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识|佛教呗器——鼓

祥云法师 灵隐寺 2024-03-19

佛教呗器

往期回顾

常识|佛教呗器——钟

▲赏析|《钟声偈》

常识|佛教呗器——木鱼







“鼓”的名字,在很多的经典中可以看到,例如:《中阿含经》第二十五《苦阴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第二梦见金鼓忏悔品、《法华经》第四提婆达多品、《大般涅槃经》卷上、《新华严经》(八十一卷,实叉难陀译)第十三、五分律第十八等典籍,都曾经提到过“鼓”。



“鼓”有很多的类型和称呼:比较小的叫“应鼓”,比较大的叫“薮鼓”。有足的叫“足鼓”。贯柱(插柱)的叫“楹鼓”。悬击的叫“悬鼓”。附柄执摇由耳环自击的叫“镜鼓”、“靴鼓”,或是“摇鼓”。形状像漆桶,两端(两面)都敲击的叫“羯鼓”。形状类似“羯鼓”,但身粗而短,用手指触击的叫做“揩鼓”、“折鼓”、或称“答腊鼓”。头粗面广而腰细,击打两头的叫“震鼓”、“腰鼓”、“汉鼓”,或称“鸡娄鼓”。除了这些以外,在文献通考(元马端临撰,明王圻续,清乾隆时别续。)一书中,还有更多的名目。



我国古代也早有了种种的“鼓”类,其中有一些是我国的先哲们自己创造的,有一些则可能是从西域流传过来的。


“鼓”的质料,初期有“金(金属)、玉、木、石”等种种制品。一直到现代,则多已改用木料和牛、马、猪皮等制造了。用金属制造的叫“钲鼓”,用石料制造的叫“石鼓”,兽皮制成的称为“皮鼓”。


在佛门中,“鼓”的用处:据《释氏要览》中说:‘五分律云:“诸比丘布萨,众不时集。佛言:‘若(或)打犍椎,若(或)打鼓吹贝。’”若食时击者:《楞严经》云:“食办击鼓,众集撞钟。”若说法时敲击者:《僧祇律》云:“帝释有三鼓,若善法堂说法,打第三鼓。”’—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佛陀住世时期,“鼓”本来是在“诵戒(布萨)、用餐、听法......”等场合,敲打集众用的。后来才在寺院中,早起夜寝时,规定击钟鸣鼓,作为号令。更进而把“鼓”加入了赞诵的行列,配合唱念、谱成曲调,作为“伎乐供养,庄严道场”;以音声作佛事,助发大众的诚敬心念。



近世佛寺中所用的“鼓”,通常都是以木为壳、用牛、马、猪的皮作面,形状类似矮桶式的。大型“鼓”多半悬挂在鼓楼中,或大雄宝殿的檐角下。中、小型的“鼓”,则配以“吊钟”,架放在鼓架上,以备赞诵唱念之用。“手鼓”(最小的鼓、或有柄的小鼓)则于离位行进时执持敲用。


大鼓的敲法:右手执槌(桴)打鼓,左手执槌敲吊钟。敲打的时候,必须注意“节拍、板眼”,不可错乱。


“手鼓”的拿法和敲法是:不敲时,两手捧持;椎横摆在鼓的外面,用两食指与两中指托住,两大指挟在鼓内,其余四指(两无名指与两小指)环拢著。—这种姿式叫做“捧月手鼓”。敲击时左手持鼓,右手执槌。持鼓是以左手大指和食指,中指托之。执槌是以右手大指、食指和中指合持,向内敲之。另有一种如团扇形有柄的单面”手鼓“,则用左手握持其柄便可。



以上所介绍的敲击法,都是现在所常见的普通的打法。另外,丛林中的日常生活、说法、上堂等活动的鼓板,我们大略的列举:


一、法鼓。

二、登座鼓。

三、茶鼓。

四、斋鼓。

五、问讯鼓。

六、放参鼓。

七、昏鼓。

八、晓鼓。

九、更鼓。

十、浴鼓。

十一、普请鼓。

十二、火鼓。

以上有些鼓板,在现在的寺院中,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往期回顾

禅语

禅语 | 阿弥陀佛在心间

禅语 | 不染诸境 闲闲自如

▲禅语 | 谁能向外夸精进

禅语 | 常赞佛胜德

禅语 | 福慧双修

禅语 | 养心最难 惟是慎独

禅语 | 善恶本无异 只在一念间

▲禅语 |起心动念 感召业果

禅语 | 制心一处 无事不办

禅语 | 见缘起即见法


新闻

为大众抗疫诵经祈福  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降半旗哀悼

众志成城筑平安 —— 杭州佛教界抗疫记

杭州灵隐寺2020年“结夏安居•共修华严”推迟举行

视觉 | 吴越文化艺术瑰宝——灵隐寺千年双石塔

视觉 | 千年陀罗尼石经幢  见证灵隐寺悠久与辉煌


视频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壶里乾坤大——云林奉茶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反哺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二)遇赦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三)投宿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四)方长不折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五)《此路不通》

中国禅——佛教中国化的典范

赏析 |《钟声偈》



编辑 | 妙莲

摄影 | 一叶等

责编|慧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