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中的智慧 | 依善知识 修诸善法

灵隐寺 2024-03-19



华严

智慧


依善知识

修诸善法




善男子,我复略说:

一切菩萨行,一切菩萨波罗蜜,

一切菩萨地,一切菩萨忍,

一切菩萨总持门,一切菩萨三昧门,

一切菩萨神通智,一切菩萨回向,

一切菩萨愿,一切菩萨成就佛法,

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

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出,

依善知识长,依善知识住,

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

——摘自《华严经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总括而言之,所有众生修行一切佛法,欲得一切“信解行证”的功德利益,悉皆依止善知识摄受,才能“生发、究竟、圆满”!



善知识是佛教一个专用名词,一般来讲,知识在今天社会学里面就是指具有某种专门学问。在佛教文化中,知识这个词,具有另外一种含义,知识就是朋友。我们要交一个朋友,必须知道这个人,认识这个人,光知道认识还不行,还要知道他的心,他的德行是什么。所以知识、朋友、善友、圣友、亲友,都是知识这个名词引申出来的意义。


能够引导我们到达善处的,这种朋友就叫善知识,反之是恶知识。在世间,绝大多数都是善知识,也有极个别的是恶知识,大家一定要理解清楚,不是骂你两句就是恶知识。


善知识是教导我们善法,引导我们趋达善处,恶知识是教导我们恶法,引导我们趋达恶处。


要成就修道,成就学法,要成就做人做事,有善知识的护持、同行、共事、教导,非常重要。天台智者大师讲修习善法,修习止观,要有三种善知识:一种叫外护善知识,一种叫同行善知识,还有一种叫做教授善知识。也就是说把善友、胜友,能教导善法,指导善处的分为三大类,外护、同行、教授善知识。


《六十华严经》列举十种善知识,这十种善知识,着重从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益众生、开佛智慧角度出发,思想广大,行门广大、愿力广大、智慧广大,成果广大,成就广大。


善知识,从种类可分善师、良友。从能力来说,具备十种功能,或者说分别具备某种善知识的功能。亲近善师良友,要从立志高远的角度来看待。



《华严经》列举的十种善知识



第一 能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识

首先是能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识。什么是菩提心呢?简单的可用两句话来说,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就是菩提心。


这个菩提心的心量,完全可以做到舍已为人,一切都想到众生,想到成就众生,利益众生,想到如何来使他人快乐幸福。


从菩提心出发,令他人得到什么快乐呢?人生最究竟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从菩提心出发,最大的快乐就是: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因为你做到这两句话,其他的不求而自得。做到这两句话,西方极乐世界你不用求,阿弥陀佛亲自来接你,了生脱死,当下就可做到。


“心地无私天地宽”,你心底无私了,还有什么生死了,当下就了生死。私心有各种各样的层次。读《普贤菩萨行愿品》,不要老把自己做过的善事背在身上,不能有负担,三轮体空,就能安住菩提心。



第二  能令修习善根善知识

发了菩提心,还要修习善根。善根有多种多样,一切与菩提心相一致的善法,坚持不懈地去做、毫不动摇、毫不退缩,行善的这种心态、行为,坚如磐石,就好像植物,落地生根,那就叫善根。


心存善念,口说善法,心行善事,坚持不懈,不可动摇,这就是善根。


我们见到一位学佛的人,精进、专一、慈祥,会说他的善根好深厚。凡是善根深厚的人,不是天生的,都从不断熏习而来,不断积累而来,不断培养而来,所以,能够指引我们修习善根的人,那就是善知识。



第三 能令究竟诸波罗蜜善知识

究竟诸波罗蜜,就是能圆满地来实践六波罗蜜,十波罗蜜,一切自利利他。


波罗蜜者,即到达彼岸。波罗蜜,一定把他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善法当中,而且要得到究竟波罗蜜,那一定是无漏的大智慧、无漏的大慈悲。


所谓无漏的,就是彻底的,不考虑个人的得失,不考虑一切小的果报、有漏的果报,完全从大乘的三轮体空出发修习一切善法,那才是波罗蜜。


佛经上讲“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个法门,只有以般若波罗蜜为统率为指导,才是叫六波罗蜜。


“五度如盲,般若为眼”。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会像没有眼睛的人一样,向前走,向左走,向右走,他都不知道,因为他没有眼目,只有智慧是我们的眼目。在般若智慧的指导下,在无漏的智慧指导下修习修习一切善法,才能成就波罗蜜。



第四  能令分别解说一切法善知识

分别解说一切法,就是能够分别什么是善法,什么是恶法,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能分别解说,即能使我们从善弃恶,舍小向大;如果说不能善分别,善恶不分,大小不明,修行就会出现误区。


善分别一切的法,才能于第一义谛而不动摇。善分别一切法,不是一说完了,就算万事大吉,而是说了要找到那个究竟的法门是什么,然后按照那个究竟的法门去修去行。



第五 能令安住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

能令安住成熟一切众生,这是善知识一定要具备的能力,使一切众生,成熟菩提心。


安住菩提心,成熟菩提心,我们这个世间才会有更多的人来行菩萨道,修菩萨行,那些受苦受难的人,那些不圆满、不究竟的事才能越来越少。



第六 能令具足辩才随问随答善知识

能令具足辩才随问随答善知识,自然就得具备善巧方便的智慧。


大众有什么疑问,随时提出来,能够给予一个圆满的解答,能够使之改邪归正,弃恶行善。


具足辩才,不是为了嘴上的游戏,不是为了耍耍口头禅,而是为了使大众安住菩提心,成熟菩提心。



第七 能令一切不著善知识

善知识进一步教导我们,要不执著于生死。生死从哪里来呢,生死就是从染著而来,有人执、有我执,就是生死。


有所染著,就是不善法,就是非解脱法。善知识能够教导我们,一切不著,如是行如是修,才是真正好的善知识。



第八 

能令于一切劫行菩萨行心无厌倦善知识

这里是说“行菩萨道”,是永无休止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登地菩萨,也一直做这件事——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既是到了极乐世界,你就可以休息了。


以智慧心、慈悲心,在六道中行菩萨道,修菩萨行,心无厌倦,这是菩提心。能不能在六道中行菩萨道,修菩萨行,心不厌倦,你能做得了主吗?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能度否?具体做起来,就要发广大心,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度众生。



第九 能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

十种善知识,是次第教导,一步一步地在提升。普贤菩萨是十大愿王。《普贤菩萨行愿品》把普贤菩萨的无边愿力浓缩在一卷经当中,我们经常读诵《普贤菩萨行愿品》,就能培养菩提心,安住菩提心,成熟菩提心。



第十 能令入一切佛智善知识

最后归于一条,深入佛智。即承担一切苦难而没有负担,因为佛之所以要成佛,不是他自己有什么需要,而因为他看到众生在生死轮回当中,苦难不息,所以他要成佛度众生。


佛的圆满智慧,就是了知如何指导我们度众生,如何不执著,如何做到“四弘誓愿”,这就是佛陀的智慧。



末法时代,全德的善知识,是难得遭遇的;而修学佛法,却又不能没有善师良友,所以不能不退求其次。经上说:如有八分之一的功德,也可以亲近。


《涅槃经》说“四依”——四种可以为人依止的师长:初依人,虽没有断烦恼,证实性,但已能通达佛性义十六份之一。总之,末世善知识难逢,如于佛法的行解,有一分长处,胜过自己,就不妨如法亲近了。


观德莫观失,随顺莫违逆。

佛说满梵行,学者应尊敬。

——印顺导师《成佛之道》偈句



无论是全德的善知识,少分功德的善知识,如不能如法亲近,都不能得应得的功德。所以对于善知识,要“观”察他的功“德”,“莫观”察他的过“失”。


如听受善知识的教导,或从举止动静,待人接物处去学习,只要有一分长处,就注意他的长处而修学。这样,虽然是少分功德的知识,也可以得到法益。反之,如不观功德,专在善知识的缺点上着想,不是这样不对,就是那样不够,那虽然逢到全德的大善知识,也毫无利益。


因为全德善知识,也不能一切圆满,没有一些缺点的。所以亲近善知识,应随时提醒自己:来这里做什么?不是为了寻求知识的过失,而是想学习师长的长处。能这样,就到处有师长可亲近,随处都能得益。


亲近善知识,还得“随顺”师长的意旨,使师长欢喜,切“莫违逆”师命。就是师长有所嗬责,也应受责,不可生嫌恨心,恚恼心。



汝以清净心 寻求佛菩提

承事善知识 不自惜身命

汝于诸世间 无依无所著

其心普无碍 清净如虚空

汝修菩提行 功德悉圆满

——《华严经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偈句



农历庚子闰四月十五(公历2020年6月6日)杭州灵隐寺药师殿启建“结夏安居·共修华严”。僧众恭诵《大方广佛华严经》,以此诵经功德,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诵读《华严经》于庚子农历闰四月十五开始,至七月十五结束(公历6月6日——9月2日)。“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正在进行。



敬请关注


根据广大善信居士的需求 灵隐寺开通

“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小程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共修华严”植福随喜在线登记小程序



线上随喜操作流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编辑 | 妙莲

美编|璐希

责编|慧容 



往期回顾


☀有序开放

灵隐寺开放 喜迎八方游客 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杭州灵隐寺《关于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灵隐寺6月2日起有序开放 光泉方丈说:大疫见大爱

关于杭州市宗教活动场所逐步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杭州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第一天 举行升国旗仪式

杭州市市属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参观预约须知

疫控办《关于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的情况通告》

灵隐寺施放瑜伽焰口 超荐疫情逝世亡灵

有序恢复开放 你该如何去寺院上香礼佛?

《华严经》所在之处 即诸佛所在处

灵隐寺2020年“结夏安居•共修华严” 启建

灵隐寺僧众6月6日起结夏安居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当好“重要窗口”建设先行者


☀华严智慧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 当净其意如虚空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 信为道元功德母

▲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不可缺福德资粮

清净一切善业力

亲近善知识 具足弟子相

平等饶益 一切众生

中道了义之法与行为

普遍供养诸如来

诸供养中 法供养最

善用其心 则获一切

 随众生住 恒不舍离


通启

 杭州灵隐寺文宣部招聘启事

 怎么当好一名新媒体小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线上随喜操作流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