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禅语 | 见缘起即见法

灵隐寺 2024-03-19


禅语


见缘起即见法

若见法即见佛





见缘起即见法,

若见法即见佛。

《中阿含经·象迹喻品》


罗什大师在《大乘义章》里回答慧远书中说:如须陀洹(初果)得是法分,名初得法身,乃至阿罗汉辟支佛名后得法身。


印顺法师在《永光集》中说:“圣果是从听佛(口)说法,依法的修证而来的。从佛得到“法分”──智慧证知正法,而不是世间那样,但取得父亲的财物”。


佛弟子承传的就是佛陀的法身慧命——法分。而不像世间那样,儿子承传的是父亲的财产——财分!无论初得法身,还是后得法身,都是得的是佛的法分!




何谓见佛所见 知佛所知

佛陀之所以为佛,是因为观察到了缘起法性。缘起法性,就是诸法无常、无我的空性义。这诸法的空性义,就是佛的身命所寄,这就是佛的法身。因佛陀是绝对真理的具体显现者,真理的代表者,以真理为身,所以依所证悟的法,称之为身。


同样佛弟子正觉缘起法,也能证得这法身。不过,佛弟子是从佛陀的言语音声的教化而得到觉悟,所以称为声闻。


能得法身的佛弟子,能见佛所见,知佛所知,是真能探见到佛陀之所以为佛的真义所在!所以佛陀说“若见缘起即见法,若见法即为见佛。”此句出自《中阿含经·象迹喻品》。这一品讲的是须菩提尊者深观法空的故事。



佛陀去忉利天说法。三个月不见佛,四众弟子非常想念。有一天听说佛陀要回到人间,四众弟子欢喜雀跃,非常激动,大家争先恐后的去见佛陀。


这时候须菩提听到了这个消息,便觉得:见佛的色身,不是真的见佛,应该见佛之法,名为真见佛。于是观五蕴、六处、六界无常,无我空寂。


四众弟子中有一位莲华色比丘尼,由于按当时的次序规则,比丘尼应在比丘的后面,不得在比丘前面。这样莲华色比丘尼就无法第一个见到佛陀。于是莲华色比丘尼就想方设法,使用了神变的能力,变现一位转轮圣王。莲华色比丘尼七宝具足,威势赫赫,大众便让出一条路来,莲华色比丘尼就顺利地见到了佛陀!


佛陀当即就批评了莲华色比丘尼,而赞叹须菩提说偈言:


善业以先礼 最初无过者

空无解脱门 此是礼佛义

若欲礼佛者 当来及过去

当观空无法 此名礼佛义

注:善业,特指须菩提的解空第一


佛陀推许须菩提才是真正的“先见我身”,因而引出见法即见佛的精义!


迎接佛陀 须菩提观空的公案



佛陀重临人间,当佛陀还没有到达僧团的时候,知道的弟子都争先恐后出去迎接。那时须菩提正在灵鹫山的窟中缝衣,他听到传报佛陀下降人间的消息,随即站起来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


正在这时,他心中一动,又再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心中想道:“我现在去奉迎佛陀的圣驾,是为了什么呢?佛陀的真身,不是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可见。没有真实的认识诸法空性,不认识诸法的空性,就见不到佛陀的法身,因为佛陀的法身,诸法的空性,是没有造作主,也没有所造作,要想见到佛陀,则一定先要了解五蕴四大是无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是空寂的,知道森罗万象的诸法是无我的。没有我,也没有人;没有作,也没有所作。一切法是空寂的,法性是无处不遍的,佛陀的法身是无处不在的,我皈依奉行佛陀的教法,我已体证到诸法的空理,不应该为事相所迷。”


须菩提有了这样的认识,就没有去迎接佛陀,而是很安然地在洞窟中静坐。


佛陀的归来,像天大的喜事,僧团中到处充满了喜气洋洋,大家都想先去拜接佛陀,那时,在比丘尼中有一位神足第一的莲华色,第一个抢先迎接到佛陀,她对佛陀一边顶礼一边说道:“佛陀!弟子莲华色第一个先来迎接佛陀的圣驾,请佛陀接受弟子的拜见!”佛陀微笑着,慈和的说:“莲华色!你不能说是第一位来迎接我的人!”


莲华色非常惊奇,看看左右,大迦叶等长老才从身后赶来。莲华色以怀疑的口吻问道:“佛陀!弟子敢问,在莲华色以前,是谁已迎接到佛陀呢?”


佛陀笑着,看看很多弟子都赶上来,像是回答莲华色,又像是告诉大家道:“你们很好,很远的赶来迎接我,但是第一个迎接我的是须菩提,须菩提这时在耆阇崛山的石窟中观察诸法的空性,他才是真正迎接见到我的人。


见法的人,才能第一个见到佛陀,第一个迎接佛陀。”


莲华色比丘尼和诸弟子,经佛陀这么一说,才知道在佛陀的教法中,是对宇宙人生真理的体会,大家都惭愧的觉得还不及须菩提尊者。



法身常在


《金刚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不得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以见法的实相为见佛的法身,也是来自此精义。


佛陀在《遗教经》中说:“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法身是否常在,需依佛弟子的行践而定。有精勤的实行者,就有现觉法性者;有能见佛陀的所以为佛陀者。法身也就因此而实现在人间。佛法的不断流行,有不断的勤行者,法身这才常在人间而不灭。


佛陀创建的“法身常在”缘起法性的论题,是何等深刻有力!


佛陀世时,有许多圣弟子因此而彻悟佛的法身,因此而深知佛陀之所以为佛!佛陀的可尊可敬,深感无以图报,有的弟子先于佛陀涅槃,来报答佛陀的法情宏恩!这足以策励修行者的信愿行力!


佛陀的法不断地在世间流行,就有不断的励行者。依法而努力的修持,就是法的具体显现者。


我们能否得到殊胜法分

完全在于你的足够的信心




往期回顾


禅语

禅语 | 阿弥陀佛在心间

禅语 | 不染诸境 闲闲自如

▲禅语 | 谁能向外夸精进

禅语 | 常赞佛胜德

禅语 | 福慧双修

禅语 | 养心最难 惟是慎独

禅语 | 善恶本无异 只在一念间

▲禅语 |起心动念 感召业果

禅语 | 制心一处 无事不办


罗汉

灵隐寺罗汉堂——阿若憍陈如尊者(001)

灵隐寺罗汉堂——阿泥楼尊者(002)

灵隐寺罗汉堂——有贤无垢尊者(003)


新闻

为大众抗疫诵经祈福  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降半旗哀悼

众志成城筑平安 —— 杭州佛教界抗疫记

杭州灵隐寺2020年“结夏安居•共修华严”推迟举行

视觉 | 吴越文化艺术瑰宝——灵隐寺千年双石塔


视频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壶里乾坤大——云林奉茶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反哺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二)遇赦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三)投宿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四)方长不折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五)《此路不通》

中国禅——佛教中国化的典范


☀节庆

农历四月初八 恭迎释迦牟尼佛圣诞

佛诞节来临 我们感恩佛陀 祈福众生

庆祝五一节:佛教中劳动的意义

庆祝青年节:佛教经典中的青年佛子

恭迎佛吉祥日卫塞节 沐浴佛陀慈光



编辑 | 妙莲

美编|璐希

责编|慧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