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识|佛教的家庭观

灵隐寺 2024-03-19



家庭是我们一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嫁,“家”是生命的延续,是个人身心调和、价值观念养成的基础,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国家安定的主要力量。中国提倡“五伦”、“十义”,家庭关系即占半数以上;印度婆罗门一生的修行,以居家期最长,强调家庭责任,家庭祭礼从出生到老死;犹太教的“摩西十诫”,教导人民“要孝顺父母”、“不邪淫人妻、偷恋人夫”等。


佛教尤其重视家庭关系,因此在《善生经》《大宝积经》《优婆塞戒经》等诸经典中,均有佛陀教导大家如何实践家庭伦理的记载。现代人间佛教所提倡的,也正是以佛陀的人本精神出发,从自己家庭的人际关系、经济生活、家居生活等做起,健全家庭,建设人间净土。



人际关系


亲情是维系家庭的主要因素,包括亲子、婆媳、夫妻、兄弟姐妹等关系。佛陀教导弟子应感念父母亲的深恩厚德,除了应让父母衣食不缺,随时禀告行为、去处,不令父母担心,以及恭顺不违正令之外,还要引导父母向于正道、远离烦恼、现生安身立命、未来有信仰的依止,才是根本的孝顺之道。


佛陀还告诉大家,世间的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亲属等,应恭敬慈爱,和颜悦色,彼此沟通往来,不相憎嫉或生气对立。夫妻之间应当相互敬爱,真心坦诚,体贴赞美等;父母教育子女时,应培养其感恩、接受、忍耐、礼貌、合群、勤劳等美德,尊重子女的人格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信仰及价值观。


至于婆媳、妯娌之间,若能认识因缘法,双方知进知退,换位思索,便能消弭不必要的隔阂与揣测。


经济生活


财物是物质生活的基本条件,人人都是愿意安乐富有的。在经典中,佛陀固然以毒蛇比喻黄金,但也不反对人们以正当的方法赚取净财,只要用于正途,都是累积福德的资粮。因此,佛教主张在赚取正当的财富之外,更应进一步过合理的经济生活。


“合理的经济生活”包括拥有正当的职业,财富运用得当,以及懂得开源节流等。在《般泥洹经》《杂阿含经》《心地观经》中都提到,智者居家应“恭俭节用”,合理消费,一部分作为日常家用,一部分储存以备急需,一部分帮助亲戚朋友,一部分布施培德。如果“懒惰懈怠、赌博嬉戏、喝酒放逸、饮食无度、亲近恶人、邪淫浪荡”,钱财很快便会耗用殆尽。


此外,佛陀也提醒我们财富为“五家共有”,终有散坏的时候,能够布施结缘,拥有“信、戒、惭、愧、闻、施、慧”、“六度、四摄”等法,以法为财,才是究竟的财富。


五家共有:一是王者所有,即皇粮国税,不可或缺;二是盗贼所有,贫富过于悬殊,必然要引发非理性分配,盗贼禁而不止,或变相而为;三是去病所有,生命延续、生老病痛,终有一用;四是灾害所有,水灾火灾,天塌地陷,付之东流;五是恶子所有,败绩败家,不能一以贯之,终致散失。意指财富聚散无常,不能恒久为个人持有,我们应当破除对它的执著。



居家生活


在衣着方面,佛教主张衣服为遮蔽身体之用,不必奢华讲究名牌,也不需故穿破烂以表修行。只要整洁、简朴,合乎年龄、身份、场合,效法菩萨以般若璎珞披体、以惭愧道德严身,必能不受物累束缚,展现从内到外、大方而庄重的穿着品位。


对于饮食,佛门中的“饭前四句偈”、“过堂五观想”,是鼓励我们以感恩、愉快的心情正意受食,不挑三拣四、狼吞虎咽。《杂阿含经》云:“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只要饮食正常适量,营养均衡,不故意节食,也不暴饮暴食,便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在家庭中,全家人更可趁着同桌用餐的机会,分享心得,维系感情。


在住的方面,选择房子应以安全、坚固为第一优先,空气、卫生、光线、交通等,也是不可或缺的要件。家中布置宜加筹划,避免过多的家具占据空间。因缘具足者,可以增设佛堂和书房,尤其佛堂可以作为家庭信仰的中心,具有安定人心、弘法修持、提起正念等功能,也提供家人静坐、独处的空间,让身心得到平衡。设置书房可培养家人正当的休闲及良好的读书习惯,藉由阅读,增加知识,扩大学习空间。书籍的选择,以有益身心健康为宜。此外,室内室外的整洁,出入门户、火烛水电的安全,讲话、电视声量大小等等,也都是影响居家环境品质的重要因素。


交通出行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已经非常便捷,但无论搭乘哪一种交通工具,开车或乘车者,皆应注意安全及礼仪,让每一次的来去,都是“快快乐乐出门,平平安安回家”。至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通,则需靠“真心”为舟船,不嫉妒猜疑、不欺凌诈骗,以诚恳开阔的心与人广结善缘,人际往来必能相互和谐与成就。



此外,需要深入再讨论的是家庭伦理方面,这体现在因二人的婚姻而致使两个家庭的融合以及新家庭的诞生。




结婚之后的男女双方,必须要对婚姻关系的维护负起责任。要尊重并体会到对方是独立人格,不要以自己的兴趣、个性、尺寸来要求对方;发生冲突和矛盾,可以等待双方心平气和时,再解释、沟通,以表达自己的真诚态度,和对方相互体谅。同时,在任何时候,我们又是配偶的一部分,所以不宜单独处理家庭中共同的财物、事件等,尤其在管教子女的问题上,宜取得配偶的同意理解,相互商量,共同培育优秀的下一代。若出远门或已出远门,应该让自己的另一半知道你往何处、是否平安;要随时而适当地关心对方的身心状态和生活情况。





婚后至少要负起三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第一是夫妇两人自己的家庭,第二是公婆的家庭,第三是岳父母的家庭。不能因为自己娶妻或嫁人,就忽略了年长的父母亲,同时也要关怀自己的兄弟姐妹亲属家庭的婚丧喜庆。不希冀于父母亲友的援助,却要时时刻刻想到父母亲友是否须要关怀。


一旦生养孩子,不论男女,都应欢喜,悉心抚养,教育成人。夫妻不是冤家,子女也不是讨债鬼,子女是来帮助我们成长,来促成我们履行父母的义务,是我们的小菩萨。要对子女付出耐心和慈悲心,因材施教,给予适当的关怀和照顾。不可将子女当成自己的财产来支配,更不可将子女视为自己的替身来强行改造。尤其不可有养儿防老、期求反哺及回馈的心。虽然应当教导儿女要知道孝顺父母,可是站在做父母的立场,就应该尽到责任、不求回报,尊重孩子们的独立人格,亲子间遂皆有健康的心态。






附:关于佛化家庭和子女教育答问


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家庭成员关系的和乐、家庭教育的成功,便能提升个人品质,进而达到改善社会的目的。


不过,这几年社会转型快速,每个人在日常的食衣住行中,时时都要面对多元、混乱的社会价值观,而在这些大变动的社会环境下,家庭制度、子女的教育问题、亲子关系,也一直都在变迁中。



问:一般世俗不了解佛教的人,大都认为佛教是排斥家庭生活的,请问佛教对于家庭的观念,究竟是采取什么样的一个态度?


答:其实佛教的教化对象就是以出家人及在家人为主的,在家人则一定有家庭,夫妇结合,生养儿女,这就是家庭的基本结构,所以佛教不可能是排斥家庭生活的。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当然是属于夫妻双方面的,但以佛法的角度而言,我们重视的是自己是否尽责任、尽义务,而不是去要求对方、计较谁该尽更大的责任。其实,只要夫妇两人都能真诚地照顾对方、关怀对方,对方一定也会有所回应的。如果夫妇两人都是佛教徒,并且都能以佛法相互扶持,这当然是最理想的家庭。此外,夫妇两人在小孩来临前,应该要有相当的心理准备,要为即将到来的儿女,准备好最和谐的环境,这是一个佛化家庭的基础,也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问:佛化家庭于现今的社会中,有何积极性的意义?


答:许多人共同生活的环境就是社会,因此而有各种的社会型态,其中包罗万象。家庭是社会中的一个小单元,所谓的佛化家庭,基本上不可能离开这个社会所提供的种种环境。我个人认为,佛化家庭于社会的积极意义就在于“以智慧照顾自己,以慈悲关怀家人”。


家庭也是社会的构成要素,如果大家都能使自己的家庭受到完善的照顾,能对自己的家庭尽责,这就算是照顾了社会,对社会尽了最基本的责任。而这必定也会影响周遭的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至于其影响力的大小,则端看各人智慧和慈悲的程度了。但是,我相信一个佛化家庭,至少能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带来一些祥和的作用,甚至对于提升人的品质也有一定的功能。




问:在佛化家庭中,父母的亲职教育必须要注意那些重点?


答:就佛教而言,胎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的亲职教育应从胎教开始。


母亲怀孕以后,就要使自己的孩子在胎里像是处于乐园一般,是一个非常愉快的环境。虽然胎儿当时仍未具有五官,意识也还迷迷糊糊什么都不知道,但是父母这时的心情,和这胎儿以后长成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母亲在怀胎期间要经常顾虑到肚子里有孩子,态度要保持温和、理性,心境要保持安祥、平和。此时,丈夫也要认为太太肚子所住的是一位小菩萨,对太太也要像是在款待贵宾一样,呵护备至。有了丈夫的体谅照顾,太太自然也能保持有平静、温和的心情,这样的孩子出生成长以后,就比较会理性、独立、富有责任和慈悲。


凡是怀孕的女信徒来见我,我都会劝她们持念观音菩萨圣号,能使心里常生欢喜而法喜充满。我也告诉她们,绝对不能生气,否则对不起胎里小菩萨。


此外,父母对于子女的观念,千万不可以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财产看待,不要把他们当成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看待,更不要把他们当作是自己荣誉得失的一部分看待。孩子是一个独立体,一定要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把他们当作是一个远道来访的亲人,也是一位菩萨。他们来到这世界,参与家庭,是这个家庭的一员,虽然他现在还小,但他们也有他们的世界和他们的人格尊严。以后,更有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福报和业报。用这种想法来看待孩子,就不会寄望孩子一定要成龙成凤、恨铁不成钢等等的情形了。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应该要了解。不过,父母的照顾教养,是孩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问:如果家中有身心障碍的小孩子,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答:如果家中有身心特别的小孩,父母确实会比较费心,但如果能想着,这是作父母的本身因为在过去世中作了恶业,所以现世要受折磨、受罪报,却连累着也让小孩子于现今受折磨,这是我们对不起小孩子,因此,更应该将小孩子当成佛菩萨看。能作如此想,慈悲心就会生起,就会更愿意照顾他。如果相反的,总是想:哎呀!家里来个讨债鬼,我又没有作什么坏事,为什么要我受这种报应呢?再想到,小鬼来了以后,弄得全家都不安,恨他恨得不得了。这样子全家人还会快乐吗?然而这对小孩子是不公平的,对自己来说是没有良心,家中会有这种结果,也有大人的疏失,以及前世的业感!所以家中若有这种情形,就更要加倍地照顾小孩子。




问:对于儿童的偏差行为,父母应该如何来看待或处理?


答:儿童的偏差行为,其形成的因素有很多种可能,父母亲应该要以尊重孩子的态度来处理,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比如说,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功课差,父母先不要认定孩子不聪明或不听话,这可能是老师方面出了问题,也可能是同学方面的困扰,交游方面出了问题,当然更可能是由于父母本身的问题。如果这时的处理不当,子女更非常可能产生反抗叛逆的心理,再加上环境风气的感染,于是心情低落,迟起晚睡,不肯读书,逃学、变坏,这些情形便很容易发生。所以,尊重孩子并尽到照顾、劝勉、安慰、关怀的责任,是被认为非常重要的观念。


有些父母喜欢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缩影:我现在如此,你也应该要如此;甚至盼望孩子做一些连自己都不曾做到的事,这就太过份了。我相信,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以后孩子出了社会,也不会尊重别人。相反的,如果父母非常尊重这个孩子,把孩子当作是现在的菩萨是未来的佛,这孩子一定会成为社会正常有用的人。




问:小孩子说谎是父母最常碰到的事情,而妄语是佛教的五戒之一,这种情况,父母又该如何来处理?


答:小孩子说谎是正常事,哪个小孩子不说谎呢?必须明白孩子是以何种心态说谎,一般小孩子说的谎都不是太严重的事,尤其是小孩子为了自尊而撒的谎,此时的大人最好装作不知道,不要拆穿小孩子的谎言;如果谎言是对他人或他自己有了比较严重的妨害,那就必须好好和他沟通,让他知道说谎的后果严重。最好是告诉他一些较容易理解的故事譬喻,如放羊的孩子几次说谎呼叫:狼来了,结果真的遇到狼来之时,便无人来救了。倒楣的人,就是说谎的人。另外,也可以让他设想一下:现在他欺骗别人,让人家蒙受损失而痛苦,如果换个立场自己受人骗,愿意接受吗?这需要父母付出耐心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能够了解。


至于小孩子的任性问题,同样的,父母不应该以大人的标准来看待小孩子,健康的小孩子,调皮捣乱是正常的,小孩子活蹦乱跳,并不代表就是任性。所谓的任性是不听话,你说东,他偏说西,他一定要跟你背道而驰,而又根本没有道理。这时,父母还是要很有耐性地去了解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然后予以抚慰疏导。


但是,有时候小孩子任性的原因却是来自父母的溺爱或不关心,这种情况,事实上是比小孩子自己发生的问题还来得大,相信唯有在被父母关心和尊重的情形下,才能使孩子拥有非常良好的亲子感情。


同时,即使再忙也要拨出时间给孩子。若外出参加社交应酬,应将小孩子交待给褓母,或是送到邻居、亲戚家,不要让小孩子没人照顾而流浪到街头,像可怜的流浪动物一样,得不到父母的关怀,也不知道父母在做什么,当然就会自己去闯天下,耍小无赖、抽烟、打架等,慢慢地就变成了不良少年。


对于这点,佛教也有妥善的服务和照顾。在西方,每个社区有互助组织,父母出门采轮流方式代为照顾小孩。孩子与孩子之间玩得非常开心,而且有大人看着玩游戏、讲故事,父母当然更可以放心地外出。这是很好的风气,我非常希望国内能打开这种风气。农禅寺设立的儿童班,就是做着抛砖引玉的工作,希望寺院都可以为信众作这方面的服务,带小孩子们唱唱佛曲、佛号,让他们多听听佛教的故事。能更落实地构成一个一个的佛化家庭。


(此问答摘自台湾圣严法师《佛教的家庭、婚姻观》)






线上随喜

农历七月十八至廿九(9月5日至16日)启建庚子年地藏法会,法会期间僧众恭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不邀请善信居士参加)。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随喜登记!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随喜供佛斋僧,广种福田!


往期回顾


☀慈孝文化节

光泉法师:积极发挥名寺“慈孝窗口”引领作用

2020第六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在杭州举行

新闻 | “2020中华慈孝人物”名单揭晓

新闻 | 灵隐寺庚子兰盆胜会传供圆满

新闻 | 农历七月十五 杭州灵隐寺施放瑜伽焰口

新闻 | 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灵隐道场佛事殊胜

方丈言教 | 孝为戒本 孝道无尽

2020中华慈孝文化节聚焦后疫情时代慈孝与养老

慈孝公交穿行杭州 让座有礼 慈孝并行

祖师孝亲:奉养哀祭篇

祖师孝亲:诗偈忆念篇

2020慈孝人物事迹简介之一

2020慈孝人物事迹简介之二

2020慈孝人物事迹简介之三

树海内外慈孝典型 聚焦后疫情时代养老话题

专家谈老龄社会转型——“老龄化不是问题,不适应才是”

业内建言后疫情时代的慈孝与养老——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

分享 | 我与慈孝文化


☀云林学处

学处 | 读《地藏十轮经》(上)

学处 | 读《地藏十轮经》(下)

学处 | 蕅益大师誓皈地藏菩萨 发愿回向偈

学处 | 诵读地藏经 发地藏大愿

学处 | 盂兰盆会比一般世间孝行殊胜在哪里?

学处 | 盂兰盆节的由来和意义

学处 | 世出世间 以孝为先

学处 | 学佛三要诀——怖生死、奋刚勇、开正见

▲学处 | 弘一大师总结《地藏经》的三个要点

学处 | 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合集)

学处 | 阅读历代祖师故事 体会佛教尊师传统



编辑 | 耀弘责编 | 妙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