥”,但我却总是浮现的是“荒凉”。因为父亲长期在铁路工地,我出生后,便留在了老家农村,似乎也只能在农村生活,农村上学。那个时候,一年下来,大概只有一个多月时间能够跟他在一起。父亲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选择:我很盼他回家来,他一回家,我就可以吃到很多好东西,诸如糖啦,糕点啦等等;他还会带着我,上稻田去捞鱼,以前我只是眼巴巴看着别人的父亲带着自己的孩子去;他一定会带着我去走访亲戚,可以吃东家,走西家,我可以狠狠地对小伙伴说“我爸回来了,谁也不能欺负我了”。我也不想他回到老家,因为他一回老家,总是要问我考试的成绩如何,那个时候,我家离那个与庙宇同名的学校有很远的距离,经常是走到学校了,也离放学没有多久了。我清楚路上的水沟,清楚每块稻田的稻花鱼,但我真的不清楚我们班有多少个同学……老家亲戚很多,我嘴巴很甜,经常可以今天住到这家,明天住到那家。一天,外公写了封信给父亲,内容我是不知道的。据后来父亲告诉我说,外公在信里说,如果再不把我带到身边去,这个孩子就完蛋了!于是,我的人生轨迹开始改变,父亲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他在大院,我在大院10岁,随着父亲给外公的回信,我要离开老家去父亲的身边了。那个时候与现在的离家真的不一样,我记得母亲准备了好久,我们也坐了很久的火车,来到了父亲的身边。我一直认为父亲生活在一个荒凉的沙漠边上,或许晚上还会听到狼的叫声。可真的到了那个地方时,却是一座大院,一座后来我生活了18年的铁路大院。我很奇怪,为什么这里跟父亲叙述的,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呢?若干年之后我才知道,原来父亲放弃了很多,选择了为了可以让我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的地方。今天想来,也就是我曾经觉得父亲是个传奇的原因。父亲不到18岁就成为铁道兵,成为万千的“献了青春、献了终身,还献子孙”的铁路建设者。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父亲碰上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好运的是因为某种需要,铁路工人都不需要去做建设,只需要参加某种活动,只需要动动手脚,动动嘴巴。父亲瘦弱、矮小,似乎哪个派别都用不上他,但也不拒绝他。父亲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做什么呢?我猜不出那个时候最初的想法:父亲开始去认字、写字!那个年代,父亲这样选择,让如今的我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的!父亲一有空就认字、写字,对于他来说,这简直是挑战:成为铁道工人之前,他只有三年级的文化水平。那十年,父亲看了多少书,写了多少字,他自己也不记得了。据他自己后来说,因为认识字了,会写字了,他的工作开始变换,从进隧道的工人到卫生所的帮忙人员,到后来被送去中专进修医学基本知识,以致后来参加铁道部的防疫、环境监测培训,成为负责环境监测的技术人员,这一切都是那个时候自己主动去识字、写字带来的。我想不出来,一个几乎只认识几个基本字的人经历了什么,如何成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即便是现在的我,让我去接触他老人家的那个领域,我也是无法做到的。父亲在收到外公的那封信的时候,已经从工人身份转换为技术人员身份,也就是完成了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定。无巧不成书的事情,正好赶上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允许知识分子将自己在农村的妻子和孩子转换为城市户口,于是,外公的信,促使父亲加速了我成为“城里人”的步伐,我的生活也随之改变。但,父亲就缺失了自己事业发展的更多机会,他为了我,选择了生活安逸、设施齐全的总部基地。生活安逸了,但身边都是名牌正规大学毕业的大学生,父亲的事业与机会也就基本丧失了。“如果还在下面的工地,你的父亲绝对不是这样的”,不少父亲的老朋友都这样跟我说。或许,曾经我是真的不明白,如今想来,真的想明白了!有时候,我也问父亲,如果再选择,你会选什么?他呵呵笑笑,只是说,人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后代吗?那以后,他在大院默默无闻工作,我在那个大院上学,再然后回到那个大院工作,直到2002年离开。他在大院,我在外面如今,他已退休多年,真的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如今,我在大院的外面外面,我也成了父亲,我的生活轨迹会如他吗?或许,经历可能不同,其实是一样的,我终究会跟他一样。其实,我真的想跟他一样,做一个好父亲。▼往期精选热文▼对儿童阅读的七个追问《今年的端午节》写作工作纸成不了你的骄傲,但愿你一生快乐——写给小学毕业的女儿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我眼中的香港基础教育五年级语文下册词语盘点(可下载电子版)跟着新闻学语文6:我们眼中的城市是这样的跟着新闻学语文7:我们的研究报告传统小说的魅力10:这就是我们的想法“有趣的视角”专题10:视角在习作中的运用(二)“有特点的人”专题10:怎么描写一群人的特点(二)重新定义“童心”我,就做一个教书匠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体系解读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教学体系一览表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长按扫码关注我们编辑:寒冰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2020年6月21日
其他

聚焦“具体与生动的处理艺术”工作纸(二)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点击下方蓝字可查看☟☟☟聚焦“具体与生动的处理艺术”工作纸(一)三、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试着用《“我”的探险之旅》为题,写一篇你想象中的探险之旅。想一想我们曾经学过的故事公式: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四、第一次自我梳理:“我”在哪儿探险?“我”带了哪些装备?“我”遇到了什么险情?“我”
2020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